郭強,劉良軍
(中共荊門市委黨校,湖北 荊門 448000)
新常態下工會的形勢任務與自身發展
郭強,劉良軍
(中共荊門市委黨校,湖北 荊門 448000)
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既為各級工會組織帶來壓力與挑戰,也為工會組織凸顯獨特作用于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為不斷提升工會工作科學化水平,使工會更好更出色地履職盡責,帶來了有利條件與難得機遇。因此,要在客觀分析經濟社會新常態對工會工作提出新要求新任務的基礎上,堅持工會法定地位與性質不動搖,不斷豐富角色意識,主動謀劃工作格局,力求以自身建設發展做到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引領新常態。
新常態;工會;形勢任務;自身發展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謀劃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尤其時至今日,推進“四個全面”協調發展的頂層設計與戰略部署,更說明不僅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構建大格局、呼喚大智慧,而且在社會建設、民生改善、文化發展、黨的建設等多個領域,與以往相比也有了新的特點與表現,呈現出與經濟發展相類似的新常態,同樣需要全面認識、主動適應與積極引領。對此,工會作為我們黨領導下的重要群團組織之一,作為具有悠久歷史,負有組織和教育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發揮主人翁作用,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組織,務必與時俱進地對新常態下面臨的形勢與任務有著清晰認知,切實立足自身特點找準時代方位,履行應盡的職責,發揮應有的作用。實踐一再表明,經濟社會越往前發展,工會的地位與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弱化;工會工作只能未雨綢繆、創新發展,而不能裹足不前、固步自封。同時也得看到,經濟社會進入新常態,既為各級工會組織帶來壓力與挑戰,也為工會組織凸顯獨特作用于火熱的社會實踐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為不斷提升工會工作科學化水平,使工會更好更出色地履職盡責,帶來了有利條件與難得的機遇。
首先,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使得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不我待,必須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決心與勇氣,確保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由此,要求各級工會繼續發揮組織起來、推動發展的重要功能,以企業為龍頭,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信息、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要看到,雖然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尚處在合理區間,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出現積極變化,深化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得承認,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部分經濟風險顯現。對此,各級工會組織應充分發揮組織、動員、號召作用,強力推進職工素質工程,優化職工教育形式,提升職工技術技能素質,強化職工創新創造能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躍進。要通過培育有知識、懂技術、愛發明、善創新的職工隊伍,推進創新班組、創新團隊建設,把勞動競賽向各類所有制企業延伸,緊緊圍繞職工技能這一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核心要素,助推企業核心競爭力上升,并引致外溢效應,推動全民創業創新熱潮。
其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使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改革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穩步向前的動力與支撐。由此,要求各級工會充分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與緊迫性,組織、引導廣大職工積極投身全面深化改革新進程,做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并于改革中受益。工人階級歷來是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主力軍,在當今企業中處于主人翁的地位不可動搖。現階段,擺在各級工會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努力夯實全面深化改革的階級基礎與群眾基礎,使改革凝聚共識、獲得力量、激發能量,真正成為決定中國前途與命運的關鍵一招,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具體到企業治理領域,要注重加大源頭參與力度,尤其加強對涉及職工自身權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的制定參與,積極反映職工群眾對改革的愿望和訴求。要重點參與和推動國有企業改革、勞動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及時反映工會的建議和主張。要把工會維權工作納入黨政主導的維護職工權益機制中來,努力從源頭上維護和保障職工合法權益,推動企業治理現代化。
再次,建設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治建設總目標,使得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力保障,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前提與保證。由此,要求各級工會提升法治意識#,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會工作,并在推動工會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基礎上,更好地向職工群眾宣傳依法治企新理念,更好地維護職工合法權益,不斷提高工會工作的法治化水平。毋庸置疑,這些年各級工會法治建設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同法治國家的要求與職工群眾的期待相比還有差距,如部分工會干部法治信仰淡薄、法治觀念不強、依法維權能力不足等。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級工會要以強化法治思維為切入點,以提高依法維權能力為突破口,以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為落腳點,依法履職、依法維權,始終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要強化法治意識,把依法治企滲透到工會工作的全過程與各方面,依法推動企業開展集體協商、職工民主權利、勞動安全衛生、女職工權益保護等工作。要推動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依法進行勞動爭議調解和勞動法律監督,并適時對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宣傳和普及,力求使法治成為廣大職工的生活方式,善于運用法律手段主張合法權益,滿足合理訴求。
最后,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的黨建工作新思路,使得全面從嚴治黨沒有完成時,干部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由此,要求各級工會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守紀律、講規矩,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級工會組織要把學習領會好《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任務,通過切實有效的形式與手段,使其在廣大工會干部中入腦入心。要團結、教育、引導廣大工會干部,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始終堅持跟黨走,勇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先行者、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者、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者,通過以身作則、率先示范,凝聚人心、達成共識,不斷鞏固黨的執政基礎與群眾基礎。要按照“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的“四有”要求,既強化擔當意識與廉政意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拒腐防變能力,涵養廉潔從政的自覺性,營造廉潔政治新生態,又提升責任意識與服務意識,重品行、作表率,以不折不扣的實際行動,贏得職工群眾的信任。尤其要對照“三嚴三實”要求,使廣大工會干部從嚴字入手、向實處發力,使“三嚴三實”成為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確保“打鐵還須自身硬”。
(一)對工會性質與地位的再認識
一方面,關于工會的性質。《中國工會章程》明確指出,“中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由此從政治性、階級性、群眾性三個方面明確了工會的性質:其一,政治性。與西方國家的工會不同,中國工會始終承認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在政治上自覺接受黨的領導,在行動上與中國共產黨保持高度一致。其二,階級性。根據工會章程,只要是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可以加入工會。工會會員的工人階級成分,決定了工會的階級性,表明其是工人自己的組織,主要職責和存在價值就是全心全意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其三,群眾性。主要體現為吸納工會會員的廣泛性,參加工會組織和活動的自愿性、民主性。
另一方面,關于工會的地位。一是政治地位。工會作為工人階級最為廣泛的組織形式,依法發揮工會民主參與和社會監督作用,協助各級政府開展工作,以維護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由此工會成為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二是經濟地位。工會是會員和職工利益的代表者、伸張者、維護者,其通過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平等協商和簽訂集體合同,達到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勞動權益和民主權利的目的,從而將企事業發展的整體利益與職工的具體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互利共贏。三是法律地位。我國工會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按照《工會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法規和《中國工會章程》,依法行使工會代表權、參與權、維護權、協商權、談判權、監督權等。
(二)新常態呼喚工會新意識
一是政治意識。強化政治意識,要求工會工作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做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執行者、職工合法權益的維護者、民主管理的推動者。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自覺把工會工作融入黨和國家大局中去謀劃、去部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要牢牢把握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動員廣大職工群眾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二是發展意識。發展是企業的價值追求,也是工會存在的物質基礎。因此,工會工作要提升發展意識,調動職工群眾的積極主動性,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要圍繞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積極主動地引導職工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為企業深化改革貢獻力量。要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充分調動職工群眾為企業謀事創業的激情,激發員工立足崗位出成績。要圍繞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使工會工作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
三是服務意識。群眾路線是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各級工會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堅持以職工為本,真誠做好服務職工工作,依法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要以基層一線職工、農民工、困難職工等為重點群體,以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技能培訓、收入分配、安全衛生等直接與職工群眾利益相關的問題為重點領域,扎扎實實為職工群眾謀好事、辦實事、解難事。要正確處理好個體與集體、局部和整體、當前和長遠的利益關系,努力滿足職工群眾的多元多樣需求。
四是創新意識。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與源泉。各級工會要適應新常態新變化,努力探索新時期工會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立足服務企業發展,不斷培養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創造熱情和創新意識。要突破傳統思維模式與限制,創新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機制,大力構建愿創新、想創新、能創新的良好創新氛圍。要著眼于職工的自由發展、全面發展與和諧發展,堅持不懈地調動激發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職工個人創新助推企業整體發展。
五是責任意識。新常態下,企業的組織形態、職工隊伍內部結構和思想觀念等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工會工作隨之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工會工作要著眼大勢、大局、大事,從作風建設和建章立制著手,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要適應新常態新要求,轉變工作方式,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增強工會干部工作的責任心,提升服務意識和執行力,把該擔當的責任擔起來,力求責無旁貸、不折不扣。唯有工會干部增強責任使命感,始終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方能不斷增強工會的凝聚力、影響力和感召力。
六是法治意識。企業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人文環境。對此,工會要強化法治意識,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將依法治理滲透到工會工作的各個環節。實踐表明,只有工會干部尊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更好地向職工群眾宣傳治理理念,也才能更好地維護職工群眾的合法權益。如前所述,當前工會要努力推動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依法進行勞動爭議調解和勞動法律監督。要完善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設,不斷提高工會工作的法治化水平。
七是廉政意識。廉政事關工會形象,決定著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各級工會要切實改進、轉變工作作風,增強工會干部的廉潔從政意識,提高自身拒腐防變能力。要加強對重點項目和資金分配使用的監督,切實做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要注重提升黨員干部群眾廉潔從政的自覺性,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態。尤其按照十八大以來黨建工作新謀略新要求,認真履行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從嚴管理工會干部。
首先,找準方位,強化擔當,凸顯工會這一獨特群團組織的作用和地位。其一,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各級工會要密切聯系職工群眾,傾聽他們的呼聲,向黨和政府及時反映他們的意愿,同時組織團結、教育引導他們,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最終轉化成為職工群眾的自覺行動。其二,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職工群眾是工會的立身之本、根脈所系、活力之源。由此各級工會要自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領職工群眾積極投身于改革發展偉大實踐,以勞動創造美好生活與未來。其三,發揮調節疏導作用。工會作為職工群眾的代表者、企業發展的推進者、勞資關系的協調者,要始終著力于建立和諧穩定、合作共贏的新型勞資關系,切實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要牢固樹立大局意識,統籌協調各方權益和利益關系,敢于擔當應有的社會責任,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調節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壓艙石”。其四,發揮牽引導向作用。各級工會要深入推進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堅持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線,努力將工會打造成引領職工樹立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家園”、豐富職工文明素養和陶冶情操的“文化樂園”、提升職工獲取知識能力的“智慧校園”、促進職工身心健康的“心靈花園”。
其次,情系群眾,服務群眾,著力構建一切為了職工群眾的常態長效機制。一方面,深入群眾,重視民情,把密切聯系職工群眾作為工會工作的必修課。首先,感知職工的思想脈搏。要深入一線、直面基層,了解職工群眾生產生活狀況,做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采取多種途徑與方式,收集梳理職工的新思想新愿望新要求,并整理成文字材料,供領導決策參考。其次,了解職工的真實想法。工會干部要放下架子,端正認識,與職工群眾真心實意交朋友,以群眾心為心,及時掌握群眾內心里的真實想法。最后,準確把握職工的思想動態。要盡可能地將一般問題、具體問題上升到理性高度去認識,與時俱進地制定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措施,以求穩定職工隊伍。另一方面,關心群眾,關切民生,把職工群眾的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如職工群眾最關心的是不斷增加勞動收入、生活富足和美與家庭幸福美滿等。對此,要有針對性地制定計劃、措施和制度,滿足職工群眾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質量的需求。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工會干部視群眾為親人,將解決職工群眾困難、矛盾與問題納入日常工作議程,站在職工群眾的立場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妥,積跬步致千里,讓職工群眾有主人翁地位的存在感,能不斷增進獲得感,無疑就能使之心無旁騖、一門心思致力于干事創業,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再次,源頭參與,和諧勞資,使工會真正成為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娘家人”。當前勞動關系領域面臨的形勢嚴峻復雜,勞資矛盾與糾紛進入高漲期和多發期;職工隊伍結構發生變化,利益訴求更加多元多樣。對此,各級工會要積極行動起來,團結鼓勵廣大職工自覺投身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要因應法治國家建設進程,突出依法維權,堅持依法治會,推進工會工作法治化;要立足中國國情,適應時代發展,牢固樹立“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維權觀;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依法建會、依法管會、依法履職、依法維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協調勞動關系、勞資糾紛。要進一步完善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訴訟機制,建立健全職工法律援助的“綠色通道”,推動勞動關系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進程,不斷增強廣大職工對法治的信心,切實降低職工依法維權的制度成本。要構建符合職工民意訴求的現代工會運作體系,以創新實踐作為檢驗工會工作成效的唯一標準,以職工群眾擁護不擁護、認可不認可作為基礎價值導向,建立工會工作的績效管理和科學評價體系,提升工會干部的法治素養和實踐能力。要強化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協商民主,有效融入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以職工民主管理助推基層協商民主政治建設,持續滿足職工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選舉權和監督權。
最后,立足基層,夯實基礎,不斷優化完善新時期工會工作新格局。首先,進一步擴大基層工會組織覆蓋面。要切實轉變建會思路,發動、依靠職工組建工會;規范建會程序,注重建會質量,構建工會組建工作長效機制;把握重點、著力難點,繼續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社會組織等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廣泛吸納包括勞務派遣工、農民工在內的職工加入工會,不斷提高單位建會率與職工入會率;創新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工會在組織建會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構建城鄉統籌的基層工會建設新格局。其次,持續推進基層工會工作創新。企業工會要按照服務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找準開展活動、發揮作用的著力點,不斷凸現工會工作的靈活性與主動性。企業工會、新社會組織工會、機關事業單位工會要突出工作重點,建立維權機制,著力解決會員和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幫助相關企業工會落實專職工會干部,關心解決辦公設施、活動場所等實際困難,保證其正常開展工作。最后,持久深入開展建設職工之家活動。要按照組織健全、工作規范、維權到位、效果明顯、職工信賴的要求,深入推進建家活動,豐富建家內容,拓展建家領域,改進建家方式。要廣泛開展會員評家活動,真正把建家的評判權交給會員群眾,使職工之家真正成為職工群眾進得去、留得住、愿意來的維權場所與活動驛站。
(一)高度重視學習,努力建設學習型工會。首先,持之以恒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工會干部頭腦,使之牢固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原則性、預見性和創造性。要堅持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工會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保持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其次,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理論指導和推動工會工作。要組織工會干部學習領會我們黨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基本要求,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最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要引導工會干部把學習理論同研究解決本地區本產業本單位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相結合,同研究解決職工群眾的利益關切問題相結合,同研究解決工會工作和自身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相結合,把學習成效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努力解決制約工會工作發展的實際問題,推動工會組織體制、工作內容、運行機制和方式方法創新,不斷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新征程。
(二)深化自我改革,推進工會內部治理現代化。一是在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礎上,改革完善工會議事規則,明確議事決策程序和范圍。要進一步完善工會民主決策機制,發揮委員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水平。堅持把上級工會的部署要求與發揮下級工會的創造性積極性統一起來,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統一起來,自覺維護工會組織的團結統一。二是切實保障會員主體地位和民主權利。要以落實會員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監督權為重點,依靠會員開展工會工作,進一步提高會員對工會事務的參與度,充分發揮會員的主體作用。要保障會員各項民主權利,建立會員意愿表達機制,采取有效形式,拓寬會員意見表達渠道,營造工會內部民主議事、民主監督的環境。健全基層工會民主生活會制度,充分體現會員群眾意愿,保持工會與會員的密切聯系。三是改革完善會員(代表)大會制度,堅持工會委員會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制度,做到凡涉及會員利益的重大事項和工會重大活動,要由會員(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并于事后主動接受監督。要把堅持和完善會員(代表)大會制度作為評估基層工會規范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同時健全基層工會內部情況通報制度,實行會務公開。
(三)強化人本導向,狠抓工會班子和隊伍建設。首先,按照民主公開競爭擇優方針,加快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推進工會干部知識化、專業化、現代化。要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不斷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和職工群眾滿意度,努力形成風清氣正的用人環境。要關心工會干部成長,為工會干部干事創業營造良好環境和條件。其次,完善工會干部管理制度,選好配強工會領導班子。要積極協助地方黨委和組織部門,選好配強工會領導班子,優化工會領導班子組成結構,提高領導班子整體素質。要抓住工會干部協管工作的重點環節,建立健全工會干部協管制度和程序,推進工會干部協管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再次,以提高培訓質量和效率為重點,創新工會干部教育培訓理念、內容、方式和體制機制。要以崗位培訓為基礎,以專業人才培訓為重點,貫徹知行合一、學用一致、按需施教的原則,切實增強工會干部做好新形勢下工會工作的能力與水平。最后,注重黨性修養和實踐鍛煉,扎實抓好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工作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要以提高服務科學發展、服務職工群眾能力為目標,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為民服務、業務精深、勤政務實、作風清正的高素質工會干部隊伍。
(四)以作風建設為抓手,打造為民務實清廉工會。一是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真正做到真抓實干、從嚴從實。要堅持說真話、辦實事,謀實招、求實效,反對嘩眾取寵、華而不實;堅持克難奮進、知難而進,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反對形式主義、浮夸作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反對因循守舊、照搬照抄、應付差事。二是主動適應事物發展和社會生活新常態,深入研究工會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探索新形勢下做好工會工作的新思路新辦法。要抓住制約和影響工會工作發展的突出問題,找準癥結,尋求突破的途徑和辦法。要尊重基層、群眾的首創精神,注重總結和推廣成功做法與新鮮經驗,不斷推進工會工作創新發展。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把加強黨性修養、作風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來抓,切實做到干部清正、機關清廉、工會清明。要強化廉潔從政教育,增加工會干部的黨風黨紀觀念,尤其工會領導干部要帶頭廉潔自律,通過自律與他律相結合,有效預防腐敗。要按照節儉、高效、務實、廉潔的原則,嚴格公務接待和公務消費,嚴格經費管理制度,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更多地用于服務基層、造福職工。
[1]焦陽.主動適應工會工作新常態[N].常德日報,2015-03-18.
[2]沈剛,陳曉燕.主動適應新常態開啟工會新征程[N].工人日報,2015-03-02.
[3]許靜.把握時代主題切實做好新常態下的工會工作[N].嘉興日報,2015-05-10.
[4]肖孟飛.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努力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N].工人日報,2015-04-15.
[5]王瑜祥.適應新常態保持好狀態全面提升工會工作水平[N].企業家日報,2015-02-25.
[6]張軍.新常態下創新工會工作的思考[N].金融時報,2015-06-08.
The Trade Unions and Their Own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Normal Situation
GUO Qiang,LIU Liang-jun
(Party Shool of Jingmen Municipal Commtittee,Jingmen 448000,China)
Economy and society entered a new norm,both for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to bring pressure and challenge,but also for the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s highlight the unique role,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ery social practice provides a broad stage,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rade union work,the union is better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ir duties,bring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and rare opportunities.Therefore,in order to on the new objective analysi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norm of the trade union work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new task based,adhere to the legal status and nature of trade union does not shake,and constantly enrich the role consciousness,proactive planning work pattern,and strive to to it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as 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new normal,actively lead the new normal.
new normal;trade unions;situation and tasks;self development
D412.6
A
1009-6566(2015)05-0042-06
2015-08-26
郭強(1962—),男,湖北荊門人,中共荊門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黨的建設、科
學社會主義等。
劉良軍(1972—),男,湖北荊門人,中共荊門市委黨校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市場經濟學、企業管理、財政稅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