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進
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
黃書進
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五大發展理念”,我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明確了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發展原則和發展路徑,為努力實現202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奮斗目標、實現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國防;軍隊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寫入“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并進一步提出引領發展行動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
從形成“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到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我們黨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拓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核心內容,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為我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正確處理各種重大關系、解決各種突出問題,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一,正確把握國際關系新變化,為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當前,各種國際力量加速分化組合,大國關系進入全方位角力新階段。中國日益走向世界政治舞臺中央,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美國既不愿意看到也難以接受任何國家超越他們,更不要說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上與其完全不同的社會主義中國了,因此便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為由,加大對我國扼制力度,積極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強化其地區軍事存在和軍事同盟體系,特別是加緊對我國策動“顏色革命”,實施“網上文化冷戰”和“政治轉基因”工程。
美國鼓吹“修昔底德陷阱”,表面上看是要防止西方歷史上一再發生的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對抗沖突,實質上是在進行兩條道路、兩種制度之間的斗爭,目的是對社會主義中國進行“和平演變”,拉入美國的“普世價值”體系。
面對我國安全和發展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我們黨既順應時代潮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走和平發展道路,又立足中國實際,堅持獨立自主,決不照搬西方道路和制度模式。我們黨創造性地把國家現代化目標與改革開放動力和依法治國保障統一起來,創新性地把黨的領導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統一起來,提出并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為我們正確把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深刻認識美國鼓吹“修昔底德陷阱”實質,破除“西方中心論”“普世價值”迷障,既不走老路又不走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二,深刻反映我國發展新要求,為破解“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和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基本國情內涵發生了深刻變化,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但也相應產生了新的矛盾問題。尤其是,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真正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同時,受傳統發展理念和方式影響,既產生了資源短缺、生態危機等不可持續問題,也導致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之間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利益差距不斷拉大,群體性事件不斷發生,面臨著嚴峻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一方面提出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強調中國夢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內在統一,堅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作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價值取向;另一方面,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相繼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三大戰略舉措,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把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內在統一起來,把解決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與解決好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辯證統一起來,把實現社會主義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安全發展與促進不同社會階層共同發展、公平發展辯證統一起來,把堅持黨的領導與實現治理方式現代化辯證統一起來,為我們正確解決人與社會矛盾、人與自然矛盾,破除“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三,正確處理黨群關系,為破解“塔西佗陷阱”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面前。當前,脫離群眾已經成為黨執政面臨的最大危險,權力濫用和腐敗嚴重侵蝕了黨的機體活力,“塔西佗陷阱”已經成為我們黨執政面臨的嚴峻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既強調中國共產黨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心骨,又強調打鐵還要自身硬,自覺提出了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戰略任務,并把全面從嚴治黨置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實現了加強黨的自身建設與實現黨的奮斗目標的辯證統一、加強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的辯證統一,建章立制與執行落實的辯證統一、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辯證統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正確處理黨群關系、權法關系、發展與治理關系的新理論,為有效克服“塔西佗陷阱”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四,正確處理富國與強軍關系,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中國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世界銀行前行長佐利克說:“不論是新加坡、東盟,還是歐洲和美國,都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中國的改革成果。”但是,影響我國發展的“安全困境”卻在不斷增大。美國重返亞太后,在釣魚島問題上為日本撐腰,利用朝鮮半島局勢擴大軍事存在,支持南海周邊一些國家頻頻生事,加大對緬甸拉攏滲透力度,利用印度牽制我國,在中亞地區策劃“顏色革命”,利用臺灣問題、香港直選大做文章,利用達賴問題、新疆問題大做文章等,使我們家門口生亂生戰的可能性增大。
面對我國發展的“安全困境”問題,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順順當當就能實現的,我們越發展壯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面臨的外部風險就會越多。這是我國由大向強發展進程中無法回避的挑戰,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繞不過的門檻。習近平強調,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目標下來認識和推進,服從服務于這個國家和民族最高利益。努力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為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證。
習近平站在國家發展和安全戰略高度,強調必須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把軍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強國夢和強軍夢辯證統一起來,把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辯證統一起來,為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指明了方向,為破解“安全困境”提供了新理論。
總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應時代潮流,立足中國實際,回應人民關切,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開辟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以這五大發展理念為主線進行謀篇布局。習近平指出,這五大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決策部署,順應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內在要求,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圍繞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黨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認識。鄧小平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強調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江澤民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創新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必須代表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社會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是第一要義、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必須堅持把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我們黨在發展理論的指導下,先后確立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老“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先后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三位一體”“四位一體”“五位一體”的發展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一步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方略,豐富發展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理論成果和戰略部署。
其一,“四個全面”既有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有發展的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發展的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的內在統一。
其二,每一個“全面”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四個全面”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是關于發展問題的“四位一體”的指導理論。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戰略目標,具有引領和統攬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強大動力,具有破障器和活力源作用;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可靠保障,具有穩定器、壓倉石作用;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領導核心,具有指南針、精神支柱作用。“四個全面”內在統一,是戰略目標、強大動力、可靠保障和根本保證。“四位一體”的戰略布局,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謀全面建成小康之業、揚全面深化改革之帆、行全面依法治國之道、筑全面從嚴治黨之基”的內在統一。
其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布局,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是具體的、歷史的、開放的指導理論。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統一起來,把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一起來,把發展安全兩件大事統一起來,把富國強軍兩大基石統一起來,把黨的事業與黨的建設兩大工程統一起來,把依靠人民共建與為了人民共享兩大基點統一起來。
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直接現實意義看,既明確了我們黨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又明確了實現這一發展目標的戰略舉措,提供了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國防建設和黨的建設的重點任務、主攻方向和戰略抓手。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著眼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堅持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指導,進一步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并以此引領“十三五”期間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在理論和實踐上有新的突破,對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具有重大指導意義,集中體現了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內在要求。
首先,五大發展理念著眼破解發展難題、補齊發展短板,集中體現了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客觀要求。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只有堅持這五大發展理念,才能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科學發展。
其次,五大發展理念既有發展的主要任務,又有發展的重大舉措,集中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內在統一的基本原則。譬如,創新發展,五中全會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僅明確了創新發展的“七大任務”,而且強調要形成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通過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從而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又如,協調發展,五中全會既明確了“十三五”期間協調發展的目標任務,這就是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同時,也指明了協調發展的具體路徑和方法原則,這就是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
第三,五大發展理念堅持規律性與目的性的辯證統一,集中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在蘊含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一是突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根本立場,堅持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強人民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取向;二是突出“全面”原則,注重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三是突出創新動力,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協調。四是突出制度保障,堅持依法治國與依規治黨相統一,在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為發展提供可靠保障。五大發展理念,是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既有發展動力,又有發展布局,既有發展目標,又有發展保障,既有發展任務,又有發展目的,充分體現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立場觀點方法。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既是新形勢下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科學指南,也是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根本指導。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相一致,明確了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發展原則和發展路徑,為我們如期完成202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奮斗目標、實現黨在新形勢下強軍目標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其一,目標任務。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進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這與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力爭到2020年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目標任務相比較,一是任務更重、更新。新增了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目標任務,明確了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目標任務。二是內容更全、更新。不僅明確了要實現的目標任務,而且強調了通過國防和軍隊改革來實現目標任務的根本途徑。三是標準更高、更新。突出強調了信息化在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中的地位作用。世界軍事革命的潮流是信息化,軍隊形態、力量結構、作戰模式都隨之深刻變化。我軍建設長期以來都是以機械化為核心建設現代化軍隊。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五中全會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的核心和重點,這對我軍建設提出了更高更新標準,要求我們要用信息化提升機械化,以信息化為核心加快新型裝備和作戰力量建設、改革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著眼信息化戰爭新目標新樣式,努力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其二,發展原則。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其新意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提出了“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這是一個新定位。我國黨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十三五”期間的國家戰略,這是我們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二是強調“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這是一個新提法。過去講“協調發展”,現在提“融合發展”,實際上是把“融合發展”看作“協調發展”的最高形式,為我們將國防和軍隊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實現富國和強軍的統一指明了方向。三是提出了“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這是一個新格局。過去提“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現在提出“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這一調整,更加符合我國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從“初步融合”進入“深度融合”過渡階段的客觀實際,為我們進一步豐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圍,提升融合層次,提供了遵循。
其三,發展的方法途徑。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方法途徑:一是著力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二是建立健全國家和各省(市)軍民融合領導機構,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三是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法律立法;四是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基礎設施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五是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和后備力量建設;六是加強現代化武裝警察部隊建設;七是密切軍政軍民團結;八是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
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發展原則和發展路徑,就一定能夠在“十三五”期間有效解決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中存在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真正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就一定能夠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目標任務,并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李 彥
E25
A
1673-5706(2015)06-0025-05
2015-11-26
黃書進,國防大學少將、馬克思主義教研部副主任、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