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莉
(上海市楊浦區圖書館,上海 楊浦 200090)
2015年伊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 《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意見》強調,公共文化建設要“引入市場機制,激發各類社會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提供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增強發展活力”。群眾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著提升公民素質、傳承優秀文化等目的,為公眾提供各種通俗讀物、音像資料、公共信息、互聯網接入并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社會力量的加入,為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注入了一股活力,增添了一份新氣象。
社會力量指能夠參與、作用于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社會組織、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非政府組織、黨群社團、非營利機構、企業等等。近年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受到政府越來越多的重視和政策支持。作為公共圖書館也應該以包容和鼓勵的姿態歡迎社會力量的加入。特別是在特色館的建設上,更需要廣大社會力量的參與。
上海近代文獻館·楊浦館 (以下簡稱 “主題館”)屬于區圖書館下的館中館,是上海市眾多特色主題館之一。主題館以楊浦的近代市政為主題,通過講座、展覽、影視播放等公益活動的形式將記載著上海城市變遷的文獻資料集中展示,呈現給了社會大眾一個脈絡清晰的上海歷史文化發展軌跡。縱觀近七年的建設之路,社會力量成為主題館發展的重要助力,充實了主題館的文獻資源,豐富了大眾文化生活,也拓展了主題館作為公共文化事業的未來發展思路。
社會力量參與主題館建設的途徑多元化。從文獻資源的建設到公益活動的策劃、組織等,都可以看到社會公眾的身影,這樣的模式為豐富主題館的活動形式,啟發其工作思路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獻資源建設不僅包括機構和個人編著或者所收藏書刊的捐贈,也包括社會力量參與到主題館平時的文獻資源建設工作。主題館建設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支持,他們將自己編著或收藏的書刊等文獻資料贈予主題館,豐富了館藏資源,彌補了館藏資源的不足。其中包括機構贈予的書籍,例如楊浦區史志辦將其出版的楊浦地方文獻贈予我館;也包括個人捐贈書籍,例如我國著名出版家張元濟先生后代捐贈的張元濟文集等著作。除了以捐贈的方式充實主題館文獻資源外,社會志愿者也加入到主題館數字資源建設中來。在主題館自建特色數據庫的工作中,志愿者承擔了一部分數據采集的工作,為工作人員進一步的規范、整理文獻資料奠定了基礎。
公共圖書館承擔著參與社會教育的職能。通過舉辦各類講座、展覽和各種形式的活動,來針對不同水平的讀者進行知識傳播、社會教育,以達到傳播文化知識,提升公民素質的目的。在這些活動中,主題館與相關機構、團體保持密切聯系、相互協調、分工合作,把豐富多彩的活動呈現給讀者。如2008年在“楊浦百年工業文明展”中與楊浦區收藏家協會、楊浦區文物管理辦公室、楊浦文化娛樂有限公司等機構團體合作,征集展品共200余件。社會力量不僅服務于針對讀者的活動,也為圖書館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有力的幫助。如上海音像資料館的張景岳,專注于上海地方音像資料的研究,為主題館的工作人員開展了一場有關楊浦工業市政的講座,通過豐富的音像資料直觀地展現了昔日楊浦的景象,使館員獲益匪淺。
主題館每次活動前都將活動信息以海報的形式張貼于館內、提供給紙媒和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及時對外發布。因此,直接接收信息和親身參與過活動的人群成了主題館宣傳工作的主力軍。通過人們的口口相傳和網絡的轉發、分享、參與讀者的親口講述,使得陌生讀者更易接受和信任,從而能吸引更多讀者的參與,推動主題館的利用率和知名度。如主題館的影視播放活動正是通過參與讀者的親身宣傳,匯集了很高的人氣,經常滿座。
以讀者為本的服務理念是圖書館工作的前提,圖書館的建設離不開讀者的參與。如讀者到館利用館藏資源,參與到圖書館的日常工作甚至管理中來。主題館有一批忠實的讀者,從主題館的服務方式到自己的個人體驗,從文獻資源建設到公益活動的開展等,表達著自己對主題館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讀者提出的每一條意見都是社會力量參與到主題館建設中的體現,通過這樣的互動使得主題館的環境更加舒適,氣氛更加和諧。
當下,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社會力量猶如剛露角的小荷,呈現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同時,跟所有新生事物一樣,社會力量參與主題館建設也面臨著需要解決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屬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部分,公共圖書館的全面建設需要全社會的參與,但幾乎所有圖書館在建設伊始就缺乏社會力量的參與,圖書館不僅在硬件方面,如設施的布局、建設、功能定位,還是在軟件方面,如管理方式、運作機制的選擇等,都是從既定經驗中探求模式、掌握策略、運用方法。公共圖書館作為政府支持的社會公益文化服務項目,其產生、發展以及未來的方向都完全依附于政府的支持,所以從根本上無法改變圖書館在建設上存在社會力量缺失的困境。而文化服務行業是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神圣行業,其投入產出無法用物質來衡量,任何功利的目的都會破壞文化服務的初衷,無益于文化大發展。
目前與主題館合作的機構,一方面多為由私人引薦的非營利組織,合作方式以捐贈和合辦展覽、講座等為主,形式單調,這很大程度取決于機構本身的興趣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不穩定性;另一方面,由于企業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度低,營利組織出于自身投入和產出比的考慮,并未把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納入其企業運營中的一部分。因此,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的建設,除了社會輿論的正確導向,政府極其有必要利用各種鼓勵政策引導企業,積極投身于公共文化行業,并且形成穩定的長效投入機制。
參與公共文化建設是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由于社會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公民自我權利意識不斷加強,在圖書館公共服務上的參與意識也逐漸加強。然而,還是有很大部分的公民完全意識不到圖書館和自身的相關性。另外,公民參與圖書館建設的能力未到達要求,參與效率低下。如有的讀者將自己個人意愿強加于圖書館,并未考慮圖書館的實際情況以及個人需求的合理性。這主要受制于公民的自身素質、專業程度等諸多因素。
主題館作為一個館中館,其工作方式和未來發展方向受到整個圖書館發展的影響。而整個圖書館又是政府主導下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之一。因此,主題館解決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問題,需同時考慮到各個方面。
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公益事業,受到政府的影響極大,因此爭取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對于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這一舉措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作為政府機構,應當為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助力。政府應當制定各種政策來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投入公共文化事業,并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公共文化事業,重視圖書館建設的社會氛圍,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的建設。
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單靠一館之力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只有發揮群體優勢,建立協作網絡,方能將公共圖書館各方面的服務提升至新的水平。主題館可以通過縱向的、橫向的業務聯系,逐步地建立起自己的協作交流機制。同時,也可增加與社區、街道、公益性社會團體、相關文化產業機構等社會組織的合作,形成互通有無、資源共享的協作網絡。在專業性方面,打破壁壘,實現與高校圖書館的對接。眾所周知,高校館在圖書館資源建設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專業性始終處于前列,主題館可借其所長為己用,開闊眼界,提升自身服務水平。
圖書館理事會是一個提供決策和咨詢的機構,是社會大眾充分參與有關圖書館戰略發展的制定、財務的控制、考核的評議、人事的任用等各項工作的管理機構。這個機構的建立既適應了政府職能轉變,又適應了事業單位改革方向需要。理事會的成員應當由具有廣泛民意基礎、由各方利益的代表組成;應當包括專業的圖書館人、讀者以及具有責任心的社會賢達等等。
圖書館的工作具有專業性,而讀者的需求卻不盡相同,使得讀者的期望值與圖書館的制度呈現一定的矛盾。如大多數讀者選擇把自己的不滿發泄在一線工作人員身上,極大地傷害了工作人員的尊嚴和權利。當社會力量參與到圖書館工作后,形成一個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緩沖,既能站在讀者的立場上了解其需求和意見,又能用專業的眼光發現問題,并能及時向圖書館反饋,從而有效地提高圖書館服務質量,避免矛盾的產生。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公共服務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水平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隨著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單憑圖書館一己之力,已經無法適應讀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因此,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的建設刻不容緩。只有這樣,公共圖書館才能從故步自封的窠臼中掙脫出來,打開新的發展局面。
[1]牛紅艷.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探討[J].圖書情報工作,2012(9):75-78.
[2]阮可.公共文化服務的社會力量參與研究[J].文化藝術研究,2013(3):64-69.
[3]梁立新.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力量參與:價值體現與機制創新——基于浙江實踐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88-92.
[4]蔣永福.在我國實行公共圖書館理事會制度的理論思考[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0(6):23-27.
[5]楊玉麟.關于“社會力量參與圖書館建設”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與情報,2008(1):8-11.
[6]胡瑩,侯國柱.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現狀分析——以吉林省為例[J].圖書館學刊,201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