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買買提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新疆素有“語言文字博物館”的美譽,是華夏文明與其他古老文明交流對話最集中的地區,是中國乃至世界遺落了最多樣文字的地方。新疆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古代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內涵,記錄了新疆歷史發展進程和滄桑巨變,反映了各民族發展軌跡,凝聚著先民們的智慧,是新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見證,雄辯地表明新疆與偉大祖國的血肉聯系,蘊含著各族人民特有的價值和思維方式,是各族人民奉獻給偉大祖國的心靈創造。
近年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新疆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為做好“十三五”期間新疆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了許多有益經驗和借鑒。同時,隨著中央治疆方略的調整,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成為新疆一切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新疆處于“三期疊加”的特殊時期,如何適應形勢的變化和要求,科學、規范、有序地做好“十三五”期間新疆古籍保護工作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 (以下簡稱新疆古籍保護中心)制定完善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普查工作方案》,對全區各級各類圖書館、博物館、研究院(館)、民(宗)委、檔案、文物、地方志等單位以及民間古籍收藏和保護情況進行了全面普查,完成古籍整理普查1.3萬余種、35萬余冊;組織申報了1~4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新疆12家古籍收藏單位的102部古籍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民族古籍搜集整理辦公室入選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建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珍貴古籍名錄》和命名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新疆古籍保護中心積極開展了新疆少數民族文字古籍鑒定、編目、保護、修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規范。制定了新疆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普查規范編目規則、定級標準、修復標準。2011年,文化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的通知》,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下發了 《關于印發自治區貫徹落實國家八部委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古籍保護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區少數民族古籍工作的通知》,為做好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新疆古籍保護中心積極依托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開展的新疆古籍普查人員的培訓和國內相關高校為新疆古籍保護人才實施定向培養計劃,重點開展修復人員尤其是少數民族古籍修復人才培養,同時借助19省市對口援疆開展古籍保護人才交流工作。前后共有40多家收藏單位的600多人次參加了古籍普查、古籍數字化、版本鑒定、石刻拓片等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古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與素質,為新疆古籍保護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疆古籍具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以及多文種、存量少、價值高等特點。新疆古籍保護中心積極開展對珍稀古籍的搶救性征集工作,使珍貴古籍得到妥善、安全的保護;建立了自治區珍貴古籍征集工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收、盜、販古籍的行為;成立了新疆古籍修復中心,推動新疆古籍保護工作全面深入開展,為新疆古籍修復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基地;進一步改善了古籍的保存條件,為現存少數民族古籍制作了書柜、函套等裝具。
新疆古籍保護中心對區內各民族各文種古籍開展微縮、復制、數字化、珍貴文獻補刻出版等工作,使珍貴古籍得到再生性保護。國家珍貴古籍名錄數字化工作進展順利,僅自治區圖書館就已完成11 127拍珍貴古籍數字化工作,拍攝、掃描新疆地方古籍、新疆民國時期文獻、新疆少數民族古籍11 0037拍;對有價值的珍貴古籍編制出版規劃,啟動實施《中華古籍總目新疆卷》編纂工作;完成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家珍貴古籍圖錄》出版工作。
新疆蘊藏著豐富的古籍文獻典籍,具有多元化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但是,由于諸多原因,當前新疆古籍保護工作存在不少突出問題。
新疆的民族成分多,形成的古籍語文種類較多,有回鶻文、婆羅米文、察合臺文、阿拉伯文、波斯文等15種文字,內容豐富多樣。由于歷史原因,新疆古籍版本載體較為復雜,收藏分布極為分散,收藏條件千差萬別。加之新疆地域遼闊、氣候干燥,導致古籍征集工作難度重重,古籍老化、破損嚴重,有些古籍面臨失傳的危險。
目前,新疆古籍修復手段仍然比較傳統,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有較大差距,極大地影響了古籍修復質量和效率。新疆古籍保護、研究和修復人才,尤其是桑皮紙文獻修復專業人才十分匱乏,極大地影響了古籍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影響了各民族文化遺產的弘揚和傳承。
2010年至2011年,烏魯木齊和北京成功舉辦了“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2014年,新疆有17部古籍參展“絲綢之路西北地區珍貴典籍展”。這兩次展覽都充分展示了新疆古籍文獻的獨特魅力和新疆一體多元的文化特色。但是,仍有許多古籍“藏在深閨無人識”,對這些古籍的整理、研究、宣傳展示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于新疆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要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在古籍保護工作中,古籍書庫建設、古籍征集、人員培訓、普查、修復、出版及數字化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目前,新疆各古籍收藏單位都存在經費不足的問題。以自治區圖書館為例,該館古籍保護經費每年60萬元,用于全區古籍專業人才培訓、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組織申報工作、古籍征集等工作,顯得捉襟見肘,嚴重制約了全區古籍保護與普查工作進度,制約了古籍整理、研究開發和保護環境的改善。
要充分發揮新疆古籍保護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組織協調全疆古籍保護單位開展工作,加強與跨系統古籍收藏單位的溝通聯系,定期開展下基層調研與業務輔導工作,建立自治區、地(州、市)兩級古籍保護體系,形成統一、標準、規范的古籍保護機制,逐步完善新疆古籍保護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機制。
按照保護和利用并重的原則,重點加強對民間散藏的漢文古籍善本、稀缺文種文獻、少數民族契約文書文獻的普查、征集、搶救性保護工作,加強善本古籍、普通古籍、民國文獻的保護及修復。在古籍普查的基礎上編制 《新疆古籍聯合目錄》,啟動《中華古籍總目·新疆卷》的編纂工作。繼續組織開展新疆地區《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工作。全面開展民國時期文獻登記工作,建立新疆聯合目錄檢索平臺,編制新疆《民國時期文獻目錄》。
通過原本影印、縮微、掃描等現代復制技術實現新疆珍稀古籍孤本、善本再造,既確保珍貴文獻傳承安全,又最大限度地促進其傳播和利用。建立新疆地方古籍書目數據庫和全文數據庫,不斷充實古籍數字資源。研發少數民族古籍數字化系統。更好地方便讀者利用古籍文獻,有效解決古籍保存與使用之間的矛盾,實現資源共享,使新疆古籍得到有效保護。
充分利用新一輪對口援疆的大好機遇,積極開展與國家圖書館等單位的對口人才交流工作。建立少數民族古籍文獻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加大少數民族古籍保護人才在內地院校的培訓培養力度,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桑皮紙文獻修復專業人才,使各民族文化遺產的生命得到延續。定期舉辦培訓班,加強對新疆古籍藏書單位在職人員的培訓。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古籍科研項目,通過課題立項帶動青年業務骨干,培養古籍保護專業人才。
拍攝《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專題片;編輯出版《新疆珍貴古籍叢刊》和《新疆珍貴古籍圖錄》;編纂《新疆少數民族文獻內容索引》;積極開展新疆古籍保護成果展,定期在疆內,特別是南疆四地州進行巡展,并赴內地及周邊國家進行展覽,充分發揮古籍文物以物證史、以史育人的重要作用,用古籍文化鑰匙開啟各族群眾的心靈之鎖,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新疆各級各類圖書館應積極通過講座、展覽、培訓、研討會等形式宣傳古籍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提升社會大眾的古籍保護意識。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應加大古籍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普及古籍保護知識,展示古籍保護成果,在全社會營造人人參與古籍保護的良好氛圍,形成古籍保護工作的強大合力。古籍保護工作從業人員要積極作為、努力工作、開拓創新,在古籍普查、修復、研究等方面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以此擴大古籍保護工作影響力,爭取更大的業務空間,推動古籍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新疆古籍保護工作與內地其他省市相比既有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共性,也有對沖宗教極端思想滲透蔓延、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特殊作用和價值。“十三五”期間,我們要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搶抓機遇、創新思路、迎難而上、奮發有為,推動古籍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充分發揮古籍文獻的社會教育功能,努力為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1]申文濤,李華偉,叢冬梅.新疆地區古籍保護工作的現狀與思考[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134-137.
[2]叢冬梅.論古籍保護與古籍標準化書庫建設[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3(2):28-31.
[3]趙銀芳,米娜娃爾·阿不都.從“西域遺珍——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為例談舉辦展覽的成功經驗.[J]西域圖書館論壇,2013(2):56-60.
[4]阿布都熱扎克·沙依木,亞里坤·卡哈爾,朱一凡.新疆少數民族古籍的保護與發展[J].新疆社科信息2012(3):1-5.
[5]李華偉.略論近年來新疆古籍保護法制建設進展[J].新疆社科信息,2012(1):1-5.
[6]古麗努爾·帕爾哈提.對保護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幾點思考[J].新疆社會科學:維文,2012(3):149-152.
[7]郭德興.簡述新疆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情況[J].伊犁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