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鄔大為
學詞心語之七 狠抓立意 緊扣主題(下)
文/鄔大為
這是對作品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好的立意,好的細節,而且還要在這個基礎上深入提煉和開掘,力爭創作出震撼人心或啟迪人心的詞句來。
1.心靈的閃光。把作品的立意和內容采用更新、更深、更美的詞句將它表現出來,讓受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還得到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請看賀東久的《瀟灑女兵》:“小小鏡子里那稚氣的臉/慢慢在成熟/五彩的夢打進背包/讓風兒帶走/白蘭鴿的心/橄欖枝的手/挎著鋼槍啊照張相/無花也風流/走在大街上/瀟灑又漂亮/胸掛軍功章,讓喜淚悄悄地流/江南的露,塞北的雪/送走那春和秋/綠了軍裝,淡了紅顏/不悔少年游。”“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傳頌那千秋/英雄的歌壓進槍膛/開在花枝頭/白蘭鴿的心/橄欖枝的手/牽著和平啊愛意悠悠/相思情悠悠/我們流血流汗/火焰也顫抖/我們愛笑愛唱/鋼鐵也溫柔/陽光照我前行/也照我回回首/日也眷戀,夜也眷戀/軍歌唱不休。”作者把共和國的女兵寫得瀟灑、壯美、青春、陽光,其中寫出了不少令人欣喜、叫人難忘的佳句。“白蘭鴿的心/橄欖枝的手/挎著鋼槍啊照張相/無花也風流”,“ 我們流血流汗/火焰也顫抖/我們愛笑愛唱/鋼鐵也溫柔”。如果說作者缺乏對女兵生活的了解,缺乏對女兵深深的愛,缺乏贊美她們的一片真情,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來這么精彩的佳作來的。這些詞既是生活的凝練,更是作者思想火花的迸發。
再請看郭厚勤在《古城仿古》中是如何提煉生活并寫出佳句的。
“祖父的祖父在這里學過徒/父親的父親在這里賣過布/店鋪都筑防火墻/招牌都用古楠木/石板小街光溜溜/巷道深似八卦圖/啊,古城仿古,古城仿古/訪遍城中老老少少/誰也說不清古城有多少歲數。”“祖母的祖母在這里觀過燈/母親的母親在這里趕過圩/搬件家具是古董/拆塊墻磚是文物/條條街巷有傳說/家家院落藏典故。”這些質樸、形象、鮮活、感人的佳句,說明作者不僅熟悉古城,深愛古城,還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還請看張藜為電視劇《轆轤·女人·井》寫的片頭歌《命運不是轆轤》:“白涯涯的黃沙崗/挺起棵鉆天楊/隔著籬笆有一座海青房/沒有的總想有哇/得到的還盼望/盼來盼去誰愿盼個透心涼/女人不是水呀/男人不是缸/命運不是那轆轤把那井繩纏在自己身上。”“黑油油的鐵脊梁/汗珠子滾太陽/風吹籬笆雨洗窗/淚花泡月亮/人心可難測量啊/啥事都能碰上/挑水的媳婦誰愿挑著黃水湯/女人不是泥呀/男人不是筐/命運不是那轆轤/要掙斷那井繩/牛鈴搖春光。”寫出了莊稼人的勞苦和辛酸,更寫出了他們的向往和希望。詞中“汗珠子滾太陽”、“淚花泡月亮”成了千古名句。
2.哲理的揭示。把作品的立意、細節提煉成名言、警句類的詞奉獻于世,不僅提升了詞的品位,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如任紅舉在《太湖美》中的名句:“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一句道破了太湖的風情、風貌。又如曹火星創作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僅標題就成了半個多世紀來全國人民心中的經典名句。
再如改革開放初期,北京舉辦的《首都售貨員》之歌征集,出現了一首一等獎的佳作,其中有兩句詩是這樣寫的“在國人面前,我代表首都/在外賓面前,我代表中國。”
不僅語言到位,鞭辟入里,而且極大地增添了首都售貨員的責任心和榮譽感。
還有如詞壇泰斗喬羽為電視劇《聊齋》寫的主題歌:“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都到那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愛。”好個“牛鬼蛇神它倒比真人君子更可愛”道出了《聊齋》的精粹,也給人了解當今社會的很大啟示。沒有對作品的深刻理解,沒有對世界的透徹感悟,怎么可能產生這樣警世之詞呢!
以上這些作品中,我們是否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想把一首詞的內容寫好,首先要靠作者對立意的確定和把握。在這一前提下力爭選擇最能代表該事物本質特征的細節加以描述,而它的最佳選擇會有好細節、有好詞句。
(責任編輯 吳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