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波(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德國國家圖書館2013—2016年文獻采訪優先戰略
何文波(國家圖書館北京100081)
德國國家圖書館于2014年發布了《2013—2016優先戰略》,這是德國國家圖書館成立以來第一份四年期全館戰略性文件。在五大優先戰略中,文獻采訪處于首要位置,文獻采訪優先戰略對未來數年內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采訪方針、重點方向和采訪手段作出了規劃。該戰略對數字資源、音樂文獻和灰色文獻作出了重點部署,且制定了量化目標和年度任務,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德國國家圖書館文獻采訪音樂文獻灰色文獻數字資源
《2013—2016優先戰略》是德國國家圖書館成立以來制定的第一份四年發展規劃書面文件。這一點似乎頗有些令人意外。德國人注重工作的計劃性,計劃性是其深層文化意識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久已聞名于世。作為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著名圖書館,為何到現在才起草第一份書面的戰略規劃呢?
這與德國國家圖書館曲折的歷史有關。1912年德國圖書館在萊比錫成立,二戰后成為東德國家圖書館,而西德在法蘭克福建立了另一個國家圖書館。經歷了二戰和冷戰,東、西德國家圖書館于1990年合并。2006年,德國頒布了《國家圖書館法》,將圖書館正式定名為德國國家圖書館(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在2006年之前,兩館一直處于協調整合階段,制定統一的全館戰略發展目標尚非其時。
2006年頒布的《國家圖書館法》明確定義了德國國家圖書館的使命任務,這也成為德國國家圖書館重新出發的起點。21世紀初,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德國國家圖書館領導層意識到必須對圖書館未來的發展做出戰略思考。在此背景下,《2013—2016優先戰略》應運而生。該戰略的編纂過程長達四年:2011年開始進行員工調查,2012年全面展開編制工作,2013年提交各專業委員會(包括德國國家圖書館咨詢委員會、德國音樂檔案咨詢委員會和國家圖書館理事會等)研究審核,并先期執行2013年度目標;2014年,德國國家圖書館《2013—2016優先戰略》正式對外發布[1]。
德國國家圖書館戰略目標可以劃分為長期的使命任務、中期愿景和近期的優先戰略。如同《2013—2016優先戰略》前言所說,德國國家圖書館的創始者早在100年前就已經賦予了她清晰的使命,2006年的《國家圖書館法》也規定了該館的任務[1]。與風云變幻的德國歷史、翻天覆地的國家社會變革相比,圖書館的任務基本上沒有改變。德國國家圖書館的使命是:“全面搜集法定采訪范圍的各類文獻,長期妥善保存,確保文獻的長期可用性,以開放、用戶友好和可靠的方式,按照最新的國際標準進行著錄,使文獻可以在全世界范圍內進行檢索和引用。為文化、科學、德國的文化生活以及德國的國際科學與文化交流做出實質性的貢獻。”[1]
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在變化,德國的信息、科學、藝術和文化的記錄和傳播方式也在不斷變化。為了實現長期的使命任務,德國國家圖書館必須因應時代的要求和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制定階段性的目標。為此,其制定了十年后的中期愿景:“到2023年,德國國家圖書館將在緊密合作的信息基礎設施、文化和科學機構所形成的國際網絡中扮演主要角色。它的數據和服務將成為來自德國、以德語創作和關于德國的文字、圖片和聲音的入口。根據這一設想,未來德國國家圖書館將與國際、國內的多家機構合作,共同組建一個網絡,該網絡的元數據、服務和大量館藏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為任何人提供服務。這些館藏易于檢索,具有明確的使用條件,可以進行多語言檢索,服務可靠,并且以讀者的需求為導向。”[1]
優先戰略和目標則是近期內的工作重點。這些目標的實現,能讓圖書館的工作與當前乃至可預見的未來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確保其將來依然有能力履行其長期使命。德國國家圖書館《2013—2016優先戰略》共分為五大優先戰略,涵蓋了文獻采訪、編目自動化、文獻與書目數據的檢索和利用、文獻長期保存、人才發展5個方面。每個優先戰略下設4~6個子目標[1]。
(1)文獻采訪優先戰略的子目標:到2016年之前,建立網絡資源采訪的整體方案;使數字化專著和連續出版物、灰色文獻以及回溯采訪達到預定的增長額;增強呈繳單位的呈繳意識。
(2)編目自動化優先戰略的子目標:到2016年之前,從實質上加強外部數據的使用,進一步提升自動標引措施和技術,使圖書館的信息基礎設施能夠滿足數字化信息產品的要求,且在國際國內起到主導作用;同時,在標引政策上采取積極的溝通策略。
(3)文獻與書目數據的檢索和利用優先戰略的子目標:到2016年之前,提升專著的數字化目錄比例,完成定量圖書、音像資料和樂譜的數字化工作;根據開放存取條件,面向全球公開提供無版權爭議的資源;全部館藏的編目元數據供讀者自由獲取和免費使用;提升面向本地和全球的館藏使用服務,致力于德國文化的對外傳播。
(4) 文獻長期保存優先戰略的子目標:到2016年之前,將數字化出版物的長期保存納入自動化工作流程;開展數字化文獻長期保存對外營銷服務;建立實體文獻保存的全面方案,將大部分無紙文獻的實體存儲媒介轉換為數字化形式;提升國內國際知名度;加強現有的網絡結構。
(5)人才發展優先戰略的子目標:使員工充分了解本館以及各自工作領域的目標和戰略等,發揮員工的創意和能力;強化圖書館的領導力,繼續保持圖書館作為員工心目中“好雇主”的優良傳統。
每個子目標又細分為2013—2016年中的年度任務,其中既有宏觀目標,也有組織流程優化措施,還包含各個業務部門的量化任務。
在德國國家圖書館的《2013—2016優先戰略》的五大戰略中,關于文獻采訪工作的戰略排在第一位,即“優先戰略1:加強采訪工作,面對新型出版物,不斷優化采訪流程和采訪手段”[1]。
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采訪任務,最初只有紙本圖書和雜志,后來逐步加入了報紙、地圖、樂譜和錄音媒體(聲音存儲介質,包括老唱片、錄音帶、CD等)。從2006年開始,該館將數字資源納入優先采訪范圍,迄今入藏量超過100萬件[1]。《2013—2016優先戰略》在文獻采訪方面沒有面面俱到,對于一般性文獻的采訪著墨不多,而是重點強調了三類重點文獻的采訪,即音樂文獻、灰色文獻和數字資源。
3.1音樂文獻的采訪
德國是盛產音樂家的國度。不僅是專業圖書館,德國很多公共圖書館也專注于音樂類文獻的收藏,筆者有幸在柏林國立圖書館目睹了莫扎特、巴赫等音樂大師的樂譜手稿。德國國家圖書館最早于1935年開始收藏樂譜,1943年開始收藏音像資料(如唱片、磁帶等),1970年西德國家圖書館的音樂檔案館在柏林成立,2010年該檔案館遷移至萊比錫,成為德國所有音樂類文獻的存藏地,接受音樂類出版社的呈繳,編纂國家音樂資料目錄[2]。截止到2013年底,德國國家圖書館音樂文獻的館藏量近279萬,其中樂譜949 470件,音像資料1 840 158件[3]。此外,從2000年起,德國音樂作品表演權、復制權集體管理協會(GEMA)①委托音樂檔案館作為其音樂資料的存藏地,并將2000年以前協會收藏的約21萬份樂譜轉交給音樂檔案館[2]。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音樂館藏不僅在圖書館界,而且在整個德國音樂行業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3—2016優先戰略》對音樂文獻的采訪作出了詳細的規劃:2013年以后將逐步開展數字化樂譜的采訪,增加錄音制品的采訪量,調查商業性錄音制品的出版總量,有針對性地改進催繳流程,使錄音制品的入藏率達到90%以上;在2015年之前,制定一份非實體音樂文獻的采訪方案,并規定具體的采訪目標;2016年制定缺藏文獻清單,并增加古舊樂譜和錄音制品等項目[1]。
在以上優先戰略中,逐步開展數字化音樂文獻的采訪是一項全新的任務。這一政策的出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背景。
(1) 數字化音樂文獻的重要性日漸上升。與傳統的紙質樂譜相比,數字化樂譜的制作、銷售和提供方式更加多樣化。此外,古典音樂大多已經不存在版權問題,目前互聯網上的此類樂譜只占冰山一角而已,因此未來一段時間內這類文獻的數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且音樂類文獻與其他文獻相比更為專業,讀者獲取紙質音樂文獻的渠道較為狹窄,而數字資源的傳播則要便利很多。
(2)隨著數字化音樂文獻的出現,一些在線樂譜資源庫異軍突起,對圖書館在音樂文獻存藏使用方面的權威地位構成了挑戰。其中,最著名的是“世界樂譜圖書館”(Petrucci Music Library)。該網站起源于“國際樂譜典藏計劃”(International Music Score Library Project,簡稱IMSLP),截至目前共收錄88 431部作品,303 444張樂譜,33 212個錄音錄像制品,涵蓋了12 253位作曲家和320位演奏家[4]。由于藏品豐富,且下載免費,該網站很快在全球音樂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儼然成為音樂類圖書館的競爭對手。還有一些收費音樂門戶網站,如德國紹特出版社(Schott Verlag)的“Noto-Fina”網站,可以為用戶提供擁有版權許可的樂譜。除專業音樂類網站之外,還有一些音樂愛好者原創作品上傳下載網站,在各國網絡中已經蔚然成風,如Capella、Musescore等[5]。
(3)數字化音樂文獻來源復雜,無法通過圖書館所熟悉的圖書貿易體系獲取。如果不制定新的戰略,依靠圖書館原有的工作流程,此類文獻的缺藏率將繼續增高。這一因素決定了圖書館必須認真應對挑戰,著手制定有針對性的方案。
3.2灰色文獻的采訪
“灰色文獻”譯自英語Grey Literature,德語為Graue Literatur,是指不受商業出版社(以出版發行為主業的機構)的控制,由政府機構、學術單位、工商企業及其他組織以印刷或電子形式發行的文獻[6-7]。德國的灰色文獻專指不受德國圖書貿易協會管理的出版物。該協會據稱是全世界唯一一家將全國圖書貿易的三層體系整合到一起的組織機構,包括出版社、書店、分銷商、古舊書和出版社代理等[8]。而德國境內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的分配事宜,也由該協會下屬的圖書貿易市場營銷與出版社服務有限公司(Marketingund Verlagsservice des Buchhandels GmbH)負責[9]。灰色文獻一般沒有ISBN,難以通過常規的商業圖書貿易渠道獲取,但它們所包含的信息卻不可被忽視,因此對全球的圖書館而言,灰色文獻的采訪都是一種頗具挑戰性的工作。
德國灰色文獻的采訪起步較早。二戰后,隨著德國工業經濟的發展,德國人對科技文獻的需求急劇上升。由于灰色文獻中包含了大量新技術信息,因此很快受到研究界的關注。1959年,德國科研基金會創建了科技信息圖書館,并與其他兩家圖書館合并稱為中央專業圖書館,其重點任務就是要搜集國內外的灰色文獻[10]。德國的特藏圖書館、專業圖書館、議會圖書館和政府機構圖書館都將灰色文獻的收藏納入了日常工作的范疇。1974年,僅設在美國華盛頓的德國科研基金會辦事處訂購的灰色文獻就多達11 000種[11]。相比之下,中國國家圖書館集中征集灰色文獻始于1985年,起步晚了很多。
《2013—2016優先戰略》在采訪戰略中提出,“尤其要加強灰色文獻的搜集。”[1]在具體措施中,德國國家圖書館要求在2013年與一家高校開展技術合作,將其館藏與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州的地方目錄進行(抽樣)比對和調整,從而調查缺藏的灰色文獻;為紙本灰色文獻制定專門的識別代碼,從而查明不在出版社圖書貿易體系內的出版物,有多少已經被納入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采訪范圍。到2016年之前,印刷類灰色文獻的采訪率達到90%,音像類灰色文獻的采訪率達到80%;針對不在出版社圖書貿易體系內的出版物改進催繳流程[1]。
以灰色文獻采訪作為優先戰略,是由德國國家圖書館的性質和法定義務來決定的。即便是不在出版社圖書貿易體系中的文獻,德國國家圖書館也要爭取做到全面、毫無遺漏地采訪。盡管如上文所述,德國灰色文獻采訪起步較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要實現全面采訪的目標,灰色文獻仍是一個難點問題。德國國家圖書館采訪與加工部主任安吉拉·馬蒂亞斯在2013年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德國圖書整體呈繳情況較為理想,德國國家書目中列明的圖書基本上都已入藏,而灰色文獻仍然缺漏甚多[3]。因此,德國國家圖書館必須就此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上文提到,德國國家圖書館有意與巴伐利亞和薩克森州的地方目錄進行比對。這是因為德國的一些地方圖書館也接受本地出版社的呈繳本,另外有一些專注于灰色文獻的專門圖書館,他們的灰色文獻館藏量和年采訪量也頗具規模。德國國家圖書館與他們進行目錄比對是一種較有創意的補藏方式。
3.3數字資源的采訪
德國國家圖書館于2006年正式將數字資源②的采集納入采訪方針,迄今為止入藏量超過100萬件,主要包括電子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電子版論文、數字化音樂資料等[1]。德國國家圖書館沒有公布該館存儲的數字文獻字節總量,根據2013年年報,該館當時采集的網站數量超過7 000個[3]。2013年1月,其每月處理的字節數約為462GB,到10月份時則增長至640GB[3]。德國國家圖書館的傳統文獻與數字資源的館藏建設均由采訪部門負責。除了完成法定采訪任務,該部門還需要制定數字資源采訪方案,對通過技術接口提交的網絡資源和電子報紙進行質量控制。
《2013—2016優先戰略》要求德國國家圖書館盡最大可能采取自動化方式來獲取數字資源[1]。具體要求為: 2013年,網絡文獻的采集工具增加至4 000個網絡爬蟲,數字化專著的供應商由3 200家增至3 500家,對數字化連續出版物館藏進行了定量評估,由2 400種增加至2 880種,并確保此后幾年的年均增長率達到20%,日均電子報紙入藏量由380種增長至630種;2015年,由供應商提供的數字化專著達到出版社出版總量的60%,收藏所有的電子報紙(約1 200種);2016年,由網絡爬蟲采集的網站數量增至此前的3倍,數字化專著的采訪率達到80%,數字化連續出版物的采訪量翻一番[1]。
從規劃數字中,不難看出德國國家圖書館正在加速推進數字資源的采訪,并制訂了較為具體的方案。這一優先戰略的提出,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的背景。
(1)數字資源的重要性今非昔比。早期的數字資源大多作為其他類型出版物的衍生品而出現,如紙質圖書的電子版本等。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內容僅具有電子格式,有的專為網絡傳播而創作,在自媒體時代這一特點格外突出,每個互聯網用戶都可以成為內容發布主體。數字資源擁有了獨立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資源的采訪成為各個國家圖書館無法回避的任務。
(2)圖書館在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方面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谷歌、必應等搜索軟件可以實時檢索海量網絡資源,已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考慮到網絡資源的平均生存期只有100天左右[12],一旦鏈接失效,或者數字內容發生遷移,鏈接對象改變,原有的信息便會消失。因此,網絡內容的長期保存顯然不能依賴搜索引擎。圖書館對元數據進行采集、加工、編目、保存,才是這些數字化文化遺產的妥善歸宿。例如,德國國家圖書館參與發起的“PersID永久性標識符”國際合作項目,就是為了給數字對象賦予全局、唯一、永久的標識和鏈接,利于數字資源的長期保存和獲取[13]。
以上兩點,成為德國國家圖書館加速數字資源采訪工作的主要動力。
(3)德國國家圖書館在數字資源采訪工作中面臨諸多挑戰,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首先,目前還缺乏針對數字資源的圖書館立法。傳統出版物尤其是常規出版物數量明確,其呈繳有法律條文可以遵循;而數字資源數量龐大,且出版自由、無序、不可控。鑒于此,德國國家圖書館在優先戰略中突出數字資源,在主動采訪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同時利用自身影響力,促進一些主流網站加入到德國國家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庫中來,如《明鏡》周刊在線網站(Spiegel Online),就為德國國家圖書館提供內容長期同步的服務。
其次,面對海量網絡資源,如何選擇有價值的內容?傳統出版物的采選可以通過《在版書目》、出版社書目報道等多種方式獲取詳細信息,而數字資源則缺乏此類渠道。德國國家圖書館很早就推出了一種“網絡表格”(Webformular),由網絡上的內容發布者自行提交個人作品。其他網絡資源則由采訪人員逐一采選。這兩類方式的優點是容易保證藏品質量,而缺點則是覆蓋面太小。為此,德國國家圖書館在優先戰略中強調使用網絡爬蟲自動采集的方針。采訪人員不再面向個別的數字化出版物,而是選擇有價值的網站。這其中又分為“集中采集”(focused crawl)和“廣泛采集”(broad crawl)兩種方式。前者聚焦于指定的網站本身,后者則以指定網站為入口,通過頁面上的鏈接擴展到更多的網站。以上方式可以對一定范圍內的網站進行自動化、全面、長期的采集和存檔[12]。
最后,數字資源應該如何保存?現有的數字文件格式,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未來還能訪問嗎?電子期刊和電子報紙上的文章,在圖書館中應當采用何種標準進行統一標識?對此,德國國家圖書館正在加強國際合作,努力制定統一的元數據格式和索引規范,以便于信息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和檢索。
3.4其他文獻
除了上述重點內容,《2013—2016優先戰略》涉及采訪工作的內容還有加強回溯采訪工作,2013年補藏5 000種,2014年公布古舊書采訪計劃,到2016年之前填補館藏缺口的40%;加強義務呈繳對象的呈繳意識,使其了解德國國家圖書館以出版物為導向的全面收藏的目標[1]。
4啟發與思考
德國國家圖書館2013—2016年文獻采訪優先戰略的主要特點在于“優先”二字。該文件沒有進行巨細靡遺的列表式的任務部署,而是著重突出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德國出版物和德國境外出版的研究德國的作品等,是德國國家圖書館采訪方針中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全面采集,而在優先戰略中幾乎沒有提及。原因就在于這是該館的法定義務,采訪部門和工作人員早已深刻理解這一目標,并且其通過出版社呈繳和圖書貿易體系采購,較易操作。而該戰略特別提出的重點內容,包括非實體音樂文獻、灰色文獻、數字資源,或屬于新鮮事物,尚無舊例可循,或不成體系,難以制定一勞永逸的方案,所以德國國家圖書館必須從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做出戰略規劃,再責成業務部門依據戰略方針制定工作流程,最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采訪策略,將這些具有特異性質的文獻納入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采訪體系中來。
優先采訪戰略中提到,要“優先采訪能讓現有館藏發揮作用的文獻”[1]。這一表述出現在回溯采訪部分,但事實上,整個優先采訪戰略都體現了這一方針。圖書館應該根據讀者需求,不斷采訪新文獻,但原有的館藏體系則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基石。德國國家圖書館的音樂館藏在德國音樂行業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而且灰色文獻館藏的起步也非常早。德國國家圖書館意識到這些特色館藏在新形勢下遇到了新挑戰,并作出積極應對,在優先采訪戰略中對這兩項工作作出了重點部署,目的就是要讓現有館藏繼續、乃至更好地發揮獨特的作用。以上方針充分體現了采訪工作與館藏體系的有機結合。
《2013—2016優先戰略》 以長時間的廣泛調研為基礎,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該戰略具有清晰的層次,五大優先戰略之下有子目標,子目標下有年度任務,且設定了具體的量化目標。由于這些目標的設定是建立在長達數年時間的調研基礎上,因此比較貼近業務部門的實際情況。德國國家圖書館在制定優先戰略時,非常重視員工的參與。2011年,該館開展了三年一度的全體員工滿意度調查;2012年,該館以百年館慶為契機,開展咖啡館訪談活動,使員工有機會積極參與戰略發展規劃[1]。此外,該館還通過午餐談話、年度員工訪談等形式與員工溝通,聽取他們對圖書館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促進員工對工作任務的理解。在戰略規劃中納入員工意見,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情。只有真正做到這一點,戰略規劃才更容易為執行者所理解,才更具生命力。這一點應該值得我國政策制定者借鑒。
注釋:
①GEMA是德國最大的且最為重要的集體管理協會,總部設在柏林。該協會旨在法律范圍內保護作者并管理其權利,是一個非營利機構,曲作者、詞作者和音樂出版者為其會員。
②德國國家圖書館將非實體文獻統稱為“網絡出版物”(Netzpublikation),包括電子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和網站文章,類似于我們通常理解的數字化文獻,因此本文將Netzpublikation譯為“數字資源”,以免和狹義的“網絡資源”相混淆。
[1]Strategische Priorit.a.ten 2013 - 2016[EB/OL].[2015-03-02]. http://d-nb.info/1050432266/34.
[2]Deutsches Musikarchiv [EB/OL].[2015-01-22]. http://www.dnb.de/dma.
[3]Jahresbericht der Deutschen Nationalbibliothek 2013[EB/OL].[2015-01-13]. http://d-nb.info/1051781418/34.
[4]IMSLPetrucci Music Library [EB/OL].[2015-01-29]. http://imslp.org/.
[5]Seiffert W-D. Die Zukunft der Musikalie im Digitalen Zeitalter[J]. Forum Musikbibliothek, 2013(1):25-32.
[6]王磊. 現實采訪環境下對灰色文獻館藏角色的主動選擇:以國家圖書館為例[J]. 圖書情報知識, 2013(1):72-77.
[7]Grey Literature [EB/OL].[2015-01-14]. http://www.greynet.org/.
[8]Der B.o.rsenverein des Deutschen Buchhandels e.V.[EB/OL].[2015-01-14]. http://www.boersenverein.de/de/portal/ Boersenverein/158389.
[9]MVB Marketing- und Verlagsservice des Buchhandels GmbH [EB/OL].[2015-01-14]. http://www.boersenverein.de/de/portal/Angebote_der_MVB/186847.
[10]Zentrale Fachbibliotheken[EB/OL].[2015-02-09]. http://de.wikipedia.org/wiki/Zentrale_Fachbibliotheken.
[11]Braun H. “Graue Literatur”. Formen der Sammlung in den ü berregionalen Schwerpunktbibliotheken[J]. Arbeitshefte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der Parlaments-und Behordenbibliotheken,1976(11):7.
[12]Erler U. Wie Erntet Man Das Internet[EB/OL].[2015-02-27]. http://d-nb.info/1022249312/34.
[13]PersIDInitiative[EB/OL].[2015-02-27]. http://www.persid.org/initiative.html.
2013-2016 Strategic Priority of Literature Acquisition of the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The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published its ''2013-2016 Strategic Priorities'' in 2014, which was the first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target in four-year-term since its foundation. The literature acquisition as the first strategic priority defined the guideline, focal points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acquisition. Digital resource, musical literature and grey literature were given special attention. Due to the clear quantitative objectives and annual tasks, this scheme has a high practicability.
German National Library; Literature acquisition; Musical literature; Grey literature; Digital resource
G259.1
B
何文波男,1981年生,碩士,現工作于國家圖書館業務管理處,館員,研究方向為德國圖書館學與文獻資源建設,已發表論文7篇。
2015-0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