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韋棣華研究述評*

2015-02-12 18:32:07程大帥
圖書館建設 2015年9期
關鍵詞:圖書館

程大帥

(周口師范學院圖書館 河南 周口 466001)

韋棣華研究述評*

程大帥

(周口師范學院圖書館河南周口466001)

韋棣華是中國圖書館發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杰出女性,被譽為“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目前對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評價其人、生平考辯、文華公書林、文華圖專、圖書館精神、韋棣華基金、中華圖書館協會7個主題,并在核心著者群、基金項目資助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然而,這些研究在史料占有、研究方法及研究視角方面存在諸多局限性。只有克服局限、彌補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真相,盡可能全面地呈現韋棣華的真實面貌。

韋棣華文華圖專文華公書林圖書館精神韋棣華基金會

1 引 言

適逢中美建交35周年,韋棣華女士來華115周年,2014年中國圖書館年會特地將“韋棣華與中美圖書館事業”作為主題論壇,這在年會史上實屬首次。由此引發了筆者對這一曾頗受爭議且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外國人的關注與研究。對韋棣華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正確認識和評價這一歷史人物,還有利于了解民國時期的圖書館史,并將對豐富與完善我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圖書館學教育、圖書館精神、圖書館發展基金等方面有所助益。1980年3月,《圖書館學通訊》(后更名為《中國圖書館學報》)刊登了蔡元培在1930年發表的《裨補學界潛滋暗助——紀念美國友人韋棣華女士》一文,開啟了對韋棣華研究的浪潮,迄今為止研究成果頗豐。本文以研究主題內容為視角,對這些研究成果進行梳理,明晰研究脈絡,并查找不足,以期為后續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2 研究主題綜述

韋棣華(1861—1931),也作韋隸華,女,原名Mary Elizabeth Wood,美國人。筆者用“KY=韋隸華 OR KY=韋棣華 OR TI=韋隸華”在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專業檢索,共檢索到有效文獻297篇(檢索時間為2015年2月20日),其中期刊論文293篇,學位論文3篇,會議論文1篇。目前,關于韋棣華的專門著作還沒有問世,但與之密切相關的著作有2部①,論文集有3部②,這均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啟發性和借鑒性的思想觀點及方法論基礎。據文獻統計分析結果,可將他們歸納為如何評價其人、生平考辯、文華公書林、武昌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以下簡稱文華圖專)、圖書館精神、韋棣華基金、中華圖書館協會7個主題。其中文華圖專這一主題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包括圖書館學教育、文華先驅、文華學子、文華研究者等多個方面,發文數量最多,占56.31%,其次為文華公書林,發文51篇,占17.41%。關于韋棣華生平考辯方面的論文最少,僅有4篇。

2.1對韋棣華的評價問題

縱觀已有文獻,對韋棣華的認識與評價經歷了一個反復的過程,主要有以下兩種觀點:(1)否定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主要有馬啟[1]等人。他們認為,韋棣華在中國所開展的圖書館工作及產生的影響違背了時代和人民的要求,不值得肯定。韋棣華來到中國很可能帶有宗教任務,其目的是進行文化侵略。文華公書林及文華圖專在圖書管理及辦學思想方面皆堅持美式近代圖書館的道路,是美帝國主義進行文化侵略的一部分,是一種歷史的反動。(2)肯定觀點。持這種觀點的主要代表有蔡元培[2]、許有成[3]、吳則田[4]、徐全廉[5]等人。他們認為,韋棣華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殫精竭慮,積極促進了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6]。直視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圖書館事業自誕生與發展以來,不可避免地帶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烙印,雖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但有自己的特色。文華公書林及文華圖專的創建符合中國當時的社會環境,與“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理念并不沖突,并且有“裨補學界、潛滋暗助”之功。

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對人物的評價,應該以他們的主要社會實踐及由這種社會實踐所產生的結果來衡量他們的功過。那么,對韋棣華的評價也應該遵循這一標準。韋棣華是一位基督教徒,其一生的活動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我們絕不能像“因有神就否定其科研,無神就肯定其彌撒”[5]一樣,對其予以全盤否定。“學術本無國界,求知人性所同”[2],我們要正視外來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積極促進作用。只有用辯證的觀點、聯系的觀點和歷史的觀點全面、準確地評價文華公書林、文華圖專及退還庚子賠款等事,才能正確地評價韋棣華其人。

2.2韋棣華生平考辯研究

在研究歷史人物時,弄清楚其真實身份有助于提高研究的可信度。然而,由于史料不足,在韋棣華出生日期、家庭狀況、來華緣由與時間的研究方面,出現了諸多不嚴謹的表現。可喜的是,近年來陳希亮[7]、汲言斌[8]、陳碧香[9]、鄭錦懷[10]等人在參考中外文史料的基礎上,對韋棣華的生平進行了考辯,對以往研究進行了修正、補遺及完善。

(1)出生日期。關于韋棣華的出生日期,目前最有說服力的當屬陳碧香的《韋棣華生平考辯》,她在韋棣華的父系族譜《馬薩諸塞州康科德鎮伍德家族族譜》與母系族譜《美國漢弗萊家族族譜》中找到了明確記載,證實韋棣華確實是出生在1861年8月22日。然而,得出這一正確結論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最早的觀點認為韋棣華生于1862年(未及年月),這從裘開明1931年所作的《韋師棣華女士傳略》中可以看到[11]。40年后,也就是在1971年,裘先生在獲取了準確的資料后對該說進行了修正,重新確認韋棣華的生辰為1861年8月22日。2001年程煥文教授特別做出說明,支持此說[12]。此前還有以謝灼華為代表的1862年8月22日之說[13],及以張樹華和張久珍為代表的“存疑付闕”[14]。

(2)家庭狀況。迄今為止,關于韋棣華家庭狀況的權威研究者當屬陳碧香。她對此前黃文宏[15]、溫克爾曼[16]及程煥文[12]的介紹進行了考辯,最終以詳實的史料闡述了韋棣華的家族血統問題、父母簡歷及其兄弟情況。這讓我們進一步明晰了:韋棣華是英國后裔,其先輩只是美國獨立戰爭的積極參與者,而非名門望族;韋棣華兄弟姐妹共有7人長大成人,她本人排行第四,韋德生(Robert Wood)排行第七。

(3)來華緣由。關于韋棣華來華的緣由,主要有4種觀點:①一種觀點認為,“她是跟著侵略者的大炮一起開到中國土地上的”,“很可能帶有宗教任務”[5]。該觀點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與民族情緒。②另一種觀點認為,她是“受美國圖書館協會派遣,來華從事圖書館事業及開辦圖書館學教育”[17]。③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出于個人親情原因來華看望其弟——傳教士韋德生,目前學界大多數人持此觀點。④然而,鄭錦懷通過搜集相關的英文新聞報道,卻得出了與上述觀點不一致的結論[10]。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至于真實緣由,仍需繼續探討。

(4)來華時間。關于韋氏來華的時間,學界也一直爭論不休。陳希亮在2011年將學界的觀點總結為6種說法:即1898年、1899年5月、1899年5月16日、1899年11月(到武昌)、1900年、1900年5月16日,他以史料為基礎,確定韋氏是于1899年11月9日從美國舊金山乘輪船啟程來華,從而推斷出1899年底抵達武昌[7]。后來,程煥文先生在美國檔案館搜集到了一張韋棣華親筆所寫的明信片[18],為該說提供了充分的論據,從而解開了韋氏來華日期這一謎團。

2.3對文華公書林的研究

文華公書林(Boone Library)在中國近代圖書館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創建是社會所需,也是韋棣華努力的結果。筆者從以下3個方面對其進行概括與評價。

(1)文華公書林的性質。文華公書林初建于1901年,并于1910年正式落成,1938年被日寇侵占后,其館藏消失殆盡,幸存的建筑也最終在1987年以危房的標準被拆除,至此文華公書林灰飛煙滅。但它是中國近代圖書館史上的一座豐碑,至今人們對它的性質仍存在爭議。目前學界主要有3種觀點:一說為公共圖書館。主要代表有程煥文[19]、陳碧香[9]、查啟森[20]、張云芳[21]、彭敏惠[22]等人。大多數學者持此觀點。一說為帶有公共圖書館性質的學校圖書館。主要代表有汲言斌[8]等人。還有一說認為其兼具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的雙重性質。主要代表有肖鵬[23]等人。筆者較傾向于第一種觀點。說它屬于公共圖書館的范疇,主要是從服務宗旨、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及管理模式上論述的。文華公書林以“智慧與服務”為宗旨,為廣大民眾提供免費服務,包括社區居民、學生、士兵、商人、店員等,實行開架借閱并建立了巡回文庫,體現“開放與實用”的理念[24]。其在管理模式上仿照美國公共圖書館的方式來運營。

(2)創建前的準備工作。文華公書林的建立并非偶然,在具備良好社會環境的同時,韋棣華做出了很大努力。①理論知識:為了拓展圖書館學專業視野,提高圖書館管理水平,韋棣華在1906年8月—1908年1月返美期間,在紐約布魯克林的普拉特學院進修圖書館學。②實踐經驗:1889—1899年韋棣華在紐約州巴達維亞理奇蒙德紀念圖書館(Richmond Memorial Library ,Batavia, New York)工作期間積累的實踐經驗為文華公書林的創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另外,在普拉特學院進修期間,她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兼任該院職員,并四處參觀圖書館,學習管理經驗。③資金及書刊:在返美期間,韋棣華以游說、演講的方式請求她的朋友及慈善人士進行募捐,到了最后,共籌到了約1萬美元左右的款項[12]。這些資金為文華公書林的籌建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此外,韋棣華通過積極宣傳,獲取了她的朋友及美國婦女援助會、圣公會期刊俱樂部等團體捐贈的書刊,極大地豐富了文華公書林的館藏[12]。

(3)社會影響及意義。 ①文華公書林為我國新式公共圖書館的辦理提供了基本模式,對近代中國新式公共圖書館的建立起到了示范、導引和促進作用[21]。它所宣傳的開放、平等、共享的圖書館理念,對此后武漢地區圖書館的設立和民眾對圖書館的利用所產生的影響是難以估量的[22]。②以文華公書林為依托建立的我國第一所圖書館學教育機構——文華圖專,為圖書館的發展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文華公書林是我國圖書館學教育的孵化器,她催生并壯大了我國的圖書館學教育”[20]。③文華公書林的創辦,也間接推動了我國高等學校圖書館的建立與發展。1928年,全國教育會議通過議案,請大學院通令全國各學校均須設置圖書館,并于每年全校經費提出百分之五以上為購書費,由此圖書館運動的空氣彌漫全國[25]。④推進新式公共圖書館法律法規的出臺。學部于1910年頒布了《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各省據此紛紛建立公共圖書館,是年“圖書館”一詞正式確立,1910年被稱為“圖書館年”[26]。 1915年,教育部公布《通俗圖書館規程》11條和《圖書館規程》11條,分別確認了圖書館供公眾閱覽的職能及確立私立圖書館的地位[27]。1930年的《圖書館規程》14條、1939年的《修正圖書館規程》33條和1947年的《圖書館規程》34條,明確了新式公共圖書館是開啟民智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28]。

2.4對文華圖專的研究

該方面經典文獻的代表作者有黃宗忠[29]、彭斐章[30]、陳傳夫[31]、彭敏惠[32]、劉美文[33]、韓緒芹[34]、程煥文[35]等,他們從文華圖專的興起背景、學科建制、人才培養、行政組織、學術風格、作用與啟示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文華圖專作為我國近代圖書館學教育的發源地,韋棣華是當之無愧的創立者,更是不遺余力的推動者[36]。

文華圖專始建于1920年3月,歷經幾次搬遷,1953年并入武漢大學圖書館學專修科,共經歷了33個春秋[37]。文華圖專對我國圖書館專業人才培養、館員繼續教育、近代圖書館學思想傳播等方面都有著深遠影響。

(1)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1920—1953年,文華圖專共培養了600余名圖書館學高級人才,受過短期培訓的職工和學生更是不計其數[37],以至于“文革前,我國各大圖書館的學術人才幾乎都出自文華圖專”[38],如查修、桂質柏、王文山、徐家麟、毛坤、皮高品、錢亞新、于宸寰、呂紹虞、周連寬等人。美國各大學的東亞圖書館也多由文華圖專出國留學的學生開創,如裘開明、嚴文郁、沈寶環、童世剛、岳良木、李芳馥、吳元清、顧家杰等,蜚聲海外[39]。他們為我國乃至世界的圖書館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文華圖專之所以能夠享譽海內外,是與其辦學特色分不開的。文華圖專十分注重學術研究,表現出中西結合、注重實踐及學生外語能力等特點[40]。

(2)注重館員的繼續教育。韋棣華先后派出沈祖榮和胡慶生前往紐約公共圖書館學校留學,二人學成歸國后,助力韋棣華籌建文華圖專。此外,韋棣華于1918年再次返美進修圖書館學。在美一年多的時間里,她除了在波士頓的西蒙斯學院圖書館學院進修外,還參觀了紐約、波士頓、匹茲堡與克利夫蘭等地的學校圖書館。通過此行,她不僅系統地學習了圖書館學課程,還學到了先進的教育模式與管理經驗,這為文華圖專的創辦與運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再者,在館員的培訓上,注重學校教育與業余教育相結合。在招生不足的情況下,文華圖專通過短期培訓、講習班、學術講座等多種形式進行圖書館學教育,緩解圖書館員專業知識匱乏的現象。

(3)傳播近代圖書館學思想。首先,文華圖專的師資接受了西方的圖書館學思想,通過他們的大力宣傳,外國近代圖書館學的理論和技術方法傳入我國;其次,文華圖專的出版物對我國圖書館學、檔案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文華圖專的出版物以“文華圖專季刊”和“文華圖專叢書”聲名最著。《文華圖專季刊》(1929—1937),共出版9卷2期,刊登論文307篇,多為文華圖專在校師生及校友的作品。“文華圖專叢書”至今可考者有23種,較為著名的有《世界民眾圖書館概況》及《世界各國國立圖書館》[41]。

2.5對圖書館精神的研究

在檢索到的文獻中,對圖書館精神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公共圖書館精神和圖書館職業精神。這兩種精神至今對圖書館的服務理念、行業準則、職業道德影響深遠。

(1)倡導公共圖書館精神。這在文華公書林的創建及運營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①強調“開放”。韋棣華冒著丟書的風險,在文華公書林堅持實行開架借閱,韋女士認為,“公開制雖不免有書籍損失的事,可是對于閱讀者的利益要大。”[42]②體現“平等”。“使凡有閱讀之能力者,不問其年齡階級與性別之如何,皆得有其適當之讀物”[21],為武漢地區各機構、學校及一般民眾服務。③體現人文關懷。韋棣華認為,“圖書館之設立,所以謀當地人民之福利也。故一切經營方法之取舍,以視便利人民與否為轉移。”[43]故其在武昌設立3處公共閱覽室,以解決讀者不便直接來館借閱的困擾。1914年“又興巡回文庫,將各種書籍,每50冊至100冊,裝箱分送到各個學校機關圖書室陳列借閱,以便就近閱覽”[43]。④開展宣傳、導讀工作。通過參觀、交談、演講的方式大力宣傳,不斷提高文華公書林在讀者心中的知名度,并幫助讀者逐漸樹立圖書館意識。同時注重開發潛在讀者,不斷擴大讀者群,以“引起社會上人人讀書之興趣”[21]。

(2)倡導圖書館職業精神。“智慧與服務”作為文華圖專的校訓,是文華圖專所倡導的圖書館職業精神。程煥文教授認為“智慧與服務”與“愛國、愛館、愛人、愛書”的精神本質上是一致的[44],并在文華圖專成立80周年的紀念會上談到文華圖專“創辦人的精神,維持人的精神,學生的精神”歸納起來就是“圖書館精神”[36]。彭斐章教授在紀念文華圖專90周年專欄中將文華精神拓展為“自強不息團結奮斗、兼容并蓄開拓創新、愛崗敬業服務社會”[45]。這種職業精神不僅有助于圖書館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有利于提高圖書館從業者的職業自信心、行業凝聚力及組織忠誠度。文華圖專注重學生實踐的經歷培養了一些學生從事圖書館事業的志愿[46],以至于解放前,文華圖專九成以上的畢業生從事了圖書館事業。

2.6對圖書館發展基金的研究

韋棣華的另一大貢獻是籌集圖書館發展基金,用來發展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圖書館發展基金主要包括兩部分:前期的退還庚子賠款及后期的韋棣華基金。

(1)退還庚子賠款。1924年5月,美國國會通過議案“將超索庚款余額完全退還中國”,并明確限定了使用范圍,即應用于能存續、惠及民眾、福澤后人的教育文化事業[47]。因此,具有文化傳承及社會教育職能的圖書館有可能成為被資助的對象之一。適逢良機,韋棣華多方宣傳,為圖書館事業爭取經費。“韋女士思圖書館為社會教育無上之利器,亦中國今日所極需;果能以庚款之一部分用于此,則教育前途之功效,未可限量。于是先行奔走中國各處,訪晤名流學者,而后返美,與國會兩院議員各個面洽,陳述理由,提出議案。卒得大多數之通過,蒙總統簽許焉”[48]。此外,韋棣華還向美國圖書館協會建議專家來華考察,鮑士偉訪華也積極促進了退還庚款用于中國圖書館事業[49]。1925年6月,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會將興建圖書館的內容納入美國退還庚款的使用范圍。由此民國圖書館事業有了經費資助,而得以較快發展,間接推進了西學東漸與社會進步[50]。

(2)韋棣華基金。為資助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1930 年2月26日,韋棣華女士以捐款為基礎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成立了韋棣華基金會[51]。1930—1952年,基金會有限的收入全部用來資助文華圖專。1953—1957年停止資助,1958—1985年,基金會歷年的收入都轉交紐約基督教亞洲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1986年基金會設立了獎學金項目,資助旅美的中國學生,以表達基金會為中國培養圖書館專家的愿望。但效果不甚理想,遂于十年后停止。1996年,基金會進行改革,即直接在中國大陸地區和臺灣地區設立獎學金,中國圖書館學會隨即成立獎學金評審委員會;1997—2014年間,近30所院校的508位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品學兼優且生活貧困的本、碩、博學生獲得該項獎學金[52],此舉使廣大師生備受關懷與鼓舞,同時激發了人道價值與博愛精神,在中國大陸地區產生了積極影響,促進了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7對中華圖書館協會的研究

中華圖書館協會是中國圖書館界第一個全國性學術機構,于1925年6月2日正式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自行解散,其宗旨是“研究圖書館學術,發展圖書館事業,并謀求圖書館之協助”[53]。協會曾先后于1929年(南京)、1933年(北平)、1936年(青島)、1938(重慶)、1942(重慶)、1946(重慶)召開了六次年會[54],對中國的圖書館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①促進了學術發展。編輯出版了《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1925—1948)、《圖書館季刊》(1926—1937),并引領地方圖書館協會編輯出版協會會報,同時在分類、編目、索引、館際互借等方面均有所創新[55]。②培養了專業人才。中華圖書館協會在培養圖書館人才方面的主要成績在于舉辦各類講習班。1925年7月,與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教育會在東南大學聯合舉辦暑期學校,受此啟發,全國各地紛紛舉辦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班[56]。抗戰期間,繼續以各種專修班的形式推動圖書館學人才的培養[57]。③加強了國際交流。1927年秋,韋棣華代表中華圖書館協會出席英國圖書館協會50周年慶典,并在發起成立“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議案上簽字。1929年6月,沈祖榮作為代表出席了在羅馬及威尼斯召開的第一次國際圖書館及目錄學會議[54]。1935年5月,汪長炳和馮陳祖怡作為代表參加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第二次國際圖書館及目錄學大會[58]。中華圖書館協會加強了與國際圖聯、美國等國際及其他國家圖書館協會的學術交流,吸取了他們先進的圖書館經驗、理論與方法。④開展了圖書館調查。中華圖書館協會注重調查研究,這不僅有利于當時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也為后來圖書館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從1926年3月開始,對全國圖書館的發展情況以及書店、新書、期刊、善本、雕版印刷文獻的版片等進行調查[59];從1937年10月開始,就中國圖書館事業所蒙受的損失委托中外人士到各地訪問調查,出版《中國圖書被毀經過》,為戰后索賠提供依據[58];1944年,著手開始圖書館戰后恢復重建計劃調查、淪陷區圖書被毀情況調查[60]。

中華圖書館協會作為中國近現代圖書館史上不可跨越的一頁,韋棣華功不可沒。首先,韋棣華創辦的文華公書林、文華圖專及其產生的良性反應為中華圖書館協會的成立創造了社會環境;其次,韋棣華為退還庚款事宜奔走呼吁,并在1924年6月召開的美國圖書館協會第46次年會上建議派一位圖書館專家到中國考察中國的圖書館事業,這使得美國圖書館協會后來決定派美國圖書館協會前主席、圣路易斯公共圖書館館長鮑士偉來華考察。而鮑士偉訪華直接催生了中華圖書館協會的誕生;再者,韋棣華在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大會做了重要講話,同時還是協會的名譽理事,不僅籌劃具體工作,還親自參與國際學術交流,凡此種種,我們不得不說韋女士為中國的圖書館事業鞠躬盡瘁。

3 研究述評

3.1研究成果

(1)已形成核心著者群。如果將發表3篇或3篇以上論文的著者歸為高產作者,據統計,目前有13位作者達到了這一標準:彭敏惠發文11篇,目前居于首位;其次是程煥文,發文8篇;張書美、吳年各發文7篇;劉勁松、楊子競各發文5篇;謝灼華、彭斐章各發文4篇;何建初、陳璐、鄭永田、湯旭巖、查啟森分別發文3篇,已經形成核心著者群。此外,發文在10篇以上的機構有武漢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和南京大學,其中武漢大學發文38篇,排名第一。可見,學界對韋棣華的研究已形成核心研究團體。

(2)獲得項目基金資助。韋棣華作為中國近代圖書館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歷史人物,對她的研究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①獲得韋棣華基金會的資助。中山大學程煥文教授從事的研究及出版韋棣華女士的傳記工作、武漢大學情報學院馬費成教授主編的文華圖專八十周年紀念文集均得到韋棣華基金會的經濟支持。②獲得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基金的資助。彭敏惠主持的課題“文華圖專對中國圖書館學教育本土化的貢獻研究”得到了教育部2012年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的資助。③獲取高等學校的資助。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特設專項基金用于文華圖專及文華人物的研究。由此可見,對圖書館史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國家及圖書情報界的重視。

3.2研究不足

(1)第一手史料占有不足。圖書館(學)史研究作為歷史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專門史,應強調史料先行。只有廣泛搜集第一手史料,并對第二手史料與相關論述的真偽與信度進行鑒別與辨析,才能確保自身史述的可靠性與準確性[10]。就目前來看,學界因第一手史料不足或基于二手資料缺乏等原因,對韋棣華的論述出現了錯漏之處,只有黃文宏、溫克爾曼、程煥文、汲言斌、陳碧香等少數學者使用了一定數量的英文史料,多數研究者僅使用中文史料,有的甚至沒有嚴謹地標注參考文獻。這使得后來的研究者需對其重新進行修正補遺,加大了工作量。

(2)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學界對韋棣華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多為文獻考證及口述歷史。口述歷史是當事者的口述回憶,其內容不一定完全真實,但是仍然能反映和體現時代特色和歷史親歷者們的認知與視角[61]。例如,《圖書情報知識》自2007年開始,特設“文華情懷”專欄,并將該欄目發表的50篇回憶錄結集出版。這些文章真實再現了圖書館事業的百年全景。然而,口述歷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口述歷史受個人主觀意識的影響;②口述歷史具有不穩定性;③口述歷史只是事件的片段、細節或碎片,往往會出現不同的口述者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認識、同一口述者不同時間對同一事件表述不一致的現象。基于此,研究者必須對其持有適當的存疑態度,與其他史料相互對比考證后才能加以利用。

(3)研究視角的局限性。若因對史料掌握和發掘之遲早多寡暫時出現認識上的分歧或偏頗,實屬平常事。然而,若因所持的階級立場不同,所持觀點就大相徑庭了。韋棣華在清末與民國時期就受到密切關注與高度評價,但1949年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卻被有意無意地忽視、誤讀甚至扭曲。文革以后,中外學界重新考察韋棣華的生平史實與歷史貢獻,21世紀以來,韋棣華更受重視。對韋棣華這一圖情人物的研究,我們只有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才能克服研究視角上的局限。

3.3研究展望

(1)加強對英文史料的運用。韋棣華在美國出生、成長并工作多年,后來雖然基本上都在中國工作與生活,但仍然與美國的親朋、教會社團等保持著密切的聯系。由此,她留下了大量的英文史料,包括英文著述、講演記錄、往來書信、手稿,以及與之相關的英文檔案、新聞報道等。因此,還需進一步加強對韋棣華家鄉、美國圣公會檔案館、哈佛燕京圖書館、里奇蒙德圖書館、西蒙斯大學、紐約公共圖書館學校等相關地的考察,加強對英文史料的挖掘、整理與利用。在2014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韋棣華的曾侄外孫女Suzanne Wallbank Rowland女士及其丈夫Ellis Rowland先生向國家圖書館無償捐贈了包括韋棣華書信手稿、照片、民國時期非正式出版物等3種、19件文獻,這些文獻為研究者提供了難得的第一手資料,拓展了研究空間[52]。

(2)加強對中文原始資料的收集。要想最大限度地接近歷史真相,盡可能全面地呈現韋棣華的真實面貌,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第一手材料的收集、整理與挖掘。對韋棣華生活過、工作過以及與之相關的地方進行實地考察,如文華圖專在武昌曇華林、崇福山街和重慶相國寺等地的校址,對健在的文華學子及文華學子的后人進行訪談,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室、武漢大學檔案館、華中師范大學檔案館、武漢市檔案館、湖北省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資料中心搜集第一手資料。例如,2014年5月,由程煥文教授及中山大學圖書館同仁整理制作的“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韋棣華女士生平圖片展”得以成功展出,這為以后的系統研究提供了詳實的資料[62]。

注釋:

①相關著作兩部: 《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 沈祖榮評傳》(程煥文著,學生書局,1997)和《不朽的文華——從文華公書林到文化圖書館學專科學校》(周洪宇著,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②相關論文集3部: 《文華情懷: 文華圖專九十周年紀念文集》(陳傳夫主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裘開明圖書館學論文選集》(程煥文主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和《世代相傳的智慧與服務精神——文華圖專八十周年紀念文集》(馬費成主編,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1]馬啟. 評韋隸華[J]. 四川圖書館學報, 1985(5):83-88.

[2]蔡元培. 裨補學界 潛滋暗助:紀念美國友人韋棣華女士[J]. 圖書館學通訊, 1980(3):85-86.

[3]許有成. 為中國圖書館事業貢獻了一生的韋隸華[J].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0(3):105-106.

[4]吳則田. 韋隸華在中國近代圖書館史上的活動[J]. 圖書情報知識, 1983(4):86-91.

[5]徐全廉. 評《評韋隸華》[J]. 四川圖書館學報, 1987(1):92-96.

[6]吳稌年. 美國圖書館思想對中國近現代圖書館發展的影響[J].晉圖學刊, 2006(5):73-79.

[7]陳希亮. 韋棣華沈祖榮生辰之我見[J].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1(2):16-20.

[8]汲言斌. 韋棣華生平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 理論學刊, 2013(8):113-116.

[9]陳碧香. 韋棣華生平考辨[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3(6):112-122.

[10]鄭錦懷. 韋棣華早年生平史實辨析[J]. 圖書館論壇, 2015(2):107-112.

[11]裘開明. 韋師棣華女士傳略[J]. 中國圖書館協會會報, 1931 (6):7.

[12]馬費成.世代相傳的智慧與服務精神:文華圖專八十周年紀念文集[C]//程煥文.文華精神:中國圖書館精神的花園——紀念文華圖專80周年暨宗師韋棣華女士和沈祖榮先生.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225-251.

[13]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本卷》編輯委員會,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 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456.

[14]張樹華,張久珍. 20世紀中國的圖書館事業[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6

[15]Huang G W. Miss Mary Elizabeth Wood: Pioneer of the 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 [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75(1):67-78.

[16]Winkelman J H. Mary Elizabeth Wood (1861-1931): American Movement in China [J].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1982(1):62-76.

[17]松見弘道. 中國圖書與圖書館[M]. 黃宗忠,姜振儒,楊志清,譯.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5:207.

[18]竹帛齋主的博客. 先驅精神(組圖一)[EB/OL]. (2007-08-27)[2015-03-2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8019f010009os. html.

[19]程煥文. 跨越時空的圖書館精神“:三位一體”與“三維一體”的韋棣華女士、沈祖榮先生和裘開明先生[J]. 中國圖書館學報,2002(5):61-65.

[20]查啟森,趙紀元. 文華公書林紀事本末[J]. 圖書情報知識, 2008 (5):109-113.

[21]張云芳. 創辦武昌文華公書林的作用及意義[J]. 圖書情報論壇,2011(3-4):74-76.

[22]彭敏惠. 文華公書林與文華圖專的巡回文庫[J]. 圖書館論壇,2008(4):115-117.

[23]肖鵬. 當代圖書館學檔案學專業人才培育的反思與改革策略:以文華系統的參考咨詢教育為切入點[J]. 圖書情報工作, 2014 (18):5-10,18.

[24]彭敏惠,張迪,黃力. 文華公書林建筑考[J]. 圖書情報知識, 2009 (5):23-127.

[25]張靜廬. 中國現代出版史料丁編[G]. 北京:中華書局,1959:388.

[26]羅智國. “圖書館”一詞在近代中國的確立[J]. 蘭臺世界, 2013 (16):126-127.

[27]于文蓮. 通俗圖書館的歷史進程探析[J]. 圖書館雜志, 2007(11):14-16.

[28]張云芳. 文華公書林的創辦及其意義[J]. 湖北檔案, 2010(7):19-21.

[29]黃宗忠. 武漢大學圖書館學系六十年:兼評文華圖專和韋隸華在我國圖書館事業史上的作用[J]. 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6):80-87.

[30]彭斐章,謝灼華.七十年歷程——從武昌文華大學圖書科到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J].圖書情報知識,1993(2):2-6,10.

[31]陳傳夫《.文華情懷》序[J].圖書情報知識, 2010(5):23-25.

[32]彭敏惠. 論文華圖專的學術風格及其深遠影響[J]. 中國圖書館學報, 2011(1):109-118.

[33]劉美文. 文華圖專的興起及其歷史、社會背景分析[J]. 檔案學研究, 2011(1):94-96.

[34]韓緒芹. 韋棣華與中國圖書館學的淵源[J]. 圖書與情報, 2007(1):106-108.

[35]程煥文. 文華圖專名稱考釋[J]. 圖書情報知識, 1987(2):42-43.

[36]程煥文,劉繼維. 文華精神──在紀念文華圖專成立80周年大會上的講演[J]. 圖書館建設,2001(6):101-102.

[37]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EB/OL].[2015-02-13].http://zh.wikipedia. org/wiki/%E6%96%87%E5%8D% 8E%E5%9B%BE% E4%B8%93.

[38]梅川. 韋棣華與武漢第一所圖書館[EB/OL]. (2006-08-31)[2015-02-16]. http://www.whdaj.gov.cn/vcms/searchAction.do.

[39]周黎明. “智慧與服務”[J]. 圖書情報知識, 2010(1):2.

[40]彭斐章. 文華圖專和中國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J]. 圖書館, 2001 (2):2-6.

[41]彭敏惠. 文華圖專研究部的作用與啟示[J]. 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2):97-103.

[42]程煥文. 論圖書館學宗師沈祖榮先生與胡慶生先生的關系《:退出圖書館界的名人》糾謬[J]. 圖書館, 2001(5):52-56.

[43]沈祖榮. 在文華公書林過去十九年經驗[J]. 文華圖書科季刊,1929(2):159-175.

[44]程煥文.中國圖書館學教育之父:沈祖榮評傳[M].臺灣:學生書局,1997:267-279.

[45]彭斐章,彭敏惠. 文華精神薪火相傳[J]. 圖書情報知識, 2010 (3):116-120.

[46]張新鶴,于淑霞. 從文華精神談我國圖書館精神的培養[J]. 圖書館建設,2008(4):89-92.

[47]劉勁松. 1928年全國教育會議關于中央圖書館的創設構想[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4(3):27-31.

[48]鮑士偉博士致中華圖書館協會及中華教育改進社報告書[J]. 朱家治,譯.圖書館學季刊,1926(1):82-83.

[49]張書美,劉勁松. 美國所退庚款與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J]. 圖書館界, 2008(3):49-52.

[50]張書美. 美國庚款退還與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J].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09(4):51-54.

[51]崔彤. 韋棣華基金會與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J].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4(2):50-53.

[52]中國圖書館學會. 2014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主題論壇:韋棣華女士與中美圖書館事業[EB/OL]. (2014-10-16)[2014-10-23]. 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4-10/16/news_7509.html.

[53]沈占云. 中華圖書館協會成立的背景因素、歷史意義之考察[J].圖書館, 2006(1):24-26.

[54]農偉雄, 關建文. 中國圖書館界的第一個全國性團體——中華圖書館協會[J]. 江蘇圖書館學報, 1993(3):35-37.

[55]王兆輝, 魏兵,任競. 民國時期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建設與發展[J].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2(3):16-19.

[56]謝歡. 新教育運動對我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影響[J].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4(3):115-119.

[57]李蕓萍. 中華圖書館協會及其對我國早期圖書館事業的貢獻[J].學園, 2012(9):190-191

[58]李彭元. 袁同禮與中華圖書館協會及其對我國圖書館事業的貢獻[J]. 圖書館, 2011(2):35-38,40.

[59]楊志永. 民國時期的三級公共圖書館體系研究:基于民國時期圖書館的兩次調查[J]. 河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4(1):126-128.

[60]李彭元. 八年抗戰中的中華圖書館協會[J]. 圖書館論壇, 2009 (5):42-45.

[61]白君禮. 館史研究中口述歷史的幾個問題[J]. 圖書館建設,2011 (7):91-94.

[62]竹帛齋主的博客.中國現代圖書館運動之皇后韋棣華女士生平圖片展[EB/OL]. (2014-05-17) [2015-03-12]. 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978019f0102e7a7.html.

Review of the Research on Mary Elizabeth Wood

Mary Elizabeth Wood is an outstanding female indispensabl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ibrary,and known as ''the Queen of Modern Library Movement in China''.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f her has focused on the following seven topics: how to evaluate the person, the examination of her life, Boone Library, Boone Library School, the spirit of library,the Mary Elizabeth Wood foundation, Library Association of China, and has made achievements in the core authors and project funding. However, there are many limitations in the historical data,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 In order to maximize close to historical truth and present the true face of Mary Elizabeth Wood as comprehensive as possible, we have to overcome these limitations.

Mary Elizabeth Wood; Boone Library School; Boone Library; The spirit of library; Mary Elizabeth Wood foundation

G259.29

B

*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信息弱勢群體的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服務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5-zd-139。

程大帥女,1981年生,碩士,現工作于周口師范學院圖書館,館員,已發表論文13篇。

2015-04-19 ]

猜你喜歡
圖書館
去圖書館坐坐
發明與創新(2021年6期)2021-03-10 07:13:54
圖書館
圖書館里送流年
圖書館
文苑(2019年20期)2019-11-16 08:52:12
夜間的圖書館
幽默大師(2019年5期)2019-05-14 05:39:38
圖書館里的小驚喜
圖書館 Library
幼兒畫刊(2018年11期)2018-12-03 05:11:44
時間重疊的圖書館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40
圖書館
小太陽畫報(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飛躍圖書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级色| 伊人成人在线|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色天天综合|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另类第一页|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亚洲天堂2014|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成人第一页|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自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在热久久2019| 亚洲床戏一区|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色哟哟国产精品| 网久久综合| 一级全免费视频播放|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91免费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综合影院| 91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成年人久久黄色网站| 国产欧美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麻豆|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综合色天天|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国产免费网址|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国内毛片视频|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在线va视频| 亚洲三级a| 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一级毛片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欧美成人第一页| 91麻豆国产在线| 91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va视频| 无码专区第一页|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人妻| 亚洲成人www|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天天综合色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好紧太爽了视频免费无码| 亚洲成人播放|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国产一级小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色淫影院| 亚洲区一区| 国产一级一级毛片永久|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99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