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曉丹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 遼寧 大連 116024)
“大流通”服務模式下的圖書館閱覽空間設計研究
宋曉丹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遼寧大連116024)
圖書館“大流通”服務模式極大地滿足了讀者多樣性的閱讀需求,同時也對閱覽空間的設計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藏閱空間、私密閱覽空間、交流閱覽空間、休閑閱覽空間具有不同的空間特點和功能需求,因此,其設計和布局方法也就不同。針對“大流通”服務模式下的閱覽空間設計進行研究,有助于從閱覽空間設計的角度更好地配合圖書館“大流通”服務的開展和深化。
“大流通”服務模式圖書館閱覽空間空間設計
所謂圖書館的“大流通”服務模式是指打破圖書館建筑空間上的界限,在圖書館館藏文獻開架借閱的基礎之上,實現(xiàn)圖書館的藏、借、閱、檢索功能的充分融合,實現(xiàn)各種載體資源的有效集成,使整個圖書館成為一個綜合性的資源信息中心和學習交流中心[1]?!按罅魍ā狈漳J绞菍崿F(xiàn)圖書館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標志,同時也對圖書館閱覽空間的設計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流通”服務模式采用“模數(shù)制”的結構形式和大空間閱覽布局,布局是否緊湊、功能分區(qū)是否合理,不僅關系到管理是否方便,更關系到讀者借閱、查詢的便捷程度和圖書館效率與功能的發(fā)揮[1]。與傳統(tǒng)的借閱模式相比,“大流通”服務模式從建筑結構、功能組織、管理格局、借閱流程、讀者空間自由度等方面對閱覽空間提出了不同的需求,因此,閱覽空間的設計和布局應以讀者的使用感受和多樣性需求為基本出發(fā)點,充分考慮不同功能空間的要求和特點,力求在閱覽空間內(nèi)動靜區(qū)分、個人與群體兼顧、私密性與交流性平衡,處處給讀者以親切感和舒適感,使讀者更方便、更自由、更流暢地利用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和閱覽空間[2]。
藏閱空間是圖書館閱覽空間中最基本的、占地面積最大的空間組成,它由傳統(tǒng)的閱覽空間模式逐漸演變而來,主要功能是容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并為讀者提供一個安靜、舒適、寬敞、文化氛圍濃厚的閱覽和學習空間。藏閱空間的布局主要包括平面布局和垂直布局兩種形式,“大流通”的大開間、全開放模式是由平面布局形成的平面借閱流線和由垂直布局所形成的縱向借閱流線連接、貫通,交織而成的一個立體、網(wǎng)狀的借閱網(wǎng)絡,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持讀者的視覺連續(xù)性,擴大讀者的心理感知范圍,促使讀者更流暢、更自由地進行求知活動,使其更便捷、更高效地獲取和利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
1.1平面布局
圖書館建筑中同一性質(zhì)的閱覽空間通常采用“統(tǒng)一柱網(wǎng)、統(tǒng)一層高、統(tǒng)一荷載”的方式,豎直分層疊合的開敞空間在形式上取消了大部分的內(nèi)部隔墻,使讀者活動不再受空間的限制,這種同質(zhì)、豎直分層疊合的開敞閱覽空間,稱之為“閱覽層”,它是具有相對完整性和獨立性的空間[3]。藏閱空間的平面布局實質(zhì)上就是指同一個“閱覽層”內(nèi)的藏書功能和閱覽功能的區(qū)域位置劃分[3]。根據(jù)藏書區(qū)域和閱覽區(qū)域之間的不同位置關系,藏閱空間的平面布局可分為平行式的藏閱布局、方格式的藏閱布局、交叉式的藏閱布局、放射式的藏閱布局,如圖1所示。

圖1 “大流通”服務模式下的藏閱空間布局圖
1.1.1平行式的藏閱布局
平行式的藏閱布局是指藏閱空間按照藏書和閱覽兩大功能劃分為兩個相鄰近的、整體的功能模塊,如圖1-1所示。在平行式布局中,一方面,書架連續(xù)排列,按照索書號的指引,讀者可以更高效地查找、獲取圖書;另一方面,動靜分區(qū)、布局清晰,讀者活動的路線與方向明確,取、還圖書與閱覽之間的干擾較少。平行式是最常見的藏閱布局形式,其最大的優(yōu)點在于節(jié)省空間、利用率高、功能區(qū)分明確。
1.1.2方格式的藏閱布局
方格式的藏閱布局是指在藏閱空間中將多個藏書模塊和閱覽模塊進行相互間隔的交錯式布局,如圖1-2所示。方格式的布局縮短了館藏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將藏、閱功能充分融合,并通過圍合的布局形式增強了讀者的領域感和私密性。方格式藏閱布局的不足之處在于結構不夠緊湊,空間浪費較多,藏、閱模塊的交錯分布切斷了書架的連續(xù)排列,對于讀者獲取館藏稍有不便,交錯布局也容易造成讀者間的行為干擾。
1.1.3交叉式的藏閱布局
交叉式的藏閱布局是指藏閱空間中的多個藏書模塊和閱覽模塊之間相互交叉、滲透、貫通,如圖1-3所示。交叉式的藏閱布局能夠?qū)崿F(xiàn)館藏與讀者之間的最短路徑,是讀者獲取館藏資源最便捷的一種布局方式。但這種交叉、滲透的布局方式也使書架的排列略顯凌亂,給讀者查找館藏資料帶來一定困難,因此,這種布局不適用于圖書,而更適用于期刊、報紙等館藏資源的空間組織。
1.1.4放射式的藏閱布局
放射式的藏閱布局是指以一種功能模塊為中心,在其周圍放射狀地布置另一種功能的模塊,從而形成向心或發(fā)散的空間效果。放射式的藏閱布局可分為內(nèi)閱外藏式和內(nèi)藏外閱式兩種,如圖1-4A和1-4B所示。放射式布局形式大多存在于古代西方早期的開架閱覽空間,其特點在于具有非常強的中心形式感和向心的領域感,并且節(jié)省空間,但必須配合特定的圓形空間而展開才更具實用性和空間美感。
不同的布局方式有不同的優(yōu)點和不足,適用于不同的建筑空間,具體采用哪種藏閱布局方式要結合圖書館建筑結構的實際特點,并在合理布局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各具特色、大小相間、尺度適宜的空間形式,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結構或者形式上的完美效果。
1.2垂直布局
整個圖書館的藏閱空間可以視為多個“閱覽層”在垂直方向上的疊加,閱覽空間雖然分層布置,但上下并不隔絕,可以通過貫通的中庭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藏閱空間。根據(jù)垂直空間上“閱覽層”的中庭在剖面上的相互關系,垂直空間的布局可以分為3種形式: ①上下對位,各“閱覽層”的中空帶位置一致,形成上下貫通的中庭空間,其是圖書館中較為常見的垂直空間布局形式,如圖2所示;②逐層擴大,是指圖書館閱覽區(qū)域所能容納的讀者數(shù)隨樓層增加而遞減,各“閱覽層”面積也逐層遞減,向上退臺成為功能在剖面上的邏輯反映,向上退臺的形式使中庭面積由下而上逐層增大,從而保證了每個“閱覽層”可以獲取足夠的自然光線[3],如圖3所示[4];③自由布置,是指各“閱覽層”不拘泥于平面和垂直空間的對位,是平面的形式和空間高度更加自由的一種設計,如羅馬Pontificial Lateran大學圖書館,其內(nèi)部平面形成大小、高度不一的數(shù)個貫通空間[5],如圖4所示。

圖2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中庭空間

圖3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庭空間

圖4 羅馬Pontificial Lateran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是群體閱讀的公共場所,有些讀者喜歡在比較開敞的環(huán)境中感受群體閱讀氛圍,有些讀者則在安靜、私密的空間中感覺到更放松、更舒適。為了滿足讀者的私密性需求,圖書館應設置相應的私密閱覽空間。私密閱覽空間應盡量遠離過道,設置在窗邊或靠近墻壁等相對安靜的位置,以回避由讀者或中庭活動所產(chǎn)生的視覺和噪聲干擾。
2.1設置獨立閱覽空間
獨立閱覽空間是以墻體、玻璃或隔板等圍合而成的全封閉、膠囊式的單人閱覽空間,在視線上與其他讀者不產(chǎn)生交叉,四壁進行隔聲處理以保證最大限度地降低外界干擾,打造完全私密的個人閱覽空間。獨立閱覽空間內(nèi)置桌椅,在某一固定時期內(nèi)僅供專人使用,讀者可將個人用品和資料存放其中,為確保個人物品的安全性,讀者可對獨立閱覽空間自行上鎖、自行管理。
2.2設置獨立閱覽座席
獨立閱覽空間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讀者對于私密性的需求,但并非所有的圖書館都有足夠的空間來設置獨立閱覽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可以通過在公共閱覽空間中設置獨立閱覽座席的方式來營造相對私密的個人閱覽空間。獨立閱覽座席通常是一套適合單人使用的半封閉式的桌椅組合,通過在書桌上設計“U”型擋板營造圍合感和領域感來保障隱私,為讀者提供理想的私密空間。例如,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在靠近窗邊的位置設置了獨立閱覽座席,書桌以三面擋板形成“U”型圍合,擋板高度略高于讀者坐著學習時的視覺高度,以回避公共閱讀空間中其他讀者活動帶來的視覺干擾,獨立閱覽座席的擋板上配備了熒光燈、電源插座,以方便讀者閱讀和使用電子設備,如圖5所示。

圖5 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獨立閱覽座席
圖書館不僅是讀者獲取信息的場所,更是讀者間進行信息交流的場所。交流閱覽空間為讀者間的研究活動及臨時性的小組討論提供了所需要的空間,在此空間內(nèi)讀者活動頻繁,此空間屬于“動”空間,因此,在空間布局時必須將交流閱覽空間與藏閱空間以及私密閱覽空間分開布置,做到動靜區(qū)分,以免對“靜”空間產(chǎn)生干擾和影響。交流閱覽空間中需要配置適合小組研究和討論的、具有圍合感的成套閱覽桌椅,還需提供具有多媒體演示功能的電腦設備、投影設備、電源及網(wǎng)絡接口等。
圖書館休閑閱覽空間的設計應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需求:一方面,要能夠滿足讀者在閱覽過程中勞逸結合的需求。在開放式的閱覽空間里,圖書館應為每個“閱覽層”設置相對獨立的休閑區(qū)域,可以通過隔斷、綠植的擺放、地面鋪裝的改變或者頂棚的變化等方式對休閑閱覽空間做出限定,并在休閑區(qū)域里布置沙發(fā)、休閑桌椅、矮書架、臺燈等家具和物品,營造出優(yōu)雅、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休閑閱覽空間的位置應盡量選在靠近窗邊、自然采光充足、視野寬廣、景觀優(yōu)美的地方,以使讀者在閱讀與交流中放松心情、釋放壓力。另一方面,休閑閱覽空間的設計要兼顧圖書館一些臨時性的宣傳、書展、藝術作品展等拓展功能的需求。休閑閱覽區(qū)域中的沙發(fā)、座椅等通常是可以進行靈活布置的,可以為臨時性的功能需求提供靈活且富有彈性的空間,以增強圖書館閱覽空間的動態(tài)適應性,實現(xiàn)同一空間中多種服務功能的組合、疊加及轉(zhuǎn)換。
“大流通”服務模式對開放式閱覽空間的構建提出了要求,同時,開放式閱覽空間通透的空間、靈活可變的布局、人性化的設計也為“大流通”服務模式的實現(xiàn)和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閱覽空間的設計與布局除了要遵循上述方法,還必須結合建筑實際,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此外,現(xiàn)實狀況下的閱覽空間設計問題并非純粹的空間問題,還涉及經(jīng)濟、管理、技術設備等方面的諸多因素,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
[1]李晉瑞,鄭玲“.大流通”模式在圖書館應用的探索[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09(10):70-72.
[2]王雪. 當代高校圖書館設計的新趨勢[D]. 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 2007:62-63.
[3]劉瑛,李軍環(huán). 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覽空間設計方法[J]. 城市建筑, 2011(7):14-16.
[4]中國國家圖書館新館[EB/OL]. [2015-03-02]. http://www.mtb b s.c o m/f o r u m.p h p?m o d=v i e w t h r e a d&t i d= 15638&extra=page%3D1&page=1.
[5]羅馬:Pontificial Lateran大學新圖書館設計[EB/OL]. [2015-03-31]. http://decorate.liwai.com/content-22775.htm.
Study on Library Reading Space Design under the ''Large Circulation'' Service Mode
''Large circulation'' service mode of libraries not only meets readers' diverse reading demands, but also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reading space design. Collecting-reading space, private reading space, communication reading space and leisure reading space have different spac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requirements, therefore, their design and layout methods are also different. Study on library reading space design under the "large circulation" service mode is helpful to act in concer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exacerbation of the library "large circulation" service from the view of reading space design.
''Large circulation" service mode; Library; Reading space; Space design
G258.91
B
宋曉丹女,1979年生,現(xiàn)工作于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館員,已發(fā)表論文12篇。
2015-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