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 義,于 冬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301700)
搭建增值業務平臺 實現利潤“藍海”
權 義,于 冬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301700)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業務運營由最初單一的語音業務逐步發展成為語音、數據傳輸和內容等多業務融合的運營模式。從帶寬和成本兩方面分析了移動增值業務的特點,闡述了搭建新增平臺和依靠增值空間市場的價值遷移對于移動運營商保持持續增長的意義,最后通過具體案例論述了如何搭建新增平臺,并分析在搭建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以及在適當的時機實現企業在利潤空間的價值轉移。
移動通信 增值業務 利潤
隨著物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移動通信網絡也進入了歷史上高速發展的時期,移動業務運營同樣由最初單一的語音業務逐步發展成為語音、數據傳輸和內容等多業務融合的運營模式,業務支撐系統由當初簡單的計收費管理系統逐步發展到今天多業務融合的智能管理系統。隨著 4GLTE時代的到來,為通信網絡可以更快捷、更大容量地進行信息傳遞創造了條件,因而可以承載更多、更廣的與移動通信、網絡智能相關的無線業務。截至 2014年底,工信部公布的移動電話用戶數為 12.86億,中國移動占全國用戶數的 2/3以上。除語音業務外,增值業務的比重也在不斷提高,娛樂、手機郵箱、飛信、手機音樂等增值業務都表現出色,在總體業務中的比重達到25%,左右。
移動增值業務運營商在話音等基本業務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目標用戶群和市場需求開通可供用戶選擇使用的業務。移動增值業務是市場細分的結果,它充分挖掘了移動網絡的潛力,滿足了用戶的多種需求,因此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分類方法多種多樣,從業務的承載方式上可以分為基于信令的業務(如短消息)、電路域業務、分組域業務。
隨著傳輸網絡能力的提升,數據承載業務在 LTE階段發生了較明顯的變化。主要表現在:
1.1 帶寬更寬
從傳統的2.5G網絡的幾十kbps通信能力轉變為現在4G網絡的幾十 Mbps的傳輸能力。傳輸帶寬的提高,使簡單信息量的內容服務轉變為含有更多樣表現力的媒體數據內容服務,令用戶可以在線利用設備終端觀賞高清視頻文件。
1.2 成本
4,G-LTE技術提高了頻譜利用效率,降低了成本,使得通信資費隨之下降,更加符合信息時代人們對數據業務的需求。國內運營商已經采用的 4G網絡以更加靈活、合理的資費策略,推出了針對不同目標客戶群的專有定制套餐,使用戶在網絡支持的環境下,利用手持終端,自由地享受移動數據業務帶來的便利,大大刺激了用戶對移動數據業務的需求。
LTE網絡的數據承載能力在網絡由3G向4G演進的過程中,激發了移動增值業務的拓展空間,隨著產業鏈上各環節的不斷完善,數據接口更加嚴密,業務一致性更好,成本更低,用戶數量不斷增加。同時,激發了現有網絡革命的技術模式,更多 PtoP、APP業務和應用不斷出現。在已有的網絡支撐系統中,依靠完善的網絡支撐能力,配合系統集成技術、云技術及終端等必要手段,可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新業務。比如系統集成應用中利用GPS技術及LTE高速無線傳輸能力,能夠進行比較精確的位置信息計算,利用龐大的無線網絡開展電子地圖業務、旅游/餐館等查詢業務、天氣公交系統查詢業務、車輛的跟蹤定位服務、災難預警及智能管家等業務。
近幾年來,移動運營商之所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著持續、穩定、高效的增長,就是源于成功地搭建了新的業務平臺和實現了價值遷移,尋找并開發出了新的利潤增長點。業務創新及尋找利潤增長點對中國移動未來幾年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幾年前,中國移動提出的服務與業務雙領先的戰略正是出于對這種情況的考慮。在業務單元層面上激發新的利潤源泉,這就是數據業務。開發新的業務平臺,不僅能成功地運營現有業務,還能不斷引入新的業務,擴大用戶群,滿足移動網絡規模不斷擴大的業務需求。因此可以說,未來若干年之內,新的數據平臺業務將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伴隨著增值業務的不斷發展與擴充,移動通信同樣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
2.1 協議標準的問題
移動通信協議標準明確定義了在理想狀態下移動終端和網絡互通的行為和反應,而所謂一致性測試就是檢查移動設備的行為是否和協議標準規定相一致。標準的一致性測試工作是為了保證各自廠商生產的設備在系統內的表現一致,保證設備的研發人員有據可依,使得通過一致性測試的設備能夠得到運營商和廠商的統一認可,保證網絡運行銜接有效。由于數據增值業務發展很快,有市場發展空間的增值業務一經發現,經過簡單的論證和試驗就會商用。同時不同運營商的業務需求的差異也會推動網絡建設層面有針對性地為滿足一線需求而進行工程建設。
2.2 終端的問題
就3G布局與戰略層面而言,產業鏈的成熟與否不是靠運營商一己之力就可以催化的。需要從上游芯片廠商到下游手機終端制造商的通力協作才能共同完成。然而現在手機終端的不成熟已經成為了制約通信市場發展的主要瓶頸,而終端對于移動通信運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與歐洲等市場有所不同,國內通信市場對于終端設備的成熟度非常敏感。如今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作為一種通信工具,而逐步演變成為彰顯個性、體現時尚品味的快速電子消費品。依據民風和消費習慣,用戶更加看重手機在身份、地位、個性等方面的象征意義。因此缺乏足夠成熟應用的手機終端很難得到用戶的青睞。相比之下,4G時代將擁有產業鏈最為成熟、運營風險最小的通信運營牌照。從當前的市場看,Samsung、Iphone、聯想、華為等國內外廠商會把他們已經非常成熟的產品源源不斷地投入到我國市場。因此,這場 4G時代的賽跑中,終端的業務模式、內容提供能力很大意義上決定了運營商未來的市場空間。
2.3 客戶管理問題
在全業務運營之后,集團客戶市場將是三方競爭的主要戰場。由于電信、聯通等固網運營商在該領域進入時間早,加上固網在安全性、帶寬、用戶使用習慣等方面的天然優勢,不少集團客戶通信支出的 70%~80%,都交給了固網運營商。而在全業務運營之后,新聯通(網通)將攜帶移動業務捆綁原固話業務,提供“一站式”企業通信解決方案時,移動公司的集團客戶的市場優勢將會岌岌可危。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ICT)的結合為用戶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將是未來趨勢,單純的語音和承載服務將越來越處于從屬地位,運營商必須介入更廣泛的增值業務和服務領域。從全球范圍看,知名的電信運營商的企業解決方案業務的運營收入均占到公司所有業務收入的重要比重。以德國電信為例,德國電信旗下的T-system提供的企業解決方案和 ICT業務,目前已經占德國電信所有業務比重的17%,左右。相比之下,移動公司的集團客戶收入占公司全部收入的比重還很小,與其他運營商相比都有著巨大的差距。全業務運營之后,依靠穩定、高帶寬的傳輸資源為企事業客戶提供高效的增值服務將是未來客戶維系及發展的關鍵環節。
2.4 業務的安全問題
目前涉及業務安全問題的突出表現可以分為兩類情況:一種是不知情定制,早在通信網絡發展初期的 2G、3G時代,由于管理不規范,用戶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定制了某些移動業務;后期,國家及行業監管部門加大了管理監督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采用一些技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遏制作用。另一種是信息的安全問題,隨著網絡時代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對于手機及移動終端的依賴日益明顯,更多的交易及網上注冊使得用戶的身份數據、密碼、傳遞內容等保密信息被非法獲取。在行業監管層面,前期國家出臺的關于實名制的要求及運營商在開發平臺時更多保障了往來數據的安全性。而目前網上支付、即時聊天等業務的發展對用戶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隨著高速數據業務的快速發展,移動通信領域面臨下一代網絡和 4G-LTE時代的網絡壓力,作為通信運營商,在語音和高端客戶保有的同時也必須要繼續尋找新增值平臺,創新業務平臺。建設既獨立又有根基的新增長平臺部門,使它既獨立又極大地依賴于企業的現有業務、組織結構、工作方式和相關的規章制度。正如中國移動目前提出的“創新”模式和“走出去”戰略,就是要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實現用戶新的增長,比如在新的戰略中提出的“做移動通信業務專家”、“形成‘創新型’增長模式”、“實施‘走出去’戰略”。都是在現有平臺的基礎上,實現傳統無線語音模式向全業務多數據模式的轉變。
有了搭建平臺的思路,就要進一步實現價值遷移和價值鏈重構,拓展固話模式的應用。傳統意義的通信市場基于語音無線業務,產業價值鏈復雜性不斷增加,通信產業已經開始由單一話音業務向多媒體全業務領域拓展。運營商已意識到,決定未來成敗、推動通信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是用戶需求而不是網絡建設。隨著數字時代通信科技的發展,客戶由簡單的話音需求向豐富的數據需求轉變,通信需求的普及也使得市場空間逐步蔓延到廣闊的農村地區。這種價值鏈的遷移使得如今的用戶早已不滿足單一語音通信服務類型,而要求提供更加多樣化的內容服務。對于終端及增值業務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面對這種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運營商紛紛依托已有的網絡和客戶資源,積極向語音、數據及增值服務等全領域擴展,向集團信息應用及家庭客戶市場轉變,建立開放的服務平臺,實現基于傳輸資源的網絡共享,面向城鎮市場拓展更為廣闊的業務空間,向用戶提供范圍廣泛、使用方便的服務,提升市場競爭力,在自有網絡的基礎上形成一個圍繞運營商產品、業務和服務的生態系統,提高群體競爭能力。
實現全業務發展,需要有新的施展舞臺。面向未來,中國移動通信必須認真落實“企業責任”與“跨越發展”的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積極向移動信息專家跨越,創新和尋找可以搭建的新的價值平臺,在通信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信息時代,成功實現價值遷移和價值鏈的重構,堅持持續性、平衡性、創新性以及和諧性的發展要求,實現中國移動的新跨越。■
[1] 劉士楠,于冬. 面向卓越領導力的戰略思考[J]. 通信企業管理,2012(9):74-75.
[2] 宋雨江. 移動增值業務的發展[J]. 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08(4):23-26.
[3] 張孝林,張翰博. 3G移動增值業務及其技術分析[J].移動通信,2009(19):55-57.
Building a Platform of Value Added Services to Realize a Profit-earning “Blue Ocean”
QUAN Yi,YU Dong
(China Mobile Group Tianjin Company Limited,Tianjin 301700,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obile business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from its former single voice service to an integrated operation model of vo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and content services.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andwidth and cost,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value-added business and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building newly increased platforms and depending on value transfer of value-added market space for the sustainable business growth of mobile operators. In the end,it discusses how to build the newly increased platforms through practical cases and analyzes detailed problems and solutions,and appropriate opportunities of transferring value within a profitable space for enterprises.
mobile communication;value-added service;profit
TN929.532
A
1006-8945(2015)07-0049-02
2015-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