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等
摘 要:在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微時代視野下,以微信、微博、QQ、博客等為代表的新媒介手段改變了現代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交友和思考的方式,大學生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沖擊,大學生的媒介素養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文章從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的原因入手進行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教師 大學生 媒介素養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4)10-205-02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手機功能的不斷提升,傳統的媒介手段不斷地被更新換代,推動了社會的技術進步,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網絡世界里的信息欺詐、以訛傳訛的群體事件,大學生的生命價值、審美觀點、道德水準、社會責任意識等也受到很大的影響,大學生對于媒介的過度依賴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一、微時代視野下媒介素養教育問題概述
微時代賦予交往主體前所未有的自由與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由表達思想和發表言論的主體,每一個言論的主體發布的消息都有可能引起社會廣大網民的關注,引起社會反響。媒介素養是影響了整個網絡生態文明的重要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表現在他們對資訊的理解能力、質疑能力、創造能力、選擇能力、評估能力、制作能力上,如果他們在處理資訊過程中缺乏必要的道德水準和社會責任意識,就會以自己不負責任的信息對他人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對于大學生素養的培養必須要強調其媒介素養的培養和教育。
媒介素養是一種理解、分析、評價與生產各種形式資訊的能力,包括媒介使用、媒介認知、媒介評價和媒介參與能力。在微時代網絡普及的情況媒介素養的養成過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包括個人道德水平高低、法律知識的知曉,社會網絡環境的制約,還有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實施媒介素養教育,就是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實施教育活動,使學生具有信息處理能力,正確使用信息能力、評價信息能力、創造與傳播信息能力,充分利用媒介資源發展自己的教育活動。
二、微時代視野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原因分析
微時代視野下,大學生每天面臨大量的資訊信息,其中垃圾信息泛濫,產生了很多的負面影響。網絡上的造謠、傳謠、信謠現象每天都有發生,網絡平臺上非理性的宣泄現象,網絡暴民不負責任的謠言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不良影響,明顯影響了社會的穩定,不利于全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對國家精神文明建設構成一定的威脅。分析大學生媒介素養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教師對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視不夠
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成為各大高校重視的一門新興的學科領域,因為大學生是思想最活躍的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快,也會快速地成為信息的傳播者,他們的素養高低決定整個社會網絡生態環境。目前,高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高校教師對于新興的媒體手段的運用和把握程度還不如大學生。而現實情況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一直處于自發狀態,學校缺乏系統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體系來正確引導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形成,只是碎片化存在于社團活動、存在于學校的宣傳活動中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部分教育內容中,根本起不到教育學生的作用。
(二)大學生自身媒介素養的差異性
“90后”大學生處于“媒介全球化”時代,調查表明半數以上的學生對媒介手段依賴程度高,微信、微博、博客、QQ等交流媒介成了學生交流、學習、娛樂的平臺,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面對鋪天蓋地的信息,大學生必要的信息處理能力缺失,媒介素養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大學生群體對媒介信息缺乏反思性的甄別和判斷。他們對媒體的理性認識有所欠缺,在正確有效的利用、使用媒介資源上存在著差異,對媒介道德規范認知比較模糊。
(三)社會網絡環境影響的復雜性
社會網絡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人們傳統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改變和制約了人們的認知和行為,無所不在地影響著人們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膚淺、浮躁、不切實際的網絡娛樂文化、消費文化、不良資訊腐蝕了大眾群體,互聯網系統充斥著大量的暴力、兇殺、色情等丑陋內容,對大學生的鑒別能力、文明傳統中最深層的羞恥感提出了挑戰。西方國家一直沒有放棄對我國青少年的腐蝕和拉攏,沒有放棄意識形態領域這塊陣地。所以,社會網絡環境復雜多樣,發展并不平衡。
三、高校實施媒介素養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媒介素養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相結合
人文素質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人類優秀文化內化為人格、氣質、修養,塑造健全高尚品格的教育活動。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要提高學生對自身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和理解,避免學生成為機器人或者工具人。大學階段的媒介素養教育更加重要,媒介素養教育是傳授和學習媒介相關知識的過程,它以培養人的素質為核心,使人們具備正確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觀點、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
對大學生開展系統化、專門化的媒介素養教育課程或訓練,把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中。首先,教師要廣泛選取教學資源,篩選具有時效性、教育性的教學內容,符合大學生的審美觀點和關注焦點。其次,在教學方式上要靈活多樣,可以請相關的學者和專家進行講座,也可以進行論壇、比賽。再次,在考核上要注重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不斷受到感化和體驗。最后,要注重實踐磨練,學校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走向社會,進行人物訪談、熱點問題追蹤、后續報道、深層次的討論等,不斷豐富他們的閱歷,提高他們的媒介素養。
(二)媒介素養教育與大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
大學生社團活動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有效載體,學校可以通過各類社團活動進行媒介素養教育的宣傳。“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具有叛逆性,不愿意接受因循守舊傳統模式教育,他們喜歡接受新鮮事物,樂于參與,喜歡炫耀和分享。針對這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可以通過設計各種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能夠自己學會分析、判斷、教育自己和他人,客觀公正地評價媒介信息,從而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
學校的社團管理組織可以要求那些與學生人文素養教育相關的社團組織開展活動,內容與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相關。例如,針對大學生如何使用正確使用網絡問題,可以舉辦演講比賽。學生在搜集資料、寫作演講稿、進行演講以及聽別人演講的過程中都會引發學生的思考,受到教育。也可以就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問題舉行辯論賽,在討論、辯論、議論中,一些觀點和認識就會明確,大學生更愿意宣傳主流的輿論。也可以引導相關社團把大學生在微時代環境中遇到的問題拍攝成微電影、情景劇等,優選一些好的作品,在全校演出,寓教于樂,達到傳統教育所達不到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學生的媒介素養。
(三)媒介素養教育與高校安全教育相結合
安全教育工作是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在大學生中,存在的網絡成癮、網絡失德、網絡詐騙、網絡陷阱、網絡犯罪等問題,為安全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這是因為網絡信息環境的開放性和網絡社會的虛擬性、隱蔽性造成的。如果大學生的網絡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很容易泄露自我信息,調查顯示,女生的網絡安全意識低于男生,低年級學生網絡安全意識比較高年級學生要低。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由學校保衛處以及學生輔導員來組織進行,以班會、講座、宣傳海報等形式展開安全教育工作。
安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要求把高校的安全教育和媒介素養教育結合起來。發揮校園專職教師的作用,做系統課程,聘請校內外的常年從事心理健康、法學教育工作和司法的兼職和外聘教師做學校安全教育的教師。普及安全法律常識及心理健康知識,正確引導大學生利用網絡,拓展網絡安全法律教育的平臺,例如利用BBS、QQ群、微信平臺、博客等媒介平臺,介紹典型案例,結合網絡安全問題和社會現象進行“正能量”傳遞,組織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討論分析,教師作為管理者,對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把握和引導,以保證校園的網絡安全,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和法律素養。
四、結論
微時代的媒介手段正以勢不可擋之勢沖擊了現代生活,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不容忽視。把媒介素質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與大學生社團活動、與高校安全教育相結合,形成合力,共同為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服務,共同為未來的網絡生態安全服務。作為當代大學生群體,提高自身素養,必然要在正確的認知能力的提高、高尚的道德情感的培養、健康的審美觀點、強烈的責任意識方面下功夫,在微時代視野下,打造自我高尚的媒介素養。
[項目來源:佳木斯大學2013年度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WQ2013-10;佳木斯大學2012年度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ywb2012-018]
參考文獻:
[1] 蔣杭玲.自媒體視閾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3
[2] 李朗,歐陽宏生.新時期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3] 毛悅.媒介素養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J].科教文匯,2014(4)
[4] 馬燕.微傳播環境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培養[J].今傳媒,2014(5)
[5] 吳學政.淺析大學生網絡行為法律規范及安全教育對策[J].法制與經濟,2014(1)
(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佳木斯 15400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