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越

近日,陜西省書法家協會的主席團第一次“瘦身”,包括周一波在內的八名副廳級以上干部,不再擔任省書協領導職務,八名副廳級以上干部中,有主動辭職的,也有“被辭職”的。
經此“瘦身”,陜西省書法家協會仍然臃腫不堪、官滿為患。據報道,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此前共有由“11名名譽主席、1名主席、16名常務副主席、18名副主席、10名副秘書長及6名顧問”組成的龐大主席團,8名副廳級以上官員辭職后,仍有27名副主席。
政府在職官員,尤其是退(離)休領導干部熱衷于在各種社會團體兼職的問題,已是沉疴難愈,全國都十分普遍。拉領導干部到社團兼職,何止是撐門面,實際上是雙贏的“買賣”。一者,協會可以仰仗領導干部的職權或影響力,給協會提供辦公用房、車輛、資金等;也可以打著領導和權力的名義,公然強行要求入會或違規收費、攤派、強制服務、干預會員單位生產經營活動;甚至有了領導為靠山,協會便以此為平臺,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
二者,領導干部兼職協會職務,手里的權力和影響力得到充分利用,協會總不能白吃白用吧,自然要以薪酬、獎金、津貼、補貼、報銷等方式予以回報;至于依托領導的權力和影響力違規從事營利性活動,得到好處,自然也要按“貢獻”回報領導。
尤其是一些書畫協會,說不定還是領導干部爭搶兼職的地方,因為在這些協會兼職,可以附庸風雅,可以閑情逸致,可以結識名家,容易得到雅賄,收受字畫。所謂“官而退則藝”,在名家的指點下,自己也練上兩筆,說不準被名家吹捧成“名家”,豈不是名利雙收?
這就等于說,領導干部在社團兼職的過程中,將手中的權力或影響力部門化、利益化了,社團成了權力撈取利益的極佳管道和平臺。以陜西省書法家協會為例,一年經費據報道僅為1萬元,這少得可憐的經費能干什么呢?領導干部一兼職,大樹底下好乘涼,立馬“搞活”,拉起贊助駕輕就熟,各類活動組織起來方便多了。所以,領導干部兼職社團,可謂雙方所需,一拍即合。
這種現象中共高層顯然注意到了,早在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決定》就明確提出“限期實現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201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關于規范退(離)休領導干部在社會團體兼職問題的通知》,一些省市也下發了清退協會內相關領導干部的文件。可見,清理領導干部在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的兼職,原本就是中共中央的明確要求和部署。
規范領導干部在社會團體的兼職問題,不只是反腐敗這么簡單,或許釋放了社會改革的微妙信號,是“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加快實施政社分開”的必然結果。也就是說,在中國大陸,不但存在大量的“政企不分”,權力干預市場;而且存在大量的“政社”不分,權力普遍干預社會組織。
中共在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要“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改進社會治理方式”,說到底,關鍵在于減少權力對社會的干預,政府的歸政府,社會的歸社會,彼此既有聯系,又有清晰的界限,社會能夠自行解決的事務,政府不能越界行事。具體到一個書法家協會而言,就是不受行政權力干預,獨立自主地選擇安排自己的管理機構、人員和事務,并在社會中發揮其獨特作用而獲得生存發展的空間,而不是依靠領導謀個“大樹底下好乘涼”,如此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民間社團官滿為患、腐敗重重的怪象。
圖:陸華 ?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