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葉波
志同道合齊聚北京共生超越感恩國音
——2013級中國音樂學院訪問學者訪學雜記
文/劉葉波



2013年8月28日,這是一個特殊而值得紀念的日子,中國音樂學院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學子——來自全國各地的訪問學者,這是應各地相關院校、研究機構和研究人員迫切要求提高音樂學科研能力的實際需要,中國音樂學院特設的一種培養音樂高等專門人才的途徑。旨在通過在中國音樂學院的學習,開拓學術視野,提高科研水平,為今后發揮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干作用打下基礎,并使之達到較高的理論研究與藝術實踐的水準,促進國內各類音樂、藝術院校的學科建設及校際學術活動的互動開展。帶著夢想,帶著責任,不同省份、不同院校、不同年齡的45個中國音樂學院訪
問學者因為心中所熱愛的音樂,在這個美好的日子,聚在了一起。

座談會

秋季音樂會
北京的秋天,有一種成熟的靜美,懷著一顆激動的心,作為訪問學者中的一員,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車,來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國音樂學院,校門外那兩排高大的國槐,給國音增添了幾分靜謐與唯美。放眼望去,不管是音樂廳、主樓,還是琴樓,都是方正有型、莊嚴古樸而又不失典雅,我滿心的歡喜,這里雖然身處鬧市,卻絲毫沒有半點鬧市中的喧囂與浮躁,有的只是厚重、深邃、大氣,這不正是我們心中所期待的么?無怪乎這里盛產名家大家。隨著訪學的深入,對于音樂,對于音樂中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與詮釋……
在中國音樂學院,不管是博士生的課堂,還是研究生的課堂,抑或是本科生的課堂里面,到處都有我們2013級訪問學者的身影。我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更知道我們訪學的責任和意義,所以我們如饑似渴地進入每一個課堂,尤其是中國音樂界著名學者主講的一些理論課程。我們在趙塔里木教授、趙曉楠副教授等主講的《中國民族藝術專題研究》課堂上領略了中國民族藝術的魅力,在瞿小松、謝嘉幸教授主講的《音樂縱橫三人談》的課堂上拓寬了音樂的視野,在張天彤教授主講的《原生民歌進課堂》課堂上懂得了真正的高手來自民間的真正涵義,在陳蔚老師主講的《聲樂表演理論與實踐》課堂上知道了怎樣在歌唱中去進行表演,在西沙老師《歌唱中的德語語音》的課堂上感受了西沙老師的幽默、活潑與敬業……
我們不僅進入各門各業的課堂,我們還虛心傾聽國內外名家們的講座,在王小盾、傅謹、管建華、楊紅、宋飛等專家的講座上,我們分享了他們潛心研究的成果,聆聽到了他們的學術觀點和見解,進一步了解了他們學術人生的平凡與偉大,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知識結構,拓寬了我們的學術視野,為我們的學術研究與實踐教學起到了很好的啟迪作用。
在課堂與講座之余,志同道合的我們結伴而行,前往北京的各大劇院與高等音樂院校觀看各式各樣的大型演出、聲樂比賽以及獨(奏)唱音樂會,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保利劇院、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解放軍藝術學院等地都留下了我們2013級訪問學者學習觀摩的身影和足跡。
有了課堂內外的汲取與鋪墊,我們大家更積極更主動地參加各種大小型學術會議,筆者的專業雖然是聲樂表演與演唱,但在短暫的訪學期間,也參加了大大小小十多次學術會議,在參加學術會議的過程中,了解到了當今中國音樂學界最前沿的動態和發展,尤其是參加了金鐵霖教授從教五十周年的學術研討會后,更深一步了解了中國聲樂教育的現狀以及發展方向。對自己所從事的音樂學音樂表演專業的聲樂教學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其他從事音樂理論教學的同學同樣在學術會議的交流與學習當中獲益匪淺。
的確,中國音樂學院以其深厚的底蘊和博大,為我們這些取經人提供了一個特別優越的學習環境。借助這一平臺與資源,我們這些來自四面八方的訪問學者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在音樂表演教學實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達到了一個質的飛躍。我們也在國音為我們提供的平臺上,展示著我們的風采:國音歌劇廳舉行的兩場訪問學者專場音樂會、主樓教室舉行的訪問學者論壇,大家精彩的表現獲得了所有在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也得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一致贊賞與肯定。
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地方院校的教師,一位訪問中國音樂學院的取經人,我會將國音的精神、理念、成果、經驗帶回去,融合自己在國音的所學、所思、所想,轉化成高質量的教學成果和有分量的學術成果。與此同時,我們認真刻苦,熱情高漲的求學態度,大大感染了國音的其他莘莘學子;我們寶貴的教學經驗與優秀的研究成果,亦是國音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傊?,我們的態度,我們的風采,我們的精神,都是一股正能量。

第四屆全國高等院校民族聲樂大賽會議

我心飛揚

會當凌絕頂

龍慶峽采風
俗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們在緊張的學習之余,也不忘好好地生活,從生活的點滴當中去感受音樂,感受同學之情。曾記否,課后我們成群結隊在學校食堂邊吃飯邊聊課堂上的收獲與心得,還不忘滿口是飯菜的時候拍幾張“餐桌進行曲”的合照;曾記否,我們在琴房里練習交流的時候,在聊起我們可親可敬的老師們的同時一起飽含深情地唱起“感恩曲”;曾記否,我們在學?;▓@里三五成群地小憩時,面對著噴泉、鮮花,暢談人生,暢談理想,天馬行空,想到哪扯到哪,儼然一首“隨想曲”;曾記否,我們相約一起,擠公交,坐地鐵,打的士無數次地跑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保利劇院等地觀看演出,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創作,說演唱(奏),說表演,仿佛一首優美的“混聲合唱曲”;曾記否,我們在研究生處李歡老師的陪伴下,登香山,游龍慶峽,賞發北京植物園,一路歡歌笑語,猜謎語,寫詩歌,拍美照,看山水……這些經歷與畫面猶如一首豐富典雅的“交響曲”留在了每一個人的記憶中。而深厚的友誼,一椿椿、一件件,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與學習中一點點、一滴滴中滋長,愈發濃厚……
充實、短暫而又快樂的訪學已經結束,是終點更是起點,我們有太多的感謝與難忘,惟將感恩與不舍化作深深祝福,聊表心跡,愿我們的母校碩果累累,再書華章!愿我們敬愛的恩師身體健康,桃李滿疆!愿我們2013級訪學的學友們宏圖大展,友誼天長!
(責任編輯 姜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