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東
緊扣文本,提高Reading第二課時教學實效策略探討
——以《牛津初中英語》8BUnit1Reading為例
黃海東
長期以來,如何教學Reading第二課時一直是困擾許多英語教師的一個難題。本文首先從“課堂觀察”的四個維度出發(fā),對所聽的兩節(jié)公開課進行了回顧和點評;然后站在理論的高度剖析反思這兩節(jié)課共性問題所在;最后以《牛津初中英語》8BUnit1 Reading為例,從實踐的角度說明Reading第二課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及意圖。
緊扣文本;Reading第二課時;策略探討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他們繼續(xù)學習英語和未來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教育部 2012)。”筆者從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近十六年,最近參加了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zhèn)“同題異構”英語教學研討活動,兩位上課教師執(zhí)教的課題均為8B Unit1 Reading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在聽課之后,筆者根據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張虹教授和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提出的“課堂觀摩”中的“學生、教師、課程及課堂文化”四個維度(張虹、王薔 2014),對兩節(jié)課進行了回顧和點評:
觀察點一:學生參與課堂的意向性
學生在課前都進行了認真而充分的前置性學習,詞匯拼讀正確,課文內容理解到位。在聽課過程中,優(yōu)秀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亢奮狀態(tài),語言基礎薄弱的學生雖感到比較吃力,由于受優(yōu)秀學生的影響,他們也不甘落后。限于教師長時間講授,學生間沒有充裕的時間進行合作交流,沒有機會耐心傾聽同伴的發(fā)言并對同學的發(fā)言進行點評與補充,更沒有對老師或同學提出的觀點大膽質疑,提出不同意見。整節(jié)課,學生一直圍繞著教師進行機械的語言點理解和操練,生成性資源明顯不足,課堂氣氛沉悶。
觀察點二:教師教學方式的合理性
兩位教師都采用了以“講授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他們將知識技能訓練目標看作是教學目標的全部,他們關心更多的是教學任務能否按時完成,而非學生對學習過程的感受和體驗,因此教師往往以犧牲學生的三維目標來保證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另外,雖然課堂中也偶有互動,但互動的質量并不高,有的互動只是教師簡單地提問或讓學生進行合作化的、背誦式的語言操練,這種簡單粗放的教學方式實質是在對學生進行強制灌輸。
觀察點三:課程性質的三個維度
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兩位教師過于關注語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進行了大量語法講解和低層次語言操練,始終未能建立共同的達標意識和及時反饋、調控有序的教學機智;在教學內容上,教師將文本內容與語言知識點割裂開來,沒有對教材進行開發(fā)和整合,沒有有效地使用教材,更沒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時沒有充分開發(fā)和利用生成性資源,他們都忽視了語言學習的漸近性、實踐性和應用性規(guī)律;在教學評價上,教師未能將課堂評價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未能利用積極的評價語言開啟學生的心智,產生愉悅的學習情緒,引發(fā)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建立足夠的學習自信,進而促進思維發(fā)展,未能將過程性學習評價和多元評價有機融合,表揚激勵的語言很少且過于單調。
觀察點四:英語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文化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在學生獲得和理解文化知識之后,他們會逐漸形成一種對文化知識的敏感性并在交際中有意識地運用不同背景的文化知識。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都沒有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談吐對于英語文化的依賴性,沒有讓學生打破把中國文化視為理所當然的標準的觀念。一個最典型直接的例子是:在運用marry一詞時,學生的情景對話中還出現“Haveyou gotmarried yet?”等涉及英國人比較忌諱的個人隱私問題,但教師并未提醒或加以說明。
問題之一:備課教條,走教學程序模式
多數教師在執(zhí)教Reading第二課時時往往按照 Revision—Discussion—Explanation—Practice—Evaluation的程序模式授課,其結果勢必將豐富、復雜的教學活動簡單化、程序化,甚至可能將課堂教學引向機械和死板。學生在這種程序化的課堂中總是被動的,他們更像是被牽著鼻子走的小牛,無法張揚自己的個性,失去了課堂自由成長的空間。究其原因,既有懸于表層的教師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在作祟,也有深藏內里的基礎教育界的應試教育價值觀在施妖。因此,課堂教學的過度規(guī)范化、條理化和程序化,都不過是成人世界加于兒童世界之上的過度教化(劉鐵芳 2010)。
問題之二:脫離文本,孤立地講解語言知識
這里所指的文本是指教學中的閱讀材料,即我們通常所指的Reading內容。閱讀的文本是語言知識的載體,能傳遞思想、表達情感、蘊含文化(劉建2013)。它不僅是學生課堂閱讀的對象,同時也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憑借,師生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緊緊立足文本、品讀文本、忠實文本、回歸文本。如果教師一味追求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和訓練,而將文本置于一邊,勢必給人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毫不相干的感覺,教學目標和任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完全偏離,甚至還將課堂回歸到了過去“一言堂”“滿堂灌”的課堂教學僵死狀態(tài),文本的價值根本無法體現。具體來說,這兩節(jié)課“脫離文本”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師缺乏對文本特征、文本內容的再指導,致使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缺乏一致性。教師應當采用“比較”的方式,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陽光鎮(zhèn)“過去與現在”在“居住條件”“環(huán)境狀況”“出行方式”等方面的對比變化,并挖掘相關的背景知識。只有進行這樣的文本特征、文本內容的再指導,才可以為接下來的深層閱讀指明方向,進而引導學生運用目標語言或話題詞匯來完成更為高級的學習任務,達到“讀后語言輸出環(huán)節(jié)應側重深化主題內容、鞏固所學語言”的設計原則。第二,文本處理過程中教師設計的活動不合理,影響了學生對文本語言吸納的效果(鄭春紅 2012)。主要表現在:活動設計僅局限于語言知識點的運用,明顯缺乏科學性、層次性和邏輯性;活動設計缺失某些重要環(huán)節(jié),致使學生沒有機會細讀文本內容,更沒有機會細細品味其中的語言;個別活動設計的難度過高,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語言水平,導致不少學生采取放棄或不參加的態(tài)度。
問題之三:缺乏深層閱讀,影響學生閱讀鑒賞力的培養(yǎng)
雖然兩節(jié)課容量都很大,頻率都很快,并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任務,但在教學實踐中,卻難以滿足學生深入閱讀的需求,也不利于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可以說,這是一種以“應試”為目的,以滿足教學“量”的需求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就直接影響到學生閱讀鑒賞力的培養(yǎng)。為此,就很有必要對英語閱讀課進行深化和創(chuàng)新,推動閱讀教學從粗放型向研究型、精細化轉變,實現教學“質”的飛躍,促進閱讀教學“質”和“量”的共同發(fā)展(朱泱 2013)。
(一)文本解讀及教學目標設定
本節(jié)課為《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1 Reading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文本以M illie對M r Chen采訪的形式介紹了陽光鎮(zhèn)近些年來所發(fā)生的變化。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完成對northern,married,wife,pollution,factory,realize,situation,however,impossible以及l(fā)onely等四會單詞讀音和中文釋義的掌握;學生通過反復閱讀M illie對M r Chen的采訪并完成了書本后面的“True or False”“Complete their 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sen-tences”等習題,從中已經知道Sunshine Town has changed a lotover the years的主題思想。基于此,筆者“以綜合語言知識運用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做事能力為目標”,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A fter learning this period,studentsw ill be able to:
(1)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usage of the presentperfect tense
(2)Use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to talk about the changesaround us freely.
(3)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associative and contrastive learning
(二)教學過程
Step 1:Exchange
1.直觀呈現,順勢導入。筆者首先通過引導學生觀看PPT中呈現的幾張“家鄉(xiāng)如東”過去與現在的照片:Boys and girls,pay attention to the pictures on the screen,they are all about the changes in our hometown.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them?
2.談論文本,復習文本。在談論完自己家鄉(xiāng)的變化之后,教師話題一轉,直指文本:
M r.Chen has lived in Sunshine Town since he was born.He tellsM illie that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unshine Town over the years.Now let’s go over thewhole interview again.在回顧文本的同時,教師組織學生復習已學詞匯。
T:In the past,was pollution a problem in Sunshine Town?
S:Yes,itwas.
T:How do you know that?From the picture or guessby yourself?
S1:From the picture,of course.Look,the river wasvery dirty.
T:You are really clever!There is a place where things are made by machines.It polluted the rivers and lakes.Whatis it?
S:Factory,f-a-c-t-o-r-y.Itmeans“工廠”.
...
T:Ok,I’d like to know whether you have really understood the whole short passage.Now,work in pairs to fill in the blanksaccording to it:
M r.Chen lives in Sunshine Town.A fter he got______,he and hisw ife______two blocks away. In the past therewere small_________,shops in the town.Now the place has_______a lot.The town centre is now a park.A________factory used to ______waste_____the river.Later the government _________the problem and took action to ________the___________.M r.Chen used to play______and Chinese______w ith friends,but they do not see each other as__________as before.M r. Chen feels_________from time to time.
【設計說明】
雷云萍教授十分強調將閱讀準備階段的活動稱為“從生活到文本”(雷云萍2011)。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從“家鄉(xiāng)如東”的變化開始談起,這不僅符合課改理念,而且有利于激活學生腦海中已有的圖式。接著教師充分挖掘閱讀文本中的信息資源,巧妙借助文本圖片,組織學生在談論話題的同時,回顧了文本內容并鞏固了所學的“四會”生詞,為接下來對文本的深層次理解和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做了很好的準備。
Step 2:Exploration
1.深挖文本,總結提煉。在觀看了一段視頻之后,教師繼續(xù)引導學生深挖文本,并借助教學光盤中的資源,呈現出“變化”中的細節(jié)圖片,啟發(fā)學生討論并獨立總結出陽光鎮(zhèn)最近幾年的四大變化:Look at the pictures carefully,summarize four changes in Sunshine Town(family members、living place、living environment、life style)
2.細節(jié)閱讀,策略指導。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接下來的閱讀任務及可以采取的閱讀策略:In order to find more details about these changes,you should read this passagemore carefully.While reading,you can ask your partners for help or work in pairsw ith them.If you are active enough,you can also associate or contrast.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圍繞“changes”,口頭匯報陽光鎮(zhèn)過去與現在分別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并進行對比。
3.語言聚焦,綜合運用。接下來,教師變換角度,帶領學生圍繞著“fam ilymembers、living place、living environment、life style”這四個主題進行閱讀后討論,在討論中呈現語言知識點并創(chuàng)設語境加以綜合運用。以指導閱讀“l(fā)iving environment”為例:
T:Was the environmentgood orbad in Sunshine Town in the past?Why?
S:Itwasvery bad.Because therewasmuch pollution in it.
T:What causedmuch pollution.
S:Becauseofa steal factory.
T:Whatdid they do?
S:They often put thewaste into the river.(教師板書put...into...)
T:Anything else?Think it over,I believe it is notdifficult foryou.
S1:Ithink the riverwasvery dirty to swim in,so Ihad to stop sw imm ing.
S2:Isuppose therewasa bad smellaround us.It wasbad forourhealth.
...
T:Thank you!You are really imaginative.Now pay attention to“put...into”。為了熟練掌握運用該短語,教師借助于如下兩張圖片創(chuàng)設了語境,并就該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談論造句。
T:Why the river ismuch cleaner than before?
S1:Because the government has realized the problem and took action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教師板書“has realized”的句型結構,并告訴學生這是本單元所學的新時態(tài)“現在完成時”,它強調的是“過去的動作對現在造成的影響和結果”。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語境,啟發(fā)學生用“現在完成時”說出如下幾個句子:Ihave boughta computer recently;She has eaten two eggs forbreakfast;Wehavevisitedmany placesof interestin China...應該說,情景的創(chuàng)設給予了學生運用和體驗的機會,給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幫助。
【設計說明】
閱讀后的討論是內化語言知識及運用已學知識參與課堂教學的有效形式之一(姚玲 2013)。在該環(huán)節(jié)教學中,教師緊密結合文本,巧妙滲透閱讀策略,不斷啟發(fā)學生在細節(jié)閱讀中討論陽光鎮(zhèn)前后“變化”對比。然后,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深挖并重新整合文本資源,逐步引導學生總結提煉出“陽光鎮(zhèn)的四大變化”。而在討論這些變化的過程中,教師又機智地創(chuàng)設語境,將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綜合語言訓練融合于學生的討論中。這樣可以拓展閱讀課堂的深度、廣度,給學生創(chuàng)造批判性閱讀的學習氛圍,改變過去單一的演繹式教學向誘導式和歸納演繹相結合的教學轉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教材中的思維寶藏(朱泱 2013)。
Step 3:Experience
1.及時鞏固,當堂反饋。教師下發(fā)課堂練習單,對剛才所講授的語言知識進行訓練鞏固,學生組內合作完成,全班交流答案。
2.延伸拓展,能力提升。在所有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之后,教師話題一轉,繼續(xù)圍繞文本,拋出如下問題:Good jobs,boys and girls!Now it is time for us to have a debate:DoesM r.Chen live a better life? why orwhy not?各個學習小組在合作交流之后,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升華:We should treat thematter objectively,because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設計說明】
閱讀后階段的活動應該是基于閱讀文本的拓展與延伸,如果缺少文本中語言與信息的支持,就成了“無源之水”(劉建 2013)。教師設計了辯論的環(huán)節(jié),其話題仍然圍繞著M r.Chen展開,其目的是使文本知識的學習升華到語用高度,做到知識與思想的進一步融合,真正發(fā)展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Step 4:Assignment
教師要求學生課后對該課的語言知識進一步梳理和歸納,并熟記運用。
通過閱讀來實現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發(fā)生持久性的改變,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張小萌 2013)。對于Reading第二課時教學而言,教師決不能脫離文本孤立地進行語言知識的講解,而應基于綜合語言知識運用的目標框架,不僅要關注學生對語言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情況,更要善于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進行培養(yǎng)和引導;既要注意閱讀活動開展的層次性和可操作性,也要確保閱讀文本輸入與語言學習輸出的融合性。只有這樣,英語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
劉建.2013.閱讀教學中忽視文本的現象評析與建議[J].中小學外語教學,(10):38-43.
劉鐵芳.2011.兒童生命成長過程中的祛魅與附魅[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5-7.
雷云萍.2011.英語教學技巧與機制[M].北京:現代教育出版社.
姚玲.2013.初中英語“讀后活動”的設計原則與類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55-58.
鄭春紅.2012.例談閱讀課教學設計的有效性[J].中小學外語教學,(7):31-35.
張虹,王薔.2014.課堂觀察在外語教師行動研究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5):32-35.
張小萌.2013.有效閱讀,從解讀開始[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13-17.
朱泱.2013.拓展高中英語深層閱讀的教學策略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8):35-38.
作者信息:226422,江蘇南通,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大豫鎮(zhèn)初級中學
RDHHDLY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