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佶吉
立足英語課外閱讀 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葛佶吉
廣泛充分的閱讀有利于學生提高自身英語閱讀能力,有利于在今后的中高考獲得理想的英語成績,但是,要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僅僅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此,作者提出通過創設閱讀情境、指導閱讀技巧、實行讀寫結合、加強閱讀交流等途徑來逐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其英語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創設情境;課外閱讀;讀寫結合
當下是一個重視課外閱讀的時代,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越來越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厭讀情緒和不良閱讀習慣,從而導致課外閱讀要求越來越不易實現,這將大大降低學生英語課外閱讀的有效性。那么,應怎樣有效地開展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活動呢?
課外閱讀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最好的方法是:為學生創設與學生經驗、體驗相似的教學情境,充分利用學生自身的經驗激活學生的思維,利用閱讀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情趣。如果能夠創設某些與閱讀內容相匹配的情境,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新奇感和身臨其境感就會油然而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就會被大大地激發出來,熱情也會隨之高漲,動力也就會源源不斷了。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典范英語6》的Princess Pip’s Holiday時,如何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皮皮公主度假時的心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建立在有感染力的事件或問題的基礎上”入手,結合自身的經歷和閱讀經驗對作品進行新的意義的建構(肖巧云 2000)。根據這一思路,筆者特意安排學生觀看了電影《羅馬假日》,又讓學生整理自己度假時發生的有趣經歷,以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經典片段,組織情景劇表演故事的主題,去感受作品的內容,體會主人公的心情,進而引導他們積極地對作品進行討論。
(一)文本細讀和整體閱讀相促進
文本細讀以文本為中心,重視語境的分析影響,強調文本的內部組織結構。整體閱讀則要求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進行,可從文章的思想內容、結構脈絡、語言特色三方面入手(王培 2013)。文本細讀與整體閱讀是相輔相承的。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時,首先,讓學生通讀文本理解基本大意;其次,在此基礎上進行文本細讀,可以讓學生圈點勾畫,畫下精彩的詞句,反復誦讀;最后,將文本細讀與整體閱讀相結合,能夠使學生從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將文章讀通透、讀明白,做到真正的理解。
(二)相關作品互比較
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更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應該嘗試將有關聯的作品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師還可以設計各種問題,引導學生多想、多辯。例如,在學生讀完了《典范英語8》中《黑胡子海盜》和《海盜格雷斯》兩部海盜話題的小說后,筆者提出“In the authors’eyes,whatpersonalitiesdo the pirateshave?Why?”等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對比分析不同人眼中的海盜,揭示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環境中人物特征的不同體現,從而實現思維深度和廣度的主動拓展,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促進了課外閱讀的有效性。
(三)示范讀、搭配讀、任務讀相結合
作為英語教師,不僅要擴充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更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示范讀、搭配讀、任務讀三者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學會自主閱讀。示范讀:安排學生利用周末時間搜集自己最近閱讀過程中最喜歡的一段文字,并鼓勵他們每天上課時在全班朗讀,供大家簡要評析。在進行搭配讀的時候,培養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層次是重點。教師應幫助學生科學地制定每周和每月的讀書清單,讓他們閱讀多種類型或者多個層次的書籍,逐步完善其閱讀結構。在學生課外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積累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方法,教師還可以給他們安排一定的任務,比如摘抄精美語段或者寫讀后感。
閱讀與寫作是兩種重要的素養,在知識和能力的家譜中本是孿生兄妹,也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中央教科所張田若先生早就提出“把‘寫’擠進閱讀教學”的觀點(王培 2013)。而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往往存在讀與寫“油水”分離的現象,很怕寫讀后感,往往讀完一本書,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其實,每個學生讀完書,都會“有感”,但是如何表達出來,需要教師的引導,更需要一些方法讓模糊的思慮落地,成為清晰的思考、明確的表達。
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寫讀后感的興趣,筆者摒棄了以往純文字寫讀后感的做法,讓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讀書筆記卡來記錄他們的讀書感受。例如,在讀《典范英語6》中《吵鬧的鄰居》等故事類作品時,可以采用這樣的讀書記錄卡,讓學生學會總結故事的主要脈絡,把故事的起始、發展和結果提煉一下:
也可以使用趣味性更濃一點的,讓學生說說故事發生的場景,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畫畫書中的主要人物。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member the Story
Settin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in Characters(draw a picture and label below)
M y favourite partwas: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讀《球王貝利的故事》等人物傳記時,筆者主張學生對故事主角的性格、品格進行分析,用6個形容詞去形容這個人物,說說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他,設計了這樣的讀書記錄卡。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in Character
W rite6 wordsdescribing;themain character
Nameof character:____________________
Did you like themain character?Why orw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正如他所說,學生在閱讀中也應該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意義,愿意讀、快樂讀。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在學生有“所得”的基礎上,為學生搭建交流展示的平臺,讓學生把體驗到的成功分享出來。筆者在班級里成立了讀書小組,每個月抽一節課時間讓學生圍繞自己最近的閱讀進行討論并加深理解,每個學期還組織一次讀書交流會,引導學生把閱讀方法、閱讀收獲帶到教室進行交流,在此交流過程中,學生既能學習他人的閱讀經驗,也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掌握閱讀方法;讓交流流動起真誠、愉悅的氛圍,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是課內教學的補充和拓展(高燕2013)。學生課外閱讀對教學內容、教學成果的鞏固和閱讀能力、寫作水平的提高都有較大幫助。因此,學生的良好課外閱讀習慣和閱讀方法的養成尤為重要,發展課外閱讀能力應該成為英語教學中的的重要任務,應該貫徹于課堂內外。
引用文獻
包天仁.2009.英語中考的反思和改革建議[J].英語考試研究,(5).
高燕.2013.如何指導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J].學語文,(2).
候姝琛.2008.閱讀過程的認知與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策略[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6).
王培.2013.建構讀寫橋梁——評點式課外閱讀初探[J].語文教學之友,(12).
肖巧云.2000.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設計[J].教育導刊,(8/9).
楊苗捷.2010.英語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1).
作者信息:215006,江蘇蘇州,江蘇省外國語學校
gejij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