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亞真
跟蹤學生閱讀策略 優化師生的教與學
蔣亞真
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閱讀策略指導的缺失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未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策略對學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學會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對于提高自己的閱讀效果非常有效。作者通過四種方法對學生的閱讀策略進行跟蹤并指導,旨在進一步優化師生的教與學。
初中英語;跟蹤;閱讀策略;優化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英語教學要側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育部2012)。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可以促進學生其他方面,如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對于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然而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閱讀策略指導的缺失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未能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多數教師主要還是通過閱讀材料來傳授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而忽視對學生閱讀策略的指導。
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策略對學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學會運用有效的閱讀策略,對于提高自己的閱讀效果是非常有效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閱讀教學的任務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活動,在閱讀策略上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學會怎樣運用恰當的閱讀策略開展閱讀活動,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學生運用閱讀策略的能力是影響英語水平的關鍵,而培養學生閱讀策略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跟蹤學生的閱讀策略。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策略有密切關系,如果兩者協調一致,則能提高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的策略與學生學的策略應該是吻合的,做好學生閱讀策略的跟蹤工作對于全面提高英語教學成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黃祖明2007)。
英語閱讀策略的有效使用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英語閱讀策略指的是學生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調控閱讀環節的操作過程。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跟蹤學生的閱讀策略:
(一)不定期讓學生填寫學生閱讀過程與閱讀方法診斷表
表格內容如表1所示:
(二)滲透調控策略
平時的一課一練或限時閱讀檢測中注意滲透調控策略,如練習和試卷附加有“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策略”或閱讀反饋等;在每一次的限時閱讀檢測后,筆者都會設置一份閱讀感悟讓學生填寫,具體內容如下:Whatdo you think of the readingmaterials?What kind of reading strategies have you used in this exercise?How do you dealwith the unknown words in the reading materials?Is the background know ledge of great help to your understanding? Please w rite down the effective words,phrases and complex constructions in your reading diary.
(三)診斷性評價(Diagnostic assessment)
為引導學生及時發現自己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每一單元學習結束后,筆者經常會設計閱讀情況調查表或是閱讀學習反饋表,讓學生對本單元的閱讀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及時發現自己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找到解決相應問題的對策。
(四)反思(Reflection)
除了平時的診斷性評價,筆者還會在一些關鍵性的時間段,比如在期初階段或是在期中考、期末考等大型考試結束的時候,會經常引導學生做一些閱讀答題反思的工作,讓學生反思自己一段時間來的閱讀答題情況。
(一)教師的閱讀教學效果可以在跟蹤學生閱讀策略的情況下得到進一步優化
促進學生的學習是我們教學的本質,因此,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弄清學生學習之所需,并想方設法促進他們的學習,這遠遠比單純搞好自己的教學更重要。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與閱讀方法,既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也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利益所在。學生閱讀能力主要是從閱讀過程與閱讀方法中獲得的。閱讀內容的掌握是有限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是無限的。通過對學生閱讀策略的跟蹤,對于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通過不定期讓學生填寫閱讀過程與閱讀方法的診斷表,我們可以感知學生需要什么樣的閱讀方法指導,同時,我們還可以發現自己指導的哪些閱讀方法出現了問題或是哪些閱讀方法的指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在接下來的閱讀指導教學中,我們便會注意揚長避短,調整閱讀方法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第二,通過對學生閱讀問卷結果的分析,教師會發現學生在閱讀答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接著便可以更有針對性地給不同的學生進行相應的閱讀指導。比如在一次的問卷調查中有這么一道題“我閱讀文章時,都是A.從頭看到尾,再選擇答案。B.先看題目,再看文章。C.一看英語文章就頭昏,看不下去”。通過對這一道題的回答,大多數的學生進一步明確了不同的文章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第三,通過對學生一些關鍵性時間段的反思分析,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體會,如在一次反思中,有一些學習基礎不是很好的學生提到他們對來借班上課老師的那堂閱讀課印象特別深刻,他們感覺那位老師指導的閱讀方法特別好,非常適合他們這些基礎不好的學生;正因為有了那位老師的閱讀方法指導,他們的閱讀興趣點提高了不少。看到這些反思,筆者特意找來那位老師上課的教學視頻,細細觀看,認真學習領會其所指導的方法,并在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中不斷進行滲透。正因為經常分析學生的反思,筆者可以有效避免由教學方式所導致的問題與錯誤,這樣,不僅尊重了自己所教的學生,筆者的閱讀課堂教學效果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教學策略能得以實施的有力證據就是從學生的學習體驗中去尋找,這樣,教師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得到確證,而且也更能說服學生接受自己的教學。
(二)學生對自我閱讀策略的跟蹤分析可以達到最佳的閱讀學習效果
每個中學生從一開始進行英語閱讀就不知不覺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閱讀策略,但這些策略中有些是科學的,有些是不科學的。因此,要真正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得做好學生閱讀策略的跟蹤,通過學生自己不斷地摸索、改進、學習,才能掌握一套正確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閱讀策略。學生對自我閱讀策略的跟蹤分析可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第一,學生通過填寫練習和試卷后“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策略”及寫閱讀反饋,可以及時評價自己的閱讀答題情況,從而知道自己的強勢與弱勢,洞悉自己的失敗。通過總結分析后,學生發現了值得借鑒的提高閱讀的方法,如“having cleargoals for improvingmy English reading ability;look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read asmuch as possible in English;jumping over difficulties to follow a line of thought;guessing themeaning of the unknown words from the context;w riting down my feelings in my reading diary;keeping up confidence in comprehension,etc.”學生因此改進了自己的閱讀策略,重建了自己閱讀的信心和勇氣。
第二,通過閱讀策略的問卷調查,學生能及時發現自己閱讀方法上的問題,并進行閱讀策略的調整。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以后,自然就有了閱讀的內在驅動力,這時他們便能積極主動、持之以恒地進行閱讀,進而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比如,通過填寫閱讀感悟,學生下意識地習得一些閱讀微機能,并逐漸改變一些不良的閱讀習慣,從而逐步獲得較為有效的閱讀策略。同時,通過對閱讀材料中有用單詞、詞組、句型的摘抄,學生的寫作能力也隨之得到了提高。
第三,通過在期初、期中、期末等關鍵性時間段寫閱讀答題反思,學生可以將自己不斷改進的閱讀策略形成理性認識,以便于在理論上進一步指導以后的閱讀行動。
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是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個重點,因為自主學習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形成關鍵要靠學生學習策略的正確掌握。閱讀策略跟蹤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還可以讓教師有意識地、更有針對性地選擇和改變閱讀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的閱讀策略開展閱讀活動,并將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貫穿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中。
在英語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閱讀理解能力弱、閱讀速度慢是目前大多數初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閱讀習慣不好、閱讀策略缺失是造成他們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弱的主要原因。要解決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薄弱的問題,教師就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養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教會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策略。由于各科學習任務重,多數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比較有限,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在英語閱讀中就要對學生進行一些閱讀策略的指導。通過閱讀教學實踐的總結,筆者發現,繼續做好初中學生閱讀策略的跟蹤是勢在必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繼續做好閱讀策略的跟蹤。教師對學生閱讀策略進行跟蹤指導,這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快速答題能力和技巧,使教學成為一個豐富多變的富有創造精神的過程。
引用文獻
黃祖明.2007.內感官理論與英語閱讀課教學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5).
教育部.201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361000,福建廈門,廈門市音樂學校
qingjiang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