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試論生態文明時代高校英語文學的教學改革
劉璇
在當前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高校英語文學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文主要對生態文學批評論介入高校英語文學教學的重要性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如何構建高效的英語文學生態課堂。
生態文明;生態文學批評論;高校英語文學教學;策略
基于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環境,英語文學作為高校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的主要課程,在教學實踐中不僅應當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而且還要積極引入生態文學理論,引導學生從生態視角去閱讀英語文學作品,并培養他們的生態意識。
高校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的生態文學批評理論介入和應用,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對英語文學的深刻認知,對于增強學習成功預期、正確評定英語文學的實用價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英語專業的高校大學生而言,將生態文學批評理論積極地引入到英語文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意義重大。第一,生態文學批評論的介入,有利于促進學生英語語言功底的提高,而且可以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學、西方文化的深刻了解。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的生態批評論介入,并非機械地添加文論知識,而是將英語文學的教學中心逐漸轉移到學生生態文學批評理論知識的培養上,旨在培養學生英語文學的賞析能力。第二,生態文學批評論的介入,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而且也可滿足高校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需求。在當前生態文明時代背景下,生態意識也是大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在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部分人群精神上出現了問題,精神分裂、自殺、吸毒以及抑郁癥現象非常普遍,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呈上升之勢。上述現象的出現,實際上表現的是現代社會的疏離化,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內心之間的疏離,這是極其危險的信號。對于高校英語文學教學中引入的生態批評論而言,其涵蓋范圍非常的廣泛,既包括生態環保意識,又包含了上述關系的和諧發展意識。生態文學批評論,能夠促進當代高校學生正確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而且使他們能夠承受學業、就業以及人際關系的壓力,使他們能夠盡快走出心靈困境(肖燕姣、曾潔 2012)。在高校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從生態文學的批評視角對英美作品閱讀、理解和探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知、接受生態環境危機以及文化根源,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二元論思維方式,對于培養學生對生態、生命的敬畏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消費觀、求職觀以及愛情觀等提供啟示,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心靈困境。
英語文學生態課堂的構建是由教育主體、生態教學環境以及具體教學活動等幾部分構成的有機系統,各元素之間互動、和諧、開放。其中,社會生態環境是由內化的社會價值觀構成的,精神生態環境是由師生感情、人情和學風構成的。英語文學生態課堂構建過程中,應當優選教學策略,即在生態本位、學習主體的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生態位差異,而且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通過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來顛覆線性秩序,采用多級化、去中心化的話語系統。比如,多模態課件在高校英語文學生態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效果非常明顯。從應用實踐來看,將動畫、圖案以及影響和聲音集于一體的多模態課件,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感官,從而使學生有效地體驗文學的永恒魅力(袁小陸 2013)。
生態文明時代高校英語文學的教學改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對評價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單一評價模式,建立多元化、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下文將專門針對課堂教學評價改革進行深入的研究。較之于傳統的考試中心主義的考核方式,生態課堂是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并且始終貫穿于學習全過程之中。比如,課堂上出勤、課后作業以及平時的表現等;課外評價,比如自主閱讀、小組合作以及學術研究等;期末評價模塊,包括論文、考試等內容。采用多元化評價手段,能夠確保教學活動的可持續性。在生態化英語教學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評價的其他功能也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英語教學過程中的生態模式應用,使教師、學生均成為英語教學生態的有機構成。從這一層面來講,評價的重點在于教師的專業發展。通過對學生英語文化的評價,可以使教師對個人的課堂教學行為進行反思,通過教學評價結果來反饋學生的學習信息,并根據他們的學業評價來完善教學、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在長期的高校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英語文學教學評價時總是將教學結果、預定目標放在一起進行比照。在教學評價過程中,根據預定的目標客觀地描述英語文學教學結構,而評價的關鍵在于清晰、可操作性評價(趙雯、王海嘯、余渭深 2014)。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只注重評價結果,過分地強調了學科知識體系,人文方面的內容卻被嚴重忽略,而且考試、測驗成了教學評價的主體;實踐中可以看到,雖然人們意識到教學評價并非考試、測驗,但是生態模式下的英語文學教學評價所強調的是“協商”基礎上形成的“心理構建”;在此過程中,應當以價值多元性為基本原則,堅決反對管理主義傾向。教學評價的重點并非簡單地對學生筆頭、結果的評價,其內涵也不只是考試、測驗,而且在對學生作為參與者的充分肯定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其評價主體地位。在生態化英語教學評價過程中,應當避免傳統的過分強調評價的情況,即測量、目標達成檢測等片面性,對評價者、內容、目的和結果進行綜合考慮。英語文學生態課堂構建與評價,實際上是以“協商”形式為基礎形成的一個共同心理建構。對于評價內容而言,不僅包括紙筆測試以及人機測驗等書面測評,而且還包括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課后學業研究旨趣等,即評價內容實際上是多維信息的有機融合。對于評價目的、評價結果而言,可從師生、教育主管部門視角進行全面的審視。基于教師視角來看,可將評價目的定位為語言教學設計、教學活動參照系;基于學生視角來看,生態批評論下的英語文學教學評價結果,可以為學生學習提供信息反饋,使他們能夠準確認知學習進程以及多元智力發展偏向,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诮逃姓鞴懿块T視角來看,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在于對評價結果進行合理分析,以此來跟蹤高校學生智力發展情況,從宏觀層面調整英語教育教學政策。
需要說明的是:生態英語教學評價并非一次性的,而是動態的,其中包括評價反饋、再評價,而且這是一個不間斷的過程。對于生態英語文學教學評價而言,其所堅持的基本觀點是:“協商”基礎上的教學課堂構建、多維信息的有機融合以及指向學生的價值多元性;生態英語文學教學評價,旨在促使學生心智的日趨完善,同時也是人類行為反思、自覺的體現,對于實現教學相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態英語文化教學評價體現的是學生文化評價理念,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評價形式來看,生態英語教學評價過程中應當對形成性、終結性評價進行平衡處理,將學習結果與過程作為學生發展的動力源。實踐中可以看到,可采用的評價形式有多種,既可以是檔案記錄,也可以是學生的表演,無論哪種形式均可通過水平考試、診斷測試。任何一種形式的評價,在生態英語文學教學評價模式下,其落腳點均在于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生態英語文學教學評價過程中,從根本上摒棄了傳統的“一言堂”模式,采用的是教學評價共同體之間的平等“協商”,其中學生的地位得以凸顯。
總而言之,生態視野下的英語文學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糾正傳統的英語教育功用主義傾向,并有效解決英語文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定位尷尬、興趣匱乏以及教法單一和氣氛沉悶等問題。教學改革的宗旨是培養學生追求精神、道德的完善,實現內心的和諧統一,這一方面迎合了當前生態文明時代對創新型人才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也促進了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引用文獻
肖燕姣,曾潔.2012.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現狀思考[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
袁小陸.2013.外語教學設計反思的三維分析框架[J].外語教學,(6).
趙雯,王海嘯,余渭深.2014.大學英語“語言能力”框架的建構[J].外語與外語教學(社會科學版),(1).
作者信息:723000,陜西西安,陜西理工學院
any0618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