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敏
開啟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新常態(tài)之我見
柴敏
英語閱讀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有效途徑。伴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新課標的提出,英語閱讀教學必須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一線教師從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探討,尤其是在細讀環(huán)節(jié)引出聯(lián)想法和學生提問、學生回答法。最后,指出教無定法,學生興趣和掌握情況是閱讀課的靈魂和主旨。
英語閱讀教學;新課程標準;閱讀能力;興趣
英語閱讀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英語閱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關(guān)于英語閱讀教學,傳統(tǒng)的授課是教師先教生詞,學生記住了生詞之后,教師教讀課文,再由教師逐字逐句地翻譯整篇短文,在學生掌握language points之后,最后完成課后的問題。這種授課有以下不足:
1.閱讀課目標偏離,閱讀的重點沒有凸顯出來。
2.過度強調(diào)詞匯、語法教學,忽略了對學生閱讀技巧的引導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3.教學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完全占主體的教學,消減了學生課堂的主動性,也忽視語言交流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而新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陳國龍2014)。閱讀教學應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讀者的能動作用,培養(yǎng)他們主動建構(gòu)語篇意義和意圖的能力(馬博森2000)。因此,英語閱讀課的教學轉(zhuǎn)型和升級迫在眉睫、任務艱巨。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奇心強、可塑性很強。Effective tutoring requires sophisticated and dynamic reasoning aboutselectition of teaching strategy,the choice of a path through the curriculum,updateing the studentmodeland assessmentof studenterrors and misconceptions(Beverly Woof and Tom Murray 2011).所以在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對學生的閱讀方式、技巧、習慣等方面加以引導,開展有效閱讀,從而在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加工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談起。
閱讀課通常包括三個環(huán)節(jié):讀前(pre-reading)、讀中(while-reading)和讀后(post-reading)。
(一)讀前(pre-reading)
讀前主要是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采用話題導入或情景導入的方式,總之無論是歌曲、視頻還是故事導入,都應包含課堂的教學要點,導入得越自然、越簡短越好。目的是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準備,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以下將對讀中和讀后進行重點闡述。
(二)讀中(while-reading)
1.瀏覽預測與快速閱讀是前提
(1)瀏覽圖片、標題進行預測。在學生拿到閱讀材料后,第一時間看到的是文章標題和背景圖片,這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瀏覽圖片和標題對文章內(nèi)容、題材等進行必要的預測。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發(fā)散學生的思維。
(2)跳讀首尾句,了解大意。文章大意通常由每個段落的大意組成,而段落大意由每段的主題句(topic sentence)組成,它們經(jīng)常分布在段首或末尾。這種跳讀首尾句的方法,幫助學生快速準確了解文章大意。
(3)快速讀題,掃讀定位答案。在學生閱讀課文之前,根據(jù)課文的主題,教師提出1~2個與文章中心有關(guān)的問題,為閱讀指明方向,減少盲目性,即所謂的帶著問題去讀。有了任務,學生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無形中產(chǎn)生了一種責任感。限時閱讀通常為2~3分鐘,即要求學生可以忽略與問題無關(guān)的詞、句,直奔主題,找到問題答案。這樣的訓練可以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快速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的效率。
(4)生詞猜測。對于閱讀中遇到的生詞,學生不必畏懼。要準確地猜測詞義,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著手:
①構(gòu)詞法猜詞:通常在詞根上做前后綴的變化,如dark-darkness,nation-national-international和nationality等,變化后的單詞意思和詞根之間有很大關(guān)系。
②對比關(guān)系猜詞:If you agree,w rite“yes”,if you disagree(不同意),w rite“no”.
③列舉關(guān)系猜詞:Gina’s books are everywhere-on herbed,on the sofaand under the chair.
④同位關(guān)系猜詞:Kate’s room isvery clean and tidy.將生詞放在句子中學習,讓學生在短文中去猜測意思,詞不離組,組不離句,句不離篇,不孤立地去教生詞。
2.精讀、細讀是關(guān)鍵
精讀、細讀是閱讀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仔細閱讀文章,進一步了解文章大意、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手法,做到條理清晰、胸有成行。在這個階段,教師應進一步注重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拓展和提升。
從心理學角度講,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心理活動過程。閱讀的過程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讀者重新建構(gòu)文本的過程,閱讀教學過程就是師生與文本背后的作者進行溝通、交流、碰撞的心靈對話過程。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是對話式,而對話包括教師與文本、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閱讀與思考緊密相連,聯(lián)想法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體現(xiàn)。
(1)聯(lián)想法(connection)。在閱讀的時候,讀者難免會在腦海中形成畫面,或者想到與所讀內(nèi)容相關(guān)的人或事。這類產(chǎn)生某種共鳴的思想活動都可以稱之為聯(lián)想法。這是深入閱讀很重要的一個組成環(huán)節(jié),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聯(lián)想活動,英語學習者才會不自覺地將自己融入到所閱讀的文本中進行交流。但是因為主體差異,聯(lián)想的深度不同,細讀的閱讀效果也就迥然不同。所以教師可在這方面多花心思,以不同形式來引導、促成學生產(chǎn)生聯(lián)想。通常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教師示范朗讀時,不僅應帶感情地朗讀,還應在句子之間稍作停頓,為學生思考留有空間。也可以進行畫龍點睛的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聯(lián)想、交流。
同時,詞匯和句子的積累是閱讀順利進行的基礎(chǔ)。閱讀課應不只講閱讀技巧,還應注重常用的詞語、句式、慣用法和獲取信息等積累和豐富。在閱讀課細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巧妙地提問,加深理解,同時做到對新詞匯、新句型的口語操練。也可以就某個句型、句群或者段落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上Unit4的閱讀Who’s got talent?的細讀環(huán)節(jié),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套用句型談論自己家人的特長并發(fā)表對選秀節(jié)目的看法。這種做法不僅以最直接的辦法縮短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而且激發(fā)了他們積極表達的學習自覺性以及對重要句型的運用、掌握。因為該單元的主要語法點為最高級,所以在第二自然段的細節(jié)閱讀環(huán)節(jié),除了進行深一步的提問,還要求學生在細讀后,填空寫出對應的最高級并進一步拓展發(fā)揮。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動筆書寫的意識,而且將抽象的語法知識以應用的方式具體化。另外,在細節(jié)閱讀時尤其是針對一些難句,為了鼓動學生積極動腦,教師可以把問題具體化,先拋給學生,啟發(fā)他們積極思考,最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一步地歸納闡釋。
(2)學生提問,學生回答(quick questions& deep thinking questions)。平時我們都習慣采用“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學生記”的方法,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美國的教育界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Tell me and Iw ill forget;show me and Imay remember;involveme and Iw ill understand.”(告訴我,我會忘記;分析給我聽,我可能記住;如果讓我參與,我就會真正理解。)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對深層次信息的思考分析,加深細節(jié)理解。筆者常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就課文內(nèi)容互問互答、開展提問競賽等。問題可以是淺層次的quick questions,也可以是deep thinking questions,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英語表達和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有質(zhì)量和準確的答復,都給予表揚,成就感的獲得可以大大地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對于一些學生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教師可作進一步的講解。
在整個的閱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倡導學生積極參與,豐富活動的形式,如小組討論、個體發(fā)言、填空、連線、完成句子,句子仿寫、段落縮寫等。并要求學生做好筆記,重要的詞組、短語、句法要有記號,做到聽、說、讀、寫的全面提高。
(3)聽讀、朗讀是保障。在教學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利用原聲材料。經(jīng)過多輪的學習,教師播放錄音,學生對語音、語調(diào)、句子、語篇進行綜合理解并準音。
當然,以上情況針對的是難度中等的文本,對于其他類型的閱讀文本,教師的處理就應靈活一些。例如,對于耳熟能詳?shù)墓适挛谋荆處熆梢愿鼮樯钊氲赝卣刮幕尘爸R,注意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而對于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閱讀文本,如科普說明文,其重心就應該落在獲取信息(read for information)上。
(三)讀后(post-reading)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對背景知識和閱讀材料提供的信息構(gòu)建了完整的框架,接下來應該用交際化的手段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比如在復述課文時,教師可給出課文的關(guān)鍵詞或者詞組,引導學生整理出課文的主線索,并用簡明扼要的語言表達出來。還可以結(jié)合每個單元的section B 3b以及4a兩部分,用同步寫作的方法對課文進行縮寫或?qū)懗鰏ummary,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就課文主題而言,教師利用課堂中討論過的相關(guān)話題的大量素材,設計一些適當?shù)膶懽骰顒樱箤W生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閱讀教學服務于寫作教學。另外,熟記并背誦課文中的一些精彩句子、語段,引導學生積累自己的“語料庫”,為語言輸出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除此之外,筆者還會選擇源于課文而又超出課文,且為學生所熟悉的話題,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進行討論,這是對閱讀更高層次的要求,也是將閱讀技能轉(zhuǎn)化成交際運用的過程。
總之,教無定法,英語閱讀教學也在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地變革與創(chuàng)新。但是無論什么時候,學生的興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永遠都是教學的焦點。
引用文獻
陳國龍.2014.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解讀[J].課程教育研究,(17):117-118.
馬博森.1995.閱讀教學中的話語分析[M].外語教學與研究,(3):56-60.
Beverly Woof and Tom Murray.2011.A Framework ForRepresenting TutorialDiscourse[J].American Research Journal,(189).
作者信息:710043,陜西西安,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