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紅蓮
作業布置是教學計劃的一部分,對于教師來說,作業是驗證教學效果的最直接快速的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作業是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認識到作業設計和布置的重要性,在備課環節精心設計作業形式和內容。但是,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設計和布置存在很多問題,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的作業導致學生缺乏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只是把作業當作一種不得不完成的任務。鑒于此,本文具體分析了初中英語作業布置的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作業設計和布置的策略,以期使課后作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很多英語教師為了讓學生記憶單詞,就把抄寫單詞作為課后作業,而且讓學生反復抄寫多遍。除了抄寫單詞,教師也會讓學生課后反復誦讀課文,甚至要求他們達到熟讀能背的程度。不管是記憶單詞還是誦讀課文,這些課后作業都只是機械地重復,形式單一,內容枯燥,沒有創新和變化,致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大部分英語教師認為全班統一的課后作業能夠檢驗出學生的掌握情況,而且便于批改,于是為學生安排和布置課后作業都是同樣的內容,事實上,教師在任教一段時間后就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大致的了解,若一直布置統一的作業,則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布置相同的作業,有可能導致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對作業產生懈怠情緒,而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則因為“吃不了”而厭倦寫作業,甚至會抄襲他人的作業。
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待學生作業的評價方法較為陳舊,也不科學,有的教師只看學生是否完成了所有的作業,而不仔細看完成的質量;有的教師將作業的整潔度作為主要評價標準,只要字跡清晰、作業工整就能得到好評,至于學生出錯的地方都沒仔細看;有的教師按照教參書上的答案評判學生的作業,以至于一些有新想法、有靈氣的作業沒有受到教師的好評,而一些中規中矩的作業卻得了高分(王宏 2012)。久而久之,學生的作業便會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學生逐漸地對作業失去了興趣。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歸根到底,學習英語是為了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可是,大多數英語教師忽視了英語的本質屬性,只是給學生布置一些書面作業,而忽略了口語作業,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在課下未能得到及時的鍛煉。這也是傳統英語教學中“啞巴英語”現象產生的原因之一。
有效的教學活動就是使學生把學習知識當作一種樂趣,而不是成為他們的負擔,課后作業也應如此,應該體現人性化的一面,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完成作業。
要使學生對英語作業產生興趣,教師要轉變以往單一的作業形式,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年級的不同,為學生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比如,對于初一年級的學生,教師應多布置一些口語作業,可以是對話練習、讀課文、編排對話及背誦等多種形式。這些口語方面的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語感(甘云娟 2013)。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課后作業應以書面作業為主,包括填空題、補全對話、閱讀理解以及寫作訓練等。這些書面作業將客觀性的練習和主觀性的練習相結合,既能夠幫助學生練習和鞏固詞匯和語法等基礎知識,也能夠有效提高他們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教師除了給學生布置一些常規性的作業外,還應當依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的作業,比如,讓學生制作英語卡片,辦英語黑板報和手抄報,抄寫喜歡的英語歌曲,介紹英語電影等,還可以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改編課本,進行課本劇表演等。這些作業都需要學生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既能夠幫助他們鞏固所學知識,還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一舉多得。另外,多樣化的作業可以使學生各展所長,各有收獲,如寫不出英語作文的學生可能創辦了一份精彩絕倫的手抄報,而書寫水平較好的學生能在黑板報上展現特長……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要力爭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并能體驗成功、樹立自信,這樣,完成課后作業就成為學生的一種樂趣。
英語教師在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時,除了要避免單一的形式,還要注意作業的難度和數量的恰當、適中,如果布置的作業太難,超出大部分學生的能力范圍,則有可能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對作業產生畏懼心理,進而害怕學英語;如果布置的作業太簡單,學生幾乎不用思考就能解答出來,可能會使學生產生“我已經掌握得很好”的錯覺,會使他們在課余時間不注意及時復習,產生松懈心理。為了避免以上兩種情況的出現,使課后作業發揮其應有的功能,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一定要考慮作業難度,要符合學生的水平(饒東方 2012)。比如,每個班級學生的英語水平不盡相同,甚至存在較大的差異,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水平,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跳一跳,摘到桃子”,滿足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此外,初中英語教師布置課后作業不僅要考慮作業的難度,還要保證作業的數量適中,作業量太大將占用學生過多的課余時間,會給他們造成學習負擔,甚至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作業量太少,會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練習不到位,使他們對重點學習內容的掌握不全面。
隨著社會的發展,英語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意通過作業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使他們從日常生活中學習英語,體會其具體運用,進而拓寬學生的英語學習空間,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下收集生活中的英語單詞和句子的任務(我們熟悉和常見的廣告、商標、衣服、學習用品、商品包裝袋等多個領域都會看到英語詞匯和句子)。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了解英語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且養成善于觀察的好習慣。而且,在學生收集英語的過程中,他們對原來陌生的英語一下子有了親近感,學習英語的興趣被大大激發了,自主學習能力也在不斷提高。
作業布置是教學計劃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精心設計作業,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英語運用能力,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