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明
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重點突出教育的職業性與實用性,職業教育比較先進的德國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德國將公共英語課程與職業教育緊密結合,重點提出公共英語課程的職業性與實用性,培養出了許多社會所需的實用性人才(吳志芳 2011)。而我國的高職英語教育存在問題表現在英語教育與職業教育相脫節,與實際工作要求脫節,英語教學課程內容陳舊,高職院校的教學重點是應付考試與考證通過率等,忽略了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魏蕊 2014)。現在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考核體系急需改革,且需要在多元評價的理念下進行改革,構建科學的課程考核體系。
首先,教師需要了解分析多元評價理念,我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對于高職英語教育提出了專門的教學基本要求,提出高職英語教育應該以實用性為主,以應用為目的,尋求科學的、正確的高職英語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多元評價的理論基礎是多元智能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智能組成部分主要有以下幾種內容:語言、人際關系以及自我認識等,每個人的智能優勢不同。個體之間存在著智能組合的差異,有各自擅長的方面,不能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教師應該樹立多元化的評價觀,采用多種方法和途徑。例如:將評價的主體拓寬、創新并充實評價內容、采用多種評價方法等,全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多元評價理念重點強調的是評價功能的多重性,評價標準以及評價主體等多方面的多樣化,保證學生在一個多元化、多樣化的環境下學習成長。評價的手段應當是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組內自評與組間互評等相結合的方法。
美國教育家對于教育強調教與學過程的動態互動與調節,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學習過程,對教師的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等進行跟蹤評價,及時地反饋教學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在的高職英語專業學生都是90后,面臨著計算機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網絡媒體、新社交平臺(如:QQ、微信、微博等)已經廣泛地流行開來,教師應該采用多元評價理念,將評價的主體進行多元化,將學生、家長、教師等各種主體聯合在一起,充分體現多元評價理念中的主體多元化(井楠 2015)。
高職英語的特點是以英語作為一個載體,將多種其他方面的知識融匯其中,為社會培養各種實用型人才,以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重點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重點構建多學科的職業教育,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工作環境,重視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與時代實際特征緊密結合,采用多種實訓方式手段。傳統教學模式注重的是知識的學習與傳播過程,強調教學的效果與最終的考核,因此,高職院校英語課程考核重點就放在考試上,并將考試評價作為主要的手段,忽視過程,不重視學習能力與學習過程的培養,沒有實現實用性功能,高職院校采用單一的教師評價方法,學生不能充分感受到主體性與參與感,課程知識學習評價過度重視知識積累,將實際運用拋到了腦后,單純地以筆試成績作為考核的標準,缺少實踐性指導與訓練。
高職英語課程考核工作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比較重要的環節,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效果的主要方法與手段,為了改變傳統高職英語教學的不足,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新的高職英語課程考核體系,提高高職英語專業的水平。多元評價體系下,高職英語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從三個方面做起。
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充分積極學習最新的課程考核理念。例如:多元評價理念,提升英語教學的實用性,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實用型技能人才,樹立“語言能力運用核心”為考核的標準,將這種實踐性觀念加入到實際教學中去,將學生培養成有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傳統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考核方式非常單一,在多元評價理念指導下,應該提倡多元化的考核體系,積極學習《新課程標準》,吸取《新課程標準》的精華,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從甄別式評價向發展性評價轉變,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學習水平與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情感態度也是教師需要關注的。
多元化課程考核評價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性格特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更好地進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教師在教授知識與評價學生的學習時,應該從英語學科本身的特點出發,從英語學科的聽、說、讀、寫、譯這五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核,每個方面都制訂出針對性的學習考核方式,例如,在閱讀方面,教師應該改變以前閱讀理解筆試方式,給學生一個英文短篇小說,讓其自行閱讀,或者是給學生推薦英文電影讓其觀看,看過之后再寫觀后感(士祥、朱兵艷、蔣秀娟等 2013)。采用這種考核方式,會比較生動有趣,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在英語翻譯考核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或者是給出學生真實的信函,供其翻譯,做到英語考核方式的多維度與多樣化。
多元評價理念指導下,需要將英語課程考核的主體進行多元化,采用教師考核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方式。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課程考核不能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往傳統課堂教育多數采用的是教師主動教授知識,教師是課堂的權威,學生必須對教師唯命是從,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主性,也缺乏自我表現的機會,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參與,隨之也就會缺少生機與活力,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積極實踐多元化評價理念,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讓學生對自我有一個認識,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將教師考核與學生自評充分結合起來,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展開互評,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讓學生對自我有了一個更加準確的認識,學生感到主動性主體性的發揮,會更加努力、更加勤奮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真正地學到知識與能力(關英俊 2012)。
教師對學生知識的考核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因此,既要重視基礎知識考核,又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教師應該在先進課程考核理念的引導下,積極進行課程考核體系改革,積極采用多元化評價理念,將課程考核的內容與形式進行多元化、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與實踐動手操作的能力,構建科學完整的高職英語課程體系,推進高職英語課程考核體系的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