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作者信息:232001,安徽 淮南,淮南市田家庵區第十六小學
yp9229@126.com
小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張正東教授說過:“小學英語教學是各級學校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基點,它是能夠推倒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關系到學生終生英語學習的大事。習慣之于學習英語,如影之隨形,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張素蓮 2013)。
據統計,影響英語學習的各種因素的比例是:學習習慣占33%,興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響占5%,其他占25%。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值,而存放者一生中都享受著它的利息。”因此,小學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對英語學習的全過程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有計劃地、持續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筆者在十余年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注重培養了學生以下六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不打無準備之仗,方能立于不敗之地。作為一名學生,也要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節課,在課前應做好充足的準備,把要用的英語書、基礎訓練、三線本、文具盒等放在桌上特定的位置。預備鈴響之后就安靜下來,端正坐好,小憩收心,最好唱唱英文歌,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筆者在課前最喜歡讓學生唱與當堂課有關的英文歌曲,或者演唱筆者用《歡樂頌》的曲調改編的英文歌曲,“We’re going to have English.We’re having English class.We’re going to study together.We’re going to have fun.”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快速地進入學習英語的氛圍。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有好的精神面貌,筆者還要求他們站如松、坐如鐘,發言要舉手,舉手要規范,要保持紳士風度,回答問題應清晰、響亮……有了如此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課上個個神采奕奕,精力集中,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
會傾聽的孩子才是真正會學習的孩子。對于一門陌生的語言,剛開始接觸時,小學生往往會不知所措,這時候“聽”對于他們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丁湘湘 2013)。從第一節課開始,筆者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聽”的習慣。“學會傾聽”是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文明素養的體現,更是英語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方法。只有用心地聽,才能聽得清,只有聽清了,才有可能說得正確,說得標準。純正的語音語調都是建立在專心聽和反復聽的基礎上的。
在每一次的單詞教學中,筆者都讓學生先認真傾聽教師或錄音的示范發音,只有讓他們專心聽,反復比較,才能記憶深刻。在對話教學中,筆者總是先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學生靜下心來,全神貫注地聽,學生只有很快定下心來,認真聽并迅速理解了對話內容,才能知道答案。要求學生在師生問答、生生回答、表演對話等語言交流環境下,專心地傾聽,從中發現問題,從而達到揚長避短的學習目的。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良好習慣是學好英語的基礎條件。
由于英語是一門外語,沒有社會大環境的支持,因此在語言學習的一定時期,模仿是非常重要的,而啟蒙英語的學習更要依賴于模仿。小學生應該敢于大膽地模仿洋腔洋調,因為模仿的準確與否直接關系到發音的準確性。另外,學習英語的過程也是從模仿到接受,再到創造表達的過程。因此,筆者在課堂上首先要求學生要認真聽原聲磁帶,模仿地道的語音、語調、語速,然后比一比誰模仿得最像,誰是“超級模仿秀”,請他們當小教師示范領讀,使他們獲得成就感。
有的學生f、h不分,在教F這個字母時,筆者就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模仿,輕輕地將上齒放在下唇內側,讓氣流摩擦通過,就可發出/f/這個音了。對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發音,筆者還會利用多媒體手段或提醒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發音時的口型變化,讓他們認真辨別讀音,如sigh嘆氣,thigh大腿;mouth 嘴,mouse老鼠;bed 床,bad 壞,bag包;I think我想,I sink我往下沉等,讓學生有效準確地模仿地道的發音。通過模仿,學生的發音更地道了,更準確了。
“瘋狂英語”之所以風靡全球正是因為它集中體現了“說”字。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一定要張口說出來,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不怕難為情,“敢”字當頭,“該出口時就出口”,讓他們消除顧忌,克服障礙,養成自覺大膽開口、大聲說英語的習慣。
膽量越練越大,舌頭越練越靈活,語氣越練越熟練,學好英語要靠反復實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筆者在課堂上盡量創造輕松愉快的開口講英語的良好氛圍,讓學生跟教師說、跟錄音說、跟同學說,同時做到大聲、清楚、流暢,不要怕出錯。對膽小的學生,多給予鼓勵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歡樂,以增強其說英語的自信心,激發其說英語的內在欲望。對出現的語音毛病,筆者會藝術靈活地加以指正,使他們敢說、樂說。
筆者常鼓勵學生說:“要大膽開口,不要怕說錯,錯了沒關系,只有開口了,老師才能聽到你的語音語調,才能為你糾正發音;否則,你的錯誤永遠得不到糾正,而你也永遠說不好英語,就像學游泳一定要下水一樣,學英語是離不開口頭練習的。”
朗讀是閱讀者把文字符號轉化為語音符號的過程,它是有聲的藝術,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離不開“讀”,要想學好英語,良好的朗讀習慣也是不可忽視的。朗讀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所學英語的理解和吸收,而且能讓學生讀出豐富的情感,讀出優美的語音、語調,讀出神奇的語感,讀出快樂,讀出自信。
筆者在平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朗讀習慣。要求學生在朗讀時,注意語音要準確,語速要適中,聲音響亮,音調合乎規范,停頓要合理,感情要投入,力求做到傳情達意,做到口中讀、眼中看、心中記,切不可有口無心。而且,筆者還采用自我朗讀、分角色朗讀、配節奏朗讀等不同的方式,使學生練習起來興趣濃厚。另外,還要求學生每天要利用課余時間做15分鐘的朗讀訓練,可以早、中、晚分開,各朗讀5分鐘,有條件的可做錄音,進行比較,看是否有進步。實踐表明:多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
艾賓浩斯曲線表明記憶與遺忘都有規律可循,學習語言必須與遺忘作斗爭,只有經常復習,才能使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扎實(羅丹 2014)。
英語是一門記憶性、反復性較強的學科,由于缺乏語言環境,學生特別容易出現遺忘的現象。要使知識和技能經常得以鞏固、強化,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勇敢地克服困難、戰勝遺忘,科學的復習不失為與遺忘作斗爭的好方法。
筆者在平時教學中經常告訴學生復習的重要性,引導并督促學生每天復習所學知識,并要求學生在已學內容的基礎上,自編對話,把所學內容聯系起來,滾動復習,這樣既可提高課堂教學的即時效果,又可做到溫故而知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養成復習的習慣,不僅能鞏固知識,而且能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好習慣是人一生的財富。筆者堅信,只要方法得當,持之以恒,那么,小學英語的“教”與“學”都將不再是一件難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一定會贏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