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詠梅
搭建英語主題班會平臺延伸英語閱讀教學效能
——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的探究與實踐
朱詠梅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思想的舞者需要溝通的舞臺,英語閱讀教學效能也不應止步于課堂。探討通過搭建英語主題班會平臺,延伸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能的教學實踐問題。
英語主題班會;平臺;延伸;閱讀教學效能
新課標的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其心智發(fā)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yǎng)(教育部2011)。通過英語閱讀能夠開啟學生的心智,豐富生活經(jīng)歷,拓寬生命視野,形成和諧向上的品格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閱讀教學中的情感延續(xù)與拓展日趨重要,它是衡量教育效能高低的根本點(蔣海豐2012)。本文的論述有效破解了課堂英語閱讀教學效能被時空制約的瓶頸問題。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Martin G.Brooks 2005)。英語閱讀教學本應是以文本為載體,師生思想碰撞、情感交流的美好舞臺。教學實踐中,教師通常也創(chuàng)設了緊扣文本主題的真實教學情境,但是“蜻蜓點水”般的小組合作與交流,善始卻不能善終的課堂收尾,閱讀主題的意義建構缺失頻頻讓文本的內(nèi)在價值及閱讀教學效能大打折扣。因此,通過搭建合適的平臺以延伸閱讀教學效能就成了值得思考及實踐的課題。
(一)英語主題班會的理論依據(jù)
建構主義理論中的拋錨式教學模式(Anchored Instruction)在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整個進程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強調(diào)教學必須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而英語主題班會的立足點恰好也是基于學生切身的生活現(xiàn)象和心理情感的深入了解和交流。教育理論依據(jù)和教學實踐方向找到了兩者完美的契合點。
(二)英語主題班會的構成特點
通用的主題班會有不少形式,諸如論理式、交流式、文藝式、競賽式、實踐式、模擬式和紀念式(慶祝式)等。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采取論理、交流、文藝和競賽式四者結合的混搭構成模式,最大的特點在于扣緊既定的Reading Topic,全英文支撐(除一名中文主持人外),但表現(xiàn)形式豐富多樣,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盡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普遍的校園趣味英語主題班會也是由歌曲、小品、朗誦、故事等板塊構成,均以英語表達演繹。二者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在于趣味英語主題班會的內(nèi)容是開放、自由、不受限定的,并且從小學高段就可以開展實施,旨在激發(fā)和維護興趣;而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內(nèi)容受限定,并且從初中高段才可以開展實施,除了激趣功能外,更注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fā)展與成長。
(三)英語主題班會的開展流程
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的開展流程的產(chǎn)生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中對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的定義。具體如下:
1.確定主題
從Go for it!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來看,從八(上)開始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精彩的話題,每個話題都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及生活,切中他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與內(nèi)在興趣需求。但是,綜合考慮八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局限性以及活動準備過程需要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問題,建議大家確定班會主題時還是遵循精選優(yōu)先雙原則。比如八年級第一學期可以選取八上Unit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和Unit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ood time。八年級第二學期可以選取八(下)Unit 3 Could you p lease clean your room?和Unit 4 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九年級可以選取Unit 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Unit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和Unit 14 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筆者之所以這樣建議,重點是考慮以上七個單元產(chǎn)生的延伸話題“Free time activities”“If people have problems,what should they do?”“Chores in the house”“How can we get along well with others?”“Hobbies VS Schoolwork”“Table manners”“When wehave to leave...”相比其他單元,除了易于操作實踐,還具有更加現(xiàn)實的人文性特點。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正處在身心困惑大爆發(fā)的時期,教師尤其要注重扮演好知識傳授者和心靈導航師的雙重角色。一方面要用心傳授學生必要的知識技能,另一方面更要做好學生的心靈導師,為學生的心智成長一路護航。而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為教師提供了合適的平臺,補充了課堂閱讀教學遺留的缺憾,有效地延伸了英語閱讀教學效能。
2.準備過程
主題確定后的第一要務是委派班干部組織一次全班總動員,使大家從思想上心理上做好活動準備。隨后進入實質(zhì)性準備過程,除了主持人之外,具體的板塊內(nèi)容采取小組長負責制,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全面鋪開,確保每組有任務,人人有分工。例如:八(下)Unit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延伸話題“Chores in the house”。首先,確定英文主持人和中文主持人(中英文學科實力強,綜合素養(yǎng)高)各一個。其次,召開小組長會議,從歌曲、小品、小辯論、朗誦、講故事等板塊中領取本小組的一項具體任務,然后根據(jù)每位組員的個體狀況,指定相應的細分職責。比如,小組領了小品任務,那么這個小品內(nèi)容必須緊緊圍繞“Chores in the house”,編劇、導演、演員都是本組組員擔任。此后,我們需不斷關注活動的過程,及時提供引導與方法指導,為學生做好活動的顧問和服務工作。教師的幕后支持和鼎力援助可為整個活動過程提供堅實的保障。
3.展示過程
經(jīng)過嚴謹周密的部署及準備,一堂節(jié)目精彩、內(nèi)涵豐富的英語主題班會華麗亮相。由于活動設立了小組競賽激勵機制,每個學生的情緒既愉悅又緊張,挑戰(zhàn)意識膨脹,全身心投入主題班會的熱烈浪潮中去。在此過程中,最有價值的事情就是委派專人拍攝主題班會的全程錄像,幫學生留下那段珍貴難忘的記憶。而對于教師來說,除了做一名虔誠文雅的觀眾外,還要詳細記錄活動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為后續(xù)的效果評價和日后的班會活動積累資源。
4.效果評價
積極的效果評價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甚至具有長效激勵的重要作用。在展示過程的最后環(huán)節(jié)一般安排教師進行評價發(fā)言。評價的要點之一是強調(diào)“學英語,懂生活,會生活”,另外,就是抓住對學生努力成果最直接的評價時機,教師的評價語要盡可能關注全體,同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發(fā)現(xiàn)進步跡象,挖掘閃光點。既肯定小組團隊的協(xié)作精神,又表揚每個組員的傾力付出和努力成果。另一種就是通過小組合作激勵評價,進行實物獎勵。無論是精神評價還是物質(zhì)評價,都能使學生體驗成功和喜悅,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進一步激發(fā)其內(nèi)在的學習源動力。
(一)英語主題班會使師生建立了超越課堂教學的親密紐帶關系
普通的閱讀課堂教學時間、空間有客觀的局限性,師生之間無法進行酣暢淋漓的溝通與表達,閱讀教學效能勢必受到消極影響。課外活動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從本質(zhì)上彌補了普通課堂教學的時空缺憾。在英語主題班會的整個進程中,“交往—互動”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擁有了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并且在活動中互相幫助,互相感染,教師持續(xù)地參與幫助和指導,轉型為親密的同伴角色。英語主題班會既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又拉近師生的距離、增進師生感情,使師生建立了超越課堂教學的親密紐帶關系。
(二)英語主題班會對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能發(fā)揮重要意義和作用
英語課外活動是課內(nèi)活動的延伸和拓展,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大平臺(肖川2012)。基于Reading Topic的英語主題班會作為眾多課外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對課堂閱讀教學效能起到配合、鞏固、補充、延伸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充足的空間,給學生更多針對課內(nèi)閱讀主題進行自由自主發(fā)揮、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機會,這種“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動態(tài)學習方式促進學生養(yǎng)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主動的外語思維和大膽的語言實踐能力。實踐可見,搭建英語主題班會平臺對于延伸英語閱讀教學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三)英語主題班會使英語學科教學發(fā)揮了育心功能
魏書生老師說過:“澆樹澆根,育人育心。”光教書不育人,育人不育心,是達不到真正的教學目的的。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需要教師具有優(yōu)化的育人策略。如果教師都能站在關注學生日常生活、關注學生心智成長,關注學生未來生命質(zhì)量的角度去設計育人策略的話,教育就會更加實用、更加豐富、更加完整。英語主題班會這個平臺激活了閱讀教學文本更為鮮活的生命力。基于閱讀文本的生活及情感話題在創(chuàng)意英語活動的包裝推動下,無不撥動著學生的情感琴弦、豐裕著他們的精神家園。課本知識由于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于趣味和魅力,同時又豐富了學生的心靈空間,拓寬了學生的生命視野。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11.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蔣海豐.2012.初中英語高效教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肖川.2012.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Jacqueline Grennon Brooks,Martin G.Brooks.2005.建構主義課堂教學案例[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作者信息:315700,浙江寧波,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文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