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福泉中學鄧木輝(特級教師)
《祝福》仍有不規范標點
☉貴州省福泉中學鄧木輝(特級教師)
筆者寫過一篇《〈祝福〉中的詞語標點不規范》的文章,分析的是人教版(本文所談教材均為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語文》(試驗修訂本·必修)第四冊(2001年10月第2版,2003年11月貴州第3次印刷。以下簡稱2001版)教材中《祝福》的詞語標點不規范情況。2006年2月拿到“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2年審查通過”的高中《語文》(必修本)第二冊(2003年12月第1版,2005年11月貴州第3次印刷。以下簡稱2003版),發現《祝福》中的標點已在很多地方作了規范化處理,覺得自己所寫的文章針對性降低。2013年2月拿到“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審查通過”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3(2007年3月第2版,2012年6月第1次印刷。以下簡稱2007版)發現《祝福》中的標點雖有幾處將之前的不規范作了規范化處理,但有多處又改回到2001版的不規范情況,覺得大惑不解,不知教材為何如此變化。筆者認為,無論教材編者出于何種考慮,讓觸目驚心的不規范標點存在將對教學及語用產生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故不揣淺陋,將這一問題再次提出,就教于教材編者。
課標教材2007版高中《語文》必修3是最新版本的教材。其中《祝福》的不規范標點一共有12句15處。現摘錄如下:
1.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句號應去掉。)
2.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事……。(逗號、句號應去掉。)
3.那是,……實在,我說不清……。(前一個省略號之前的逗號及后一個省略號之后的句號應去掉。)
4.我的答話委實該負若干的責任……。(句號應去掉。)
5.即使只有我一個……。(句號應去掉。)
6.可惡!然而……。(句號應去掉。)
7.然而……。(句號應去掉。)
8.熟門熟路,比生手實在好得多……。(句號應去掉。)
9.這總是你自己愿意了,不然……。(句號應去掉。)
10.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買得起福禮和爆竹之類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兩處破折號前的逗號應去掉。)
11.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破折號前的逗號應去掉。)
12.也許有吧,——我想。(破折號前的逗號應去掉。)
2007版高中《語文》必修3,初版時其標點運用只能以1995年頒布的《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GB/T15834-1995,1995年12月13日發布,1996年6月1日起施行)為規范標準;而2012年6月第1次印刷的高中《語文》必修3,其標點運用估計會以2011年頒布的《標點符號用法》(國家標準GB/T15834—2011,2011年12月30日發布,2012年6月1日起施行)為規范標準。兩個版本的《標點符號用法》都有這樣的規定與說明:省略號之前是句終點號,可保留,不是句終點號,不保留;省略號之后其他任何點號不保留。同時,對破折號前后的點號用法也作了類似的規定與說明,如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編的《〈標點符號用法〉解讀》(以下簡稱《解讀》),在解答“省略號前可以用點號嗎”“省略號后可以用點號嗎”“破折號之前需不需要用標點”“破折號之后需不需要用標點”等問題時分別解答說:“省略號前一般不使用點號”“省略號之后一般也不使用點號”“一般來說,破折號前面是不用標點的,因為破折號本身有語音停頓作用”“破折號之后通常也不加任何標點符號”[1](P.119-122)。當然,這里使用了“一般”“通常”等詞語,表明還有“特殊”用例。限于篇幅,本文不摘錄《解讀》列舉的“特殊”用例。但筆者經過認真比照,可以肯定地說:以上摘錄《祝福》中的不規范用例均不屬于“特殊”用例,故應作規范化處理(如括號說明)。
當然,比起2001版教材,2007版教材對《祝福》標點的處理還是有所改進的。如2001版教材除了有以上摘錄的不規范用例外,還有以下不規范用例:
13.這回我一定薦一個好的來折罪……。(句號應去掉。)
14.阿呀呀,這真是……。(句號應去掉。)
15.我想,這真是……。(句號應去掉。)
16.“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那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祥林嫂所說。)
17.“我真傻,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是野獸在這深山里沒有食吃,會到村里來;我不知道春天也回來。”(“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祥林嫂所說。)
18.“祥林嫂,你又來了。”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說。“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疤,不就是那時撞壞的么?”(“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柳媽所說。)
19.“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秘的說。“再強一強或者索性撞個死,就好了……”(“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柳媽所說。)
按現在的規范標準,例句13—15中的句號應去掉,2007版必修3已將例句13—15中的句號刪除;按現在的規范標準,例句16—19中“說”后應該用逗號,2007版必修3已將例句16—19中的句號改為逗號(課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第4小題又將上例19句中的“說”用為句號,這可能是編校疏忽)。這樣處理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比2001版有所改進。
然而,比起2003版高中《語文》第二冊,2007版必修3對《祝福》標點的處理似乎有所倒退。2003版高中《語文》第二冊對《祝福》中的標點已在很大程度上作了規范化處理,主要是規范了省略號前后的點號用法,將以上摘錄的例句1—9中省略號前后的不規范點號進行了刪除。但仍有幾處不規范:
20.然而也未必,……誰來管這等事……(即以上摘錄的2007版不規范標點第2句。“未必”后的逗號應去掉。)
21.那是,……實在,我說不清……。(即以上摘錄的2007版不規范標點第3句。“那是”后的逗號應去掉,省略號后的句號應去掉。)
22.“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那沒有神采的眼睛來,接著說。“我單知道下雪的時候……”(即以上摘錄的2001版不規范標點第16句。“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祥林嫂所說。)
23.“我真傻,真的,”她說。“我單知道雪天……”(即以上摘錄的2001版不規范標點第17句。“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祥林嫂所說。)
24.“祥林嫂,你又來了。”柳媽不耐煩的看著她的臉,說。“我問你:你額角上的傷疤,不就是那時撞壞的么?”(即以上摘錄的2001版不規范標點第18句。“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柳媽所說。)
25.“祥林嫂,你實在不合算。”柳媽詭秘的說。“再強一強或者索性撞個死,就好了……”(即以上摘錄的2001版不規范標點第19句。“說”后的句號應為逗號,因為前后的話均是柳媽所說。)
2007版必修3中的《祝福》,將例句22—25中“說”后的句號改為逗號,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將例句13—15中省略號后的句號刪除,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但不知為什么又將例句1—9中省略號前后的點號恢復到2001版的情況,令人大惑不解,好生遺憾。
通過比較三個版本對《祝福》標點的處理容易發現:三個版本對破折號前的逗號均未刪除;2003版及2007版都未對省略號前后的點號作徹底的規范化處理,標準前后不一,未能一以貫之。如:2003版刪除了例句1—9中省略號前后的不規范點號,卻保留了例句20—21中省略號前后的不規范點號;2007版刪除了例句13—15中省略號前后的不規范點號,卻保留了例句1—9中省略號前后的不規范點號。同一版本遵循標準如此前后不一,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是編者校對疏忽?大概不會,因為教材編者都是嚴謹認真的;是尊重作品原貌?更不會,因為教材畢竟作了些規范化處理,并沒有完全保留作品原貌,何況教材為適合教學需要,為貫徹規范標準,總會對入選作品的不規范用法作規范化處理。那到底因為什么呢?不得而知!
筆者曾表達過這樣一些意思:規范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只能對特定時空的語言作品有約束力。因此,我們既不能以現在的規范標準為標準來衡量魯迅作品不規范,但也不能以魯迅的用法為規范仿照其用法,因為他的用法畢竟有許多不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之處。[2]我們不必要求魯迅作品中的標點運用完全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但對其入選教材的作品應作規范化處理,使其完全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辦法有兩種:⑴正文保留其作品原貌,但在注釋中注明現在的規范用法;⑵對正文不規范用法直接按現行規范標準作規范化處理,但在注釋中注明原文用法。第二種辦法便于閱讀。
以上列舉分析了三個版本《祝福》中的不規范標點,可見最新版教材的《祝福》仍有多處不規范標點。其實,類似的情況還很多:比如《祝福》中的異形詞注釋,比如魯迅的其他作品,比如同時期其他作家的作品等。教材標點不規范,不僅會給師生帶來閱讀理解的困難,而且會對師生造成誤導,不利于師生規范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故應該對入選教材的作品進行規范化處理,使其完全符合現在的規范標準。
注釋:
[1]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組編.《標點符號用法》解讀[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2.
[2]鄧木輝.從現代規范標準看魯迅文章的語句及標點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學術刊),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