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本報記者 張怡然
俄羅斯網絡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實驗室計劃16日公布一份報告,披露可能是史上最大的銀行劫案之一。實施盜竊的是一個包括中國、俄羅斯和歐洲人的網絡犯罪集團,他們先后對30個國家的100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發動攻擊,用惡意軟件侵入銀行計算機系統,盜走數億美元存款。美國《紐約時報》15日提前披露了報告內容。
該報道說,本案最初露出端倪是2013年底,烏克蘭基輔一臺自動柜員機開始不定時吐出現金,但沒有人插入銀行卡或按任何鍵,有顧客在場將成堆的鈔票拿走。隨后,卡巴斯基實驗室展開調查發現,惡意軟件侵入這家銀行的計算機,不斷將信息傳送給犯罪集團,讓他們掌握銀行作業規律。接著他們假冒銀行人員,從俄羅斯、日本、瑞士、美國和荷蘭各地銀行,把數以百萬元計的巨款轉入一家美國和一家中國銀行的虛擬賬戶。他們也會下令銀行自動柜員機吐出現款,并派人在場守候。
卡巴斯基說,這可能是全球迄今手段最高明的網絡攻擊。有跡象顯示,客戶被盜走的資金達3億美元,而全部損失可能3倍于此。《紐約時報》說,迄今沒有任何銀行出面承認遭竊。因為銀行不愿承認它們的系統輕易就被滲透,而且攻擊行動似乎還在進行。
通信專家項立剛15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黑客攻擊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前也有,但類似這種大規模、跨國的網絡犯罪集團統一行動,之前并沒有聽說過。在技術上,這種跨國黑客的聯合是可以實現的,但攻擊銀行服務器與系統之后,若要提取現金其實非常復雜。而且跨國盜取還涉及不同幣種問題,絕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所以這件事情還需要進一步調查了解。但只要黑客對網絡進行攻擊就是犯罪。▲
環球時報201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