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妮
一城一鐘
◎楊慧妮

許多年前,曾有外地的朋友問我。
“你的城市有什么特別的東西嗎?”
“鐘。”
“你的城市有什么特別的建筑么?
“鐘。”
“你的城市有什么特別的景觀么?
“鐘。”
一城一鐘足矣。一聲聲長鳴劃破天空,在時間的罅隙里訴說著小城的永恒與變幻。它默默佇立著,俯瞰著小城的一切。
在它還年輕的時候,作為城市的地標,它矗立在城中央的十字路口,周邊只有矮小簡陋的房屋,只有塵土飛揚的小車道,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過路人。環衛工人在破曉之黎明,聽著它沉穩的呼吸,拭去額角的汗珠,輕輕舉起手中的掃帚。中午,老人們總會側著耳聆聽一會動靜,當歡快激揚的鐘聲響起,便深吸一口氣,心滿意足地為晚輩孫兒準備豐盛的午飯去了。黃昏已降臨,家家戶戶,工作和學習勞累了一天的人們,陸續回到了家里,盡管大多都疲憊不堪,可若是聽見了鐘聲溫柔而又堅定的催促,必定會重新直起身子,吻一吻愛人,抱一抱活潑的孩子,幫父母捶捶腿。鐘聲淡然從容的低語仿佛在告訴我們:“快和家人聚一聚吧。”深夜,有限燈火的襯映下,鐘樓的陰影如水中的蓮花緩緩地蕩漾開,周圍暈染著暖黃色調,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幸福的味道,填滿人們簡單純粹的心靈。那時候,鐘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因為故障,鐘聲不再響起,人們的生活就會被打亂節奏。
當我們逐漸長大,它也不再孤獨。逐漸繁華的商鋪、璀璨的霓虹燈,形形色色的行人簇擁著昂首挺立的鐘樓。這段日子,鐘樓仍舊是城市最高大的建筑。老一點的人們也還習慣聽著鐘聲作息。步入壯年的鐘,發出的聲音渾厚有力。他守護著城市,將人們的喜樂哀愁盡納眼底。那一個小女孩你為什么哭泣呢?是媽媽不給你買漂亮的裙子,還是在幼兒園里沒有搶到午間甜點?不遠處的中年男子請別緊鎖眉頭,一切都會過去的,事業也會東山再起,趕快找一個避風的港灣歇歇吧。“咚咚咚”從遠處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是學校里在表演么?但年輕一輩,似乎已不在意鐘聲,甚至在清晨六點,被鏗鏘有力的鐘聲打斷濕潤而溫暖的夢,他們還會在被窩里嘟囔抱怨。
如今,鐘已經老了。一座一座高樓大廈直插天際,水泥森林將鐘覆沒其中。在鋼筋叢林里,他的身影愈發的消瘦,他的皮膚愈發的斑駁,甚至鐘聲也變得低沉。年久失修,鐘聲一個星期、一個月不響已經成為常態。四通八達的交通總是輕易地帶離身邊的人遠離故土;迅速發展的信息網絡,總是讓人足不出戶就知天下事;一天比一天繁榮的商業也讓人們遠離寧靜淡泊;手機、手表,讓人們能隨時隨地掌握著時間的變化。沒有人再愿意停下匆匆的腳步抬頭望望鐘那滿是皺紋的臉龐,沒有人再愿意停下匆匆的腳步去聆聽那黯啞滄桑的報時聲。
可是,鐘,即便不再是人們的寵兒,不再是城市的象征,也仍然屹立在這個城市的中央,佝僂著身子朝著太陽升起的地方。
(作者系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學441班學生)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