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黎坤 ,李應東
1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2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
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是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發生屬虛者居多,如陰虛則易肝風內動,血少則腦失所養,均易導致眩暈。同時高血壓作為心腦血管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發病嚴重時可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發生損害[1]。隨著我國高血壓患病率的不斷上升,該病已成為本地區職工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2]。目前多數地區均把高血壓病的研究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其中積極的危險因素判斷與預防極其重要。當前相關研究顯示,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體質量增加、食鹽攝入過多、飲酒、遺傳因素等[3]。近年來,筆者對300例蘭州地區職工高血壓患者發病情況及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選擇在本地區長期繳納社保的300名職工為調查對象,其中男180例,女120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59歲,平均(45.93±3.11)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5.33±4.56)年;職工類型:企業職工200例,事業單位60例,公務員40例。
1.2 調查內容 采取健康體檢和調查問卷相結合,對本地區職工體檢結果和調查問卷結果進行高血壓病患病率、相關危險因素分析。調查的內容涉及到被調查者的姓名、性別、年齡、職工類型、受教育年限、體質量、身高、肥胖、體重指數、婚姻狀況、煙酒嗜好、體育鍛煉、飲食習慣、家族病史、原發病史、情緒緊張、生活事件刺激、精神壓力等。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處理,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發病情況 300例職工中發生高血壓60例,發病率為20.0%,其中輕度45例,中度10例,重度5例。
2.2 發病危險因素 為分析高血壓發病的相關危險因素,以各因素作為自變量,以是否患高血壓作為應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變量篩選,結果顯示家族史、肥胖、吸煙、食鹽多與缺乏鍛煉等5個自變量與應變量的關聯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00例本地區職工高血壓發病的影響因素
高血壓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疾病,血壓是否控制良好直接關系到患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干預中,首先要通過危險因素的預防減少高血壓的發病率,然后進行治療以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4]。同時應將高血壓防治工作的重點放在社區,通過社區對高血壓患者特別是社保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和促進,從而改善預后。300例職工中發生高血壓60例,發病率為20.0%,其中輕度45例,中度10例,重度5例,發病率與全國水平類似。在發病因素中,本研究結果顯示,家族史、肥胖、吸煙、多鹽與缺乏鍛煉是本地區職工高血壓發病的主要獨立危險因素。停止吸煙是減少心血管危險最有效和直接的措施,不過吸煙的升壓作用不容易被觀察到,因為吸煙后的直接升壓作用只持續15~30分鐘,要積極進行動態監測[5]。肥胖可導致一系列代謝和生理障礙,其中最重要的是引起血壓升高和胰島素抵抗增加。鹽攝入量與血壓升高成正比,但是減鹽措施不能很好地長期堅持,血壓下降的程度隨著隨訪時間的延長變得越來越不明顯[6]。經常參加體力活動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病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而且有預防或延緩高血壓發生的作用。中醫認為,高血壓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傷腎、郁怒傷肝造成的肝腎陰陽虧損,所以治療疾病的同時,患者還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及好心情。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強體質,還能達到減肥和維持正常體質量的目的。在干預中,要按時、按量、按次數遵醫囑服藥,保持低鹽飲食,多食蔬菜水果;堅持進行有規律的鍛煉,積極戒煙[7]。
總之,本地區職工高血壓的發病率還維持在可控的水平,要積極根據發病危險因素加強對癥干預。
[1] 陳慧君,董桂英.論中醫體質與高血壓病[J].中醫臨床研究,2014,11(9):54-56.
[2]Mal ik S,Wong ND,Framkin SS,et al.Impact of the metabol ic syndrome on mor tal ity form coronary heart disease,cardiovascular disease,and al l causes in United States Adul ts[J].Circulation,2014,110(10):1245-1250.
[3] 趙俊,賀維亞.城市社區與鄉鎮社區人群腦卒中危險因素比較[J].中國實用醫刊,2014,41(1):102-103.
[4] 趙秀麗,陳捷,崔艷麗,等.中國14省市高血壓現狀的流行病學研究[J].中華醫學雜志,2006,86(16):1148-1152.
[5] 張秋蓮,么亮.唐山市豐南區45歲以上居民慢性病患病情況及其危險因素[J].職業與健康,2014,30(2):252-254.
[6] 薛靜,呂曉華.老年人的科學鍛煉及其合理飲食[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11(26):1583-1584.
[7] 呂興旺.心血管病的流行現狀與控制措施[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4,34(1):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