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楊,劉 偉,李文娟
(上海海事大學 交通運輸學院,上海 201306)
據國內外現有研究,應急物流主要是針對公共突發事件產生的特種物流服務。建立健全應急物流系統可以提高公共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結合應急物流的理解和我國國情,提出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的概念,指以各級行政單位為區域,為應對區域內公共突發事件,以時間最短、損失最小為原則,從物資籌措到配送至受災點等一系列特種物流活動的集成。公共突發事件可以分為自然災害、公共安全事件和公共衛生事件,具體見表1。

表1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公共突發事件分類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是比較復雜的物流活動集成,為了提高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欲搭建綜合平臺集成應急物流系統的各個環節,實現各參與方的協同合作。學界對應急物流平臺已有研究,歐忠文[1]等主要界定了應急物流的概念和特點;周中平[2]等對比應急物流系統和普通物流系統,提出了應急物流系統由社會公共應急子系統、法律保障子系統和技術支持子系統構成,并簡要分析了系統構建中的難點問題;趙金樓[3]等從應急物流管理生命周期的角度構建應急物流集成平臺,同時分析了物流平臺的功能模型和體系結構;商麗媛[4]等結合OGSA以網格服務為核心的思想提出了資源層、通用服務層、業務服務層和應用層的應急物流信息網絡平臺,同時分析了其功能和構建原則;楊明明[5]等分析了自然災害下應急物流系統的國內外現狀和問題,基于損失最小的原則提出了單物資和多物資調配模型,通過動態規劃求解;姜宇[6]結合國內應急物流體系建設的現狀,闡述了應急物流信息平臺的概念及建設原則,提出了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重點;柳祥偉[7]將自然災害救助應急物流平臺分為信息平臺、指揮平臺、運作平臺并分別就各自的體系結構進行功能闡述;梁艷平[8]等以北京市為例,設計并編程實現了應急物資管理的公共信息發布平臺,實現了物資需求信息發布、儲備信息發布、合同儲備信息發布及后臺數據維護等功能;李明[9]等提出了基于Internet WEB軟件系統建立的物流公共信息網絡平臺,闡述了平臺包含的功能模塊以及各模塊中的關系;楊昌[10]等提出了包含公眾平臺、政府平臺和企業平臺的應急物流電子信息平臺,并對每個平臺對應的具體功能模塊進行了深入分析。孫慶峰[11]等將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分為物流信息平臺、指揮平臺和物理實現平臺,并闡述了相應模塊和功能;盧少平[12]等從政府部門、公眾和相關組織參與方的角度,通過分析各參與方的功能需求,設計應急物流信息化平臺,闡述了5層平臺框架以及相應的功能;盧冰原[13]等對我國城市突發公共事件提出了政府主導,城市有關企業組織參與的應急物流聯合體的智能化多級協作信息平臺模型,并推廣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試點。
綜上,雖然學界對應急物流平臺已有研究,但多是從平臺功能、公共突發事件生命周期和各參與方的角度分別進行分析,很少闡述平臺運行機制,并且對區域應急物流平臺研究甚少。因此,欲構建區域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在公共突發事件生命周期中各考慮各參與方的權利義務,構建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全國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提出綜合平臺運行機制,在此基礎上強化國家港口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能力。
普通物流活動和應急物流活動的區別見表2,區域應急物流活動同樣具有應急物流活動的特征,除此之外還具有區域特征。應對區域公共突發事件的過程中,為避免出現資源和信息等孤島現象,阻礙物流效率,故構建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平臺構建時需要兼顧系統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區域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和統一性原則。

表2 普通物流活動和應急物流活動的區別
(1)系統性原則。區域應急物流系統是物流活動的集成,包括物資籌措、物資倉儲、物資運輸、物資配送等多個環節,所以綜合平臺在構建時要注重系統性原則,充分考慮從物資籌措到送至受災點等各個環節中可能出現的與物流相關的活動,實現平臺化的應急物流系統虛擬運作。
(2)經濟性原則。區域應急物流系統運作時要保證時間最短、損失最小的根本原則,但是在構建綜合平臺時,可在保證根本原則的前提下考慮經濟性。綜合平臺一定程度上集成了應急物流系統的各個環節,可以節省無序指揮、主觀決策等帶來的經濟損失,所以在構建平臺時要適當考慮經濟性,節省平臺自建和運作的費用以及平臺指揮線下運作產生的費用等。
(3)區域性原則。由于地理條件、人文環境、宗教信仰以及歷史文化等各不相同,各行政區域逐漸形成區域特征,所以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構建時要充分考慮到區域的差異性,基于歷史數據、公共基礎數據和應急資源數據,為該區域設計更加適用的平臺,提高區域的應急能力。
(4)開放性原則。區域應急物流系統是相對復雜的物流活動集成,涉及的參與主體很多,一般可分為區域政府部門、相關物流組織、公眾用戶等,同時公共突發事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中參與主體相應的職責又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平臺在構建時要注重開放性,方便各參與主體使用,實現信息的自由交互。
(5)統一性原則。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的建立不是孤立的,需要通過一定的規范實現統一。遇到大型公共突發事件,單個行政區域無法自主應對時,可以通過EDI端口連接上級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最終形成全國協作機制。建立全國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要充分考慮統一性原則,避免異構產生信息孤島現象。
(1)區域應急物流綜合平臺框架構建。區域應急物流系統實質上是一條縱向協同鏈,有很強的上下游特性,但又不同于物流系統各環節的參與主體比較唯一明確,而是涉及到不同參與主體間的協同合作,簡化的縱向協同鏈演示圖如圖1所示。

圖1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縱向協同鏈
根據區域物流系統的上下游服務特征,構建了數據層、分析層、應用層、服務層以及用戶層5個層次的綜合平臺框架,覆蓋了從數據支撐到用戶使用的各個環節,框架圖如圖2所示。

圖2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框架
①數據層。數據層實質是綜合數據庫,包括區域基礎信息數據庫、公共突發事件歷史信息數據庫和區域應急資源數據庫,區域基礎信息數據庫主要搜集一些偏靜態的信息,例如人口分布、交通狀況、地理特征、政策法規等,短時間內信息不會發生很大變動。公共突發事件歷史信息數據庫主要搜集國際、國內公共突發事件的時間、地點、損失以及應對方式等信息,為制定應急預案提供參考;區域應急資源數據庫主要搜集一些偏動態的信息,例如專業救援團隊信息、專家智囊團的信息、可調配的應急車輛、區域應急基礎設施以及合同儲備等可分配情況等,這些信息短時間內會隨時應急預案和其他因素發生變動,需要實時更新。
②分析層。分析層實質是對綜合數據庫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在專家智囊團的協助下,區域政府為指導核心,共同編制應急預案,同時能夠根據公共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失規模大小設計不同等級的應急預案,對預案進行分級管理。
③應用層。應用層的設計則涉及以區域政府為核心的應急物流系統正式運作的各環節,包括指揮調度模塊、物資監測模塊和動態優化模塊,也是平臺運作的核心模塊,指揮調度模塊就是基于選定的應急預案進行全面的部署,物資監測模塊即實現物資從籌措到抵達受災點全過程的動態監控,保證時間最短、損失最小,高效完成應急物流的整個環節。動態優化模塊根據用戶層不斷發布的救援信息同時結合先進的物流監測技術,在應急預案的基礎上不斷進行動態優化改進,通過指揮調度模塊按照優化的方案統一指揮調度,優化區域應急物流活動。
④服務層。服務層主要針對區域應急物流系統各參與主體不同而設計的,各參與主體的權利義務和所關心的信息各不相同,故將服務層劃分為區域政府部門、相關物流組織和公眾用戶,見表3。
⑤用戶層。用戶層實現了綜合平臺直接與各參與主體的直接交互,平臺用戶通過用戶身份認證,注冊登錄,進入不同的服務層,用戶層還會實時發布信息,根據公共突發事件的生命周期階段的不同,發布的信息也會有所差異,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前的空閑期主要發布公共突發事件的概述、特征和應對技巧,過程中的運作期則發布災情信息、救災動態等,事后處理的調整期則發布災后評估、逆向物流以及災后重建等信息。
(2)區域應急物流綜合平臺模塊及功能。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框架中最核心的是應用層,應用層的指揮調度模塊、物資監測模塊和動態優化模塊都具備強大的功能,指揮調度模塊主要是區域應急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為核心指揮層進行應急物流演習、選擇應急預案、啟動應急預案、根據應急預案和實際情況指導動態優化調配物資;物資監測模塊要實現對各類救援物資的動態監測,由于物資籌措主體的多樣性加上運輸載體的多樣性(社會車輛、軍用車輛和政府車輛),使用GPS、GIS等現代化技術進行動態監測顯得很有必要,也是指揮調度模塊和動態優化模塊的中間環節,動態監測既能反映出預案的不合理并加以實時調整,也能防止腐敗、盜竊等違法事件的發生,提高物資配送效率;動態優化模塊則是結合動態更新的區域應急資源數據庫以及物資監測模塊反饋的數據,對已啟動的應急預案加以優化,生成優化后的方案,由指揮調度模塊實現指揮調度。
根據現代物流網絡理論,物流服務網絡體系需要物流組織網絡、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和物流信息網絡共同構成,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運作同樣需要線上平臺和線下基礎設施、實體組織的共同參與,李明[14]等提出構建供應點、集散點、配送點、救助點四節點及發達運輸網絡等完善的線下基礎設施網絡。區域公共突發事件的生命周期通常可以分為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前的空閑期、發生過程中的運作期以及事后處理的調整期,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在各個階段發揮功能也不盡相同。
(1)公共突發事件發生前的空閑期。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在空閑期時,區域政府部門需要及時更新數據層涉及的各類數據,同時在用戶層上針對公眾用戶和相關物流組織發布信息,主要開辟兩個信息模塊,一是針對公眾用戶發布的應急公共突發事件的概述、特征、應對技巧以及常見的救災救援措施等信息;二是針對相關物流組織發布的物流基礎設施招標、物資的的采購信息等。利用應用層的指揮調度模塊進行區域公共突發事件的預案演習,以社區為單位,在區域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定期針對不同類型的區域公共突發事件進行實地演習,各相關物流組織和區域政府部門實地演習涉及的層面會略廣,可使用仿真技術進行虛擬演習,既能不斷改善應急預案又節省實地演習的費用。
(2)公共突發事件發生過程中的運作期。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在運作期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物資籌措需要區域政府部門調配社會儲備并進行一定的物資采購,相關物流組織可通過綜合平臺競標采購、運輸配送物資,公眾用戶中的專業救援團隊、組織以及個人根據用戶層發布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需求信息可以申請前往受災點救助或者捐贈錢財和物資。使用GPS、GIS等現代技術支撐的物資監測模塊,將物資運輸配送和發放的情況公開透明地發布在用戶層,提高物資運轉效率并避免違法操作。
(3)公共突發事件事后處理的調整期。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處于調整期時,主要進行事后評估、物資逆向回收(逆向物流)以及災后重建,區域政府部門要對應急預案重新評估并相應作出調整;相關物流組織要對應急物流系統各個環節物資流動做事后評估以及完成物資逆向回收的后期工作,若是公共突發事件造成損失嚴重,則需要參與災后重建的物流活動;公眾用戶在調整期可以從綜合平臺用戶層獲知事后評估以及災后重建等信息,并在相應的服務層發布救災感悟或者提出災后重建等建議,通過綜合平臺的指揮調度還可以安排部分現場救援志愿者及時撤離受災點或者為災后重建繼續做出貢獻等。
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并不是孤立,可構成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全國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區域公共突發事件破壞性程度不一,若是超出市級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的應急能力,可以轉向省級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通過省級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可集成該省下屬各市級區域應急物流綜合平臺的資源,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應急處置能力,遇到類似汶川大地震等重大公共突發事件,就需要轉向國家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集成全國各省市區域應急物流綜合平臺的資源,形成全國聯動的應急處置能力。全國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簡圖如圖3所示。

圖3 國家-省-市三級聯動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
綜上,提出了國家—省—市三級聯動的全國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網絡的構想,并對區域應急物流系統平臺的設計原則、框架搭建、功能模塊以及運行機制進行了系統性的分析,然而應急物流的概念可以進一步拓展到商業企業中遇到的產品退回、召回以及常規物流鏈中斷等情況,可仿照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的理念設計核心企業的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解決商業貿易中的突發事件。
但是,區域應急物流系統綜合平臺的研究還能夠進行更加深入細致的研究分析,如倉儲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的選址問題、時間最短、損失最小的根本原則下兼具經濟性的應急物流系統預案的設計以及應急物流系統的逆向物流活動等,都需要結合方法論和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歐忠文,王會云,姜大立,盧寶亮,甘文旭,梁靖.應急物流[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164-167.
[2]周中平,唐立新.應急物流系統構建的初步探討[J].改革與開放,2009,(5):85-86.
[3]趙金樓,王英照.基于生命周期的突發性事件應急物流平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357-360.
[4]商麗媛,譚清美.基于網格的應急物流信息網絡平臺研究[J].情報雜志,2012,(10):175-178.
[5]楊明明,苗艷麗,胡建生,沈杰.自然災害下應急物流系統的物資分配模型研究[J].物流技術,2010,(Z2):133-136.
[6]姜宇.應急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1,(15):284.
[7]柳祥偉.自然災害救助的應急物流平臺規劃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2.
[8]梁艷平,文杰,唐玲莉,陳郁.應急物資信息發布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物流技術,2010,(11):129-131.
[9]李明,吳耀華.應急物流信息平臺功能框架研究[J].物流技術,2010,(7):170-171.
[10]楊昌,盧少平,王建宇.基于電子信息平臺的應急物流管理研究[J].綜合運輸,2012,(5):35-39.
[11]孫慶峰,姚樹天,杜續剛.我國應急物流平臺構建研究[J].交通企業管理,2011,(2):51-52.
[12]盧少平,杜鵬,朱斌.應急物流信息化平臺研究[J].城市觀察,2011,(6):66-73.
[13]盧冰原,吳義生,黃傳峰.物聯網環境下的城市應急物流聯合體信息平臺[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9):160-165.
[14]李明,吳耀華,陳寧寧.區域應急物流基礎設施平臺規劃與建設研究[J].物流技術,2012,(9):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