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紅 張胤


摘 ? ?要: 康奈爾大學作為一所以培養研究生和從事科學研究為主的研究型大學,在長期教育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綜合化研究生培養經驗。本文以康奈爾大學為例,主要從培養理念、入學申請、課程設置、培養質量保障等方面介紹其完整而具有鮮明的特色的研究生培養體系,以期對我國高校的研究生培養產生重要的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 康奈爾大學 ? ?研究生培養模式 ? ?研究與借鑒
自本世紀以來,尤其是進入“十二五”發展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巨大的轉型機遇與壓力。我國的高等教育從本科階段十分強調專業的劃分,這在一定程度上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復雜化的需求。康奈爾大學是一所位于美國私立研究型大學,著名的常青藤盟校成員,在全球范圍內享有極高的學術聲譽。該校作為一所著名的研究型大學,其研究生培養模式更趨于通過研究不斷滿足社會需求,以及對研究生全面、綜合化的培養。作為全美頂尖的大學之一,康奈爾大學的綜合化研究生培養體系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恪守“學術自由”至上的培養理念,旨在培養全面綜合的研究型人才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教育系統圍繞兩個核心的基礎性要素:研究生院和特別委員會制度。雙方都代表著基于學術自由的一種信仰和傳統,這正是康奈爾大學一直吸引杰出學生在此就讀的重要原因之一。學術自由是其研究生院的核心價值和具體體現,大學內各個學院都享有充分的學術自由。
在任何一個研究領域,康奈爾大學的研究生都堅守一個共同哲學——學術自由。因此,研究生(除了一些專業碩士學位)沒有強制的學分要求或課程要求。研究生院獨特的分領域研究的組織方式保證了教師和學生在大學里可以自由交流與合作,不受過度行政壁壘的束縛,真正將學術自由視為學者的基本權利。同時,該校尤為提倡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學生能夠自己自由地跨越相關領域進行課程學習,并在某一理論框架下自主選擇特別委員會的教師作為導師進行研究,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其學術自由的培養理念。
康奈爾大學的優勢簡單地概括而言即為“大而全”。康奈爾大學的辦學理念之一就是“讓所有想學習的人都能夠找到要學習的課程”。作為美國最重要的研究型大學之一,學校開設的各類課程達4000多門,大小分校遍布幾乎整個美國。其研究生層次就研究領域而言就多達108個之多,再細分到各領域的研究重點就更紛繁復雜,充分體現出康奈爾大學旨在培養全面綜合的研究型人才的理念。
二、全面綜合化研究生培養模式
(一)招生生源的多元化,重視研究生培養的多樣化和國際化。
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招生辦公室致力于促進康奈爾大學研究生更廣博地學習,在招生過程中倡導生源的多元化。該校非常傾向招收那些來自不同背景和在傳統的研究生教育領域一直被忽視的少數人群,極大地促進了該校學生群體的多樣化。
為鼓勵研究生群體的多樣性,康奈爾大學特別設立了研究生多元化獎學金。入學獎學金旨在提高康奈爾大學研究生人口的多樣性,這無疑會對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入學機會產生影響,但這也達到了該校促進生源多元化與國際化的目的。除此之外,康奈爾大學為促進研究生多樣性開展了很多活動,學生的“膚色活動”則是一個典型代表。該活動擁有一個固定組織,這個組織經常為研究生和專業學生的團體活動提供贊助。該組織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不同種族、不同膚色的學生能夠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和理解,促進文明之間的溝通和尊重,使學生具有開闊的眼界和心胸。
2012年研究生多樣性委員會(GDC)的成立是康奈爾大學進一步重視研究生培養多樣化的重大舉措。GDC由研究生和教職員工共同組成,通常每學年定期召開會議。對GDC的管理主要是為了明確一些問題和相關需求及通過關注如何促進研究生的多樣性和包容性擬訂相關計劃。與此同時,康奈爾大學關于研究生培養的多樣性目標一直處于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如今研究生院多樣性新目標則是合作、參與、包容和成就,而GDC的任務就是為達到不同階段目標制定相關方案并提出可行性建議①。
美國高校非常重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康奈爾大學也不例外。下表從研究生招生統計資料出發就康奈爾大學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的情況做介紹。
表1 ?美國康奈爾大學2000—2009年國際學生招生人數統計
資料來源: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
由表可見,康奈爾大學國際研究生招生人數逐年遞增,并遠遠超出其國際本科生的招生人數,招生所涉及的國家基本維持在115個國家左右,這種國際范圍覆蓋率還是比較廣的。研究生招生與培養的多元化充分體現出康奈爾大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對世界各國學生極大地包容性也源于其綜合化研究生培養的理念。
(二)重視培養學生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和研究能力。
1.研究領域跨學院甚至學科
在康奈爾大學,學習領域是由許多學院的教師共同組成的,這些教師都是基于共同學術興趣而聚集在一起。他們可以來自不同的大學抑或是不同的學院。
研究領域跨學院甚至學科。這既適用于康奈爾大學的學生,又適用于其老師。在康奈爾大學,研究生可以跨學科學習,教師也需要跨學科教學,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掌握了更全面綜合化的知識,也提升了教師的知識素養,充分體現出康奈爾大學綜合化研究生培養的核心理念。
2.跨學科研究生課程設置
對于都沒有核心課程要求的研究領域,學生有權自己選擇一些教師指導自己的課程作業和研究。被選擇的這些教師便組成“特別委員會”,他們指導學生的整個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研究生還可以跨專業聽課,其學分也可得到認證。交叉學科課程的設置與跨專業聽課,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其他領域的知識,對于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索很有裨益。
3.對研究生導師的跨領域要求
在廣泛的學科領域中,研究生導師至少參與兩個研究領域的研究,這無疑對老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這樣一方面利于教師自身研究的拓展與深入,另一方面利于學生的跨領域學習。出于這個原因,康奈爾大學尤其適合那些想要跨學科學習的學生①。
(三)多重措施,全面保障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質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題,教育質量關系到院校的長遠發展和利益,是大學的“生命線”。與美國眾多高水平大學相一致,康奈爾大學對其研究生培養質量頗為重視,為了保障綜合化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康奈爾大學開展了多重舉措。從這些質量保障措施的類型來看,可以分為內部質量保障措施與外部質量保障措施。
1.內部質量保障
首先,為保障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康奈爾大學對研究生的學術評估有著嚴格的要求。研究生的學術質量主要依靠研究領域的導師和研究生學習負責人通過特別委員會嚴格監督每一位研究生,并適時向他們提供一些學術指導意見予以保證。康奈爾大學還成立了專門的學習評估研討會,關于研究生階段學習目標的建立,以及為達到目標而采取的相應措施都會在研討會中討論。研究生課程評估三大標準:清晰、簡單和實用。在評估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反饋,并及時作出調整,不斷完善其研究生培養質量。
其次,教師隊伍建設也是保障該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康奈爾大學的近1800名教員代表著全美最好的研究人員、學者和教師。幾十年來,康奈爾大學教師的教師群體中一直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每年該校的教員都獲獎無數②。詳見下表:
表2 ?康奈爾大學教員2009—2010年所獲榮譽情況統計
資料來源: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
由此可見,康奈爾大學的師資力量是相當雄厚的,這也為其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可靠的內部保障。
2.外部質量保障
與眾多美國高等教育項目相一致,康奈爾大學的很多項目也受到了社會第三方機構對其教育質量的認證和評價。康奈爾大學和很多美國其他高校一樣需要接受來自美國高等教育認證委員CHEA的認證(全稱為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這是一種全國性認證機構,除此之外,美國還設有很多地區性和專業性的認證機構,這種來自第三方機構的認證和評價是美國高等教育外部質量保障的主要舉措。
二、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啟示
(一)強化“學術自由”的培養理念。
學術自由被認為是“大學最核心的使命之一”,也被視為現代大學制度所必不可缺的基本原則。然而,在當代高等教育發展和大學辦學實踐中,學術自由常常是一個“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的問題。學術自由往往被視為與學術效率相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術自由的誤解。我們只有在學術效率與學術自由的價值選擇上進行新的權衡,多一些對學術人員學術權利的尊重,才能有真正的知識生產效率。
(二)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實現學科的交叉與融合,注重研究生的全面、綜合培養。
伴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各個學科在高度分化、縱深發展的同時,交叉綜合也不斷加強。大量交叉和邊緣學科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學科壁壘,康奈爾大學為了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設置了跨學科專業,而且專門設置了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和綜合能力,實現優異與廣博相結合③。我國高校在研究生培養上,應該從跨學科專業設置和跨學科課程體系兩個方面進行調整,設置交叉學科和跨學科課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復合型的能力與素質。研究生只有掌握全面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全面綜合化的培養對研究生而言無論是在就業市場上抑或是對其自身素質的提升都是有益的。與此同時,綜合化的研究生培養模式也應對高校教師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以更全面地指導學生。
(三)加強國際教育合作,促進研究生培養的多元化與國際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教育的多元化與國際化已然成為研究生教育的必然選擇。我國高校要想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就必須注重研究生培養的國際化。首先,我國高校應制定國際化的目標和理念,“教育理念是實施教學的先導,培養目標規定了教育的總方向”④世界一流大學的人才培養的教育理念中必然涉及國際化的問題,如哈佛大學明確提出他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是“世界公民”;康奈爾大學認為他們學校應該是任何人可以找到任何學科教育的機構。由此可見,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國際化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其次,我國應設置相關國際化課程,即使這些國際化課程作為學生的選修課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我國高校應廣泛開展研究生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聯合培養、學生交換、學者互訪等多種渠道加強國際間交流和合作,努力學習國外大學的先進經驗。康奈爾大學任教的教師中,外國教師占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可通過邀請著名專家講學等國際合作方式,學習國外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形式,更新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不斷提高研究生培養的國際競爭力,這樣才能促進研究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注釋:
①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主頁.http://www.cornell.edu/2014-11-22.
②李鴻賓.美國高等教育的啟示:以康奈爾大學為例[J].探索與爭鳴,2004(1):35-37.
③鄧文超.斯坦福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及特點[J].大學(學術版),2013(1).
④王管.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實踐的經驗與啟示[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3):14-16.
參考文獻:
[1]王全林.國外四種研究生培養模式之比較及其啟示[J].大學教育科學,2005(1):82.
[2]田晶.專業式與協作式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比較及啟示[J].湖南社會科學,2013(1):286.
[3]鄧文超.斯坦福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及特點[J].大學(學術版),2013(1).
[4]冒榮,趙群.學術自由的內涵與邊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5]王管.美國大學通識教育實踐的經驗與啟示[J].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9(3):14-16.
[6]李鴻賓.美國高等教育的啟示:以康奈爾大學為例[J].探索與爭鳴,2004(1):35-37.
[7]朱章華.由美國一流大學治校理念引發的歷史文化反思—以康奈爾大學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14(2):107.
[8]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主頁. http://www.cornell.edu/2014-11-22.
課題標注:2014年度教育部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課題“國際視野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建構及應用研究”(IRC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