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蓉
摘 ? ?要: 聯絡口譯是口譯的一種形式,其難度低于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應用范圍廣,在合作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獨立學院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于發展需求,一些獨立學院開始轉變辦學方向,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
關鍵詞: 聯絡口譯 ? ?獨立學院 ? ?應用型人才
獨立學院是在申辦高校的優勢學科、特色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母體高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方面雷同。由于發展需求,一些獨立學院開始轉變辦學方向,面向區域經濟發展打造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色。本項目的研究基于獨立學院的發展需求,深化轉型發展,強化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由于國家實力的增強,吸引著許多外國人到中國投資發展、設立辦事處以便在中國開拓市場。聯絡口譯和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聯絡口譯在獨立學院的應用,可為社會提供有專業背景的口譯人才。
聯絡口譯指的是與發言雙方進行直接溝通(面對面或電話溝通等)以消除語言溝通障礙的雙向或多向口譯。口譯可以分為交替口譯、接續口譯、同聲傳譯、耳語口譯、視閱譯和手語口譯六種。在重要、正式的場合,例如國與國之間政府首腦會談、新聞發布會等,交替口譯、同聲傳譯使用的頻率高。聯絡口譯是口譯中一種非正式的口譯活動,范圍包括聯絡、接待、陪同、參觀、游覽、購物等口譯活動。盡管聯絡口譯是世界上最早出現,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泛的口譯形式,但對聯絡口譯的定位未能達成共識,各國對這一口譯類型的稱謂并不統一。例如,英國使用“公共服務口譯”(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澳大利亞使用“三方口譯”(three-cornered interpreting)或“對話口譯”(dialogue interpreting),斯勘的納維亞地區使用“聯系口譯”(contact interpreting),加拿大使用“社區口譯”(community interpreting)或“文化口譯”(cultural interpreting),還有些國家使用“陪同口譯”(escort interpreting)、“臨時口譯”(ad hoc interpreting)等。使用最廣泛的是“聯絡口譯”和“社區口譯”。雖然它們的稱呼不一,但是它們的性質卻是一樣的。
1955年美國成立了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該學院前身為“蒙特雷外語學院”,當時主要著眼于通過語言及文化的研究增進國際間的了解及合作。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是世界上頂級三大高級翻譯學院之一,另外兩所高級翻譯學院分別是巴黎高等翻譯學院和英國紐斯卡爾大學翻譯學院。
在英國,很早就已經有聯絡口譯員的存在,例如法庭、法學院、公共服務機構等。1981年一位叫Iqbal Begum的旁遮普人(印度或巴基斯坦地區的)因被丈夫激怒,出于自身防衛殺了她的丈夫,當時在法庭里就出現了譯員,由于譯員對旁遮普文化不了解,該女子因謀殺丈夫罪名被判終身監禁。1985年該案件又重審,罪名無效。聯絡口譯在英國發展的比較完善,為了規范聯絡口譯職業,1994年提出通過專業公共口譯服務資格認證(PSIs,Public Service Interpreters)才能成為聯絡口譯員。同年,英國推廣國家注冊公共口譯服務師(NRPSI, National Register of Public Service Interpreters),它的要求相對于前者更難,要求達到公共口譯服務的標準,有400小時口譯經驗、 無犯罪史。
2012年10月31日,蘇格蘭赫瑞瓦特大學投資70萬英鎊建立了英國乃至歐洲最好的口譯實驗室。
國外研究口譯的專家數不勝數。例如瑞士著名口譯工作者讓·艾赫貝爾在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曾在愛丁堡大學任教,1917年首次擔任翻譯,在聯合國等一百多個重要國際組織中從事口譯工作。他用他五十年口譯生涯的經驗總結出版《口譯須知》,從各個角度簡明扼要地講述口譯工作的任務、口譯工作者應遵循的原則、口譯工作應注意的事項及應具備的條件。他的這本書已成為一線口譯工作者進行口譯工作的指導用書,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法國巴黎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巴黎釋意理論創始人塞萊斯科維奇女士和該院教授萊達爾女士合作于2007年12月發表的《口譯訓練指南》提出,“認知補充”能解決聯絡口譯中語言之外的其他問題。1997年11月1日至3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與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共同舉辦的國際翻譯學術研討會中,南京大學外語學院副院長許鈞先生向塞萊斯科維奇女士提出,在她與勒代雷女士于1984年共同發表的《釋意理論》中,針對釋意理論的觀點和意義作一概括性介紹。塞萊斯科維奇女士回答中有一句是這么說的:“翻譯的任務是轉達交際意義,而語言只是理解意義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若想正確理解意義,譯者不僅僅要擁有語言知識,還應有足夠的主題知識、百科知識,總之,需要有廣泛的語言外的知識。”在塞萊斯科維奇女士的回答中,了解到口譯除了語言知識之外,還需要廣泛的語言外知識。
國內高校在為規范口譯這一方面,開設MTI(翻譯碩士)試點教學單位。2007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設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國務院批準的MTI試點教學單位共計15所,包括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湖南師范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西南大學、中南大學和中山大學。2009年6月全國翻譯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發文批準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等25所高校單位新增培養不同語種的翻譯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國內口譯研究的人員很多,例如著名的口譯專家鮑剛于2011年出版《口譯理論概述》,梅德明教授在2009年出版《口譯進階教程:通用交傳》,詹成教授、王斌華教授、伍志偉教授在2010年出版《聯絡口譯》教程,使聯絡口譯學習與實踐更規范化。另外,國內也出了數篇有關聯絡口譯的碩、博,理論和實踐性論文發表。
筆者看過大量關于聯絡口譯相關的書籍、博士論文、國內外研究動態等。根據那些資料及筆者自身從事過聯絡口譯工作的經驗,稱職的聯絡口譯員除了要有扎實的語言文化功底外,還應做到靈活機動、隨機應變,具有良好的協調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北京市譯協常務理事劉和平教授2005年在《口譯理論與實踐》中提出口譯研究路徑的跨學科趨勢,目前將“聯絡口譯”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開課的比較少。例如,在國外,英國的西敏斯特大學(Westminster University)和巴斯大學(Bath University)等。在國內,翻譯碩士(MTI)的課程里涵蓋聯絡口譯內容,而沒有單獨開課。社會上,對于大部分人而言,只要會一點英語的人,都可以做聯絡口譯員。其實,口譯員的訓練除了語言水平和口譯技巧的掌握外,還要訓練短期記憶力、信息處理能力與注意力分配、筆記方法、公共演講技巧、數字轉換方法、復述和綜述能力、應急技巧等。在聯絡口譯中,還要強調對學生在跨文化交際語境下的溝通協調能力和話語過程管理能力的考量。筆者所在院校是以工科為主的獨立學院。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自控力相比弱,但是他們興趣廣泛,思維活躍,能力強,相比較傳統的管理模式,他們更傾向于實踐性很強的校園活動。聯絡口譯實踐性很強,其難度遠遠低于同聲傳譯和交替傳譯,獨立學院的學生結合個人專業背景,利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依據聯絡口譯教材,有目的地開展聽、說、讀、寫、譯課程,課前給學生布置話題準備、術語搜集,每次安排三四小時的基本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對不同口譯類型中呈現出來的話語特點、類型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還要傳授所學語言國家社會文化等國情知識,增強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培養文化比較能力,減少因文化差異導致在聯絡口譯工作中的失誤。課后讓學生歸納、整理不同類型的術語庫信息;規范認知領域的補充,加強訓練。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結合后期的實踐訓練,經過一段時間系統的技能學習,以通過口譯技能的初級資格認證為考察目標,為有機會進入更高端行業的技術人員工作做好前期準備。目前市場上人才濟濟,但專業化高端人才還是比較緊俏。聯絡口譯在獨立學院相關專業的推廣應用,可以滿足國內高新尖端技術的對外合作的口譯人才的需求。
獨立學院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聯絡口譯的社會實踐性強,對于獨立學院的學生而言,不是單調乏味的理論性課程,經過實踐訓練,達到基本要求,在實踐訓練中體會學有所用,從而激發獨立學院學生的職業興趣,挖掘自身潛力,為多樣化的口譯市場需求培養更具專門化的口譯人才創造條件。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獨立學院的學生在應聘中,除了有熟練的本專業技能之外,還經過系統的聯絡口譯培訓,為他們在應聘中添彩。聯絡口譯在獨立學院相關專業的應用推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滿足社會需求和提高就業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Brooke Townsley. Interpreting in the UK community:Some Reflections on Public Service Interpreting in the UK,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2007(7).
[2]Gile,Daniel. 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口譯訓練的基本概念與模型)[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1.
[3]Munday,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6.
[4]Pochhacker,Franz.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5]鮑剛.口譯理論概述[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1,301-310.
[6]達尼卡·塞萊斯科維奇.黃為忻,錢慧杰,譯.口譯技藝:即席口譯與同聲傳譯經驗談(Interpreting f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Problems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M].上海:上海翻譯出版公司,1992:4.
[7]龔龍生.順應論與口譯研究[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11,73.
[8]胡開寶.語料庫翻譯學概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1-75.
[9]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10]聯絡口譯的定義,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jl1GVDJ
PMWwdeIp6s6FFBqRjiFblrBt8Q_GUtIvwNhtHW0j0i0o66ifygr0w8xKqii1nwj3KsP4rfmPgy2Rpa.
[11]劉和平.口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20-40.
[12]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http://www.zhihu.com/question/32087841.
[13]穆雷,王斌華.國內口譯研究的發展及研究走向——基于30年期刊論文著作和歷屆口譯大會論文的分析[J].Chinese Translators Jouranl,2009年第四期,2009.
[14]讓·艾赫貝爾.孫慧雙,譯.口譯須知[M].北京:外語版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16-60.
[15]任文.聯絡口譯過程中譯員的主體性意識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320-321.
[16]塞萊斯科維奇M·勒代雷.閆素偉,邵偉,譯.口譯訓練指南(Pedagogie raisonee de Iinterpretation)[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有限公司,2011.
[17]王斌華,伍志偉.聯絡口譯(Liaison interpreting)[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18]許鈞.翻譯釋意理論辨——與塞萊斯科維奇教授談翻譯[J].中國翻譯,1998,(1):9-12.
[19]詹成.聯絡口譯(Liaison interpret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