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雪琴
(亳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亳州 23680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電子商務、通信網絡及其信息技術高速發展,電子商務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顧客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和復雜化,這樣對電子商務物流的配送要求逐漸提高。傳統的物流模式由于技術及管理水平有限,無法完成大量物流資源進行統一協調運作,造成資源浪費,物流配送成本增加,無法滿足現代物流“多品種、多批次、小批量、短周期”的配送要求。特別是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為現代物流配送提供了技術支撐。云計算應用到電子商務整個交易活動中,為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帶來機遇和挑戰,可以實現用戶應用程序從分散到各自的服務器集中到云計算的服務器中,用戶數據利用云計算存儲到云中心的網絡數據中心,但是數據中心是利用云計算將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提供給用戶,為用戶減輕了終端設備性能的壓力。
云計算伴隨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推陳出新和發展,繼分布式處理、并行處理、網格計算的發展和應用,云計算作為一種新的商業計算模式得以發展和實現。云計算是指利用資源池(包括存儲器、計算服務器、寬帶資源等)完成自我維護和管理的虛擬計算資源。一般將資源池稱為云,是云計算的核心。云計算實質是集中管理所有相關的計算資源,實現專門軟件自動化管理與數據處理。云計算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申請資源池中的各種資源,利用所需要的資源運行各種應用程序,使云計算的使用平民化和日常化,用戶不用專注云計算平臺的開發和設計,注重云平臺的信息資源有效利用,拓展公司市場及其業務,有效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實現技術的創新與發展[1]。
云計算主要功能就是利用資源池提供強大的信息存儲功能、及時的數據處理功能、實時數據傳遞及其安全保障,用戶利用諸如電腦、手機、移動終端等各種通信設備,根據需要支付相關的服務費用,從而獲得云平臺提供的各種信息服務。例如谷歌、IBM等公司的云計算開發商根據進入云端的用戶需求級別不同,可以實現個性化管理與定制,信息系統功能的個性化、信息修改和發布等。云計算提供的資源服務包括硬件和軟件,用戶利用互聯網獲得云服務,實現資源高效、低費用和快速獲取的功能。一般情況根據用戶獲取的服務不同,云計算提供以下四種服務類型,如圖1所示[2]。
圖1 云計算的服務類型
用戶利用SaaS提供的云計算服務,直接連接互聯網在云端運行相關軟件,不需要安裝軟件、系統升級和病毒查殺等操作,而云供應商負責云中的軟硬件資源設施的維護與管理。這樣用戶一般不用投資軟件和硬件資源,以付費或者免費方式獲取云端提供的服務,與使用傳統的計算機軟件相比,云用戶可以實現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隨時訪問云端提供的服務,使用簡單,支持公開協議,軟件使用安全,不用升級、維護和管理。云供應商必須提供安全機制,確保用戶存儲在云端的數據安全,相互通信安全有保障,從而實現用戶前期低成本投入,高效利用云端提供的資源和服務。
PaaS模式整合所有的服務器、操作系統、存儲和網絡等資源,對這些資源統一進行運行與維護,為云計算用戶提供軟件開發工具包、文檔、數據環境等開發平臺,用戶利用平臺可以方便編寫及部署應用。例如微軟的WindowsAzurePlatform的PaaS產品,由高擴展性的云操作系統、數據存儲網絡和相關服務組成,運行在數據中心的服務器和網絡基礎設施上,利用公共互聯網提供服務,通過物理或虛擬的Windows Server 2008實例提供云計算用戶。
PaaS平臺與傳統軟件開發平臺相比,服務豐富,管理監控非常精細,伸縮性非常強,自動調整資源,提供多用戶機制,不但滿足普通規模的用戶,還可以滿足個性化定制的用戶需求,開發環境十分友好,提供SDK和IDE(集成開發環境)等工具為云用戶實現本地或者遠程進行應用的開發和測試,對用戶的應用整合率非常高,有時可以在一臺服務器上承載成千上萬個應用。
IaaS對現有基礎架構進行整合,利用虛擬技術和智能管理技術等建立云計算中心,對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統一的管理、調度和分配、監控和拷貝,資源實現共享而非獨占,IaaS利用虛擬技術為用戶提供服務,云用戶對資源不負責維護,使用成本低廉。
對于云計算用戶來說,云計算提供的服務是相互獨立的,提供給用戶的服務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云計算面向的用戶也不盡相同。但是從技術角度來看,云計算的三層服務相互之間存在依賴關系(如圖1所示),例如SaaS層的產品和服務不但需要SaaS層本身的技術,而且還需要PaaS層提供開發和部署平臺,IaaS層提供的計算資源,對于PaaS層產品和服務也是利用相關技術構建在IaaS層服務上。
電子商務企業在交易過程中所提供的產品包括無形產品與勞務、實物產品。一般情況無形產品與勞務主要包括網上訂閱、付費瀏覽、網上贈與和廣告支持,主要通過計算機網絡渠道直接提供給用戶。對于實物產品必須是網絡和傳統模式相結合,最終通過物流環節提供給用戶。這樣物流水平高低是衡量整個電子商務活動中客戶滿意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是提升電子商務企業市場競爭力和利潤的有效手段。在電子商務整個交易活動中,信息流、資金流、物流、人員流、信用流和商流高度整合,物流和資金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轉移,人員流主要反映的是市場主體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必要角色,信息流是在整個電子商務活動的監控和反饋,信用流是整個電子商務交易各環節的根本保證,如圖2所示。要想發揮電子商務的方便、快捷的優勢,必須建立一個與之相適應的高效和低成本的物流配送系統。
圖2 電子商務中的各種流之間關系
電子商務環境中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是物流配送企業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化物流配送設備、信息系統軟件和現代化的管理手段,按照用戶的需求和訂貨要求,在物流據點進行分貨、編碼配貨、整理、分工以及配送等工作,定時、定點、定量地送達各類用戶,滿足其客戶對商品的需求[3]。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是指以滿足顧客要求為宗旨,以市場為導向,從而獲取物流系統總體效益的最優化、現代化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其主要配送模式包括自營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第四方物流模式、物流聯盟模式等。
(1)自營物流模式一般是企業資金實力比較雄厚、傳統大型制造企業或者批發經營企業,利用已有物流系統或者自建物流系統完成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模式。自營物流所需的投入非常大,建成后對規模的要求很高,大規模才能降低成本,否則將會長期處于不贏利的境地,而且投資成本較大、時間較長,對于企業柔性有不利影響。這樣不但增加了企業投資負擔,降低了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而且管理物流體系必須具備專業的物流管理人員和現代化的管理思想[4]。由于我國物流領域的理論體系不完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比較滯后,管理人員的素質難以滿足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需求。
(2)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是指物流配送活動是由除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第三方專業物流公司進行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商品流通過程中的運輸、儲存、配送和加工等增值服務模式。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供需矛盾和服務水平不高。我國物流企業起步相對比較晚,發展時間比較短,發展水平層次不齊,大部分的物流企業經營模式還是以傳統手工模式為主,經營理念無法滿足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需求,從而導致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我國占據市場份額非常低。物流企業提供的服務大部分局限于儲存、運輸和城市配送幾個方面,物流服務水平不高,功能比較單一,物流配送過程的增值服務和物流系統有待完善,物流系統在企業的供應鏈中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服務水平的提高,無法構建一個全面的物流供應鏈系統[5]。
(3)第四方物流配送模式是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的規劃設計、資源整合與經營管理,以物流信息平臺為功能載體,以實現物流服務交易為核心功能而建立的全面、可靠、高效的專業市場體系。第四方物流企業是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不擅長的領域通過自己具有的集成的知識和技能從供應鏈的角度來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是和第三方物流一起為客戶服務,我國第四方物流企業處于發展初期,存在整合規劃資源的能力低、管理運作能力不足、服務水平和網絡覆蓋比較有限、信息服務和支持能力欠缺等問題,同時在整個物流系統中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落后、企業的規模比較小、組織管理能力相對較差。
(4)物流聯盟是近幾年興起的為實現特定物流目標,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經濟組織合作組建的一種新型的物流組建模式。組織和協作關系有的相對比較正式,物流聯盟中的盟主負責聯盟構建、管理、內部協調、資源整合和戰略決策等,但是企業的核心物流能力和資源的合作企業的實力較為薄弱,聯盟內缺乏合適的盟主進行協調和組織。通常情況下,物流聯盟的客戶群在其聯合區域范圍內較為固定。但是,現階段物流聯盟的規模、服務水平、信息化管理水平等較為初級,且聯盟與客戶的關系多是短期契約,沒有形成聯盟與客戶之間共同提高的機制,使得聯盟的客戶來源無法達到長久與穩定。由于信息化水平不高及商業保密問題,在目前的聯盟內部沒有形成全方位的信息互通機制,在信息共享、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及沖突處理等方面缺乏良性發展機制。
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是為適應電子商務的產生而出現的一種物流服務模式,是為了滿足新型的商品電子化交易模式。電子商務離不開網絡,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也需要網絡提供支持。物流配送環節作為電子商務的瓶頸環節也迫切需要新的技術與方法進行突破,從而充分發揮電子商務方便、快捷的優勢。隨著移動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不僅信息產業對云計算產生巨大需求,電子商務也需要云計算技術對移動電子商務的技術支撐。
從物流配送方面來看,云計算可將物流配送的多個環節連接起來,基于已有的各種信息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可以優化的環節,從而進一步改進效率。云計算使得信息化的發展由數字化、網絡化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電子商務環境下云配送物流模式是將云計算應用到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利用云計算技術提供支持,整合優化現有的配送資源,根據用戶需求提供配送服務的網絡化新模式,基于云計算的物流配送體系結構如圖3所示[6]。
圖3 基于云計算的物流配送體系
引入云計算的物流配送管理信息系統,以云服務和網絡技術為平臺,按照物流配送的標準體系,實現物流企業總體目標。基于云計算的物流配送模式的主要優勢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可以降低物流配送體系的總成本。物流配送系統建設成本初期投資規劃、硬件配置等投資比較大,引入云計算后,實現資源統一規劃和共享,實現按需付費。對于企業的日常維護成本也相對降低,例如硬件檢修和保養、軟件的配置維護、數據備份和安全保護等,利用云服務的解決方案,大部分維護工作都由專業技術人員在后臺完成,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
其次,物流信息資源可以實現共享與有效利用。由于物流信息資源價值具有時效性、不完全性和可變換性。特別是對于物流配送系統來說,物流的信息需求量比較大,信息處理要求及時、可靠。基于云計算的物流配送模式可以利用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實現物流路徑的規劃與設計,物流配送工具的優化與跟蹤,物流信息的收集、整理與反饋等,從而實現物流信息的增值與共享[7]。
最后,物流配送體系易于實現。引入云計算的物流配送體系的基礎設施和網絡基礎可以共享,利用云平臺可以快速開發物流配送系統的整體結構,開發周期比較短,用戶容易接受,便于操作和擴充。
通過云計算技術,實現物流配送軟件、硬件資源的組織、管理、監控與共享,并通過虛擬化技術實現物流配送資源的全面互聯、感知與反饋控制,將物流配送資源轉化為虛擬配送資源池,構建一個自治的、動態擴展的配送服務云體系,并在高性能計算技術的支持下,實現云配送服務的自動搜索、智能匹配、成本優化、智能結算、數據安全等管理,通過任務匹配、動態結合與分解為云配送的終端用戶提供按需快捷的物流配送服務[8]。云配送物流模式為解決配送資源的整合與共享、打破電子商務物流瓶頸,使顧客獲得更及時、高效的物流配送服務提供了可能。
[1]楊文志.云計算技術指南:應用、平臺與架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2]常雪琴.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平臺建設研究[J].電子商務,2014,(4):25-26.
[3]歐陽文霞.物流信息系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
[4]董劍.第四方物流信息系統需求分析[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4,(3):32-34.
[5]王長明.基于供應鏈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統架構[J].信息技術,2012,(5):135-140.
[6]張樹梁.電子商務環境下云配送物流模式研究及其應用[D].重慶:重慶大學,2014.
[7]劉莉.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
[8]王琦峰.云物流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研究[J].電信科學,2012,(3):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