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梁紅亮,劉龍 (長江大學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434023)
福娃集團地處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是首批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近年來,福娃集團的發展壯大推動所在地監利縣新溝鎮探索出了實現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發展的福娃模式。當前,湖北省政府選擇部分城鎮建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強、發展潛力較大的鄉鎮開展“四化同步”示范試點[1],其中就有福娃集團所在地新溝鎮。站在破解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和鎮域“四化同步”發展的高度,總結福娃模式特征、探索福娃模式啟示在當前顯得尤為重要。
福娃模式是指在傳統的農區鄉鎮中,由一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福娃集團,帶動所在鄉鎮——監利縣新溝鎮實現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和信息化的“四化”同步發展,協調并進,是企業帶動、政企互促、城鄉統籌、產城共融的新發展模式。
由于福娃集團的帶動,新溝鎮的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全部高于湖北省平均水平。2012年,從工業化看,新溝鎮工業產值達91.34億元,占總產值比例高達86.3%;從城鎮化看,近幾年,福娃集團的2700多員工遷往新溝鎮城區安居樂業,新溝鎮城鎮化率為58%,高于全省53.5%的水平;從農業現代化看,福娃基地規范種植、連片生產、蝦稻連作,福娃集團的育秧工廠提供機整、播種、育秧、插播等農業機械化服務;從信息化看,新溝鎮善于開發整合信息資源,將信息化融入農業勞作、工業生產中,實行農田信息化管理和工業信息化建設,通過信息服務實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對接。
有些農業龍頭企業為了原料來源在早期的時候依托小城鎮發展,而一旦發展壯大后為了引進人才和接近市場卻迫不及待地往大城市遷移。福娃集團深刻把握農產品資源是農村工業化優勢的企業信念,扎根于小城鎮發展。新溝鎮位于江漢平原腹地,是典型的傳統農區,水稻、油料、水產、棉花等農產品資源豐富。福娃集團充分利用新溝鎮產糧優勢,在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迅速發展的同時加快了所在地新溝鎮城鎮化的前進步伐[2]。
新溝鎮因福娃集團帶動而興盛,福娃集團依托新溝鎮而發展。“產城共融”是福娃模式最典型的特征,產業發展了,可以留住城鎮化的“人”。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新溝鎮政府大力服務企業,完善城鎮公共服務,幫助企業留住人才,促進了企業發展。福娃模式以工業園區為依托,推進新鎮區建設。產城共融、鎮企聯建、“三區”合作,福娃集團得到了快速發展,新溝鎮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了提升,城鎮面貌大為改善。
福娃集團從大米加工起步,運用科技手段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做大做強食品加工業,同時也帶動了其他產業發展。福娃集團的壯大,在新溝鎮吸納農村勞動力、集聚人口、發展非農產業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因福娃集團每年均有新項目上馬,對新溝鎮的運輸、餐飲、住宿和超市等第三產業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推動作用。
福娃模式是離土不離鄉、離土不離家的就近就業模式,不僅使當地農民增了收、社會增了穩、政府增了稅,而且有效有力地推進了城鄉一體化。在新鎮區、產業園區與農村新社區的“三區”同建中,把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和安居放在首位,使新溝鎮10萬以上人口在鎮里集中居住。福娃集團員工不再背井離鄉,既可選擇福娃社區居住成為新鎮民,又可以農忙時田地干活,農閑時工廠上班,成為既是新農民又是新鎮民的兼業農民。
以福娃集團為中心的新溝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新溝鎮的投資和消費。目前新溝鎮已形成餐飲一條街、服飾一條街、電器一條街、建材一條街和娛樂一條街的良好格局,為強鎮富民引來了“活水”。福娃模式立足于鎮域平臺,對鎮域經濟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漫步新溝鎮街頭,從老城到新區,從監新河到銀欣大道,處處流光溢彩,儼然置身現代都市。
湖北省政府提出把福娃模式打造成全省鎮域“四化同步”的樣板,按照四化同步和鎮級市標準做好規劃,整合各方面資源,為湖北省示范鎮建樹標桿。福娃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新溝鎮是湖北省“四化同步”的示范鎮,二者相互融合,互動發展。福娃模式對“四化同步”發展的啟示,總的來說,就是在我國傳統農區的鎮域“四化同步”發展中,工業化是突破口,農業現代化是切入點,城鎮化是樞紐站,信息化是助推器。
一個傳統農區的鄉鎮要實現“四化同步”發展,首先必須有工業產業作為支撐。工業產業的發展能夠延伸產業鏈讓利于民,促進農戶增收,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解決農業基礎薄弱、大而不強問題;能夠集聚人口,優化小城鎮的產業布局,促進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降低城鎮化成本,讓農民能就近實現城鎮化;能夠搭上信息化的快車,采用智能技術,加強信息化管理,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
2003年到2013年,福娃集團從1個廠區到6個廠區、從同質化到差異化、從粗加工到深加工、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闖出了一條中國糧食深加工產業發展之路[3]。截至2012年底,福娃集團實現產值74.9億元,銷售收入69.9億元。新溝鎮在福娃集團的帶動下,工業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約90%,龍頭企業帶動工業化發展的效果極為明顯。福娃集團的全產業鏈戰略將稻谷加工這個微利產業做成產業鏈延伸、利潤豐厚、前景廣闊的大產業。福娃集團的壯大帶來了監利糧食深加工產業園落戶新溝,激勵了新溝一批食品加工企業的快速成長,新溝鎮形成以福娃集團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是農業部直接批準的“全國農副產品加工示范基地”。
農業是雙重風險的行業。一是自然風險,主要受天氣因素影響;二是市場風險,主要來自價格行情。傳統的農戶只占有農業生產中的價值,產前的價值讓渡給了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企業,產后的價值讓渡給了工業和商業,農戶增收難,農業成了空洞產業。地處江漢平原腹地的監利縣新溝鎮,一直是全國優質糧主產區和國家商品糧基地。福娃集團的工業化發展直接與農業現代化相對接,福娃基地的機械化耕作、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著力推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促進了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中央提出要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福娃集團以形式多樣的農業經營體制實現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一是投資成立福娃三豐水稻專業合作聯社,開展工廠化育秧。實行育秧、運輸、機整、機插、機收和全程技術服務,成為湖北省早稻集中育秧的亮點,加快了現代農業科技化、設施化進程,穩定提升了糧食產能。二是創新訂單農業模式,由“公司+基地+科技+農戶”向“公司+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業工人”轉變。福娃集團通過三豐水稻合作聯社開展集中化育秧,通過福天下合作社開展有機稻生產,農民可以在基地務工,獲得勞務收入。
縱觀各國城鎮化歷史,美國等西方國家城鎮化大大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城鄉統籌發展,成為發達國家;拉美一些國家盲目追求城鎮化速度,卻形成城市大片貧民窟,農村糧食減產,日漸凋敝,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才能避免重蹈覆轍。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只有產業發展而沒有城鎮社區發育的支撐,那充其量只是一個工業園區;同樣的,只有城市功能而缺乏產業支撐,那就會造成“睡城”、“空城”。如何產生城鎮化的“人”,必須是農業現代化;如何留住城鎮化的“人”,必須是工業企業發展,城鎮功能完善。
外地打工的農民把土地流轉給福娃集團,委托福娃集團代為耕種土地,每畝地除能得到國家的各種政策性補貼資金100多元和土地租賃金780元外,福娃集團還對流轉出土地的勞動力進行安置,45歲以下的勞動力到福娃集團的工廠上班,45~60歲的勞動力到基地務工,獲得勞務收入。基地務工的勞動力負責工廠化育秧、管水、打藥和施肥等田間管理。新溝鎮寬松的投資環境、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諧的人居環境吸引了福娃米廠,食品一廠、二廠、……、六廠相繼在此安營扎寨,吸引新溝鎮周邊的農民在此安家落戶。福娃模式啟示我們,要重視農民的鄉愁,他們不再依賴土地,卻依然眷戀土地。農民的城鎮化應當以就近或就地城鎮化為基本取向,現階段重點是“鎮民化”,而不是大中城市的那種“市民化”。這是當前我國為破除戶籍制度,實現人口自由遷徙的一個過渡辦法。
信息化不僅指引著科技進步,而且對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具有滲透和助推作用。加快推進信息化成為“四化同步”發展的關鍵。福娃集團在基地投資建設了農田信息監控平臺,準確掌握基地農作物生長情況,發展了標準化、自動化和集約化的精準農業,是信息技術融入農業現代化的結果;福娃模式的信息化為工業化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走出了一條資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信息化通過整合和優化新溝鎮城鎮功能,改善城鎮產業結構,提升城鎮化品質,將新溝鎮打造成了智慧型城鎮。
2013年,福娃集團在中央臺及湖北、湖南、安徽等省級衛視投放電視廣告,不斷加大各地大中型超市的廣告宣傳和促銷力度。在全公司推行OA辦公系統,初步實現無紙化辦公。福娃集團廣泛運用信息網絡技術,通過企業資源規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種植基地遠程監控平臺的應用,實現福娃集團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動福娃集團挺進品牌營銷時代。2014年,福娃集團投入200萬元在有機稻基地建成了湖北省首個農業物聯網系統,通過該系統對3000多畝大田生態環境實時監控、對土壤墑情監控,為水稻生產各環節提供針對性技術支持[4]。
[1]張昌爾.以“福娃經驗”帶動鎮域“四化同步”發展 [N].農民日報,2013-11-13(1).
[2]胥金普.“福娃模式”對現代農業的啟示 [J].學習月刊,2012,(11):39~40.
[3]陳文科,劉田喜.看福娃模式破解“四化同步”難題 [N].湖北日報,2013-04-25(2).
[4]鄒海濱,宋鵬.鎮企共促驅動“三農”協同發展 [N].荊州日報,2014-1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