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
(1.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綠色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 福州 350000)
化學類專業“生物化學”選修課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張 梅1,2
(1.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綠色功能材料重點實驗室,福建 福州 350000)
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一直是各類高等院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和核心內容.針對化學類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和生物化學選修課授課中的主要問題,從優化教學導入,教學方法,教學態度,教學手段等“四個優化”入手來全面闡述提高化學類專業“生物化學”選修課的教學質量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生物化學;教學方法;改革;創新
生物化學是研究生命化學的一門交叉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生物化學已經廣泛滲透到化工、輕工、醫藥、食品、材料、環保、能源等多個學科和領域[1].因此, 與國內許多高校一樣, 我院在化學類專業本科生中也開設了“生物化學”專業選修課程, 以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培養跨學科綜合性人才.我院選上這門課的學生主要來自環境科學、精細化工、化學(師范)、輕化工等專業方向.這些學生在選該門課前已修無機、有機及分析化學課程, 相關化學知識特別是有機化學等已有一定基礎, 但生物學的知識相對缺乏,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無配套實驗課,教學難度較大,學生不夠重視等,且不同專業方向的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目的、興趣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 有必要對針對化學類專業學生開設的“生物化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結合筆者自身多年來的授課經歷,通過課堂教學“四個優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而讓學生真正掌握好該課的教學內容,學有所得.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而教學導入又是一堂課的開始,是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環,其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應從教學導入開始[2].那么要如何優化教學導入呢?
首先,教學導入不是孤立的導人,而是聯系教學內容的導入.找出新舊知識的銜接點進行導入,做到既有利于鞏固舊知識,又有利于新授課,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保證教學內容的連續性.比如講到《糖代謝》和《脂代謝》這兩章時,通過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提問“為什么糖吃多了容易發胖?”,將兩章的知識點承接起來,并引發學生討論.
其次,導入的方式要具有多樣性和新穎性,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內容、不同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導入的內容和形式,這樣才能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比如直觀導入方法,直接通過模型、圖表等直觀教具,以及幻燈、視頻等媒體設備演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故事導入法,通過講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這一學科諾貝爾獲得者或相關科學家的獲獎經歷或學習經歷,這樣不但增加了授課內容的背景知識,還有助于學生理解深奧的原理.社會熱點導入法,通過導入大家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事件,引發學生的關注.如《蛋白質化學》這章,導入不良商販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以提高蛋白質含量事件.
第三,導入的時間要恰當.一般來說,一節課的導入時間應控制在5分鐘左右.如果時間過短,課堂導入就難以引起學生注意,明確學習目的作用就難以得到發揮;時間過長,又容易造成喧賓奪主,影響了學習過程的開展.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要素.而教學方法適合與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最終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果.那么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呢?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推廣換位式教學、探索式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方法,不僅能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地培養自己的能力.
2.1 換位式教學法
“換位教學法”就是由學生來承擔教師的角色,進行備課、講課,教師則作為學生的一員在講臺下聽講,參與課堂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結[3].小班教學過程每個學生都參與,在大班教學過程中則以小組的形式參與準備,學生代表上臺講課,并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要精心選擇,盡可能選擇學生容易準備教學素材,又能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章節,時間一般為20分鐘左右為宜,剩下的時間則進行學生討論、互評,老師點評、總結,并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老師一般應提前一周左右的時間告知學生這項教學活動的安排,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適當的教學素材.要求學生以書本內容為主,借助互聯網、圖書館等平臺,查找與授課章節有關的素材,不限制講課的形式以及表現的手段,充分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作者在教學“生物化學”這門課時使用這種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給學生們提供了動嘴、動手、動腦的鍛煉機會,并能體現個性,使個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
2.2 探索式教學法
探索式教學法由教師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自行解決,并進行討論、比較、歸納和總結,最后得出結論.這種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勤思考,把知識灌輸轉化為啟發教育,使學生由被動聽課變為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教師提出米氏方程是怎樣得到的?讓學生通過查找教材和參考資料,進行演算,得出自己的答案,然后互相討論和總結.通過這樣的方法,學生可以充分理解米氏方程的意義,明白反應什么時候處于一級反應,什么時候處于零級反應,什么時候是混合級反應,什么時候反應速度最大,什么時候速度與濃度成正比.比如,在講授蛋白質性質時,就可以設計“為什么重金屬鹽中毒病人要大量灌服牛奶或者雞蛋清?”講授糖代謝時設計“為什么血糖偏高的人可以通過鍛煉身體降低血糖?”等類似問題.可以先讓學生覺得學習生物化學有用,再引導他們去探究為什么,最后通過學生討論結合教師知識講授,讓他們知道“為什么”.
2.3 案例式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不拘泥于傳統教學的知識講授,而是聯系實際,通過獨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將傳統教學內容中的繁瑣的知識敘述,化學方程式的推導,盡可能融入具體的案例情境中,讓學生在案例的閱讀、思考、分析、討論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掌握相關章節的教學內容.比如《維生素、水和礦質平衡》這一章節,列舉維生素與身體健康的例子,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尤其是愛美的女學生.學生可以從橙汁與雞蛋搭配的營養早餐的例子中,去討論、分析其原因,從而知道了維生素C能使蛋黃中鐵的吸收增強;從相關抗衰老的美容產品成分表中,去尋找維生素E抗衰老的機理;從醫生建議小孩補鈣的同時,要多曬太陽的醫囑中,去思考維生素D與鈣吸收的關系.在講蛋白質的性質時,日常生活中學生都有過注射疫苗、消毒、煮雞蛋等生活體驗,抓住學生的心理,從日常案例吸引住學生,使課堂氣氛很快進入活躍期.
優化教學態度,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增強學生的認同感是提高專業選修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現代的大學生與網絡接觸多,思想新潮,個性獨特,但同時又渴望被人理解,被人接受,被人認同.因此,高校教師不僅僅是認真備課,專心上課就可以了,還要利用課堂和課間時間,參與學生的情感世界,以促進學生認知過程[4].
首先,教師為人師表,教師的喜怒哀樂、舉手投足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學生的情感.因而,教師在學生面前應樹立一個善良、正直、熱情、舉止高雅、學養深厚的人的形象.大學生是具有強烈的“向師性”的,教師用這樣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感化學生,感染學生,就一定能贏得學生的敬仰和喜愛,從而形成課堂教學的凝聚力,成功地控制課堂教學.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要始終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在教學中教師自身的情緒對學生的情緒有著直接的、明顯的感染影響.教師低劣的情緒或“冷靜”、“嚴肅”的教態,只會引起教學氣氛的沉悶、壓抑、呆板,使學生暈暈欲睡,不利于教學質量提高.反之,充滿熱情的教師會使整個教學氣氛活躍、生動,能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學習心境和積極向上的求知情趣.
第三,以情動人,同時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欲使學生“親師”,師必先“親生”,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愛心,才能喚起學生對老師的愛.因而在課堂中教師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每個學生,真誠地給學生以信任,理解“90后”學生的思想,并尊重他們的個性.
教師除了上課時間,還應充分利用課前和課間幾分鐘時間,加強與學生的交流,這種交流是隨機的,除了可以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感受,也可以談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通過優化教學態度,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從而使學生認同教師,并喜愛上這門課.
教師應合理利用多媒體來創造生動有趣的情景,并從文字、聲音、動畫等方面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吸引學生,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情緒,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5].
首先是充分利用Powerpoint、Flash 等軟件精心制作具有個人特色的多媒體課件,有機地將聲、光、色及動畫相結合.比如蛋白質合成這一章節,在幻燈片中加入大量動畫來演示多肽鏈合成的起始、延長、終止、釋放的復雜過程,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多肽合成的過程,并且能更好地理解遺傳密碼如何被翻譯成氨基酸的過程,從而避免了枯燥的平面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感官認識和學習興趣,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課件中還可使用超級鏈接,鏈接到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網頁,增加課外知識,從而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并可通過網絡向學生傳遞著最新最前沿的資訊.
其次,充分利用學院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延伸到課外.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資源與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有機的整合,為老師和學生搭建一個更具有個性化、更便捷、更靈活的網上協同教學空間.教師可以在上這門課之前就將教學大綱、教學安排等相關課程資源上傳于網絡平臺,讓學生提早了解這門課程.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在這個平臺上布置作業、設置討論主題、答疑,進行個性化指導,也可以利用教學郵箱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引導和幫助,從而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可以與學生共享教學資源,擴展學生的知識領域.
[1]馮建成.應用化學專業《生物化學》專業選修課的教學體會[J].廣東化工,2013,(5):134.
[2]石利.改革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J].教育探索,2011,(6):85-86.
[3]韋力.生物化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麗水學院學報,2013,(2):72-75.
[4]鄭昌學.生物化學教學之我見——2012年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發言[J].生命的化學,2013,(1):101-104.
[5]鄭云郎.解決生物化學教學難點的探討[J].醫學教育,2012,(12):1892-1893.
(2.Fuji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Functional Materials,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責任編校:晴川)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Biochemistry Course for Chemistry Specialty
ZHANG Mei1,2
(1.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Mimjiang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0, China;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allusion to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chemistry majors and mai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Biochemistry, w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for chemistry specialty through optimizing the introduction, method, attitude and means of the teaching.
bio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reform; innovation
2015-05-07
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批準號:JA14252);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批準號:201410395016); 閩江學院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批準號:MJUB2013025).
張梅(1978— ),女,福建永安人,閩江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生物化學.
G642
A
1008-4681(2015)05-0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