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莉,趙淑云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特色專業建設研究
張 莉,趙淑云
(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安徽 淮北 235000)
會計電算化專業作為許多高職院校重點專業,為經濟社會培養了大量人才.但傳統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程、教材、實習管理、師資隊伍建設都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只有開展校企深度合作,抓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的構建,理論與實踐能力突出的師資團隊以及高標準高水平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才能把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成特色專業、精品專業.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教學團隊
高職層次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強調會計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在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和完善方面,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校企深度合作,聯絡大中型工商企業會計專家,定期召開研討會,合理確定高職層次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動手能力培養上,積極引入企業廣泛采用的財務軟件,應用于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教學,打造會計崗位需要,勝任工作需要的市場零距離會計電算化人才[1].通過專業教學標準的科學設計以及有效組織開展教學改革,使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會計技能、財務管理、財務預算分析等專業技能.
以參與會計繼續教育、會計職稱培訓、會計電算化培訓等社會服務為契機,積極聯系地方財政局,根據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需要以及相關大中小型企業會計培訓的具體要求,與大中型企業以及中小企業合作,為社會培訓會計人才,鍛煉師資隊伍,提升培訓效果.在培訓過程中,主動與大中型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溝通,了解他們的培訓需求以及對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術人員知識技能結構的要求,及時調整制定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崗位為中心,構建“專業+項目+崗位”的專業建設模式.
會計電算化專業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結合本專業特點,服務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積極探索和實踐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中,經常性地進行會計虛擬實訓以及企業實景實訓,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例如,兩年的理論教學計劃按認知會計業務流程及相應技能培養、認知會計崗位以及相應技能培養兩大模塊來建構,最后一學年進行頂崗實習,開展真實情景實訓、專業綜合模擬實訓,進而滿足會計工作業務流程的認知和會計崗位的技能訓練需要.
3.1 開展“教、學、做”一體化教學
經常性地組織會計專業中青年骨干教師參加“工學結合、行動導向”教學法改革教學競賽,實現課程教學由傳統的填鴨式傳授理論向“教學做”一體化教學轉變,教學過程變成“練習”過程.教師角色由課程領導者、知識傳授者向“引導者”、“參與者”轉變,競賽采取隨堂聽課和集中觀摩教學等方式進行,重點關注教師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能力和“教、學、做”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現場教學效果.通過競賽既可了解競賽教師的工學結合教學法的運用能力和教學水平,同時這種形式也為其他老師提供了一個交流溝通、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平臺.學生從傳統課堂的“旁觀者”向技能訓練的“參與者”或“主導者”角色轉變,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類似競賽活動能夠促進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教學方法改革,為下一步持續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課、證、賽”相結合,進行教學改革
(1)積極組隊參加各級別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力爭在競賽中取得佳績,形成會計專業學生在技能訓練上“比、學、趕、幫”的學習熱潮,參賽學生為取得優異成績,必然深入企業現場和實驗室進行參觀、學習、實踐.并且,在訓練和競賽中,促進學生形成較強的全局觀念和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專業素養和鉆研精神.參與這類技能大賽活動也為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為下一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方向.
(2)對考證課程優先安排優質有經驗、責任感強的教師,提高從業資格證通過率.
對“基礎會計”和“會計法規和職業道德”兩門會計從業資格考試課程加大了課時量,分別由原來的64學時增加到現在的108學時,并且把時間安排在兩個學期.對“會計電算化”課程在考前加強學生上機操作訓練.近年來統計的結果顯示,從業資格證的一次通過率和二次通過率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3.3 強化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銜接性
過去“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課程教學主要是先理論后實踐,把課程實習放到學期末,這種脫節的學習方式不便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近年來,我們對這些課程進行了改造,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認知,我們邊講理論邊進行實踐操作,或理論實踐并行,這樣就把看起來比較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更容易理解,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3].在學生完成全部學習課程之后再進行系統綜合的實訓,最后再進入頂崗實習環節,這樣環環相扣的學習安排更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是一種利于學生接受的方式.
4.1 核心課程建設
根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要求,進一步加強“會計原理”、“財務會計”、“財務報表分析”“成本會計”、“電腦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工學結合核心課程的建設,支持教師制做授課多媒體課件、校本教材、習題集.近年來,我們積極創造條件,讓盡可能多的主干教師參加國家級專業學術會議.根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選拔培養省級會計電算化專業帶頭人,拓展了核心課程教師的視野和思路.
4.2 精品資源課程建設
將一系列核心課程按照國家級、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標準建設和管理,科技促進課程組教師積極思考課程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效果.核心課程均要建立課程網站,并與院、系網站鏈接,向學生開放.在進行優質核心課程建設的同時,客觀上起到推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
4.3 教學資源庫建設
針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的核心課程,明確課程負責人,組織開發專業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包括課程教學標準、ppt幻燈片、習題庫、學習指導、在線自測等,從而實現教學組織形式靈活、教學過程開放、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資源共享有利于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提升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內涵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
要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把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的成長納入制度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爭取學院領導和學院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選派教師參加上海財經大學、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等地進行專業學習,掌握國際國內專業領域前沿,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參加各類國家級和省級關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以及教學資源庫建設等研討會和論壇.同時,可以多次舉辦系內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為青年教師提供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查找不足的平臺.這兩類活動的開展,一方面可開拓青年教師的理論視野,提升了專業素養,另一方面也為青年教師提供了實踐的機會,促進了他們在實踐中成長.
(1)大力培訓專職教師,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掛職鍛煉,提高業務技能.參加相關專題培訓和課程教學法研討會以及省培項目學習、國培項目ERP企業培訓學習,鼓勵到企業掛職鍛煉,進而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團隊“雙師素質”.同時積極鼓勵教師晉升職稱和學歷提升.
(2)定期舉辦青年教師行動導向教學法大賽、教師公開課觀摩教學活動,推動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扎實推進省級特色專業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建設,要求我們深入開展教學改革和教師教學能力建設,舉辦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要教學方法的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比賽采用隨堂聽課的方式.可以推動這種教學法在該專業的全面普及.
同時,深入開展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探討教育教學方法改革,探索不同課程更適合的教學手段及方法.這種活動可首先在教研室以隨堂聽課形式進行觀摩,在此基礎上,各教研室推薦參加全系教師觀摩教學競賽.在觀摩活動中,能深刻感受到教師和學生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教學準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針對所學內容在課下搜集了大量的資料,使得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把“要我學”成功導向“我要學”,極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習效果.參賽教師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教學手段靈活、案例豐富多彩、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啟發、循循善誘,他們各有所長,各自發揮優勢,為學生和觀摩教師展示了一幕幕生動的教學過程,成功為教師們搭建了互相交流溝通的平臺,為各教師今后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做法,起到了教學改革的引導作用.
(3)以承擔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和舉辦企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技能培訓為契機,建立專業教師競爭意識,服務高職教學.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提升專業素養,主動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整合管理資源和師資隊伍,打造優秀團隊,申報成為會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基地.以此為平臺,堅持舉辦各類企事業單位會計電算化技能培訓班和會計繼續教育培訓.在此過程中,組織專家評課,請富有經驗的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為專業課教師業務把關,建立教師上崗競爭機制.通過這項活動,促進專業教師業務素質提升.
在培訓過程中,通過與受訓人員的交流互動,使培訓教師了解企事業一線會計工作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這有助于今后教師在高職教學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教學內容.利用這一契機,使一批教師的社會培訓能力有所提高,打造了一批適應社會培訓服務的專業團隊,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教師,提升了我院財經系在會計社會服務方面的影響力,為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6.1 高標準設計校內實習實訓室
(1)改擴建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手工模擬實驗室.按照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的建設標準,高標準規劃設計實驗室建設方案,完善和擴充原有實訓室的功能,更新部分設備并完善現有實訓軟件,使學生具備應用財務軟件的基本能力,添置更新了部分低值易耗品.會計電算化實訓室可運用會計實訓軟件,完成會計電算化課程模塊(總賬、固定資產、工資、應收應付、采購、銷售、庫存、成本),完成從原始憑證到會計報表全過程的電算化會計操作和會計電算化考證培訓及考試.
(2)新建企業經營管理沙盤實訓室.可以滿足學生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管理、客戶關系管理、分銷及連鎖零售、決策管理、行政辦公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模塊的實訓需要.沙盤模擬實訓室可用于預算和制定商業計劃,平衡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財務決策對公司利潤的影響,財務政策的制定等模塊實訓.
6.2 開展深度校企合作,建成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建設會計電算化專業商品流通企業模擬綜合實訓基地,實現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實踐一體化”,形成學生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基地.按照企業生產經營基本布局,仿真模擬建設制造企業綜合實訓基地、商品流通企業綜合實訓基地,讓學生能感受本專業的工作環境,熟悉本專業的工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崗位意識[4].運作模式擬通過與企業簽訂“訂單”協議,加強校企合作.主要承擔學生技能培養,向企業輸送人才,形成人才培養基地.
[1]李松青.關于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3):14-15.
[2]郭靜.試論職業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師,2013,(11):258-265.
[3]張秀珍,張淑娟.高等職業學校會計電算化專業教學方法創新性研究[J].高教高職研究,2014,(88):174-175.
[4]劉玉紅.高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7):155-156.
(責任編校:晴川)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tanding Specialty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ZHANG Li, ZHAO Shuyun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uaibe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uaibei Anhui 235000, China)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as a key major in many vocational colleges, help cultivate numerous talents for the economic socie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problems in talents cultivation plans and instructional courses, teaching materials, internship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staff building.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can be built as an outstanding and selected major only by establish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forming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s, constructing a specific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a teaching team with superior teaching and practice abilities, and constructing a high level practice training bas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actice training; teaching team
2015-06-23
2010年安徽省教育廳教學改革與質量工程項目 “會計電算化省級特色專業建設” (批準號:20101374).
張莉(1979— ),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系講師.研究方向:會計信息系統、會計教學.
G717
A
1008-4681(2015)05-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