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幼斌,林小云,王振奇,羅順社 (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湖北武漢430100)
長江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具有60多年的辦學歷史,該專業2003年12月被遴選為湖北省第1批立項建設的本科品牌專業,2007年12月獲批為國家第2批特色專業建設點。在特色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活動中,根據“質量工程”的要求,結合實際,確立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建設目標、辦學特色及多層次人才培養方案,在加快專業基礎條件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開展了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建設。
課程建設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1]。在高等教育的系統中,教學是中心,而課程又是教學的主要內容,教育目的要通過課程內容來實現,高校教學的整個過程主要圍繞專業培養計劃所設置的課程展開。但是,在目前高校專業改革中,專業課時不斷被壓縮,為了緩和教學內容增多與學時減少之間的矛盾,減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存在部分內容重復和聯系不緊密的現象,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專業培養質量,必須進一步加強專業課程建設,并以此為基礎,整合優化專業課程體系,建立高質量的專業課程群,全面提高課程的教學效率,從而全面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
課程群是為完善同一施教對象的認知結構而將本專業或跨專業培養方案中若干門在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邏輯聯系的課程加以整合而成的課程體系,一般是由3門以上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組成的有機整體[2]。因此,專業課程群往往代表一定的專業方向或某一研究領域[3]。針對長江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瞄準學科和石油工業發展趨勢,考慮到目前社會對本專業人才的需要,本著“結合國情校情,按學科特點,突出重點,拓寬知識面,將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共同認識,重新審視了原有的教學內容體系,對部分教學內容進行了重組和優化,構建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群和專業核心課課程群:以國家級精品課程《沉積巖石學》為核心構建了地質基礎課程群,以國家級精品課程《地震勘探原理》為核心構建了地球物理勘探基礎課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課程《油藏物理》為核心構建了油氣田開發工程基礎課程群,以湖北省精品課程《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為核心構建了油氣地質專業核心課課程群,形成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特色鮮明的專業課程體系。
在課程群建設過程中,主要從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教學內容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實驗教學條件、教學網站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工作。其中,教師隊伍建設最關鍵[4],因為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主體。在課程群建設過程中,按照“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培養師資”的原則,制定和實施了“人才培養工程計劃”,堅持引進與培養并重、增加數量與提高質量并舉,大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了多支優秀的教師團隊。在教材建設方面,采取選用與自編相結合,選取的教材以國家規劃教材為主,自編教材多為本校與其他高校共同編寫的國家級規劃教材和行業規劃教材。注重教育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以人為本,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強化師生教學相長、雙向互動機制,將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化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地質基礎課程群主要包括《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結晶學礦物學》、《普通巖石學》、《古生物地史學》、《沉積巖石學》等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基本的地質學知識,特別是與油氣有關的地質知識背景,為后續的專業核心課程和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該課程群現有教師29名,教授10人,副教授9人,高級職稱教師占65.5%;具博士學位21人,占72.4%。其中,湖北教學名師1人,享受政府津貼專家2人,教育部第3屆高校優秀青年教師1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和主講教授各1人。
由于長江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后以油氣勘探開發為主,面臨的對象主要為沉積巖,因而《沉積巖石學》課程是該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根據這一實際情況,在該課程群中重點加強了《沉積巖石學》的教學改革。《沉積巖石學》課程以沉積巖的形成與演化為主線,講解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及其研究方法,重點闡述碎屑巖、碳酸鹽巖和主要沉積相類型的基本特征。在該課程建設過程中,在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建設方面都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等院校合作開展了《沉積巖石學》精品課程建設,將《沉積巖石學》課程建成為2003年湖北省首批省級精品課程、2008年國家級精品課程、2013年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成了一支國家級教學團隊——《沉積巖石學》精品課程教學團隊;主編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沉積巖與沉積相》,并獲中國石油高等教育優秀教材獎;創建了長江三峽地層沉積相微縮剖面、長江荊江段現代河流沉積、湖盆沉積模擬實驗等校內外實習基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率先在國際上開展了內潮汐沉積研究,及時將新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中。因此,該課程建設成果曾獲2005年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第七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在《沉積巖石學》課程建設的帶動下,其他幾門課程都進行了相應的建設與改革。其中,《普通地質學》進入校級精品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的建設行列,主編出版了高等院校石油天然氣類規劃教材《古生物學與地史學概論》和石油高等院校特色教材《光性礦物學簡明教程》;將幾門課程的野外實習綜合在一起進行為期6周的綜合地質實習,讓學生將幾門相關的基礎地質課程關聯起來,形成綜合地質思維能力。
地球物理勘探基礎課程群主要包括《地震勘探原理》、《地震地層學》、《地球物理測井》、《測井資料地質解釋》等課程,其中,《地震勘探原理》和《地球物理測井》為該課程群的核心課程。這些課程的教學主要介紹石油地球物理技術與方法,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油氣勘探方面的專業基礎課程,由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和地球科學學院共同承擔。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油氣的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和方法,為學習油氣地質專業核心課程奠定基礎。通過課程建設,特別是湖北省重點學科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地震勘探原理》課程2009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13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透視地下油藏——找尋石油的地震方法》2012年獲批為國家級精品視頻共開課。該課程群也形成了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現有教師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具博士學位19人,湖北教學名師1人。
油氣田開發工程基礎課程群主要包括《油藏物理》、《滲流力學》、《油藏工程基礎》、《油藏數值模擬》、《試井分析》等課程,主要介紹油氣開采技術與方法,如油氣田開發方案設計及調整、采油工程設計、鉆完井工程設計、提高采收率、試井分析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實測井壓力資料解釋、油氣藏評價、油田動態分析等,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油氣田開發方面的工程基礎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使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學生了解油氣開發地質方面的知識,為學生進入工作后能直接參與相關油氣開發工作奠定了基礎。其中,《油藏物理》和《試井分析》為該課程群的核心課程。這些課程由石油工程學院和地球科學學院共同承擔,以選修課為主。通過多年的課程建設,建成了2門湖北省省級精品課程:《油藏物理》2009年獲批為省級精品課程,《油藏工程基礎》2011年獲批為省級精品課程,課程負責人劉德華教授主編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油藏工程基礎》(第2版)榮獲2012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一等獎。該課程群現有教師19人,其中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4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10人。
油氣地質專業核心課程群主要包括《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油氣田勘探》、《油氣田地下地質學》等課程,主要介紹油氣勘探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是長江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主要的專業技術課程。通過這一課程群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并掌握油氣藏的基本特征及油氣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和油氣分布規律,油氣田地質研究的方法和各個開發階段油藏地質研究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技術,以及現代油氣田勘探的預測理論與勘探方法、勘探步驟與工作部署、勘探綜合評價與決策、勘探管理與項目設計等,由此提高學生對油田實際資料的綜合分析及解決油氣田勘探和開發地質問題的能力。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為該課程群的核心課程,是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闡述油氣成藏及分布規律。該課程于2007年獲批為湖北省精品課程,其建設成果2009年獲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現有教師10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9人,“楚天學者”特聘教授1人。以該課程群教師為核心的資源勘查工程專業教學團隊于2008年被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團隊。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省級精品課程建設促進了《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和《油氣田勘探》等課程的建設。《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已建成為長江大學校級精品課程,主編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油氣田地下地質學》和《數學地質方法及應用》,其中《數學地質方法及應用》2013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優秀出版物二等獎。
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多門性質相關或相近的單門課程的建設,形成了覆蓋專業主干課程的系列精品群,包括基本的地質課程、油氣勘探方面的專業基礎課程、油氣田開發方面的工程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4個方面,進一步完善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的課程體系,實現了堅持拓寬基礎、增強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辦出專業特色的專業培養目標,有效地促進了“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國家特色專業建設。
致謝: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朱筱敏教授的指導表示衷心感謝!
[1]林小云,龔文平,何幼斌,等.長江大學“資源勘查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歷程及成效 [J].中國地質教育,2011(1):25~29.
[2]李慧仙,論高校課程群建設 [J].江蘇高教,2006(6):73~75.
[3]周德泉,黃生文,陳永貴,等 .地質勘察與地基基礎課群綜合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 [J].中國地質教育,2009(1):140~143.
[4]孫新波,査慧 .高校精品課程建設研究綜述 [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12):16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