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豪
(廣西河池市衛生學校)
在高等教育的擴招和普高熱的待續升溫下,處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夾縫”位置的中職教育學生整體素質不斷下降。我校位于廣西少數民族地區,95%的護理專業學生都是河池市內貧困農村初中畢業生,多數為升高中無望或家庭條件不允許的,生源整體素質良莠不齊,他們希望就讀衛校畢業后能有一份工作。本人2月對所在學校護理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內容包括畢業后的打算、求職途徑等,調查對象是2015年即將畢業的護理專業12個班的學生只650人,實發問卷500份,收回426份。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本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的就業趨勢,分析原因,使學生正確面對就業形勢,順利實現就業。

問卷統計表
求職心理在學生求職過程中起到了一個導向作用。能夠以良好的心態面對競爭、勇于競爭,就業的成功率就高。據調查結果顯示,對就業胸有成竹的占9.8%,通過努力可以就業的占52.5%,就業無望的占37.5%。
正如本文開頭所言,中職衛校的護生生源素質整體很差,基礎參差不齊,而且護理專業多為女生,認識面窄,對自己本身沒有太大信心,不會深入分析問題,學習方法不正確,考試前單靠死記硬背。最近幾年,隨著高等醫學院校對護理本科、專科學生的連續大量招收,加上衛生行業產業升級的影響,使得醫院對護理畢業生的學歷要求越來越高,今年開始,縣級以上醫院就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不招收中職學歷的護理畢業生,導致37.5%的學生感到就業無望;而9.8%的學生對就業胸有成竹是因為畢業后有親戚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工作。
通過對口升本考試就讀本科繼續深造的占2.7%,有自主創業想法的僅占0.08%,剩下打算就業的學生占96.4%,選擇讀本科的學生,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大學夢,找到更好的出路。相當多的學生是選擇了直接就業,以緩解家里的經濟負擔。其中,打算進其他諸如政府部門的不多,去市縣醫院的占36.1%,去鄉鎮醫院或私人診所的占17.8%。
通過對學生的求職調查發現,通過網絡找工作的占7.5%,通過老師推薦和同學介紹的占到85%,通過所在的實習單位直接錄用就業僅占到7.5%。由此調查可見,學校必須加大就業力度,開拓就業市場,擴大就業范圍。
從新生入學的第一天起,就要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的開展,讓學生對護理方面的情況及早了解。在新生入學教育階段,把當前護理行業的就業形勢與發展情況告知學生,還可通過組織學生到醫院參觀,了解醫院對護士素質的基本要求和任職資格。這樣,學生會對有關護理方面的情況有一定的感性了解。此外,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學校招生就業辦公室應該不定期地向學生通告其行為發展趨勢及用人需求調查結果,使其時刻保持就業危機感。
開展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一方面可以引導極少數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學會調整心態,勇于面對困難,敢于求職,善于求職;另一方面,指導學生盡早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正確就業觀,讓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正確認識形勢,凡是適合自己的崗位,就要盡快就業,以免錯失就業的良機。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比較熱衷到“二甲”或“三甲”醫院就業,不想回社區、鄉鎮等基層單位就業;而且學生的鄉土觀念很濃厚,不愿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外地就業。因此,學校要指導學生改變狹窄的就業觀念,拓展就業方向,如社區門診、鄉鎮衛生院、診所,以及與醫學相關的其他崗位,如:制藥廠、眼鏡店、藥店、醫療器械、美容保健等,也要鼓勵學生到外地就業以實現更大的發展空間。
通過創新學校德育的內容和形式,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職業觀念,達到以德育人、以德化人的效果;引導學生認真學習醫療行業的職業道德榜樣,能夠把榜樣的精神內化為自己內心的道德信念,并成為自己在今后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精神動力;每逢“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學校舉行莊嚴的護士授帽儀式,樹立護理學生的神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此外,常常邀請優秀畢業生或醫院的護士長回校做講座,以自己的切身體會鼓勵在校的學弟、學妹,提高他們對護理專業的認識,讓他們對今后所從事的工作有更多的希望和期盼,也為今后走向工作崗位實現“愛崗敬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學生去臨床實習前,強化學生的護理操作訓練,然后進行考試,考試合格的學生方能進行臨床實習。通過訓練和考試,使學生能迅速進入工作角色;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臨床實習檢查時,也要對學生進行理論和操作技能考核,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在學生實習結束后,做好“護士資格考試”考前強化輔導,提高學生的應聘實力,增強學生的通過率。
另外,鼓勵學生參加學校開設的諸如美容師、按摩師技能培訓,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使學生在求職時有更多、更廣的選擇。
[1]舒正菊,秦素霞,楊正華,等.少數民族地區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現狀與人才培養探索[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3(04):298-301.
[2]周金菊,萬艷平.中等護理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10(0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