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立
廣東省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創傷骨科,廣東惠州516001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橈骨下端骨質疏松導致骨折,常發生在橈骨下端2 ~3cm,是人體最常見的上肢骨折之一[1]。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是指遠端骨折發生移位狀態,或者是復位后可在發生移位狀態。患者常常感覺到手腕劇烈疼痛,不敢活動等臨床癥狀[2]。一般情況我們采用的是石膏外固定,牽引固定溢價夾板固定等方法,其中石膏外固定是用于體外的一種固定方法,雖然可以固定好受傷部位,但是石膏固定后,在石膏未干以前是不可以搬動患者,以免造成石膏變形,使患者受傷部位再次發生骨折,而且需要長時間的抬高患肢,并且需要觀察患肢血液回流情況,避免因為石膏固定發生截肢情況[3]。本研究采用手術方法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預后良好,效果顯著,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13 年2 月~2014 年3 月經我院診斷并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的患者68 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表格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手術固定組和石膏固定組,各34 例。其中手術固定組男24 例,女10 例,年齡24 ~65 歲,平均(44.8±20.5)歲;石膏固定組男25 例,女9 例,年齡23 ~66 歲,平均(45.2±21.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以及病史情況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入院后給與相關護理,完善相關檢查。手術固定組給與患者掌側切口6 ~8cm,從橈側腕屈肌腱側進入,顯露旋前方肌,在其距橈骨端止點0.5cm 處切斷,暴露骨折端,將骨折部位復位后,掌側加壓鋼板固定治療;石膏固定組給與患者局部麻醉,進行中醫手法正骨復位后,進行石膏外固療,固定后觀察患者末梢血運20 ~30min,再次拍片了解骨折復位情況,每周復查X 線片,嚴密觀察。治療6 個月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跟蹤訪問,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患者活動情況及治療效果,并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患肢活動度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患肢活動度情況比較
組別 n 背伸 掌曲 旋后 旋前手術固定組 34 68.23±13.58 63.48±12.56 75.38±13.28 68.43±13.68石膏固定組 34 42.54±12.42 43.81±11.34 45.37±14.26 48.26±11.69 t 8.1398 6.7779 8.9801 6.5359 P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情況比較[n(%)]
痊愈:活動度及患肢功能恢復正常,疼痛感消失;顯效:活動度及患肢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疼痛感不明顯或消失;好轉:活動度及患肢功能有所好轉,疼痛感減輕;無效:活動度及患者功能無好轉,疼痛感無減輕。總有效率為痊愈率+顯效率+好轉率。
采用SPSS15.0 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6 個月后,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患肢活動度情況,并比較,可以看出,手術固定組患肢活動度明顯大于石膏固定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治療6 個月后,跟蹤訪問兩組患者,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情況,并比較。可以看出,手術固定組總有效率(97.06%)明顯優于石膏固定組(70.59%),x2=8.784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在臨床上對于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式的選擇是一直存在爭議的,大多數人認為切開復位內固定術與直接的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相比其療效是差不多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不穩定的橈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是必要的,并且更加傾向于采用掌側鎖定鋼板固定的方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橈骨遠端骨折是一種多為間接暴力所致的骨折,其骨折部位在橈骨下端2 ~3cm 處,常常發生在老年人以及成年人居多。由于橈骨骨骼較細等特點大部分橈骨遠端骨折多為粉碎型。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是指復位后會再次發生移位型骨折,一般臨床表現為手腕部出線劇烈疼痛,不敢活動手腕部位,可以看見腕部腫脹,有皮下出血狀態,一般情況不敢握拳,手指部位發生麻木,痙攣等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現象[5]。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其原因是多為間接暴力所致以及機體內出現老化,導致胃腸吸收功能差,引起骨質疏松使 在外界力量影響發生骨折現象[6]。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會出現患肢活動量減少,長時間會發生肘關節,肩關節發生僵硬狀態,畸形,也有可能發生發射性交感骨萎縮等并發癥。現在臨床主要治療這類疾病大部分采用手術方法。效果顯著,預后良好。
目前常用的一般固定方法有夾板固定,石膏外固定,牽引固定溢價外固定器固定骨折患者等[7]。其中石膏固定外固定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達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對固定骨折肢體周圍軟組織無損傷,是固定骨折的肢體能保持正常血液循環狀態,消除骨折愈合時發生的旋轉,剪切以及成角外力,使骨折部位不易發生移位,為骨折愈合提供方便,有利的條件。同樣這種方法在腕關節上也同樣適用患者在腕關節主動背伸、旋后活動范圍上的差異,說明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采用掌側鎖定鋼板固定治療在腕關節主動背伸、旋后活動范圍上比采取石膏外固定治療要高,同時研究還顯示在腕關節的活動范圍上,采用手術治療要比石膏治療的療效大,并且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驗證了這一觀點。但是石膏外固定后的注意事項。(1)石膏外固定后,在未干情況不可以搬動,以免造成石膏折斷或者石膏發生變形,而導致固定好的骨折部位再次發生骨折。(2)石膏外固定后要抬高受傷骨折肢體,注意受傷部位有無受壓狀態,以及觀察遠端手指血液回流狀態,避免因血液回流受阻而發生截肢情況。(3)注意保持石膏清潔避免污染,如發生受傷部位腫脹消失或者肌肉內萎縮使石膏松動者,應立即更換石膏,以免造成骨折部位發生畸形。
手術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是在X 線下進行骨折部位復位后,于患處附近切口固定的方法。由于X 線的使用,手術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復位準確,不易產生后遺癥的優點。同時手術方法固定效果好,患處穩定不易產生二次位移,為患肢的愈合提供便利條件[8]。而且其損傷程度小,不會造成大面積醫源性損傷,不會造成患肢血流阻塞等現象。然而由于手術治療需要使用鋼板固定技術,在其患肢部位加壓鋼板,對于患者骨骼密度要求較高,部分老年患者或是骨質疏松患者由于骨骼密度下降,無法穩固鋼板,甚至鋼板固定過程會導致患者骨骼的損傷[9-10]。因此手術固定法不適合于骨密度較低人群,其應用的廣泛性較差。
石膏固定法與手術固定法相比較,石膏固定法具有操作簡便,適應人群廣泛等優點,適用于骨折程度較輕患者,但其復位效果受醫生技術影響較大,且復位后患處不穩定,容易造成二次移位,或是患肢血液回流障礙[11-12]。手術固定法操作過程精確,復位效果好,且復位后患處穩定,不易造成二次移位,其恢復情況及治療效果均優于石膏固定法,但是手術固定法對患者骨骼密度要求較高,不適用于老年患者及骨質疏松患者[13]。
本次研究通過記錄分析兩組患者治療6 個月后患肢活動度及治療情況,對比分析了手術與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療效。結果表明:手術固定組總有效率為97.06%,石膏固定組總有效率為70.59%,手術固定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石膏固定組,且手術固定組患肢活動度明顯大于石膏固定組,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均<0.05)。從而可以看出,手術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療效明顯優于石膏外固定法,值得臨床推廣。
[1] 彭建江,劉美富,陳本建,等.手術與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療效比較[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5):90-91.
[2] 張華,鄧強新.特定橈骨遠端骨折患者手術及手法復位治療后的遠期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2):1735-1736.
[3] 彭斌,王健,毛峰,等.手術與石膏外固定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療效比較[J].中國骨傷,2013,26(1):41-46.
[4] 陸雄偉.鋼板固定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進展及策略[J].國際骨科學雜志,2010,31(5):266-269.
[5] 張興平.橈骨遠端骨折治療方法的選擇與思考[J].中國骨傷,2011,24(11):887-889.
[6] Beumer A,McQueen MM.Treatment options of unstable distal radiaI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Geriatrics,2010,29(7):543-545.
[7] 范曉東.外固定治療老年橈骨遠端不穩定骨折對橈腕關節解剖參數喪失與功能的影響[J].安微醫學,2012,33(11):1510-1512.
[8] 姜保國,張殿英.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建議[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11):1053-1056.
[9] 張文才,陽晟,程英雄,等.側鎖定加壓板治療橈骨不穩定遠端骨折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0,5(5):405-407.
[10] 袁峰,袁榮霞,劉枝成.外固定支架術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臨床研究[J].河北醫學,2013,19(2):193-197.
[11] 任東.兩種方法治療橈骨遠端不穩定型骨折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科學,2014,4(5):204-206
[12] 黃海晶,溫建民.鋼板內固定與小夾板治療橈骨遠端關節內骨折的效果比較[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4):631-636.
[13] 石展英,趙良軍,李百川,等.三種不同固定方式治療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骨愈合[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16(52): 9756-9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