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鋒(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南寧530021)
星狀神經節阻滯臨床應用進展
李 鋒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麻醉科,南寧530021)
星狀神經節; 神經傳導阻滯; 疼痛; 麻醉,局部; 綜述
星狀神經節阻滯(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是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入星狀神經節內或附近組織,通過局部麻醉藥直接或擴散而阻滯星狀神經節神經纖維組織的方法,該方法可調節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等,使其保持動態平衡,SGB已應用于治療頭面部各器官及頸肩上肢部的多種疼痛及非疼痛類疾病。近年來,隨著神經生理學的研究進展和臨床操作的規范培訓,SGB療法的適應證也進一步拓寬,并發癥明顯減少,安全系數明顯提高。本文就SGB的臨床應用作一綜述。
星狀神經節是由頸下神經節和T1神經節在胚胎期融合而成,故又稱頸胸交感神經節。作為一個外周神經結構,星狀神經節的體積相對較大,一般長2 cm,寬1 cm,前后的厚度約0.5 cm。星狀神經節位于兩側胸交感神經干的頭端,該特殊位置使其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生理結構,支配頭部和上肢的所有交感神經均必須經過星狀神經節才能至臂叢或頸交感干,星狀神經節還將胸交感神經鏈延續至頸部[1]。與星狀神經節周圍毗鄰的組織器官主要有椎動脈起始部、頸長肌、前斜角肌、膈神經干、肺尖、胸膜頂、胸導管等。有研究認為星狀神經節下端高于胸骨柄上緣的概率為67%左右,在第2肋骨下緣極少見到星狀神經節組織[2-3]。
SGB通常在C6頸椎水平進行,可以直接在C6橫突前結節或其內側穿刺進針注藥。操作中,患者取仰臥位,肩下墊薄枕使頸部伸展,囑患者嘴微張,頭后仰,在胸鎖關節鎖骨上緣3~4 cm操作者左手食指或中指將胸鎖乳突肌肉往外推開,使手指感覺到外側有頸動脈搏動感,然后在氣管與食指之間進針,當觸及明顯骨質感后退少許,固定針頭回吸無血或腦脊液后緩慢分次注射1%利多卡因或0.25%羅哌卡因5~8mL。注射后5min觀察患者注射側眼瞼下垂、結膜充血、瞳孔縮小、皮膚潮熱、鼻塞等霍納綜合征,則表明阻滯成功。近年來,由于超聲技術分辨率明顯提高,已被應用于SGB的輔助引導定位,有較好的應用前景[4]。
3.1 頸源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 CEH是指由頸椎和(或)頸部骨關節炎、頸椎間盤變性、頸部軟組織的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所引起的以慢性單側性頭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臨床表現為單側或雙側的頸枕部、顳部疼痛及肩部不適,枕大神經干、枕小神經干、頸項部有明顯壓痛,并可誘發眩暈。1990年,CEH被國際疼痛研究會認定為繼發性頭痛。慢性頭痛的患者有15%~20%可能是CEH[5],甚至有報道稱,CEH在普通人群的發病率高達34%[6]。高麗[7]與周穎等[8]的研究均發現SGB治療CEH有良好的療效。
3.2 偏頭痛 偏頭痛早在2 000年前即有該病的記載,“migraine”是由“hemieraine”一詞演變而來的法文名稱。該病是一種發作性疾病,間歇期無任何癥狀,發作時常為單側的搏動性頭痛,多為偏側性,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多為幾小時至幾天,聲、光刺激及日常活動均可加重癥狀,偏頭痛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病,不同資料報道有較大差異,一般認為發病率約15%左右。鄭慶玲等[9]收治符合偏頭痛診斷標準患者95例,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進行SGB治療,對照組則口服氟哌啶醇及美托洛爾,結果顯示,SGB治療偏頭痛要優于藥物治療。趙曉紅等[10]研究了124例偏頭痛患者,觀察組62例采取SGB治療,對照組62例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酒石酸美托洛爾片、谷維素片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3 周圍性面癱 周圍性面癱是指原因不明、急性發病的單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主要癥狀為一側面部表情肌癱瘓。病側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時歪向健側,因口輪匝肌癱瘓而鼓氣或吹口哨時漏氣,因頰肌癱瘓而食物易滯留于病側齒頰之間。針對周圍性面癱患者,張龍飛[11]采用單純1%利多卡因8mL SGB治療,結果顯示,神經阻滯總有效率達到100%,明顯優于對照組。施冬生等[12]使用不同濃度的長效丁哌卡因行SGB治療急性周圍性面癱患者,發現0.25%羅哌卡因阻滯的臨床效果最好。一般認為,面神經管是一狹長的骨性管道,僅能容納面神經。SGB后面神經管的血液循環明顯改善,改善局部循環,減輕局部水腫,增加氧供,促進神經功能恢復。
3.4 突發性耳聾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覺神經性耳聾。目前,尚無一種公認的特效藥物治療。趙建民等[13]對45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采用1%利多卡因6~8mL進行SGB治療,每天1次,連續2周,治療組治療痊愈率、有效率(44%、84%)顯著高于對照組(27%、5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劉勇剛等[14]對收治的4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進行單純SGB治療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任林林等[15]為了提高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效果,對患者實施SGB合并高壓氧綜合治療,也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
3.5 失眠癥 失眠是由入睡和維持睡眠障礙(DIMS)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難、睡眠深度或頻度過短、早醒及睡眠時間不足或質量差等,是一種常見病。SGB治療頑固性失眠已在臨床廣泛應用,而且治療效果明顯。張光翠[16]采用雙側SGB治療頑固性失眠,每天1次,15次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羅義竣等[17]選擇60例失眠癥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SGB組)30例和對照組(口服硝西泮片治療)30例。結果顯示,SGB組睡眠時間較對照組有顯著延長,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李延紅等[18]研究失眠患者行SGB治療后血漿5-羥色胺(5-HT)、去甲腎上腺素(NE)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變化,提出SGB治療失眠癥的機制可能是通過升高血漿中5-HT含量、SOD活性,降低NE含量這一途徑實現的。
3.6 肩手綜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 SHS又稱反射性肩手部交感神經性營養障礙,臨床表現為患側肩關節疼痛及手部突然水腫、疼痛,手活動功能受限。目前,一般認為該病與交感神經功能障礙、肩關節半脫位、痙攣、患肢不適當的過度牽拉、腕關節或手受到意外傷害等有關。杜寧等[19]將52例SHS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和實驗組(26例),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SGB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性下降,較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劉經星等[20]選取腦卒中后SHS偏癱患者60例,許貴剛等[21]選取有腦血管病史后SHS患者50例進行SGB研究,結果均顯示,SGB治療后疼痛、水腫程度,上肢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優于非神經阻滯組。SGB可使支配區域內的肩上肢部的交感神經受到抑制,擴張相應區域血管,解除血管運動性異常的惡性循環,恢復營養代謝平衡。
3.7 原發性痛經(primary dys-menorrheal,PD) 婦女在月經前后或經期出現下腹或腰骶部疼痛,并無器質性病變,稱為PD。白炳生等[22]和舒運兵等[23]分別對76例和286例排除盆腔器質性病變的PD患者進行SGB治療,均取得了良好療效,無嚴重不良反應。楊兆星[24]對中重度痛經患者進行SGB研究,結果顯示,SGB能夠明顯改善中重度痛經的疼痛程度,對治療中重度痛經療效確切。
3.8 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 CRPS于1994年由國際疼痛學會提出,是一種病因尚不明確但多數是在組織損傷后繼發出現的以肢體慢性的頑固性病理性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綜合征。Li等[25]發現,CRPS是骨科手術術后并不少見的并發癥,其早期并無特征性的臨床表現,很難引起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重視,一旦延誤預后很差,可造成終身功能障礙,其病理機制至今還未十分清楚。趙麗等[26]觀察在上肢手術中進行臂叢神經阻滯的患者合并行SGB后對CRPS的發病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對上肢手術患者進行SGB可以大大降低CRPS的發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Yucel等[27]對22例一側手部CRPS患者行SGB治療,VAS評分明顯下降。SGB抑制交感神經興奮可降低神經生長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減少交感神經萌芽,減少腦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從而使CRPS癥狀的改善[28]。
綜上所述,星狀神經節屬于交感神經系統,在解剖學上與腹腔神經節、腰交感神經節并列。SGB在疼痛治療領域應用最多,適應證廣泛,這是因為星狀神經節纖維分布廣泛,包括頭、顏面、頸部、上肢及上胸部,此外,還支配重要的器官大腦、心臟、眼睛等。因此,SGB不僅適用于其支配區內的多種疾病,還對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等全身各部位疾病也有明顯的治療作用。SGB應用前景廣闊,但其作用機制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1]薛富善.臨床局部麻醉技術[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339-340.
[2]岳修群.頸交感神經節穿刺入路的應用解剖學研究及臨床應用[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07.
[3]張俊峰.星狀神經節阻滯的應用解剖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1, 32(1):79-80.
[4]NakagawaM,HayashiM,HoukiS,etal.Ultrasound guided T2 intercostal nerve block:a comparison with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under the blind technique and ultrasound guided technique[J].Masui,2010,59(5):604-609.
[5]Haldeman S,DagenaisS.Cervicogenic headaches:acritical review[J].Spine J,2001,1(1):31-46.
[6]Anthony M.Cervicogenic headache:prevalence and response to local steroid therapy[J].Clin Exp Rheumatol,2000,18(2 Suppl 19):S59-64.
[7]高麗.頸源性頭痛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12,34(6):901-903.
[8]周穎,秦樹國.星狀神經節阻滯聯合頸2椎旁阻滯治療頸源性頭痛[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0(11):1302-1304.
[9]鄭慶玲,王玉豐.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的臨床療效[J].海南醫學,2012,23(17):68-69.
[10]趙曉紅,蔣紹軍,侯宇峰,等.藥物與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頑固性偏頭痛的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1):42-43.
[11]張龍飛.兩種方法治療急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J].臨床薈萃,2011,26(18):1605-1606.
[12]施冬生,王銳,張娟.不同濃度羅哌卡因在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面癱急性期中的療效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6(7):778-779.
[13]趙建民,郭瑞宏.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療效觀察[J].中國疼痛醫學雜志,2013,19(8):501-502.
[14]劉勇剛,鮑詩平,張偉,等.連續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突發性耳聾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7):1042-1043.
[15]任林林,張艷.星狀神經節阻滯高壓氧綜合治療突發性耳聾的臨床觀察[J].醫藥論壇雜志,2011,32(8):138-140.
[16]張光翠.雙側星狀神經節交替阻滯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臨床觀察[J].臨床薈萃,2011,26(6):506-507.
[17]羅義竣,孫璐.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失眠60例[J].臨床軍醫雜志,2010,38(2):291-292.
[18]李延紅,李香,陳文武.星狀神經節阻滯對失眠患者血漿5-HTNE及SOD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4):63-64.
[19]杜寧,尹常寶.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肩-手綜合征的臨床觀察[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0,24(1):38-39.
[20]劉經星,王德利,孫鋒.星狀神經節阻滯配合間歇式氣壓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J].湖北醫藥學院學報,2012,31(6):492-495.
[21]許貴剛,朱在卿,劉洋,等.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在肩手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J].山東醫藥,2010,50(34):104.
[22]白炳生,劉永前.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研究[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2,33(5):291-293.
[23]舒運兵,田凱,陳小容,等.應用星狀神經節阻滯對原發性痛經治療的探討[J].四川醫學,2010,31(5):634-635.
[24]楊兆星.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中重度痛經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15):125-126.
[25]LiZ,Smith BP,Tuohy C,etal.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after hand surgery[J].Hand Clin,2010,26(2):281-289.
[26]趙麗,蔣華軍.星狀神經節阻滯對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發病率影響的研究[J].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14,36(2):153-156.
[27]Yucel I,Demiraran Y,Ozturan K,etal.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type I:efficacy of stellate ganglion blockade[J].JOrthop Traumatol,2009,10(4):179-183.
[28]Lipov EG,Joshi JR,Sanders S,et al.A unifying theory linking the prolonged efficacy of the stellate ganglion block for the treatmentof chronic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hot flashes,an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J].Med Hypotheses,2009,72(6):657-661.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16
A
1009-5519(2015)09-1324-03
2014-11-27
2015-01-09)
李鋒(1970-),男,廣西北海人,碩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麻醉與疼痛醫學研究;E-mail:nnlife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