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立,張 偉
(第三軍醫大學訓練部遠程和繼續教育處,重慶400038)
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對軍醫大學師資隊伍建設的啟示
張立立,張 偉
(第三軍醫大學訓練部遠程和繼續教育處,重慶400038)
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深入發展,建設現代化衛勤保障力量,培養卓越聯勤軍醫成為我國軍醫大學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因此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培養卓越教師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導師; 師資培訓; 軍事醫學/教育; 院校,醫學
近年來,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完善,教師教育改革持續推進,教師培養質量和水平得到提高,但也存在著教師培養的適應性和針對性不強、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相對陳舊、教育實踐質量不高、教師教育師資隊伍薄弱等突出問題[1]。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成為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為推動教師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師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14年啟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這對醫學教育領域的師資人才培養無疑是一大福音。
根據教育部的文件綱要,計劃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分類指導、協同創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則,針對教師培養的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深化教師培養模式改革。計劃還提出推動以師范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變革。推進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學改革,著力提升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軍隊醫學院校的師資隊伍有著軍人和教師的雙重身份,且醫學專業教育有著區別于其他基礎學科和專業學科的獨特性,但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一批專業基礎扎實、教育教學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教師,實現教師從普通到卓越的轉變[2],因此對軍醫大學師資隊伍建設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和啟示作用。
軍醫大學作為培養新時期衛勤保障人才的搖籃,既要注重與普通醫學院校同等層次的醫學知識與技能傳授,同時還要兼顧軍人素養的鍛造與錘煉,這對軍醫大學的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受到部隊單位管理體制與環境的制約,軍醫大學的教育資訊比較封閉,與地方醫學院校的橫向交流較少,教學方式過于陳舊,部分教育資源缺乏等局限因素,且一時難以轉變,人才培養質量有所滯后。鑒于軍醫這一群體培養的特定性,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強有力抓手。以其中某一軍醫大學為例,根據其教員成長路徑,剖析整個師資培養體系。
2.1 新教員崗前培訓及教師資格認定 軍醫大學屬單一類學科院校,具有部隊人事管理體制的特殊性,學科專業性強,公共基礎學科與人文教育類學科相對薄弱。絕大多數教員來自部隊醫學院校[3],“近親繁殖”現象尤為突出,師范類專業的畢業生寥寥無幾。為幫助新進教員樹立高等教育教學理念,掌握現代教學技能,盡快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每年選送新教員到高校師資培訓中心參加教師崗前培訓,培訓內容圍繞高等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為主導的基礎教育學課程及基本教學方法,課堂組織與各類教學規范。整個培訓以理論課為主,缺少實踐課程,內容抽象陳舊,缺乏應用指導意義。教員不僅要通過崗前培訓考核,還必須通過學校督導專家的教學試講考核,才可獲得任教資格。
2.2 助教規范化培訓與講師規范化培訓 助教規范化培訓是針對全體助教及博士畢業直接任命講師的無教學經歷的教員[4]。未通過該培訓者不能晉升高一級教學職稱。此項培訓通過各教研室自行主導實施。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科特色,結合教員自身優勢,指定指導教師,制訂培養計劃。培訓內容主要涵蓋幾部分內容:(1)自學2本關于軍隊醫學院校教學輔導教材;(2)達到教研室規定的試講學時;(3)達到指定聽課學時;(4)擔任一學期教學秘書;(5)填寫助教規范化培訓手冊;(6)非醫學類專業教員必須選修一門與擬任教課程相關的醫學類課程,并通過課程考核。根據現行高校教學系列準入條件的趨勢,高級教學職稱以下的講師原則上不能上理論課,因此包括講師在內的教員都缺少實踐教學經驗。
講師規范化培訓是某軍醫大學目前的一種探索和嘗試。其模式可借鑒助教規培模式,但又有很大區別。助教規培采用的是公共基礎教學的培訓模式,注重教學方法和技能的培訓。講師規培則更需要提升教師自身醫學專業知識水平,更加牢固的知識體系。對醫學生的授課側重實踐教學,多采用研討式與啟發式教學。因針對性與專業性強,分類培訓需求強烈。
2.3 創新教育專項培訓 根據師資人才隊伍的建設需要,結合創新教育的發展目標,某軍醫大學還實施開展了創新教育專項培訓,如骨干教師英語教學能力培訓[5]、微格教學法培訓[6]、自學輔導式培訓[7]。英語教學能力培訓是培養教員全英文授課與雙語授課能力的。新時期強軍目標對衛勤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軍事醫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大挑戰,教師就必須具備國際視野,提升國際交流水平,將醫學知識更好的傳承,讓醫學教育逐步與國際接軌。微格教學法與自學輔導式培訓均為針對教員教學能力提升的專項培訓。微格教學法意在讓教員暴露于自身教學情境之下,得到及時的自我反饋與修正;自學輔導式培訓則是研討式教學的實際應用。
通過對軍醫大學師資隊伍培訓體系的現狀可見,目前軍醫大學對師資人才的培養體系較為完整,能清晰地看到教員的成長路徑,但是培訓內容和模式都有些陳舊,受到制度條件,環境條件和資源的制約,對師資人才教學能力的培養始終未能有所突破,完善教師培養機制,關鍵在于科學、規范與可持續發展:高等醫學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科學體系,因而高等醫學教師的教學經驗和能力的形成,需要較長時間的積累和歷練[8]。鑒于卓越教師的造就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縱貫職前到職后的培養過程,因此有必要保持卓越教師職后培養目標與職前培養目標的連貫性和遞進性,促進進入職場的優秀師范畢業生持續向前發展,最終成為一名真正的卓越教師和教育家[9]。
3.1 推動培養教學專家型教師的培養目標改革 國外高等院校的師資培養已經向教師職業化、專業化道路邁進,教學專家型教師的培養已被多次提出。所以在軍醫大學的醫學教育改革中,結合培養卓越教師培訓計劃的核心思想,也應該適當調整師資隊伍建設發展的目標,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師培養機制,對于那些理論基礎扎實,潛心鉆研教學,熱愛醫學教育事業的教員應進行重點培養,將培養教學專家型教師納入師資隊伍建設目標中,也是對醫學教育改革總體目標的補充和完善。
3.2 加大教學專項培訓的比重,設立教學導師 對師資人才隊伍的培養不能一直墨守成規,僅僅立足于常規培訓。必須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理念,在鞏固原有教學培訓項目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多層次、多元化的教學專項培訓,意在進一步優化更新教師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與技能。針對這點,可借鑒師范院校對師范生的培養模式,包括教學目標,課程內容設置等。當然教師的培養畢竟與學生的培養有很大差別,不可照搬,但教學核心要素應該得到傳承,拓展和創新,加以整合,形成真正實現教學改革突出成果的師資培訓項目。同時,選拔學經驗豐富、教學成果突出的資深教學骨干,為專門培訓教學的師資力量,即教學導師。教學導師不僅負責青年教員的教學培訓,并參與制訂培養項目與方案。建立教師成長檔案,發掘培養有潛力的教員。
3.3 建立適應教學發展需求的教學評估機制 目前,軍醫大學對教員的晉職晉級考評機制幾乎都以科研成果作為主要考評依據。教學質量與成果似乎成了一項輔助參考材料甚至是一種點綴。現有的教學評價體系也有很多亟待完善之處,如教學質量評估的標準不明確,學生評教存在很大隨意性,教學成果無法統一量化。現行的不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無法真正調動教師傾心于教學的積極性。因此,建立專門的教學評價考核機制是培養卓越教師的重要保障。
[1]楊昌榮.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2]吳瑾,王宜懷.“卓越計劃”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35-38.
[3]岳娟娟,劉衛東,王振維.軍醫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生態系統的典范模型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28-30.
[4]高哲學,曹明平.關于構建醫學青年教師培訓體系的幾點思考[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2,35(4):283-285.
[5]楊櫟,賀加,楊敏.軍醫大學青年教師英語水平的調查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1):38-39.
[6]周建,王同樂,劉昕,等.基于微格教學法的管制教員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5,26(1):73-77.
[7]卞亞紅,張力,孫項潔,等.軍醫大學教育技術能力混合培訓模式的應用與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11,19(5):959-961.
[8]金業文.“卓越教師”培養:目標、課程與模式[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6):35-39.
[9]唐新明,楊玥娜,陳江,等.師資隊伍狀況對高等醫學教學水平的影響[J].昆明醫學院學報,2012,33(6):150-153.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63
B
1009-5519(2015)09-1427-02
2014-10-19
2015-02-11)
張立立(1985-),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師資培訓管理工作;E-mail:lili_home20@163.com。
張偉(E-mail:wdzw@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