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秀
(城口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重慶405900)
七葉皂苷鈉藥物外滲1例臨床觀察與護理
羅云秀
(城口縣人民醫院普外科,重慶405900)
七葉素; 藥用制劑; 診斷和治療物質外滲; 護理
靜脈用藥在基層醫院是基層醫院治療疾病的主要途徑之一,但其也給患者帶來許多不適,如疼痛、活動不便等,強刺激藥物、高滲性藥物、化療類藥物等外滲可導致局部水腫、甚至組織壞死。因此,如何保證藥物的安全輸注是靜脈用藥護理的重點。近年來,隨著各種靜脈置管的應用,以及護患雙方對血管保護的重視,已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藥物外滲現象的發生。但是一些非操作因素所致的意外事件,如用藥過程中刺激性藥物致血管痙攣,非注射部位出現藥物外滲等,若處理不當,可致局部組織缺血、水腫,甚至壞死,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引發醫療糾紛。2014年本院普外科1例患者靜脈滴注七葉皂苷鈉6 h后,發現以穿刺點為中心面積約6 cm的皮膚暗紅、灼痛,按壓局部組織硬結、壓痛,經積極治療后,患者治愈出院,現報道如下。
患者,女,70歲,于2014年7月21日以椎間盤突出收住本科,給予七葉皂苷鈉抗炎、抗滲出、改善血液循環等對癥治療[1]。在左側手背進行一次性鋼針靜脈穿刺,穿刺成功后靜脈滴注治療藥物,靜脈滴注前3天,每次靜脈滴注生理鹽水250mL加七葉皂苷鈉20mg時,患者自訴靜脈穿刺走向疼痛,觀察靜脈處無紅腫,擠壓針管回血好,輸液通暢。靜脈滴注結束后,患者自訴穿刺部位疼痛減輕。治療第4天,換右側前臂橈靜脈留置針靜脈穿刺,于09:00開始,16:00結束,于22:00患者訴疼痛難忍,要求拔針,拔針過程中,按壓穿刺部位劇烈疼痛,硬結范圍達到6 cm。立即按藥物說明書用0.25%普魯卡因封閉然后熱敷,第2天,穿刺部位皮膚暗紅,按壓皮下有硬結,疼痛加劇。改用馬鈴薯外敷3 d[2],第4天用濕潤燒傷膏外敷硬節部位加微波治療患處20min,每天3次,連續治療5 d,硬節軟化,疼痛減輕,皮膚顏色由暗紅轉紅,治療8 d后,患者訴無疼痛等不適感,硬結消失,皮膚顏色正常。
2.1 原因分析 該例為女性老年患者,血管彈性下降,脆性增加,藥液易外滲[3]。本身藥物的刺激性強,七葉皂苷鈉的pH值為4.6,呈酸性狀態,干擾血管內膜的正常代謝,引發靜脈炎;還有一個刺激原因就是七葉皂苷鈉為三萜鈉鹽,屬于大分子物質,純中藥制劑,靜脈滴注后直接引起血漿滲透壓升高,藥物滲透壓越高,對靜脈的刺激越大,正常人體血液滲透壓為285~310mOsm/L,高滲性溶液進入血管內,可吸取細胞內的水分,造成血管內膜脫水;同時,內膜暴露于刺激溶液容易受損[4],用藥過程中,可見注射部位疼痛、腫脹,但經熱敷后可使癥狀消失。護士第1次選擇血管也不妥,靜脈滴注刺激性強的藥物應該選擇較粗直的血管,不應該選擇手背血管,以至于穿刺后,用藥過程中持續疼痛無法比較,甚至第2次穿刺用藥過程的外滲比第1次手背穿刺用藥疼痛輕,導致第2次用藥疼痛不能分辨是藥液外滲疼痛還是藥物刺激性疼痛。再加上藥液不是滲入皮下,而是滲入組織下,以致患者及家屬不能發現藥液的外滲。對于靜脈滴注時間長、刺激性強的靜脈治療工具選擇有誤,第1次靜脈治療工具不應該選擇一次性鋼針。在連續用藥過程中患者感到用藥部位持續疼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2.2 積極處理 盡管該患者未出現水泡及組織壞死,但護理人員發現后積極給予患者強刺激藥物外滲的處理。(1)與患者做好解釋溝通,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護士技術操作原因,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主動配合治療。(2)立即終止靜脈滴注,拔出留置針,重新選擇靜脈置管,給予局部處理。(3)局部制動,抬高患肢,前3天用洗凈的生馬鈴薯切成3~5mm薄片敷于藥液外滲處,外敷面積大于硬結面積,2 h更換1次。(4)治療第4天,在硬結上面敷濕潤燒傷膏[5],應用距離硬結上方3 cm、功率15~20W微波照射20min[6],每天治療3次,治療5 d后,患者自訴無疼痛不適感,皮膚顏色正常。
2.3 預防措施 (1)評估患者的年齡、病情、過敏史、靜脈治療方案、藥物性質等,以確定選擇合適的輸注途徑和靜脈治療工具,達到最佳輸注效果。(2)評估穿刺部位皮膚情況和靜脈條件,在滿足治療需要的情況下,盡量選擇較細、較短、管腔最少的導管。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宜用于短期或單次給藥,謹慎選用頭皮鋼針給予短期單次(<4 h)靜脈滴注治療,腐蝕性藥物、持續滴注刺激性藥物、發皰劑藥物、腸外營養液、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體或藥液,以及滲透壓低于240mOsmL/L高于600mOsmL/L的液體等藥物時,避免使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以防止發生滲出引起的組織壞疽[7]。外周靜脈留置針宜用于短期靜脈輸液治療,不宜用于腐蝕性藥物等持續性靜脈輸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宜用于中長期靜脈治療,可用于任何性質的藥物輸注。經皮穿刺中心靜脈導管(CVC)、置入式靜脈輸液港(PORT)可用于任何性質的藥物輸注。選擇PICC、CVC、PORT輸注方式藥物對血管無刺激性,易固定,減少了穿刺的次數,同時減少了對患者淺表靜脈的破壞[8]。避免采用任何循環功能不良肢體靜脈,盡量減少下肢靜脈穿刺,如特殊情況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靜脈穿刺,輸液時可抬高下肢20°~30°。(3)減少對血管壁的損傷,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后針頭要固定牢固,以防針頭擺動引起靜脈損傷而誘發靜脈炎,對長期靜脈輸液者應有計劃地更換輸液部位,注意保護靜脈。對強刺激性藥物,患者初次使用時,應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恐懼,著重指出藥物的刺激性,注射部位疼痛或有異常感覺應及時告知護士,不要強忍,以免造成組織損傷甚至壞死。(4)熟悉藥物的性質,選擇合適的給藥方式,適當調節室溫給予穿刺部位保暖,提高注射液的溫度。藥物注射前用生理鹽水測試是否在血管內,有無外滲;藥物用完后用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沖洗靜脈;同時注射多種藥物,刺激性強、高滲性藥物不可在第1瓶或最后1瓶輸入,以防穿刺藥物滲漏或拔針時余液滲漏,此時靜脈完整性較好,外滲概率小[9]。(5)熟悉藥物的pH值及滲透壓,在不影響藥效的情況下適當加入緩沖劑,調整適合靜脈的pH值及滲透壓。例如:可加入5%碳酸氫鈉 5 mL將七葉皂苷鈉的 pH值由 4.6調整到7.45,7.45是適宜血管的pH值,輸注氨基酸時可與脂肪乳混勻調節滲透壓,以有效降低對血管的刺激[10]。(6)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避免操作中局部消毒不嚴密或置管工具污染。一次性靜脈輸液鋼針穿刺處的皮膚消毒范圍直徑應大于5 cm;外周靜脈留置針穿刺處的皮膚消毒范圍直徑應大于8 cm,應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進行穿刺;PICC穿刺處的皮膚消毒范圍直徑應大于10 cm[11];做好手衛生;避免穿刺部位感染及血管相關性感染。加強工作責任心,經常巡視患者,尤其對意識障礙、感覺喪失、循環不良的患者更需要經常觀察,聽患者主訴,看藥液滴注是否通暢、局部皮膚有無變化,按壓局部有無硬結,不能只看有無回血來判斷是否外滲,一旦發生外滲,立即更換輸液部位并積極采取治療措施,避免給患者帶來更大的痛苦,從而減少醫療糾紛。
[1]梅姍姍,宋海慶,丁建平,等.七葉皂苷鈉的不良反應及防治[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2,6(24):8289-8292.
[2]羅麗.冰馬鈴薯片外敷治療老年患者輸液外滲的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報,2014,35(21):3249-3250.
[3]宋麗萍,孫曉平.淺談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套管針的應用[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103-104.
[4]王雪萍.靜脈輸注β-七葉皂苷鈉致局部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措施[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24(2):70-71.
[5]李美花.濕潤燒傷膏治療藥物外滲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3,34(33):6956-6957.
[6]李金蓮.ATM型微波治療在靜脈輸液外滲中作用的應用[J].青海醫藥雜志,2014,44(3):34.
[7]張帥.化學性靜脈炎的預防與護理[C]//河南省護理學會.2014年河南省第三屆靜脈輸液管理培訓班暨第四屆PICC臨床應用高級研討班論文集,鄭州,2014.鄭州:河南省護理學會,2014:57-60.
[8]趙征.護理評估在靜脈輸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5):188-189.
[9]王琦.金黃散外敷對預防靜脈滴注甘露醇所致疼痛及靜脈炎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124-125.
[10]王麗萍,賈微.注射用七葉皂苷鈉致靜脈炎的因素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1,32(26):5544-5545.
[11]鄭小琴,胡歆蕾.皮膚消毒范圍對預防中心靜脈導管血流感染的影響[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4,31(5):459-46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9.069
C
1009-5519(2015)09-1439-02
2014-12-17)
關于論文“討論”的基本要求
本刊編輯部
羅云秀(1971-),女,重慶城口人,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普外科護理管理工作;E-mail:463493199@qq.com。
現就有關論文中討論的基本要求介紹如下:(1)討論應圍繞論文的主題及中心內容,闡明本論文研究的原理和概念;(2)分析結果中各種數據或現象的理論根據;(3)對結果的理論或實踐意義進行科學評價,但應與主題和結果緊密聯系;(4)客觀、恰當地評價研究成果的應用價值,指出結果的可能誤差;(5)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或展望,給讀者以啟迪;(6)用語應精煉,避免對前文內容、方法與結果的過多重復;(7)應重點突出,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