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學彥,畢軍偉 指導:趙道洲
甘肅省中醫院,甘肅 蘭州 730050
趙道洲,甘肅省中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甘肅中醫藥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甘肅省第五批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證已30余載,學驗豐富,長期從事骨傷科疾病的診治,在傳統診療方法及正骨手法方面繼承發展并不斷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中醫正骨治療體系,手法獨具特色[1-3]。筆者有幸跟師多年,現將他運用側旋復位整復踝關節骨折的經驗進行總結,并予以介紹。
趙道洲教授在臨床診療過程中采用國際通用的Lange-Hansen分型,將踝關節骨折分為旋后內收型、旋前外展型、旋后外旋型、旋前外旋型、垂直壓縮型。趙道洲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并根據X線片總結了每種分型具體的受傷機制及嚴重程度:
1.1 旋后內收型 受傷時足處于旋后位,距骨在踝穴內受到強力內收的外力,外踝受到牽拉,內踝受到距骨的擠壓外力所致。Ⅰ度為單純外踝骨折,其骨折水平多低于踝關節水平間隙。Ⅱ度為Ⅰ度加上內踝骨折,其內踝骨折多位于踝穴內上角,骨折線斜向內上方。
1.2 旋前外展型 受傷時足位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強力外展的外力,內踝受到牽拉,外踝受到擠壓所致。Ⅰ度為內踝撕脫骨折,其骨折水平位于踝關節水平間隙以下。Ⅱ度為Ⅰ度加下脛腓韌帶損傷,表現為脛骨前結節或后踝撕脫骨折,其水平位于踝上部位。
1.3 旋后外旋型 受傷時足位于旋后位,距骨受到外旋應力,以內側為軸向外后方旋轉移位,并沖擊外踝向后移位。Ⅰ度為下脛腓前韌帶損傷或脛骨前結節撕脫骨折,Ⅱ度為Ⅰ度加外踝骨折,其骨折線呈斜形自前下方向后上方。Ⅲ度為Ⅱ度加后踝骨折,Ⅳ度為Ⅲ度加內踝骨折或三角韌帶斷裂。
1.4 旋前外旋型 受傷時足位于旋前位,距骨受到外旋應力,以外側為軸向前方旋轉移位,踝關節內側結構受到牽拉破壞。Ⅰ度為內踝撕脫骨折。Ⅱ度為Ⅰ度加下脛腓前韌帶、骨間韌帶斷裂,或脛骨下端腓骨切跡前結節撕脫骨折。Ⅲ度為Ⅱ度加外踝上方骨折或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Ⅳ度為Ⅲ度加后踝骨折或下脛腓分離。
1.5 垂直壓縮型 為垂直暴力所致的損傷,其中背伸型為脛骨下端前緣壓縮骨折,跖屈型為脛骨下端后緣骨折,單純垂直型多為脛骨下端粉碎骨折。
趙道洲教授根據踝關節骨折每種分型的受傷機制,并結合傳統中醫正骨手法,自創側旋復位法,對每種分型都總結了相適應的具體的整復手法及固定方式:
2.1 旋后內收型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一助手環抱患肢膝關節,術者雙手握患足,持續輕度牽引后,術者用力將踝關節外翻并輕度背屈及外旋,維持牽引并以“U”形石膏進行固定。
2.2 旋前外展型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一助手環抱患肢膝關節,術者雙手握患足,持續輕度牽引后,術者用力將踝關節內翻并輕度內旋,如合并下脛腓聯合分離者則同時令另一助手以雙手掌在踝關節兩側對向擠壓,維持牽引后以“U”形石膏進行固定。
2.3 旋后外旋型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一助手環抱患肢膝關節,術者雙手握患足,持續輕度牽引后,術者用力將足內旋并從跟骨后側向前推拉足部,同時令另一助手將脛骨下端向后推移,以使向后移位的距骨及后踝骨折塊復位,維持牽引后以“U”形石膏固定。
2.4 旋前外旋型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一助手環抱患肢膝關節,術者雙手握患足,持續輕度牽引后,術者用力將足內旋及內翻,如合并下脛腓聯合分離者則同時令另一助手以雙掌在踝關節兩側對向擠壓,維持牽引后以“U”形石膏固定。
2.5 垂直壓縮型整復方法 患者仰臥,一助手環抱患肢膝關節,術者雙手握患足,持續輕度牽引后,術者在用力牽引的同時,根據不同的壓縮部位將踝關節跖屈或背屈,復位后應在保持縱向牽引力的情況下行石膏固定。
因為踝關節骨折的特殊性,趙道洲教授認為“U”形石膏可以達到穩定固定的效果,臨床效果比較滿意。固定后可以配合服用我院自制藥品損傷膠囊及消腫止痛合劑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同時囑患者抬高患肢以利消腫,急性期可予以冰敷以減輕腫脹,并鼓勵患者活動患足各趾以促進血液循環。石膏固定一般4~6周,特殊情況可延長1~2周,石膏固定期間囑患者行患肢股四頭肌功能鍛煉及適當做膝關節屈伸活動。拆除石膏固定后,開始踝關節的功能鍛煉,可練習患肢站立、蹲起動作,暫不能負重行走,期間可配合我院自制中藥洗劑以使關節軟組織恢復原有的彈性、肌腱韌帶舒展平滑、攣縮的纖維化硬結消失、關節功能恢復正常。3個月可扶拐逐步負重行走,并逐步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日常生活中的站立、行走及跳躍等活動,主要依靠踝關節的背伸、跖屈運動及負重功能[4-6]。當發生骨折脫位時,如果治療不當,會對關節功能造成嚴重影響。踝關節骨折均為關節內骨折,需要完全復位,如果關節面對位不良,踝穴增寬或變窄,都會引起負重疼痛、關節不穩定或運動受限,因此對踝關節骨折的治療必須嚴格要求,力求盡量解剖對位[7-10]。
《正骨心法要旨》云:“必素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旦臨證,機觸于外,巧生于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手法是整骨之首務,體位是整復成功的關健[11]。側旋復位法重視手法,注重體位,是趙道洲教授經過長期臨床實踐總結出的一套整復踝關節骨折的方法,其特點是針對受傷機制,采取與骨折的受傷外力及移位相反的方向,重視旋轉移位,以手法回旋推壓使骨折復位。另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復位后如果石膏未在功能位固定,應在2~3周后更換石膏固定踝關節于功能位,并攝片復查對位情況。拆除石膏固定后,即行踝關節功能訓練,但應避免過早使踝關節負重。如為復合外力造成的垂直壓縮型合并其他類型的踝部骨折,在整復時應先用牽引糾正壓縮移位后再用其他手法整復。復位后立即拍片復查,如果復位失敗,骨折對位不佳,應立即改用手術復位,以免造成嚴重的后遺癥。
[1] 裴生太,趙道洲.甘肅骨傷名家趙道洲應用當歸補血湯的經驗[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21(9):61-62.
[2] 裴生太,趙道洲.趙道洲隴中正骨手法精要[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21(8):62-63.
[3] 史文宇,趙道洲.趙道洲主任醫師辨證治療痹證經驗[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2,20(9):63-64.
[4] 王胡偉,趙道洲,張磊.消定膏治療踝關節扭傷的臨床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1,24(9):74-75.
[5] 鄭恒恒,趙道洲,張磊,等.通絡搽劑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J].西部中醫藥,2012,25(2):7-9.
[6] 齊微微,呂國臣.系統康復治療踝關節骨折35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3(2):254-255.
[7] 杜昆侖.開放復位內固定與手法復位外固定保守治療對踝關節骨折的臨床療效[J].吉林醫學,2015,36(9):1852-1853.
[8] 武志清,王會敏,褚麗艷,等.舒筋活血洗劑聯合康復訓練對踝關節骨折術后期康復的影響[J].河北醫學,2015,21(3):524-526.
[9] 盧立軍.保守療法與手術療法治療旋后外旋型踝關節骨折臨床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2):166-167.
[10]陳若雷,王濤.中藥熏蒸治療踝關節骨折患者的臨床價值[J].西部醫學,2014,26(10):1351-1353.
[11]熊峻,黃彬,高費飛.中醫綜合療法聯合手術治療踝關節骨折73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4(2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