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
(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毛澤東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思想探析*
梁柱
(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毛澤東的一生,是爭取和維護人民主權的一生。他堅持不懈地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把官僚主義視為反人民的作風,一再告誡全黨要警惕和防止貴族階層的出現。他為此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他提出的諸如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教育干部要永遠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同群眾打成一片;要大力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要重視在制度上對權力的監督;必須堅持不懈地同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腐敗現象進行不調和的斗爭等,是我們保持黨和人民政權純潔性的寶貴財富,是值得我們重視、研究和繼承的。
關鍵詞:毛澤東;社會公仆;特權化;貴族化
特權思想、官僚主義作風,是同我們黨的性質與宗旨相違背的世界觀和價值取向。這種思想作風的惡性膨脹,就會在我們黨的干部隊伍中出現一個貴族化的階層,它就會成為使我們黨脫離自己的群眾基礎以致被變質的異己力量。毛澤東的一生是爭取和維護人民主權的一生。他堅持不懈地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象,把官僚主義視為反人民的作風,一再告誡全黨要警惕和防止貴族階層的出現。他為此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積累的正反兩方面經驗,是我們保持黨和人民政權純潔性的寶貴財富,是值得我們重視、研究和繼承的。
無論是民主革命時期,還是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對官僚主義作風是一貫深惡痛絕的。在取得革命勝利后,為防止國家政權及其工作人員蛻化變質,保證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他一再指明官僚主義作風的嚴重危害,探索反對和克服官僚主義、保證人民政權純潔性的有效途徑。他強調,官僚主義作風,糾其社會根源,是反動統治階級對待人民的反動作風(反人民的作風,國民黨的作風)的殘余在我們黨和政府內的反映。他語重深長地告誡全黨:“不要滋長官僚主義作風,不要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的貴族階層。”[1]這個話講得很重,但非常符合實際的可能,深刻反映了我們黨在執政條件下,面對的嚴峻考驗和可能導致的現實危險。這樣提出問題,并非危言聳聽。
首先,毛澤東深刻理解中國是一個有著深厚的官僚主義和特權思想的國家。中國經歷的2000多年封建專制社會形成了所謂“官國”的傳統,它是一種封建性的特權思想,有官就有權,可以作威作福,欺壓魚肉百姓,以權謀私。舊的社會雖然覆亡了,但舊的傳統思想不會被一起埋葬,仍然會流毒久遠。我們黨在執政的條件下,這種傳統作風如果侵入我們黨內,蔓延開來,那就從根本上違背了共產黨的政治本色和黨性原則,就會形成一個高踞于人民之上的貴族階層,就會影響以至改變黨和人民政權的性質。如果不同這種“官國”傳統決裂,勢必有一天會站到人民的對立面,最終被人民所拋棄。1959年春,中央赴革命老區慰問團團長謝覺哉,在參觀井岡山革命遺址時,指著當年毛澤東睡過的門板問陪同人員:毛主席過去條件差睡木板,現在當了國家領袖還睡木板,這是為什么?他認為,這就是毛主席的“懸梁刺股”,是在提倡井岡山的革命精神,帶頭打破做官的政治特權、生活特權。他還同身邊的同志討論,解放快10年了,共產黨建立的是一個新政權,毛主席為什么一再教導要反對官僚主義?有人回答:人一當官,就容易脫離群眾。他對這個回答顯得很滿意,并指出,中國第一個在制度上打破“官國”傳統的人是毛主席。井岡山的士兵委員會就是一個例子,當官的特權沒有了。我們就靠這個,官兵一致、軍民一致打下的天下。謝覺哉認為,我們共產黨進城了,當官的特權就跟著來了,如果把這種特權享受看做是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那就很危險,是要不得的。由上可見,毛澤東關于警惕出現貴族階層的重要思想,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和歷史傳統的深刻認識。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即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長期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官國”傳統也是一種可怕的舊習慣勢力,是極其危險的腐蝕力量。我們必須同這種傳統觀念徹底決裂,要永遠記住毛澤東的教導:官氣是一種低級趣味,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才是高級趣味。共產黨員要勇于埋葬官場習氣,打破特權思想,只有這樣,才能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品格。
其次,全國執政使黨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因而如何對待權力,成為黨面臨的一場嚴峻的考驗和嚴格的考試,既然是考驗與考試,就存在合不合格的問題。因勝利而滋長脫離群眾的驕傲情緒,因環境變化而滋生享樂腐化的思想,由此而最終導致失敗的下場,這在古今中外歷史上是屢見不鮮的。這對我們黨來說,也仍然是一個必須認真對待的歷史課題。毛澤東對此是非常重視的,而黨外一些有識之士也提出過善意的勸告。1945年黨的七大閉幕之后,毛澤東在延安窯洞同民主人士黃炎培徹夜長談時,黃炎培就提出希望中共諸君能夠找到一條新路,跳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率的支配。毛澤東依據延安時期執政的經驗滿懷信心地回答說: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在全國勝利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他又告誡全黨:“因為勝利,黨內的驕傲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享受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可能生長。因為勝利,人民感謝我們,資產階級也會出來捧場。敵人的武力是不能征服我們的,這點已經得到證明了。資產階級的捧場則可能征服我們隊伍中的意志薄弱者。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彈面前要打敗仗。我們必須預防這種情況。”[2]1438正是在這種清醒認識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兩個務必”的重要思想。這就實際上把黨執政后反腐蝕、防止蛻化變質的問題提到了全黨面前。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尖銳性在于,革命勝利使黨所處的地位和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過去在革命戰爭年代做一名共產黨員,是意味著要為人民革命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而在全國執政條件下,做一名黨員和黨員干部還意味著一定的權力,不像過去那樣容易體現一個共產黨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而且,任何權力都是一把雙刃劍,都具有兩重性,它可以用來為人民謀福利,也可以用來謀取一己的私利。如果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的共產黨員,對此不清醒、不警惕,缺乏抵制誘惑的能力,缺乏必要的紀律約束和監督,就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權力在群眾面前作威作福,欺壓百姓,掠奪財富,走上蛻化變質的道路。這正如陳云在1954年七屆四中全會的發言中論述因環境變化而導致的危險,他說:“大家是為革命來的,還是為做官來的呢?回答這個問題也容易。起初是干革命來的,以后是革命加做官,既革命,又做官。后來官越做越大,味道也越做越大,有人就只想做官,不想革命了,把革命忘光了。在勝利了的國家里頭,有電影,有照片,開會時熱烈鼓掌,閱兵時可威風啦。火車站歡迎的時候,送鮮花,夾道歡呼。物質享受是很具備的,很可能腐化。從前在瑞金、延安時,想腐化也難,現在腐化很容易。”[3]231
最后,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建立了人與人的平等關系,但社會主義是一種自覺的行動,必須要建立與公有制相適應的社會主義管理制度,否則,人與人的平等關系還有可能發生逆向的變化。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最重要的問題是管理問題”,“這也就是人與人的關系問題”。[4]134他把管理問題即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作為所有制問題基本解決以后最重要的一個問題提了出來,這在理論上和實際上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課題。我們知道,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的,他們依據歷史發展的規律,把消滅私有制作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因而未來社會的生產資料是屬于整個社會所有。但對于公有制建立之后會不會發生變化,特別是逆向性的變化,這是未來社會主義者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毛澤東根據社會主義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了上述觀點。也就是說,所有制性質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在一定時期內,還是不會有多大變化的,但人與人的關系卻有可能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既存在向好的、正確的方向發展,也存在逆向發展的可能。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保證工人的主人翁地位,使人與人的關系沿著同志式的平等方向發展。如果不是這樣,領導權不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里,違背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管理制度,少數管理者可以為所欲為,他們就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在公有制的名義下還有可能在一定范圍內出現實際上存在的剝削和壓迫的關系,會產生新的壓迫者和剝削者,出現新的貴族階層。這種情況,擴而大之,同樣有可能在執政黨和人民政權中出現。毛澤東曾經指出:我們不能夠把人民的權利問題理解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勞動、教育、社會保險等權利,“而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在他看來,這種權利是至關重要的,是勞動人民當家做主的重要體現和重要保證,他說:“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權利,就沒有保證”。[4]129這表明,只有勞動者的管理權得到保證,即能夠以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參與對國家事務的管理與監督,才能避免管理人員特權化、貴族化現象的出現。這對一個企業來說是這樣,而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來說也同樣如此。
綜上,毛澤東提出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思想在當時雖然還是警示性的,但有深刻的歷史和現實的依據,具有非凡的歷史穿透力和歷史預見性,是鞏固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思考,是值得我們研究和認真對待的。
毛澤東提出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的思想,從實質上說,是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能不能鞏固政權的問題,是共產黨執政后會不會因脫離群眾而走向反面的問題。這是一個極其深刻且極其重要的歷史新課題。這樣提出問題,是共產黨人應有的憂患意識,因為它有充分的歷史和現實的依據,對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失去警覺和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就有可能使中國革命的前途毀于一旦。
當中國革命勝利的曙光初現端倪的時候,毛澤東就在思考這個問題。1944年11月他在給郭沫若的信中,對郭沫若撰寫的《甲申三百年祭》這部論著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們把它當做整風文件看待。小勝即驕傲,大勝更驕傲,一次又一次吃虧,如何避免此種毛病,實在值得注意”。并希望郭沫若能繼續寫出總結太平軍經驗的文章。[5]217郭沫若在這部論著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總結李自成農民起義因勝利而驕傲結果迅速走向腐化的歷史教訓。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在總結包括我們黨的失敗在內的歷史經驗時,總是把失敗同驕傲聯系在一起。事實上,這是很深刻的歷史見解。歷史經驗表明,在革命時期,因為勝利而驕傲,就會脫離實際,脫離群眾,這樣就必然導致失敗。取得政權后,如果驕傲,同樣會脫離群眾,高踞群眾之上,這就勢必追求享受,驕奢淫逸,這樣也必然會葬送革命前途。事實上,在中國封建社會的改朝換代中,開國的一、兩個皇帝尚能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并有所作為,越到后來越是一代不如一代,腐敗如影隨形,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王朝。正是基于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理解,當黨中央從西柏坡進駐北平時,毛澤東、周恩來將此行稱作“進京趕考”,提出“決不當李自成”的重要思想。新中國建立后,他始終警惕這種蛻化變質的情況出現,一旦出現,就進行毫不留情的斗爭。正如薄一波回憶50年代初“三反”運動時所說的:當時,“嚴懲劉青山、張子善的決定的果斷作出,實際上是一次用行動向全社會表明:我們黨決不會做李自成!決不會放任腐敗現象滋長下去!決不會讓千千萬萬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江山改變顏色!”[6]108
毛澤東提出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的思想,不僅著眼于參加過革命斗爭的這一代,在他看來,他們進城后雖然面臨著新的嚴峻的考驗,會有人被“糖彈”擊中,但從總體上說,他們畢竟經過革命戰爭的洗禮,具有比較堅定的理想信念,問題更在于第三、第四代能否保持革命的傳統,繼續堅持和推進黨的事業。當上世紀50年代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和平演變”戰略時,就宣稱要有一個基本信念:如果他們有孩子的話,而他們又有孩子的孩子,他們的后代將獲得自由。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西方帝國主義把“和平演變”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第三、第四代人的身上。在他們看來,這種出生在和平時期的新生代,有可能對過去的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理想信念淡忘,容易接受他們的思想滲透,有可能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會出現追求享受的新的貴族階層。因此,他們一方面運用政治、經濟、文化的途徑,施加影響,通過人員往來和各種手段進行滲透,傳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模式、價值觀念以及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甚至不擇手段地引誘青年走向墮落;另一方面通過制造各種謠言、無限夸大事實,丑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特別是通過妖魔化無產階級革命領袖來達到這種目的。這引起毛澤東的高度警覺,他說:帝國主義說,對于我們第一代、第二代沒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樣?有希望。帝國主義的話講得靈不靈?我不希望它靈,但也可能靈。毛澤東認為,杜勒斯搞和平演變,在社會主義國家內部是有其一定的社會基礎的。我們國家也不太平,還有貪污分子,投機倒把分子,還有被和平演變的危險。他更加強調,如果領導權不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里,和平演變則是有可能的。他說:“如果我們和我們的后代不能時刻提高警惕,不能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覺悟,社會主義教育工作做得不深不透,各級領導權不是掌握在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手里,而被修正主義者所篡奪,則我國還可能要走一段資本主義復辟的道路。”[7]17可以說,新的貴族階層的形成和出現,本身就是和平演變的一個嚴重后果。如何防止貴族階層、特權階層的形成和出現,成為毛澤東經常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他反對干部及其子女特殊化,建國初期他致信周恩來指出:“干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5]401毛澤東1967年在一次中央會議上向領導干部推薦《觸讋說趙太后》一文時說: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初期,地主階級內部財產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分配是不斷地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制度,而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可能搞資產階級復辟,無產階級的財產和權力就會被資產階級奪回去。”[8]311毛澤東是站在防止和平演變、維護人民政權純潔性這個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生死存亡問題的高度上,來認識對后代教育的重要性。
毛澤東提出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的思想,還基于這種情況可能導致的嚴重后果。所謂貴族階層,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脫離群眾,高高在上。毛澤東說:“我們一切工作干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服務”。[9]243他還強調:“有無群眾觀點是我們同國民黨的根本區別,群眾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9]71所以,共產黨員同廣大人民的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水可以沒有魚,但魚不能夠沒有水。一刻也不脫離群眾,全心全意為他們服務,這是我們的力量和能獲得勝利的最重要的源泉,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最根本的政治優勢。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就指出:“共產黨員在政府工作中,應該是十分廉潔、不用私人、多做工作、少取報酬的模范。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老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2]522干部特權化、貴族化恰恰就是從根本上違背了黨的宗旨,使黨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優勢。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如果脫離群眾而不加以糾正的話,就必然會走向自己的反面。貴族階層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同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私利。他們不但具有為追求利益所維系的群體性、蔓延性,而且這種權、勢、利相結合的貴族化集團,具有一切暴發戶的特點,在欺壓和掠奪人民這點上,會表現得更加貪婪、野蠻和暴戾。這樣的貴族化集團如果掌握了更大的權力,這種權力的蛻變,就會像毛澤東所警告的那樣我們的黨會變成法西斯的黨。這是值得我們永遠警惕的。
毛澤東從對人民高度負責、永遠保持黨和人民政權純潔性的基點出發,從理論和實踐上努力探索如何有效防止干部隊伍中出現脫離和欺壓群眾的特權階層、貴族階層。他為此提出許多具有真知灼見的重要思想觀點,并在實踐探索中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是我們黨在執政條件下保持無產階級先鋒隊性質的寶貴精神財富,也對新時期反腐倡廉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永遠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在毛澤東看來,我們黨是以共產主義為偉大理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而集合起來的無產階級先進組織,自身具有反腐蝕、防變質、抵制誘惑的內在力量。一個共產黨員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就必然淡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就有可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權力謀取私利,墮落成為黨事業的背叛者。從20世紀50年代的張青山、劉子善,到改革開放新時期相繼落馬的數量相當驚人的貪腐分子,無不是從理想信念遺失走向犯罪深淵的。因而,毛澤東歷來重視改造人的世界觀,重視思想教育工作,強調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節,要求要不斷解決思想入黨的問題。這不但是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問題,也是與人為善、挽救一批干部的重要措施。
這里要著重指出,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毛澤東特別重視黨員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在毛澤東看來,防止干部特權化貴族化,實質上就是在執政過程中如何防止干部由“社會公仆”蛻變為“社會主人”的問題。他深知,領導人、領導集團很重要,許多事情都是這樣,領導人變了,整個國家就會改變顏色。這種變,既包括思想理論和國家的發展方向,也包括思想作風、生活作風能否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就后一方面來說,毛澤東也為我們樹立了永遠保持人民公仆的偉大榜樣。他的一生,是同任何政治、經濟和生活特權永不沾邊的。這里僅舉兩個例子說明。一是為幫助革命先烈柳直荀的遺孀李淑一解決困難,他在給秘書田家英的信中寫道:“李淑一女士,長沙柳直荀同志的未亡人,教書為業,年長課繁,難乎為繼。有人求我將她薦到北京文史館為館員,文史館資格頗嚴,我薦了幾人,沒有錄取,未便再薦。擬以我的稿費若干為助,解決這個問題,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種幫助否?”[5]438從這里可以看到,一位國家最高領導人向下級部門推薦人,卻未能錄取,毛澤東能如此尊重下級部門的決定,不便再薦。這里沒有任何特權的痕跡,而只有同志式的平等關系,這是多么可貴地體現了人民政權的性質和特點。二是決不為親屬謀取任何特權。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位親戚希望通過毛澤東謀取一個廳級的位置,毛岸英在回信中對比了國共兩黨的本質區別,勸說這位親戚改變錯誤觀念,他寫道:“新的時代,這種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極端落后的了,而尤以為通過我父親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靠自己的勞動和才能吃飯的時代已經來臨了。”“我本人是一部偉大機器的一個極普通平凡的小螺絲釘,同時也沒有權力,沒有本錢,更沒有志向來做這些扶助親戚高升的事。至于父親,他是這種做法最堅決的反對者,因為這種做法是與共產主義思想、毛澤東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與人民大眾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極不公平,極不合理的。”[10]473這封信,寫出了共產黨人的“正氣歌”,而這位年輕共產黨員寫完這封信一年之后,就在朝鮮戰場英勇犧牲了。
(二)教育干部要永遠以普通勞動者的姿態出現,同群眾打成一片。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提出一個問題:為什么全國人民特別喜歡共產黨呢?他說,第一,因為他不但有了政治方向,而且始終堅持了這個方向;第二,因為他有一種作風,一種奮斗的習慣。他對于每一個黨員,除了教育他們堅持政治方向以外,還要他們有一種作風。毛澤東之所以這樣提出的問題,是因為:黨的正確的政治方向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只有堅持這個方向才能獲得人民群眾真心實意的擁護。而艱苦奮斗的作風是共產黨人的本色,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體現,這是使黨能夠保持同人民群眾魚水關系的重要條件。而干部隊伍特權化、貴族化的本質特征就是脫離群眾,高居群眾之上,把人民給的權力私有化。所以毛澤東強調,要教育每一個同志熱愛人民群眾,細心地傾聽群眾的呼聲;每到一地,就和那里的群眾打成一片,不是高居于群眾之上,而是深入于群眾之中;根據群眾的覺悟程度,去啟發和提高群眾的覺悟。他教育共產黨人要真正認識:“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11]1031我們的一切言論和行動,都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以最廣大人民群眾擁護為最高標準。如前所述,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確立之后,毛澤東進一步把建立和發展人與人之間同志式的平等關系作為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重要問題提了出來。他說:“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很多文章。要領導者采取平等態度待人;一年、兩年整一次風;進行大協作;對企業的管理,采取集中領導和群眾運動相結合,工人群眾、領導干部和技術人員三結合,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不斷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等等。這些方面都是屬于勞動生產中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是改變還是不改變,對于推進還是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都有直接的影響”。[4]135他認為,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對于社會主義制度來說,是根本性的大事。他不僅要求企業基層領導干部要這樣做,而且還要求黨和國家的高級干部也要身體力行,并使之制度化。堅持經常參加生產勞動,干部才能同工農群眾保持密切的聯系,才能深入實際,取得管理的主動權。就干部隊伍的建設來說,也只有這樣,才能發揚艱苦奮斗的作風,有效地防止官僚主義滋生,永遠保持社會公仆的本色。
(三)要大力培養和造就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毛澤東從防止和平演變、保證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高度出發,提出了要培養革命接班人的問題。他指出,為了保證我們的黨和國家不改變顏色,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線和政策,而且需要培養和造就千千萬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使黨和人民的事業后繼有人。這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不僅具有極其重要的長遠意義,而且也是一個現實的緊迫任務。
毛澤東還總結國際的和我們黨的歷史經驗,闡述了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必須具備的五個條件,這是有機聯系的一個整體要求,是對堅持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骨干的基本要求。在這五項條件中主要的有:一是能夠始終堅持馬列主義,這是革命接班人條件的核心內容;二是強調要為大多數群眾謀利益,這是無產階級政治家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三是特別提出革命接班人還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主要是要善于團結大多數人,有民主作風和自我批評精神。這對一個領導骨干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條件,作為革命接班人的基本條件,是應該考慮他們在未來履行領導職務所必須具備的思想作風和道德品質。毛澤東在具體提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五項條件后還強調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接班人總是要在大風大浪中成長的。”[7]87其基本精神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四)要重視在制度上對權力的監督。在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澤東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制度必須不斷地自我改革和完善的思想。他在思考如何防范和反對官僚主義、特權思想的問題時,不局限于對這一問題的本身,而是涉及如何改革和完善國家領導制度這一更深層的問題。1956年4月,他在《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已開始涉及領導制度的改革問題,并且在實踐上進行了某些重要而可貴的探索。比如,他提出國家主席任期制不能超出兩屆,實際上在考慮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問題;提出要擴大民主,健全法制的問題;提出共產黨同民主黨派長期合作、共同監督,主要是民主黨派監督共產黨等問題。毛澤東1965年重上井岡山時,飽含深情地回憶井岡山斗爭時犧牲的同志,他深深地思考和擔憂:千百萬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人民江山,會不會因為我們隊伍中的特權思想滋長而改變顏色?他說,一想到建立紅色政權犧牲了那么多的好青年,好同志,我就擔心今天的政權。他表示很擔心高級干部出現修正主義,提出中央出現修正主義怎么辦?有沒有制度管住他們?這時他特別提出,井岡山革命精神不能丟了,不能從我們第三代和第四代身上丟了。他與陪同的同志一起探討什么是井岡山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傳統,他特別強調士兵委員會的重要作用。他說,在井岡山時,我們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風,現在比較提倡的是艱苦奮斗,得到重視的是支部建在連上,忽視的是士兵委員會。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實行政治民主,保證我們黨不脫離群眾,對比井岡山時士兵委員會就要差得多了,全國性的政治民主更沒有形成一種制度,一種有效的方式。井岡山時期士兵委員會是有很大作用的。由此可見,毛澤東這時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要通過有效的政治民主制度,依靠群眾的監督力量,來保證黨和人民政權的純潔性。
(五)必須堅持不懈地同以權謀私、貪污受賄等腐敗現象進行不調和的斗爭。這是毛澤東在防止人民政權變質和貴族階層時形成的重要措施。新中國成立不久,針對當時已經開始出現的腐敗現象,在毛澤東的領導下,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斗爭。他把這當做一場大的斗爭來處理,強調需要來一次全黨的大清理,才能停止很多黨員被資產階級所腐蝕的危險現象,才能克服二中全會早已料到的這種情況,并實現二中全會確定的防止腐蝕的方針。對于這種腐敗現象的性質,毛澤東明確指出:“大貪污犯是人民的敵人,他們已經不是我們的同志或朋友,故應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將他們肅清,而不應有絲毫的留戀或‘同情’。”[12]195他在修改《人民日報》一篇相關社論稿時,將其中關于大貪污犯“這樣變質的分子,有多少就必須清除多少”一句中的“變質的分子”,也特地改為“叛徒和毒蟲”,[13]461強調這種變質分子已經背叛了黨的事業。當他發現黨內腐敗現象是同不法資本家行賄腐蝕緊密相連時,又及時發動了“五反”運動(反對行賄、偷稅漏稅、盜騙國家資財、偷工減料、偷竊經濟情報),擊退了不法資本家的猖狂進攻。當時具體負責領導這場斗爭的薄一波回憶說:“我覺得‘三反’斗爭經驗中最可貴的一條,就是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對清除黨的肌體上發生的腐敗現象,表現了高度的自覺性和巨大的決心與魄力,真正做到了從高級干部抓起,敢于碰硬,從嚴治黨。”[6]104對于防止人民政權變質和干部隊伍特權化、貴族化的斗爭,毛澤東是堅持不懈地探索出一條能保持黨和人民政權純潔性有效途徑的。如持續十年的“文化大革命”雖然是一次失敗的實踐,但其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為了防止干部隊伍資產階級化,正如鄧小平指出的:“關于文化大革命,也應該科學地歷史地來看。毛澤東同志發動這樣一次大革命,主要是從反修防修的要求出發的。”[14]149這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由上可見,毛澤東關于防止干部隊伍特權化、貴族化的思想,是關系到在全國執政的條件下如何保持黨和人民政權的純潔性、如何保證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不但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也有重大的當代價值,值得我們重視、研究和弘揚。
參考文獻:
[1]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R].1956-11-15.
[2]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陳云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澤東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毛澤東書信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6]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第與事件的回顧(上)[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
[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8]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9]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信仰的力量(精神卷)[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1.
[11]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毛澤東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4]鄧小平文選(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責任編輯:熊先蘭
On the Research about Mao Zedong Thougth on Preventing Cadres Patronage and Nobility
LIANG Zhu*(The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ejing University,Bejing 100871,China)
Abstract:Mao Zedong’s life is fight for and maintain the people’s sovereignty.He persistently opposed privileged ideology,the privilege,the bureaucracy as the style of the people.He has repeatedly warned the party to be vigilant and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the aristocracy.He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important thoughts and gained the pros and cons of experience.He put forward some important thoughts,such as to put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first place and always keep the communists political nature.He educated cadres must always appear with the attitude of ordinary workers,one with the masses.In addition,he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cultivate and bring up successors to the cause of socialism.And then,he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upervision of power on the system.Finally,he put forward that we must constantly with graft and corruption and bribery,corruption,such as disharmony of struggle and so on.It is that we keep the regime and the purity of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 precious wealth,which is worthy of our attention,research,and inheritage.
Keywords:Mao Zedong; social public servant; privileges; nobility
作者簡介:梁柱(1935-),男,福建福州人,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中共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研究。
*收稿日期:2015-04-10
中圖分類號:A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5981(2015) 04-0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