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陽,張 紅,王 祥,王藝婷,張學珍
健康管理最早出現在美國,健康管理是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監測、分析、評估、提供健康咨詢和指導以及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的全過程[1]。 2003 年后,以健康服務需求為牽引, 以健康體檢為主要形式的健康管理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2]。 我院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做大做強了體檢工作,體檢中心的品牌影響力逐年遞增。 近幾年,我院年體檢量均在10 萬人次左右,體檢服務質量也深受廣大客戶的信賴。 但是,對于體檢后根據體檢客戶個體或群體情況需要進行健康評價、健康指導和疾病干預等健康管理后續服務工作方面, 則顯得相對薄弱。 而群眾對體檢后的健康管理后續服務工作的需求必將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逐步增大,其發展前景更加廣闊[3]。 本研究也正是希望在這一方面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方法,能更好地引領和帶動醫院的全面發展。
1.1 健康信息收集和健康檔案的建立 每年我院承接社會、企事業單位近10 萬人的體檢,在這些來院體檢人群中, 有一部分體檢者選擇在我院進行健康管理。 首先, 我們收集健康管理者的健康評估資料, 包括體檢檢查、實驗室檢查、職業、婚史、既往史、家族史、飲食習慣、運動情況、煙酒嗜好、工作現狀、精神與睡眠狀況以及對個人基礎疾病的認識調查,將收集的資料整理歸類,借助體檢軟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
1.2 健康評估 采用杭州希禾"健康管理系統"軟件,對健康管理客戶進行健康評估,分為健康人群、慢病高危人群或亞健康人群、慢病患者三類人群進行規范化動態管理。
1.3 分類管理和健康促進
1.3.1 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 到體檢單位開展咨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主要開展"一對一"的體檢報告解讀、健康心理咨詢、對體檢群體進行健康常識宣教、專題講座等; 利用通信系統對健康管理客戶進行短信和電話回訪,并開通健康咨詢熱線,隨時解答健康管理客戶有關健康的疑問,實時進行健康教育。
1.3.2 慢病高危人群管理 對于健康體檢中發現存在有健康危險因素的,結合問卷調查方式和"健康管理系統"軟件的健康評估結果,從個人膳食、生活行為習慣、身體鍛煉等方面給出健康指導處方,并反饋給個人。 對報告中的關鍵信息向本人進行解釋,提供膳食、運動鍛煉指導,對不良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行校正等,并定期進行健康回訪,督促健康處方的落實,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服務。
1.3.3 慢病患者管理 慢性病的自然進程正是健康危險因素作用的長期積累、疊加、演變的過程,早篩查、早干預、 早治療, 在疾病尚未發展成不可逆轉之前預防發生、演變和發展是預防慢性病的關鍵[2]。 我院根據"健康管理系統"軟件評估結果和患者疾病所處的狀態,有針對性地作出指導報告反饋給患者本人, 并結合患病情況提供就醫治療指導,確定隨訪、復診時間,建立專職醫生復查制度,進行疾病管理。 同時提供膳食、生活方式、不良行為改變、身體鍛煉建議等個性化指導服務,進行生活方式管理。 對于特殊需要患者提供個性化的需求管理,如上門巡診、節假日急診、家庭病房等服務。
1.3.4 個性化綠色通道服務 我院為健康管理者提供24 h 綠色通道服務,包括平常工作日各科室綠色通道服務、急診綠色通道服務、節假日就診綠色通道服務、專家預約綠色通道服務、特殊檢查和治療綠色通道服務、家庭病房綠色通道服務等。
1.4 健康管理實效 體檢單位滿意度逐年增加。 首先,體檢結束后,我們到每家體檢單位進行"一對一"體檢咨詢,增進每位客戶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了解。 另外,還組織專家定期到體檢單位進行專題健康教育,如老年保健、婦女保健常識教育、心腦血管病防范等,使受檢單位人員健康素養明顯增加,健康意識顯著增強,深受單位歡迎。其次,我們還承擔了一些大單位的大型活動、會議及出差等醫療保障任務,并為其開通了綠色通道服務,解決這些單位員工的特殊醫療服務問題, 使醫院與企事業單位的關系更緊切。 自2011 年以來,體檢人數每年保持在5%以上的增幅,每年體檢量均在10 萬人次以上。
個體健康評估和個體健康管理逐步展開。 從2011 年起,我院共為8000 余人進行了健康評估,為400 多人進行健康管理。特別是在個體健康管理方面,我們在生活方式管理、個體需求管理、疾病管理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做法,切實得到了客戶認可和信賴。
2.1 健康管理運行機制不完善 我院健康管理還處于起步階段,健康管理的收費標準、管理標準、管理流程還不規范,健康管理者需求多,但為其服務內容還比較單一;院內、院外綠色通道沒有很完美地建立,不能滿足所有客戶個體需求;目前的績效獎勵沒有真正調動工作人員積極性,存在推諉客戶現象。
2.2 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加強 目前, 我院從事健康管理工作的人才梯隊匱乏, 缺少學科帶頭人。 一是年齡偏大, 都已接近或超過退休年齡, 中青年人才隊伍極度缺乏;二是部分工作人員臨床經驗不豐富,服務態度一般,難以滿足客戶需求。
2.3 信息化建設滯后 目前我院信息化建設雖然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在健康管理方面還不規范,滯后健康管理服務的需要,如體檢結果還不能在網上查詢,網上的健康咨詢,健康指導等健康管理服務工作也不完善;利用信息系統對單位體檢數據進行自動對比分析還不成熟、完善。
3.1 完善健康管理內容、 流程及考評 盡快完善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和服務流程,并按制度標準進行考評,與績效掛鉤;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院內、院外綠色通道服務,對績效工資進行動態管理, 探索提高以工作量為標準的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適當降低以職稱為標準的基礎性績效工資的比重,獎勵性績效工資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傾斜。
3.2 內培外引人才,打造專業隊伍 以優厚的待遇引進成熟的中青年專業人才;在專業技術隊伍的建設上,建立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員能進能出,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選人用人機制。 另外,可以嘗試外聘院外優秀的專家團隊,充分依托其技術力量,來加強和發展我院的健康管理工作。
3.3 開發健康管理信息平臺 加強信息化建設,盡快與地方有技術實力的公司共同開發健康管理信息平臺, 首先要實現體檢客戶歷年體檢數據自動對比分析, 逐步開通手機網上查詢體檢報告,網上預約體檢服務,進一步完善健康管理客戶的網上健康咨詢、健康指導服務,讓健康管理借助互聯網更方便、快捷地為廣大客戶服務。
[1] 陳建勛, 馬良才, 于文龍, 等. "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實踐[J]. 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6, 22:7-9.
[2] 白書忠, 武留信, 陳剛, 等. 加強學科建設,引領健康管理機構與產業發展[J]. 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3, 7(2):73-75.
[3] 楊婷. 我國健康管理產業正期待突圍[N]. 經濟參考報,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