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N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宮頸錐切術后患者隨訪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2012年度省級公益性技術應用研究計劃項目,編號:2012C33018
2012年省人口計生委課題經費自籌科研項目,編號:JSW2012-B014
·護理管理·
金穎,何娟,何建虎,姚雪英,馮素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目的探討CIN信息化管理平臺在宮頸錐切術后患者隨訪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 493例行宮頸錐切術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745例,對照組748例。使用CIN信息化管理平臺病例管理、短信提醒、信息咨詢等模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出院后管理,對照組僅將患者病歷資料錄入該系統,不實施干預措施。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1年隨訪依從情況及信息平臺患者資料導入情況。結果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1年準時隨訪率觀察組分別為91.95%、79.46%和64.30%,對照組分別為74.33%、47.46%和36.6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患者3個月、6個月、1年隨訪信息完整導入率分別為95.57%、97.36%及97.61%,資料未獲得導入原因主要為醫囑格式錯誤和門診號更改。結論應用CIN信息化管理平臺可提高宮頸錐切術后患者隨訪依從性,隨訪期檢驗結果信息錄入率高,適用于隨訪數量大、隨訪時間長的宮頸錐切術后患者的隨訪管理。
關鍵詞:宮頸上皮內瘤變;隨訪;信息;管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9.025
宮頸癌是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婦科常見惡性腫瘤,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唯一推薦在世界范圍內開展篩查的惡性腫瘤。通過早期篩查及時發現癌前病變即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給予適當干預能有效預防或阻斷浸潤性宮頸癌的發生。宮頸錐切術是診斷和治療CIN的重要手段,手術方式包括宮頸環形電切術(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和冷刀術(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有研究表明,CIN經手術治療后病變殘余率或復發率仍高達5%~30%,且多數發生在術后2年內。如不及時治療,約66%將進展為原位癌,2%進展為侵潤癌[1]。因此在我國醫療資源緊張和隨訪機制欠健全的狀況下,如何提高CIN術后患者定期隨訪的依從性,已成為防治宮頸癌的又一關鍵性問題。2013年1月至12月,本院腫瘤科運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建立CIN患者信息化管理平臺,對CIN宮頸錐切術后患者進行網絡化管理,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入組標準:經陰道鏡活檢病理檢查診斷為CINⅡ~Ⅲ級并住院實施宮頸LEEP或CKC的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具備正常語言溝通能力且無精神障礙;排除術后病理診斷切緣陽性患者,術后未能按要求接受相關干預措施者,隨訪期間復發需要再次手術或增加其他治療方案患者。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1 493例,按照隨機數字表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生育狀況、醫保狀況、居住地、手術方式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表1(續)
1.2方法
1.2.1建立CIN患者院后信息化管理平臺(CIN supporting information system,CINSIS)在醫院信息系統(HIS)與CINSIS之間創建系統接口,CINSIS從HIS獲取患者的人口學資料和病歷數據,并依據院后服務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專門設置病例管理、短信管理、系統管理、資訊管理4大模塊,分為醫護人員工作平臺和患者登陸平臺兩部分。醫護人員工作平臺為建立、修改、管理數據的操作平臺,同時可根據指定的要求自動或手動與患者手機進行短信交互;患者登陸平臺可訪問、查看、了解信息并進行互動交流,同時系統還具有醫學常識發布等功能。其內容如圖1所示。

圖1 CINSIS結構
1.2.2CINSIS的應用
1.2.2.1對照組患者出院時按常規給予相應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告知患者以手術日為起點,每3個月、6個月及1年各隨訪1次,并要求該3次隨訪來本院宮頸疾病門診就診;以后每年復查1次,患者可以選擇當地醫院,特殊情況遵照隨訪醫生醫囑。對照組患者在出院后僅應用CINSIS的病例管理模塊,無相應干預措施。
1.2.2.2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同對照組,同時由專業人員向患者或家屬介紹CINSIS患者端的使用方法及主要功能。系統將依據患者手術時間和醫務人員設定的隨訪規則(同對照組),自動匯總15 d內需隨訪的患者名單并通過群發短信提醒患者,如患者未及時隨訪,在下一周期短信提醒中將重復發送。短信內容為告知患者隨訪時間點、注意事項及簡單健康教育信息。患者憑手機號碼登錄系統查閱復診時間、歷次檢查結果及相關健康教育知識等,同時還可提出疑問,與醫務人員互動交流。
1.2.3數據采集本系統由宮頸疾病中心專人管理,信息科專人維護。病例管理模塊中,專職人員通過HIS將患者的一般資料、手術方式、術后診斷等信息采集到CINSIS。當患者來院復查時,所有檢查信息自動先進入HIS系統,管理人員可集中或分批或分次將患者復查的時間、檢驗項目及結果等導入CINSIS。每周有專人采集信息入庫,補錄電話隨訪信息遺漏部分。CINSIS根據要求,統計患者術后3個月、6個月和1年隨訪率及檢驗結果,匯總生成Excel表格。
1.3效果判定患者在系統設定隨訪日前后30 d內來院隨訪者定義為患者依從。
1.4統計學方法將Excel表格數據導入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兩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隨訪依從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隨訪依從情況例(%)
2.2CINSIS隨訪結果數據導入情況見表3。

表3 患者隨訪結果信息導入情況及未導入原因
3討論
3.1CIN術后患者院后管理重要性據WHO統計,全球宮頸癌發病人數每年45萬人左右,80%在發展中國家,且發病率逐年上升[2]。CKC或LEEP是目前用于診斷和治療CIN進而阻斷宮頸癌發生發展的重要手段,但該手術的實施并不意味著CIN疾病的徹底治愈以及宮頸癌發生發展過程的徹底阻斷,宮頸錐切手術雖然切除了宮頸病變組織,但可能并未徹底消除人乳頭瘤狀病毒(HPV)在宮頸的復制,一旦機體免疫力降低,HPV活力恢復可在上皮細胞內大量繁殖,使細胞增殖失控而導致癌前病變或浸潤癌的系列變化,而且宮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Serati等[3]對CIN行宮頸錐切術患者隨訪26.7個月,發現有22.7%的患者發生了宮頸組織學再次陽性,由此強調術后隨訪應列為強制性要求。但目前全球CIN術后患者的隨訪狀況并不樂觀,有研究[4]發現,患者在初期診斷CIN時,由于知識缺乏,對疾病認識不足,常表現出焦慮和緊張,迫切要求治療,但是手術后卻常認為已治愈而盲目樂觀,不能做到按時復診,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少復診。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僅64.7%CIN患者在接受LEEP手術后參與了宮頸的細胞學追蹤隨訪[5]。本研究對照組CIN患者手術后按要求隨訪的概率3個月時為74.33%,6個月時僅47.46%,而1年后甚至降低到了36.63%,說明CIN宮頸錐切術后患者的隨訪意識較弱,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訪依從性逐漸下降,與應紅華的研究相一致[6]。可見,提高CIN宮頸錐切術后患者隨訪依從性至關重要。
3.2CINSIS應用可提高CIN手術患者術后隨訪率CINSIS通過發送短信提醒、網絡交流等形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重視術后隨訪,提高患者術后隨訪依從性。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3個月隨訪率為91.95%,6個月時為79.46%,1年時為64.30%,3個時間點的隨訪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各個時間點的隨訪狀況仍未達到理想要求,因此,有必要進一步完善CINSIS,除了完善相關指導的方法、步驟、形式等,網絡信息技術的更新也是重要內容。本研究使用的CINSIS僅是以本院為單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信息方面只發揮了“孤島”網絡的作用,并不能充分利用網絡管理的真正優勢。例如本研究中患者隨訪不理想可能與患者實際在當地醫院復查而信息未能進入本系統有關。因此本研究使用的CINSIS有必要拓寬使用范圍,實現各個區域的聯網和資源共享,既有利于醫務人員對就診患者有全面、連續的病情了解,也能方便患者就診。但該信息平臺的推廣使用受到社會、經濟等條件限制,有待于進一步努力。
3.3CINSIS應用有利于病歷資料管理CINSIS在聯網范圍內將患者隨訪信息及檢查結果有效導入,按要求匯總生成Excel表格,操作簡單、方便,便于對患者信息進行分類管理。通過系統將患者每次就診信息導入,不但可獲得同一患者疾病發生、發展的連續過程的資料,也對醫務人員全面掌握大量CIN患者一般資料、手術方式、術后診斷及術后復查情況等信息提供幫助,為宮頸疾病相關科研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奠定基礎。本研究顯示,患者3個月、6個月及1年隨訪信息完整導入率分別為95.57%、97.36%及97.61%,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數據未能成功導入的主要原因是:門診醫生醫囑格式不夠規范、患者未使用身份證實名掛號致門診號更改,通過加強培訓、系統提醒及統一采用身份證實名掛號等措施有望做到100%導入。
參考文獻:
[1] 謝文陽,呂軍,吳謀喜.CINⅡ/Ⅲ冷刀錐切術后復發的檢測方法和價值[J].臨床醫藥實踐,2014,23(5):344-346.
[2] 徐鐵兵,邢春英,王維琴.35 245例宮頸癌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性科學,2012,21(4):13-18.
[3] Serati M,Siesto G,Carollo S,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recurrence after conization: a 10-year study[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2,165(1):86-90.
[4] 徐靜,黃竹.對宮頸錐切術后患者HPV認知及自我保護行為的調查[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182-184.
[5] Malapati R,Chaparala S,Cejtin HE.Factors influencing persistence or recurrence of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fter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Low Genit Tract Dis,2011,15(3):177-179.
[6] 應紅華.子宮頸電環切術患者的隨訪依從性及影響因素調查及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1,10(1):14-15.
中圖分類號:R197.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09-0867-03
通信作者:馮素文,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
收稿日期:2015-05-19
作者簡介:金穎(1979-),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