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現況調查與分析

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項目,編號:2014KYA206
湖州市科技局新農村建設計劃項目,編號:2012YS12
過麗珍1,鄧仁麗2,沈國娣3,侯維維4,孫麗麗5,張江輝1,陳柳柳1,陸永良1
(1.湖州師范學院,浙江湖州313000;2.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廣東珠海519100;
失能老人是指老年人因患慢性疾病、軀體損傷、心理失調導致身體功能受損,進而導致日常活動受限[1],包括全失能和半失能。據湖州市民政局老齡辦2013年數據統計,湖州市的失能老人比例為7.39%,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95%[2]。據文獻報道[3-4],失能老人的養老方式主要采取家庭養老。2014年3月至8月,筆者采用自行設計的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現況調查問卷對湖州市認知正常的66名失能老人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進入湖州市衛生局失能老人數據庫,按1%的比例抽取,共有105人,課題組成員通過電話與其取得聯系,并遵循自愿參與原則,篩除不愿參與的15人及無法正常交流的24人,最后有66名老人納入研究。
1.2調查工具調查問卷是在查閱文獻[5]、咨詢相關專家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現況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失能老人的個人基本信息、生活自理能力評估。
1.2.1個人基本信息包含個人資料及目前生活狀況。個人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曾從事職業、醫保類型及居住地;目前生活狀況包括經濟情況(經濟來源及每月經濟狀況)、子女數、失能時間、居住狀況、是否需要幫助照料、就醫方式等。
1.2.2自理能力評估包含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狀況及社會生活環境。
1.2.2.1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數)Barthel評估量表作為目前應用最廣的一種評定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量表[6],包含進食、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及上下樓梯共10條目。每條目根據是否需要幫助及其幫助程度分0、5、10、15分4個等級,部分條目為2個或3個等級,總分100分為無需依賴,61~99分為輕度依賴,41~60分為中度依賴,≤40分為重度依賴。
1.2.2.2健康狀況包括視力、聽力、肢體活動、疾病情況。視力分為4個等級:正常;視力弱,但在正常環境下能照顧自己;視力弱,生活需要協助;由于視力障礙,無法適應生活環境安全照顧自己。聽力分為4個等級,為正常、輕度受損、重度受損、完全失聰。肢體活動分為左上肢活動受損、右上肢活動受損、左下肢活動受損、右下肢活動受損。疾病情況采取開放式問答,由老人自己闡述自身疾病情況。
1.2.2.3社會生活環境包括家庭支持、參與社區生活情況、居住條件及安全衛生評估。家庭支持包括親屬提供足夠的生活支持(物質和情感),親屬提供些許生活支持,親屬只提供感情上的支持及很少看望,沒有物質和感情支持。老人參與社區生活情況包括經常參加社區活動、較少到社區走動或參加活動、偶爾到社區走動或參加活動及從不參加活動。居住條件包括出入有無障礙設施、室內有無障礙設施、廁所及洗浴設備的使用情況(獨用、合用、無)。安全衛生包括環境條件符合老人生活衛生與安全;衛生條件陳舊,安全仍能保障;衛生條件較差,生活不方便,安全缺乏保障及居住條件很差,有明顯居住安全風險。
1.3調查方法此次調查由湖州市民政局老齡辦組織,并由湖州師范學院護理學院組織1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培訓,且全部合格。在進行調查之前,調查員與調查對象商定好時間,再進行一對一上門走訪調查。調查時,采取問答形式由調查者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時間控制40 min之內,問卷填好后當場收回。共發放66份問卷,有效問卷66份,回收率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百分率、頻率描述。
2結果
2.1失能老人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失能老人一般資料(n=66)

表1(續)
2.2自理能力評估
2.2.1生活自理能力評估66人Barthel指數評分0~95分,平均(59.17±34.02)分。輕度依賴35人、中度依賴7人、重度依賴24人。在10條目中完全依賴選項中上下樓梯、平地行走、床椅轉移條目占比高,分別為37.3%、32.8%、29.9%。
2.2.2健康狀況評估見表2。

表2 健康狀況評估(n=66)

表2(續)
注:1)患病率最高的依次為高血壓、腦血管意外、心臟病、糖尿病
2.2.3社會生活環境評估見表3。

表3 社會生活環境評估(n=66)
3討論
3.1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現況分析失能老人女性比例高于男性,文化程度、經濟條件普遍偏低,高齡化失能現象較為突出,與潘金洪等[2]基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相吻合。這與我國當今老齡化國情,女性平均預期壽命高于男性等趨勢有顯著關系。有近一半的失能老人與配偶同住,配偶成為其最主要的照料者,這與李香風等[7]的研究一致。從失能持續時間上看,5年以上的占了68.18%,且失能程度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重度依賴和輕度依賴分別占36.36%和53.03%,而中度依賴只占10.61%)。輕度失能比例較多,原因之一是輕度失能不足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日常生活或影響部分生活能力,加之經濟條件限制了很大一部分輕度失能老年人尋醫問藥的欲望;原因之二是一些輕度失能老年人不服老的心態,認為挺挺就能過去的僥幸心理使得輕度失能的比例較高。中度失能比例較少的原因是由于失能老人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促使其積極尋找醫療資源,因此,失能程度可向輕度或重度轉變。當重度失能老人在明確自己狀況即在就醫條件下也不能很好改善身體狀況的情況下會選擇維持現有狀況,就醫的欲望不強烈,加之很多疾病的終末期均會呈現一種重度失能狀態,因此,重度失能比例亦相對較高。從健康狀態來看,失能老人罹患2種及2種以上慢性疾病占92.43%,與成茜[8]的研究一致。總的來說,失能老人的健康狀況不太樂觀,這不但給老人帶來了生理和心理的負擔,對于照科者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壓力。從社會生活環境來看,只有50%失能老人能夠得到親屬足夠的物質及感情支持,而50%失能老人在感情和物質需求是得不到滿足的,這也是當今家庭失能老人長期照料服務嚴重缺失的縮影[9]。這與家庭照料老年人的時間和成員的減少有關,從而削弱了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的功能[10]。從社區生活參與情況來看,半數之多的失能老人從不參與社區活動,一方面與失能老人自身行動不便,家庭照料者人員減少有關;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區的服務能力薄弱,兩者沒有很好地銜接。從居住條件安全衛生來看,居住設備缺乏防止老人跌倒的功能,居住環境存在居住風險,而這屬于老人跌倒的一個高危因素[11]。
3.2建議由于婚育觀念的改變,計劃生育的實施導致的4-2-1家庭模式[12],使得家庭養老能力變得越來越弱[13]。面對現今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狀況的困境,需通過有效的途徑改善。首先,培養專業化的進家居家護理人員,完善居家護理人員準入、考核、評估體系,減少家庭照料者的負擔。其次,建立失能老人居家養老風險評估體系,降低老年人居家跌倒的風險;建立醫院—家庭快速反應機制,當失能老人出現病情變化,使其在最快時間內得到醫治,并在病情穩定后重歸家庭養老環境;亦或由社區衛生中心或是其他醫療機構定時到失能老人家里探訪,對老年人身體進行評估,最大程度降低失能等級。最后,提高失能老人醫療報銷比例,加快推進農村養老保險,亦可嘗試對失能老人家庭的居家用水、用電、用氣、用熱,低于普通類居民生活價格執行。或借鑒國外模式,支持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導社會組織、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者運營老年供餐、社區日間照料、家政提供上門服務。從而使失能老人能更舒適地安享晚年時光。
參考文獻:
[1] 于澤浩.中國城市失能老人長期照料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9.
[2] 潘金洪,帥有良,孫唐水,等.中國老年人口失能率及失能規模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8(4):6,32.
[3] 劉麗麗.從代際變遷歷程看我國農村家庭養老[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0.
[4] 蔡仁美,金鈺梅.國內外老年長期護理的發展及現狀研究進展[J].護理與康復,2012,11(7):623-626.
[5] 杜鵑,徐薇,錢晨光.失能老人家庭照料及家庭照顧者社會支持需求—基于北京市東城區的實證性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4(4):31-35.
[6] 高小芬,于衛華.采用Barthel指數評定表對醫養結合老年患者護理級別再分度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4):1-4.
[7] 李香風,趙紅.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照顧能力研究現狀[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51-1053.
[8] 成茜.城市空巢失能老人長期照料服務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9] 彭寬.上海失能老人機構護理服務質量控制體系研究[D].上海:上海一工程技術大學,2014.
[10] 袁天喜.國內老年人社區護理現狀[J].護理與康復,2011,10(1):16-18.
[11] 胡夢夢.居家長期照護失能老人跌倒危險因素及干預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2014.
[12] 霍艾香,何雯.適應西安發展的居家養老保障模式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0):66-67.
[13] 徐芳敏.農村家庭養老困境與化解路徑研究—以蘇北H村為個案[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0.
3.湖州市中心醫院,浙江湖州313000;4.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吉林吉林132011;
5.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310003)
摘要:目的了解湖州市失能老人家庭養老現況,為湖州市養老行業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老方案提供背景資料。方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家庭失能老人養老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對湖州市66位失能老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家庭養老環境下的失能老人,經濟狀況普遍較為低下,失能時間長,依賴重,健康狀況形勢嚴峻,且存在較多居住風險。結論失能老人家庭養老形式存在諸多不足,養老方式急需多樣化。
關鍵詞:失能老人;家庭養老;調查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10.004
Survey and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family supporting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Huzhou// Guo Lizhen1, Deng Renli2, Shen Guodi3, Hou Weiwei4, Sun Lili5, Zhang Jianghui1, Chen Liuliu1, Lu Yongliang1// 1.Huzhou University,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2.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huhai, Guangdong 519100, China; 3.Central Hospital of Huzhou, Huzhou Zhejiang 313000, China; 4.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City Jilin Province, Jilin, Jilin 132011, China; 5.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amily supporting for disabled elderly in Huzhou to provid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for formulating a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supporting scheme. MethodInvestigate 66 disabled elderly in Huzhou by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on present situation of family supporting for disabled elderly. ResultDisabled elderly infamily supporting has low economic conditions, long disabled time, serious dependence, poor health condition and high living risks. ConclusionFamily supporting mode for disabled elderly has many deficiencies, which needs to be diversified.
Key words:disabled elderly; family supporting; survey
中圖分類號:R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10-0912-04
通信作者:鄧仁麗,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
收稿日期:2015-06-11
作者簡介:過麗珍(1989-),女,本科,研究生在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