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助產在初產婦中的臨床應用及效果觀察

·專科護理·
施立華,俞智慧
(浙江蕭山醫院,浙江杭州311201)
摘要:目的觀察無創助產方法對會陰完整及創口疼痛、腫脹、愈合的影響。方法將200例初產婦按不同助產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采取無創助產技術協助產婦完成分娩,對照組采取常規會陰側切術,在保護會陰下娩出胎兒。比較兩組產婦產后l d創口腫脹疼痛程度及產后3 d創口甲級愈合情況。結果觀察組產后會陰完整率53.0%,對照組為0%;產后1 d創口腫脹疼痛程度觀察組輕于對照組;產后3 d創口甲級愈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初產婦陰道分娩時行無創助產可提高會陰完整率,同時降低產后會陰創口疼痛、腫脹程度,提高創口愈合率。
關鍵詞:初產婦;分娩;無創助產;疼痛;腫脹;創口愈合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10.008
陰道分娩時,當因胎兒過大或陰道手術助產分娩時,多采用斜側45°切口,但存在軟產道組織再次延伸裂傷加重、縫合困難、出血多、切口疼痛、愈合時間長等弊端。無創分娩是自然分娩的一種,避免了分娩常規會陰側切,按照分娩的自然過程順勢控制胎頭娩出速度,幫助產婦在宮縮間歇期緩緩娩出胎兒,減少了對產婦的損傷,可有效降低會陰側切率并減少產后出血[1]。為減少對會陰組織的損傷,減輕疼痛、腫脹以利于創口愈合,2013年6月至7月,本院產房對100例有陰道分娩適應證的初產婦在分娩中實施無創助產技術,并與傳統會陰側切術技術比較,現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初產婦及家屬知情告知同意。入組條件:有陰道分娩適應證的初產婦,無產科合并疾病,無會陰瘢痕及炎癥,無胎兒宮內窘迫,入院時B超檢查顯示枕前位。符合入組條件的產婦200例,按初產婦及家屬意愿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例。觀察組:年齡21~34歲,平均27.3歲;孕37~41周;估計胎兒體質量2 500~3 750 g,平均3 500 g。對照組:年齡20~33歲,平均年齡27.1歲;孕37~41周;估計胎兒體質量2 500~3 700 g,平均3 450 g。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陰道分娩中的助產方法兩組產婦入院待產后,均進行詳細的解釋和指導(觀察組增加無創助產技術方面知識),強調在分娩時配合助產士的重要性,尤其在宮縮時的正確呼吸方法,使陰道充分擴張,發揮彈性,使胎兒在宮縮間歇緩緩娩出胎兒,以達到最大程度減少對會陰組織的損傷。
1.2.1觀察組采用無創助產技術。當宮口開全胎先露較低時,指導產婦正確使用腹壓,雙手向上拉兩邊床把手,整個身體向下方向均勻用力,身體不往上縮,雙腿屈曲,盡量外展,雙腳踩在兩邊床腳上,宮縮時深吸氣后用力向下均勻屏氣,幫助胎頭順應產道慢慢撥露,遇宮縮過強時,改為哈氣,防止因胎頭娩出過快而撕裂會陰。當會陰后聯合緊張時,助產士用左手手掌放于陰阜上以控制胎頭娩出速度,使會陰充分擴張;根據宮縮的強弱,指導產婦合理用力與配合,促使胎頭緩慢娩出后,立即清理胎兒的呼吸道,等再次宮縮來臨時左手輕壓胎頭娩出前肩,右手托住頭頸,向上順勢娩出后肩,左手托住胎兒軀體娩出。娩出胎兒后再斷臍處理。
1.2.2對照組采用常規會陰側切術。產婦體位及使用腹壓的方法均同觀察組,當會陰后聯合緊張時,常規會陰神經阻滯麻醉后做側切術,至會陰高度膨隆時,進行會陰保護。在肛門與陰道口皮膚間放置消毒會陰巾,助產士右手拇指和其余4指呈分開狀態,用手掌的大魚際肌將會陰部頂住,在產婦宮縮時向上內方托壓,宮縮間歇時稍放松,保護會陰至胎兒娩出[2]。
1.3評價指標觀察兩組產婦會陰情況,包括會陰完整及損傷情況,產后1 d會陰疼痛、腫脹程度和產后3 d創口愈合情況。產后1 d評價會陰創口腫脹疼痛,每天會陰護理時,由助產士用肉眼目測及軟尺測量法觀察會陰情況并記錄,同時傾聽產婦的主訴及觀察產婦被動體位,根據創口腫脹程度、產婦主觀感覺及疼痛所致被動體位情況分為I~Ⅳ級[3],I級:腫脹、疼痛不明顯,肉眼外觀會陰創口處皮膚無明顯增高及腫脹,按壓創口處感輕微疼痛;Ⅱ級:輕度腫脹、疼痛,創口處皮膚高于健側1 cm以內,腫脹范圍<2 cm,坐及行走時感輕微疼痛;Ⅲ級:中度腫脹、疼痛,創口皮膚高于健側1~2 cm,腫脹范圍2~3 cm,坐、臥及行走均感創口疼痛,但可以忍受;Ⅳ級:重度腫脹、疼痛,創口處皮膚高于健側>2 cm,腫脹范圍>3 cm,活動受限,不能坐及行走,臥床及翻身均感創口疼痛。產后3 d創口愈合情況,會陰創口愈合評價指標[4],甲級愈合為會陰創口愈合良好,乙級愈合為會陰創口處有紅腫、硬結、線頭炎性反應,丙級愈合為會陰創口出現化膿性感染及裂開。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秩和檢驗和x2檢驗。
2結果
兩組產婦會陰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會陰情況比較例(%)
注:1)Zc=4.87,P<0.05;2)x2=14.214,P<0.05;觀察組損傷為裂傷
3討論
3.1陰道分娩中實施會陰切開術的缺點會陰側切是一項創傷性的技術操作,與會陰自然裂傷相比,會陰側切有疼痛劇烈、出血多、感染率高、愈合較慢、愈合不良等缺點[5]。助產士上臺接生時常規側切后在宮縮時為防止胎兒娩出過速,用右手掌和大魚際的力量保護會陰體,在向上向內用力托壓會陰體時,易出現會陰的充血、腫脹、脆性增加而導致會陰及軟產道的裂傷,會陰部的疼痛也易引起產后尿潴留,不利于產后的整體恢復。在轉變產時服務模式中,有學者認為,為避免盲目行會陰切開術,對產婦會陰條件及綜合情況作客觀評估,正確運用助產會陰保護技術,有利于保障母嬰健康和提高產婦產后生活質量[6]。表1顯示,對照組實施會陰切開術產后1 d會陰腫脹疼痛明顯,產后3 d創口甲級愈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
3.2無創助產的優缺點陰道分娩中實施無創助產技術能在最大程度上減輕對產婦的心身傷害。分娩時不行側切,會陰可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會陰完整,產婦不用受縫針的痛苦和冒創口感染的危險;一種是會陰Ⅰ度、Ⅱ度裂傷,因其裂傷主要集中在會陰后聯合處,該處的組織菲薄,即使破裂血管斷裂少,疼痛也不明顯,與會陰側切術相比,不但疼痛腫脹減輕,而且更有利于創口的愈合。不過,在臨床中,助產士也需做好評估,嚴格掌握適應證,對配合性不高的產婦,容易因胎兒娩出過快,導致嚴重的會陰裂傷,引發糾紛。表1顯示,觀察組產婦分娩后會陰完整率為53%,產后1 d會陰腫脹疼痛較輕、產后3 d創口甲級愈合率97.8%,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無創助產的注意點因無創助產技術對助產士的接生技術要求更高,對產婦的配合性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臨床實際操作中,助產士在產婦臨產前要做好有效的溝通,評估產婦的配合能力、產婦的自然分娩適應證及會陰組織情況;科室里先由資歷高的助產士帶頭實施,在實施中不斷提高接生技巧,總結經驗,建立信心,從而有效促進該技術的推廣。
參考文獻:
[1] 黃靜.無創分娩與側切分娩會陰創傷愈合情況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9):136-137.
[2] 顧春美,胡金菊,劉娟,等.無保護接生185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6):40-41.
[3] 鄔家燕.不同角度會陰側切對切口腫脹疼痛及愈合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0,9(9):770-771.
[4] 劉玉萍.改良會陰側切縫合術在產科的應用及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3):36-37.
[5] 何閏.探討兩種會陰保護法的臨床效果比較[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4(5):506.
[6] 徐萌艷.硬膜外麻醉分娩鎮痛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研究[J].護理與康復,2013,12(9):822-824.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9875(2015)10-0925-02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簡介:施立華(1976-),女,本科,主管護師,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