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群
(廣西壯族自治區臨桂五通中學)
轉眼間,廣西的新課程改革已進入第四個年頭。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嘗試用“四步教學法”來應對新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發現其在優化教學環節、轉變學生學習方式、促進教學相長方面有一定的可取之處?,F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課《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教學為例,陳述如下,請各位同仁指教。
第一步:導學案導學
依據:新課改實施后,要求高,課時少。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僅通過課堂上的40 多分鐘來達到課標要求,有些不可能。如果課前,先用導學案導學,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幫助教師了解學情,使教學有針對性,做到精講,提高上課的效率。
實施:在新課開始前,教師在認真研讀課標、鉆研教材、分析學情的前提下,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及學情設計編寫導學案。學案的內容和呈現形式根據教學所需自行選擇調整。應注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學案編好后,一般提前1~2 天發給學生,要求學生根據學案要求初步閱讀教材,在讀書過程中找出較為準確的知識點和問題的答案,在書本上勾畫出來,并在學案上填好。對有疑問的地方作好記錄。然后,教師對學案和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抽查,及時了解掌握學生的認知情況,并據此確定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
【案例1】
課程標準: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內容,認識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知識清單:
一、夏商政治形式
1.早期國家的出現:時間____;地點____;原因_____;標志:_________。
2.夏的概況及政治特色
(1)概況:公元前____年禹建立夏朝,存在了400 多年。
(2)政治制度:確立了“家天下”的____,宗族關系為基本的政治關系。
3.商的概況及政治特色
(1)概況:公元前______年,商滅夏,_____建立商朝,后來存在了600 多年,豐富的 反映了商朝的歷史。
(2)政治特點:商代貴族以 為紐帶,實行_____;神權與王權緊密結合。
二、西周分封制
1.分封的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2.分封制的實行
(3)諸侯的權利:諸侯在封國內享有_____,義務:對周天子定期朝貢并提供軍賦和力役。
3.分封制的影響
(1)積極:擴大了_____的影響,有利于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
(2)消極:隨著實力的變化,諸侯國之間出現強國兼并弱國的形勢,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
……
【設計說明】這是高一新生做的第一個導學案,學生都來自農村初中,歷史知識極為薄弱,用學生的話說“以前上課基本不聽,一些歷史知識來自于電視劇和網絡小說,課本的字認識,但內容不懂?!币虼诉@個導學案的設計只設置了兩項內容,其中內容以填空的形式呈現,難度偏易,目的在于讓學生建立自信,激發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第二步:構建時空坐標和專題概覽
依據:新課改后教材編排模式的變化。本輪新課改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教材的變化,采用了專題體系和模塊式編排。
實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對整個專題或歷史事件構建時空坐標,使學生從縱向上把握這一歷史事件的脈絡。然后再作一個專題概覽,使學生從橫向上理清歷史事件的邏輯順序,形成對歷史事件整體性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清楚本節課所學的歷史事件在歷史發展脈絡中所處的時序和地位。
第三步:解謎點,師生共探究
依據:新課標中強調課堂教學要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通過第一、二步的學習,學生已對歷史事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自學過程中產生了疑問,這時,從心理上講學生應是迫切想解開疑問的時候,因此,教師可因勢利導,與學生一起解謎點,探究難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施:本環節,教師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解疑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另一方面,針對本課的重難點,要選擇一些問題(問題的數量和難度應視學情而定)采用史料方式呈現設問,引導學生探究,深入分析歷史事件。
【案例2】
探究一:分封制的特點
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國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國者四十人?!蹲髠鳌ふ压四辍?/p>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盾髯印と逍А?/p>
材料二:西周分封形勢圖:

根據材料一、二分析西周實行分封制的特點和作用。
探究二:宗法制的特點
材料一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圖
1.根據圖片,分析宗法制的特點。
2.聯系身邊的所見所聞談談宗法制在我們日常生活和觀念中的體現。
【設計說明】根據第一步反映出來的情況,上課時我設置了三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探討。所呈現的材料和設置的問題相對簡單,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就能解決問題,獲得成就感,保持他們探究的積極性。
第四步:圖示法構建知識網絡
依據:農村學生基礎知識薄弱,歸納、記憶能力欠缺。
實施:圖示法構建知識網絡。每節課上完后,教師引導學生用圖示法對本課知識建構一個知識網絡,有利于幫助學生理清知識線索,整合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再次形成對歷史事件縱橫上的整體認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四步教學法”的實踐過程中,筆者發現:歷史新課改在農村高中,遇到的學生基礎薄弱、教材變化、課時少、要求高等一系列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如何引導農村學生走向歷史學習,使他們由“學會”到“會學”逐步掌握一套學習歷史的方法。因為農村學生視眼狹窄,不懂得學習方法,因此需要教師的引導。而“四步教學法”的目的就是在教師的引領下,讓高一新生按照“自主學習奠基、生疑—宏觀把握歷史事件脈絡—釋疑、探疑”的思路來學習歷史,掌握學習方法,然后,邁腿自己去學。正如俗話說:“授人魚不如授人漁”。
注: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農村中學歷史新課改課堂教學難點及改進策略研究——以歷史人民版必修一為例》,課題立項編號2013C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