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一勺
慈禧愛看戲,但在宮廷不許演與羊有關的劇目,因她屬羊,故將“羊”字列為清宮忌字。她“垂簾聽政”40多年,不僅御膳房用的羊肉要改為“福肉”“壽肉”,而且她看的戲都不許帶“羊”字。同治年間,河北梆子名旦侯俊山(十三旦)在宮中演《玉堂春》,蘇三有一句唱:“蘇三此去,好比羊入虎口有去無還。”慈禧一聽大怒,立即停演,并要處罰他。經李蓮英說情,才得以幸免。從此再演《玉堂春》,就改為“魚兒落網有去無還”。
(摘自王德彰著《談戲說史》)
宋仁宗怎樣認識“冷落”“快樂”
一天晚上,宋仁宗在宮中聽到很熱鬧的絲竹歌樂之聲,覺得奇怪,便問宮人是哪里傳來的歌樂聲。宮人回答:“那是民間酒樓的歌樂聲。皇上您聽,外面民間如此快活,而我們宮中卻如此冷落啊!”宋仁宗說:“你知道嗎?正是因為我們宮中如此冷落,外邊百姓才會如此快樂;如若我們宮中像外邊那樣快樂,那么民間就會冷冷落落了!”
(摘自《北窗炙錄》施德操/著)
慈禧和光緒每天享用什么樣的伙食標準
據《宮廷瑣記》載,慈禧、光緒的份例(即內務府給御膳房規定的每天的伙食標準)大體如下:盤肉(豬肘子)五十斤、豬一頭、羊一只、雞鴨各兩只;新細米兩升、紫米一升半、江米三升、粳米面三斤、白面十五斤、蕎麥面一斤、麥粉一斤、豌豆粉三合(約四兩半)、芝麻一合五勺(約二兩二錢);白糖兩斤一兩五錢、盆糖八兩、蜂蜜八兩;核桃仁四兩、松子仁二兩;雞蛋二十八個、枸杞四兩、干棗八兩……鮮蔬菜十五斤。另有燕窩、魚翅、海參、銀耳等山珍海味若干。
每天供應量這么大,這份例要花多少銀子?我無力逐一考證,很難核算,那就以小見大,看看雞蛋的價錢。李寶嘉的《南亭筆記》稱,光緒帝早餐吃四個雞蛋,御膳房的開價是三十四兩銀子,平均每個雞蛋耗銀八兩半。當時的市價,一個雞蛋大約兩文錢,即一兩銀子可買五百個。也就是說,御膳房的蛋價是市場價的四千倍以上!稱它“天價雞蛋”,毫不為過。由此可知,份例所列的二十八個雞蛋,就得耗銀兩百多兩。
(摘自《今晚報》笨村叟語/文)
“除夕”的由來
農歷大年三十稱“除夕”,這是為何?
“除夕”中的“除”字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表示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即另換新發的意思。“除夕”就是農歷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古人在這一天,要擊鼓驅逐“疫癘之鬼”。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是西漢周處的《風士記》等書。過除夕,兩千多年來我國民間一直延續。
(摘自《萬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