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茹,徐紅兵,漆洪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重慶400016)
·醫學教育·
數字化教學在婦產科學的應用
劉西茹,徐紅兵,漆洪波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重慶400016)
婦產科教學內容多且抽象,技術性和操作性又強,因此,單靠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為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世紀人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構建婦產科學教學數字化素材,包括多媒體、數字視頻、數字音頻、網站、Web3D、電子郵件等開展教學活動,并建立網絡教學互動模式。傳統教學模式輔以數字化教學是一種較好的新型婦產科學教學模式,二者辯證結合,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臨床技能,可明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教學;婦科學;產科學;數字化
婦產科學是基礎與臨床緊密結合的一門學科,教學內容多且抽象,技術性和操作性強,因此,單靠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達到理想教學效果。數字化教學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數字化的教學環境中遵循現代教育理論和規律,應用數字化教學資源,采用數字化教學模式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教學活動[1]。為提高婦產科學教學效果,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采用了數字化學習輔以傳統學習的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20世紀90年代初數字化教學開始在我國出現,隨著教育信息化的迅速發展,這一輔助教學手段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臨床教學中,且深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愛。相對于傳統教學的單一性,數字化教學具有處理技術數字化、處理方式多媒體化、信息傳輸網絡化、學習資源系列化、使用過程智能化、資源建設可操作化等特點。因此,數字化教學具有即時性、豐富性、交互性和可持續性,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結合,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教學重點、難點得到突破,臨床思維、實踐能力亦得以培養,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2]。
1.1 構建婦產科學教學數字化素材在婦產科學教學中,在板書、掛圖、標本、錄像、模型等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多媒體、數字視頻、數字音頻、網站、Web3D、電子郵件等開展教學活動。目前,教學中應用最多的是多媒體課件,其可以通過圖表、文字、聲音、視頻等多媒體方式將抽象的內容表述清楚,解決了教學中難以表達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3-4]。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壯大,學生接觸信息的多元化,上述多媒體課件即文本結合多媒體素材已越來越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隨著醫學的發展,臨床上已可以通過3D來實現對人體的檢查和手術,大大提高了醫療的直觀性和成功率。Web3D技術是Web技術與3D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其與多媒體技術充分結合可以制作3D多媒體課件,能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該技術必將成為今后網絡多媒體發展的主流[5-6]。
在婦產科學教學中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內容枯燥且學生不易掌握,實習過程中難以掌握各種婦科腫瘤切除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所涉及的盆腔解剖結構,采用美麗的醫學人體3D圖片、3D動畫、3D視頻和女性盆腔三維可視化模型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了人體女性生殖系統的器官及血供來源和淋巴分布,配以腹腔鏡手術視頻和音頻講解,幫助學生掌握女性生殖器解剖和婦產科相關手術概念。應用Web3D技術讓學生觀看排卵、受精、胚胎著床和胚胎發育全過程,幫助學生了解人類生命的起源和發育過程。傳統教學中難點之一:正常分娩的分娩機制,內容抽象難懂,利用數字化模擬圖像動畫使課本上不連續的內容變得連續而且生動、形象,抽象、難懂的知識瞬間明了。作者收集了臨床婦產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病例資料,如子宮肌瘤、宮頸癌、前置胎盤、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等,建立了病例資料庫,按照常規臨床診療路徑制作出數字化模擬數據庫,供學生使用。學生通過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然后選擇相關實驗室檢查,并根據結果判斷模擬患者的診斷,列出治療途徑[7]。在宮腹腔鏡手術中利用宮腹腔鏡拍攝出女性生殖系統的全景錄像,采集成數字圖像,然后,利用軟件將這些圖像制作成一個個場景,供學生進行虛擬探索,使得學生對宮腹腔鏡常規手術操作及婦產科基本手術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1.2 建立網絡互動教學模式將上述婦產科學數字化素材上傳至重慶醫科大學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包括理論課PPT(PowerPoint)、3D圖片、動畫、臨床問診錄像,以及體格檢查、常見婦產科基本操作、手術視頻等,利用網絡的交互性,網上進行課程作業的布置、答疑討論、在線測試、經驗交流、資源共享等,在課余時間學生亦可通過網站預習或復習課堂知識,如有疑問可通過電子郵件或網上提問的形式與教師即時交流。通過網絡互動教學可實現師生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婦產科學相關知識,鍛煉其臨床思維能力。同時,將“微信”這一當下最時髦的信息交流方式納入婦產科學教學中,歡迎學生關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婦科等微信平臺,通過多角度網絡教學學習婦產科學相關知識。這些交互式數字化教學資源和模式在婦產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使得婦產科學教學變得形象生動、易學易記,降低了授課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對婦產科學專業知識的理解、記憶,明顯提高了教學效率,改善了教學質量。
數字化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特色:(1)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多樣性;(2)在網絡環境中可以共享/獲取的共享性;(3)實時便捷性;(4)可擴展性和可延續性。數字化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間接地增加了課堂容量,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隨著近年來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婦產科學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要求必須改變婦產科學教學模式。由于婦產科學的獨特性,使臨床教學資源匱乏,見習和實習過程中不可能讓每名學生均能進行盆腔相關檢查或操作,且患者隱私性要求高,過多的帶教容易引起醫患糾紛,因此,在傳統教學基礎上輔以數字化教學,通過數字化教學資源結合標準化患者及醫學模擬器材,利用仿真和互動的特性改變上述困境,使學生擁有一個具有真實感的訓練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其實踐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并可評估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
在婦產科學教學活動中數字化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同時,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可能導致對教材的忽略、教師主導地位的削弱、學生學習和思考空間被擠壓、評價系統尚不完善等。教學中的重點是教會學生如何理解、掌握、應用所學的知識,以期未來在臨床工作中能應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疾病的診治。而在數字化教學中三維模型雖然有利于整體觀念的提升,但學生的注意力可能更多地集中在直觀的三維立體模型,而有可能不利于對疾病的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8]。雖然數字化3D教學擁有很多優點,但其是虛擬的圖像、虛擬的模型和虛擬的場景,這些與真實的疾病、真實的臨床手術是存在差別的[9]。而且婦產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盡管目前臨床實習和見習過程中存在很多困難,除利用客觀結構臨床能力考試和臨床模擬器材進行基本的技能訓練和考試外,仍需盡最大努力安排學生與患者接觸,讓學生采集病史,并親自動手檢查操作,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其臨床實際操作技能,鍛煉其臨床思維能力,故在婦產科學教學中不能只重視數字化教學,而忽視了傳統標本和見習、實習的作用,需要將傳統教學方式輔以數字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數字化教學模式越來越多地應用對教師數字化教學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使用和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能力,且要及時更新教學信息、及時答疑解惑。且目前數字化教學尚缺乏良好的評價體系[10]。下一步擬建立學生評價體系,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自評和互評相結合客觀評價學習效果、反饋學習信息。
總之,傳統教學模式輔以數字化教學是較好的新型婦產科學教學模式。在婦產科學教學中應將數字化教學與傳統教學辯證結合,恰當應用,以求取得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世紀人才。
[1]郝增明.數字化學習過程評價的客觀指標[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4(2):47-48.
[2]覃京燕,鄧袁圓.基于虛擬現實的交互式數字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32):177-179.
[3]袁麗萍,楊曉明,張曙萱.多媒體技術在婦產科教學中的利弊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2,25(6):877-879.
[4]鐘萍,黃苗珠,葉元.婦產科多媒體資源庫的建立[J].中國醫學創新,2011,20(20):173-174.
[5]張偉.Web3D技術在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9(1):60-62.
[6]朱韶平.基于Web3D技術的大學創新實踐教學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4,14(1):80-83.
[7]李麟霞.婦產科病案教學軟件的設計與開發[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25(1):118-120.
[8]劉萍,余艷紅,李維麗,等.數字化解剖學在婦產科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9):97.
[9]顏笑健,龔麗華,陳莉鋒,等.數字化教學模式在婦產科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健康研究,2014,34(4):469-470.
[10]張勝男,崔小洛,周文娟.提高網絡教學質量的評價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6):69-70.
10.3969/j.issn.1009-5519.2015.04.056
:B
:1009-5519(2015)04-0613-02
2014-09-29)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項目資助(201101ckZD)。
劉西茹(1979-),女,山東臨清人,博士研究生,講師,主要從事婦產科生殖醫學、圍產醫學的研究;E-mail:xixi020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