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鑫,黃曉治
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社會網絡與企業績效:研究綜述與研究展望
曹 鑫,黃曉治
中小企業國際創業及其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中的差異是學術研究的熱點主題。但以往研究很少關注在同一個經濟體當中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是否存在著區別。通過梳理社會網絡理論、國際創業理論和制度理論,以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為研究主線,識別了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與企業績效關系中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以及環境因素的權變作用的研究機會,并提出了未來研究方向。
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社會網絡;企業績效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在全球市場尋求創業機會的中小企業獲得了快速的增長[1],自Oviatt和Mc Dougall的經典論文發表以來,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成為了國際創業文獻討論的熱點議題[2][3]。Jones(2011)等對國際創業領域20多年的文獻進行了回顧和整理,歸納了三大類型的研究主題:創業的國際化;企業家精神的國際比較;創業國際化的比較。研究的方向則分散于創業類型、國際化、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組織特征與企業家精神,尤其是國際創業的跨國與跨文化的比較,近十年來引起了研究者的極大興趣。許多研究者就美國、歐洲、中國、日本、新西蘭等多個國家及不同文化的國際創業進行了研究[1][2]。
盡管國際創業跨國比較的研究給我們解釋了國際創業在不同國別與不同文化中的特征與區別,但是,很少有研究關注在同一個經濟體當中的不同地區的中小企業國際創業是否存在著區別。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的增長,大量的中小企業參與到全球競爭當中。然而,中國經濟發展存在東西部不平衡的現象,東西部地區在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上都存在差異。這種情況提示我們,關注中國東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的差異問題,應該蘊藏著研究機會,本文的目的是通過對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相關文獻的回顧與梳理,識別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地區差異中的研究機會,對中小企業國際化地區比較研究進行展望,并提出未來研究方向。
(一)國際化導向
已有的文獻區別了兩種類型的國際化導向:一種是外向型國際化,這種國際化的方式主要是到國外市場尋找機會、開拓業務,與國外企業發展合作和聯盟關系等;另一種是內向型國際化,主要是學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學習國外的新技術,向國外直接投資等。外向型國際化導向能夠幫助企業發現潛在的市場機會,了解到國際市場的新需求,幫助企業擴張市場的地域范圍,從而擴大企業的規模和范圍。內向型國際化導向的企業主要是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以及向國外的資本擴張來提升企業的績效。本地的中小企業將從國外學習到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適當的消耗和吸收,轉變為自身的能力,從而能夠增強它們的競爭優勢,并提升績效[1]。
國際創業文獻指出,在當今的全球化環境中,具有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能夠在全球市場中快速和有效地發現市場機會,提升績效[1]。在全球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大公司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通過配置資源和整合資源以獲取競爭優勢。為了更好地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國際化是中小企業在巨大的全球市場中獲取商業機會的成功戰略之一[4]。中國許多中小企業盡管積極參與全球競爭,然而它們通過國際化戰略來獲取競爭優勢,提升績效的進程仍然面臨著兩個方面的困難:一方面,中小企業自身的國際化知識和經驗不足,使得中小企業國際化面臨著資源、技術和管理上的瓶頸;另一方面,在國際化進程中,與國外企業的合作需要通過制度的保障來避免機會主義行為,然而在轉型經濟環境中,通過正式制度來建立安全保障機制的成本是很高的,這使得中國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又面臨著機會主義的風險。因此,如何解決中小企業國際化知識不足和國際化機會主義風險的問題,是中小企業通過國際化戰略提升企業績效的關鍵所在。
在理論研究方面,雖然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討論了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例如外商直接投資理論,跨國公司理論,以及組織學習視角等[5]。但這些研究視角并沒有從根本上回答如何解決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知識不足和機會主義風險問題。為了尋求問題的答案,研究者將社會網絡理論引入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的研究,討論社會網絡在緩解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知識障礙和防范機會主義風險方面的作用。國內也有一些學者討論了社會網絡對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的影響[6]。基于權變觀點的文獻指出,社會網絡的作用依賴于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在不同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中,社會網絡的作用會有所不同。然而,無論是研究中國轉型經濟的國外學者,還是國內學者,研究的對象大多是東部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而較少有研究西部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問題。由于中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無論是在制度環境還是市場環境上都存在差異,東部地區中小企業比西部地區中小企業更容易獲取國際化的知識和經驗,東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程度往往高于西部地區[8]。
(二)社會網絡
社會網絡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網絡,通過關系網絡獲得可靠的個人或者組織行動的支持,是組織所參與的核心網絡資源。社會網絡理論的一個核心觀點是認為人們通過人際之間的連帶和社會聯系傳遞知識和有價值的信息[9]。對于社會網絡如何有效地傳遞信息,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討論。社會網絡的理性理論認為,相對于強連帶,弱連帶是獲取信息的更為有效的途徑,弱連帶往往可以鋪陳在較廣的范圍,達到較為多元的人群,從而可以幫助一個行動者收集到較多的信息[9]。社會網絡的結構理論同樣強調人際聯系以及社會聯系對于傳遞信息的價值,Burt(1992)提出的“結構洞”理論認為,一個人如果在人際網絡上占有關鍵位置,即其在網絡中所處的位置能聯結兩個或以上互不聯結的次團體,這樣的個體便能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社會網絡理論已經被應用于多個領域的研究,包括組織學習,戰略管理,國際營銷,以及近期的創業和國際商業領域的研究[1]。在這些不同領域的研究中,學者們應用不同的術語來描述社會網絡,包括社會連帶、人際關系、個人連接、社會關系以及關系網絡等[1]。研究中國企業的社會網絡的學者指出,中國經濟目前還處于轉型階段,相對于成熟的市場經濟環境,轉型經濟環境中非正式制度往往比正式制度對企業的影響更大。在中國,嵌入于非正式結構的社會網絡對企業績效有正向的影響作用[10]。學者們認為通常可以從兩個維度來描述中國企業的社會網絡,并應用市場連帶和政治連帶這兩個術語來描述企業社會網絡的兩個維度。市場連帶指的是企業與其商業伙伴之間的社會聯系,例如企業與其供應商、銷售商、競爭者以及其他市場合作者之間的社會關系;政治連帶指的是企業與各個層面的政府之間的社會關系,例如企業與當地政府部門、工商稅務機構、金融管理機構等之間的社會關系。
(三)中小企業國際化與社會網絡
對于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進程來說,嵌入于非正式結構的社會網絡能夠幫助企業識別全球市場機會,并拓展與海外中介結構的聯系。此外,基于信任關系的社會網絡能夠幫助企業快速和便利地對全球市場的變化作出反應。這些便利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緩解信息和知識障礙,尋求信任與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中小企業通過嵌入于社會網絡與國外的合作者進行聯系,從而進入國外市場,并通過積累國際經驗和知識提升競爭優勢[11]。文獻研究還發現,建立和管理社會網絡關系是中小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的一個部分,在國際化進程的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社會網絡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國際化產出方面,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通過社會網絡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在國際化投入方面,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通過社會網絡獲取的有價值的信息能幫助企業提升國際化績效[12]。
(四)制度環境、市場環境與社會網絡
根據制度理論的解釋,制度能夠為機制的有效運作提供支持,當正式的制度失靈時,非正式的制度機制,例如社會網絡將代替正式制度扮演便利經濟行為的角色。North(2006)指出,在新興經濟體經濟轉型的早期階段,由于正式的市場制度還不完善,非正式制度的社會網絡是企業治理的重要形式。當新興經濟體越來越走向市場導向,市場制度越來越完善時,企業則將越來越少地依賴社會網絡來進行經濟合作和交換。這一權變的觀點暗示社會網絡對于企業的影響依賴于制度環境。Meyer(2009)等提出,社會網絡的作用依賴于執法而非效率和政府支持這樣的法律和規則的制度框架。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將社會網絡納入中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發現社會網絡在中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關系之間起到了橋梁的作用[1]。這個發現揭示了在中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之間,的確存在一個基于社會網絡的影響機制,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通過這個機制獲得卓越的績效。研究結果使得人們對中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但是,已有的研究仍然存在著局限。因此,研究機會可以從兩個方面識別,一方面是研究東部地區以及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如何通過社會網絡獲取國際化知識,如何降低國際化風險,即影響機制問題;另一方面是研究東部與西部地區不同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如何影響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社會網絡的積極作用,即權變因素問題。
(一)社會網絡的中介機制
首先,具有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社會網絡識別國際創業機會和獲取資源。根據社會網絡理論,社會連帶和聯系在交換有價值的信息過程中充當了中間人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個人可能存在于多個社會網絡之中,在這樣的社會集群中,將個人與各個不同的網絡連接起來的起到橋梁作用的橋梁連帶能夠幫助中小企業識別國外市場機會,為中小企業與國際中介機構的社會交換以及市場交易提供便利。中小企業通過社會網絡傳遞的信息和知識,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利于國際化的發展:刺激中小企業發現國外市場機會的意識,影響企業出口,識別國外交易伙伴,提供國際商業實踐的隱性知識以及開拓中小企業的國際化視野。此外,信任一直是社會網絡的一個核心內容,Brown(1996)認為社會系統中的文化、規范、領導、組織以及政經制度等因素彼此聯系,相互作用從而影響社會網絡中的資源創造,Adler和Kwon(2002)則認為社會網絡中的規范、社會信念等因素提升了信任,并促進網絡中的企業遵守商業規則。社會網絡帶來的信任關系還能提升企業的合法性和可信性,并降低網絡外部的機構對企業不確定性的推斷。
具有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在國外尋找創業機會并期望獲得經濟回報,這要求中小企業具有合適的信息和知識獲取機制。由于社會網絡作為非正式制度不僅是企業獲取資源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企業信任和聲譽的重要手段,因此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致力于發展非正式的社會連帶,拓展社會聯系,從而獲取國際創業信息。這在理論上解釋了社會網絡中介作用的第一個條件,即國際化導向的中小企業具有通過社會網絡識別機會和獲取資源的驅動力。
其次,社會網絡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的影響。大量的文獻檢驗了社會網絡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鏈條[1],特別是以中國轉型經濟為背景的社會網絡對企業績效的正向影響關系得到了實證上的支持。例如,Peng和Luo(2000)從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的市場連帶和政治連帶兩個維度分析了社會網絡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發現社會網絡能夠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和資產回報率。邊燕杰和邱海雄(2000)發現,企業的橫向聯系網絡和縱向聯系網絡能提升企業績效。儲小平和李懷祖(2003)發現華人企業的社會網絡有利于企業的創業和可持續發展[13]。石偉軍(2007)等從企業的政治資本、社會網絡資本以及組織特有資本三個方面討論企業的社會網絡,發現企業社會網絡正向影響企業績效[14]。關于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研究也發現社會網絡能提升中小企業的績效[6]。近期的一個研究則直接檢驗了社會網絡在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與企業績效之間關系的中介作用[1]。
總的來說,社會網絡能幫助中小企業克服國際化進程中常見的資源稀缺問題,建立中小企業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通過降低風險緩解中小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困難。因此,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社會網絡是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提升績效的影響機制,并可以從市場連帶與政治連帶兩個方面研究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
(二)制度環境與市場環境的調節作用
以上從理論上闡述了社會網絡在中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關系中的影響機制作用。我們認為,社會網絡并不是在所有條件下都將對中小企業的國際化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根據制度理論的解釋,當社會的法律、規則以及市場支持系統等正式制度越來越規范時,作為非正式制度的社會網絡的作用將減弱,在新興經濟體中,無論是法律,規則等的正式制度,還是文化,道德等的非正式制度都在發生快速的變化,這些變化勢必將對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產生影響;而根據理性治理的觀點,社會網絡的作用還依賴于市場交換的特征,Poppo和Zenger(2002)指出,技術動蕩和需求不確定性是最重要的兩個市場交換特征,這兩個市場交換特征反映了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而在變化的市場環境中,社會網絡對企業的影響則會有不同的作用。因此,基于權變的觀點,在理論上識別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對于社會網絡中介作用的權變影響則非常重要。
(三)未來研究方向
首先,社會網絡雙路徑中介機制。對于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可以將社會網絡視為多維度構念。已有關于中小企業國際化的研究考察了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但是,已有研究將社會網絡視為單一維度的構念,沒有對社會網絡的維度進行細分。研究中國社會網絡的學者指出,在中國轉型經濟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社會網絡可以從市場連帶和政治連帶兩個維度上進行研究。
其次,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調節作用。研究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權變作用,主要目的是彌補現有文獻較少討論社會網絡作用條件的不足。已有關于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與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雖然考察了社會網絡的中介作用,但是,并沒有討論社會網絡的積極影響在什么條件下更為有效。我們建議將權變的觀點引入中小企業國際化、社會網絡以及企業績效關系的研究,提出社會網絡的作用還受到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的權變影響,這對于國際創業文獻理解社會網絡的作用條件是一個貢獻。
最后,跨區域的實證比較研究。以往以中國轉型經濟為背景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發展研究,主要以東部發達地區的研究為主,較少有研究關注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國際化問題。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量中小企業廣泛的參與到了全球競爭中,這也給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帶來了機會。因此我們建議,在進行實證研究時,可以選擇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作為研究對象,比較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中小企業國際化的差異。
[1]Zhou L,Wu W,Luo X.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orn-global SMEs: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Network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4).
[2]Zhou L,Wu A.Earlin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Outcomes:Explor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Venture Age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4,(1).
[3]Selmier II W T,Newenham-Kahindi A,Oh C H.“Understanding the words of relationships”:Language as an Essential Tool to Manage CSR in Communities of Place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5,(2).
[4]Knight G A,Cavusgil S T.Innovation,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and the Born-global Firm[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4,(2).
[5]Ruigrok W,Wagner H.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erformance:A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Perspective[J].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2003,(1).
[6]錢海燕,張驍,楊忠.企業家精神與中小企業國際化——基于企業家社會資本的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09,(6).
[7]楊忠,張驍.企業國際化程度與績效關系研究[J].經濟研究,2009,(2).
[8]廖蔚雯.我國中小企業國際化成長相關因素的實證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9]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3).
[10]邊燕杰,丘海雄.企業的社會資本及其功效[J].中國社會科學,2000,2(2).
[11]Sapienza H J,De Clercq D,Sandberg W R.Antecedents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Learning Effort[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5,(4).
[12]Liesch P W,Knight G A.Information Internalization and Hurdle Rates in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2).
[13]儲小平,李懷祖.家族企業成長與社會資本的融合[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3,(6).
[14]石軍偉,胡立君,付海艷.企業社會資本的功效結構: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7,(2).
[責任編輯:劉烜顯]
曹鑫,廣西財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經濟學碩士,廣西 南寧 530003;黃曉治,通訊作者,廣西大學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廣西 南寧 530004
F276.3
A
1004-4434(2015)08-0075-0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部灣經濟區中小企業國際化導向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713620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顧客參與和漸進式、突破式創新的關系研究: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視角”(71362011);廣西軟科學項目“廣西協同創新機制與對策研究(桂科軟13180025-3);廣西財經學院區域經濟學區級重點學科2014年度研究項目“珠江-西江經濟帶區域創新網絡與創新績效的關系研究”(QJ2014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