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錦紅(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廣州 510320)
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思考
董錦紅(廣東財經大學 廣東廣州 510320)
本文以高校改革為背景,從目前我國高校政治輔導員的現狀、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入手,論證輔導員實現專業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輔導員實現專業化的對策,逐步形成一套輔導員走專業化道路系統而嶄新的管理模式。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
隨著高校的擴招發展,青年的主要力量集中在高校,在高校中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而高校輔導員隊伍是我國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這支隊伍的建設狀況及其素質高低深刻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運行成效和質量。研究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不僅可以全面把握輔導員隊伍建設基本狀況,推進輔導員隊伍的發展,也為相關部門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2004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央16號文件,以下簡稱《意見》),提出把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要采取有力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此后,教育部又出臺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教育部24號令,以下簡稱《規定》)。《規定》重申了輔導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對輔導員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明晰了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同時還對輔導員的配備與選聘、培養與發展、管理與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但是,到目前為止,對輔導員的培養研究并沒有得到學界足夠的重視,更未得到應有的系統研究,成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的一大缺憾。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認為在人事制度改革的潮流中,對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建設與發展研究迫在眉睫,對其進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研究可以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高校政治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當今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新形勢和新任務,政治輔導員隊伍建設也面臨著新情況和新問題。本文以高校改革為背景,從目前我國高校政治輔導員的現狀與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討入手,論證輔導員實現專業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輔導員實現專業化的有效措施,逐步形成一套輔導員走專業化道路系統、嶄新的管理模式,這對于進一步促進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學術地位和自身素質的大力提升,切實保證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促進高校穩定發展,實施科教興國都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研究價值。
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和個別訪談的方式開展調查研究,面向廣東省內高校輔導員發出調查問卷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03份,有效回收率為86%;參加問卷調查的輔導員男性占43%,女性占57%;其中,從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占49%,30-40歲的占44%,40歲以上2%,反映出隊伍比較年輕;從學歷結構來看,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占被調查人數的54%,具有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的比例為44%,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的比例僅為2%;從隊伍職稱結構來看,未定級占10%,初級占45%,中級占41%,顯示職稱層次較低;在專業背景方面,理工類專業占31%,經、管、文、法類專業占69%,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僅占 9%;從崗位經歷來看,從事輔導員工作一到三年的占 26%,3年到10年的占57%,10年以上的占17%;。由此可見,輔導員隊伍的狀況與大學生導師的要求尚有差距,距離專職輔導員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調查數據顯示,輔導員對自身工作基本滿意,認為其能力在工作中得到了一定的發揮,認同所從事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工作,但普遍對發展前景堪憂,有較深的不被認同感。85%的調查者認為高校和學校領導對輔導員隊伍不夠重視,有部分人員認為自己的工作并未得到充分肯定、有自卑感,有部分人員表示不穩定、尋找機會轉崗;在晉升方面,多數輔導員感到不公平,占78%的調查者表示對現階段的職稱評定制度不滿意,實行輔導員職稱評定單列在大部分高校還只是紙上談兵,渴望加大力度推行。在發展前景方面,71%的調查對象對輔導員的發展前景感到迷茫和擔憂,對自己的角色定位無法確定,整天忙于事務性工作,在工作崗位上找不到成就感,缺乏方向感和目標,也就漸漸淡化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意識;在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方面,90%多的調查者都認為目前輔導員專業化水平不高,自我認可度不高,缺乏系統科學的培訓。
調查問卷反映出目前輔導員專業意識淡薄、工作態度消極、專業發展空間狹小、工作崗位壽命較短等問題,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方向尚未明確,影響了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作用的發揮,面對眾多的問題,很有必要加強專業化建設,因此,要解決這眾多疑難雜癥,實現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是解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徑。
根據召開輔導員座談會和輔導員訪談調查顯示,輔導員對工作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都希望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形勢的發展。目前一線專職輔導員最關心及迫切希望得到明確的是自身發展前途與方向,良好的工作體制和合理的福利待遇是他們在工作中最希望得到的兩方面支持,因此建立輔導員工作的準入、培訓、考核、晉級、淘汰等良性工作機制,是輔導員專業化的有效途徑。目前輔導員的工作內容繁重,事無巨細,面面俱到,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輔導員的大部分精力,職責的不明確使到輔導員難以進行角色定位,找不到自己的工作的前途和方向,認為自己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解決輔導員的專業定位和專業提升,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必然得到深化。
通過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的調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盡管關于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推行已有一定的時間,但還有許多問題急需解決。細究分析,除了感到遺憾之外,還覺得迫在眉睫,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缺乏時代性
目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國改革的熱點話題,而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在進行中,以人事制度改革為背景的高校輔導員專業化面臨的問題更加復雜,按照中央16號文件要求,高校的輔導員實行“雙重身份”,既是教師身份又是黨的干部身份,可以兩條腿走路,在晉升方面既可以走專業技術職稱系列,又可以評定行政職務。但是,隨著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行政職數缺編或者轉為職員制,職稱評定難以與專業教師競爭的情況下,一部分高校推出了輔導員A、B崗的制度,或者是聘用非編人員擔任輔導員工作,這些人員的準入門檻低、流動性大、管理松散、素質參差不齊,多數人不安心于輔導員工作,給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帶來了挑戰,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需要與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向縱深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相結合,并要通過采取切實可行措施加以解決,以促進高校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性,宏觀、系統地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
2.缺乏針對性
專職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輔導員工作是一項非常特殊的工作,其工作職責涉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方方面面,其工作性質決定了輔導員既有別于其他專任專業教師,又有別于其他行政管理職員。因此,輔導員所具有的“雙重身份”決定了對輔導員工作的目標、性質、職責與發展方向研究都需要具有專業化性質。但是目前的“雙重身份”給輔導員帶來的除了喜悅,還有無限的煩惱,繁雜的事務性工作占據了輔導員工作的絕大一部分,學校的一些部門認為與學生有關的事情就是輔導員的事情,他們甚至拒絕與學生打交道。教務處、后勤處、保衛處、財務處……學生的畢業論文沒交要找輔導員,學生的水電費欠費要找輔導員,學生的體檢也要找輔導員……導致出現了輔導員等于打雜的觀念。因此,對輔導員工作的目標、性質、職責與發展方向都需要有明確的界定,更加有利于輔導員工作的開展與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3.缺乏理論深度
現今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研究多是局限在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描述上,還未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的諸多問題,如機制、對策等作深入地分析,理論深度不夠,難以進行實踐指導。
在對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分析并查找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當務之急是制定出切實可行解決方案和措施。
1.從以“輔導員為主導”轉向“學生自我實現”
輔導員的角色定位為教育、管理、服務,一直以來,輔導員大多是充當管理者的角色來管理學生,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到來,要求高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滿足學生自己成長成才的需要,這就要求高校要盡快確立新的學生工作理念,輔導員工作要從“重管理輕服務”轉向“輕管理重服務”,以服務促進管理,以學生為中心,指導大學生開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尊重學生的需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由此讓輔導員的角色從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轉變為和藹可親的服務者,輔導員的工作重心不再是日常事務管理,而是作為助人者,幫助學生進行規劃、決策和選擇。但這個轉變不是否定輔導員的管理職責,而是讓教育、管理和服務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發展。
2.建立人性化的輔導員管理體制
我國高校輔導員的發展經歷了萌芽期和建立期,至今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近年來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廳,還有一些高校,都紛紛走出國門,到西方發達國家了解情況、學習經驗,學生事務管理體制應運而生,很多高校紛紛效仿,按照專業分工原則,設立各個中心或辦公室,例如勤工助學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心理咨詢中心等等,從實踐來看,這樣的管理體制更利于為學生提供服務和輔導員專業化發展。但是,我國的輔導員工作內涵更加深遠,承擔工作職責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是占據了比較重要的地位,而且,我國高校基本上還是分學院,以班級為單位來開展學生工作,不能照搬國外的管理體制。考慮到我國實際情況,目前可以采取橫向式與縱向式結合的輔導員工作模式。首先,分年級配置輔導員進行橫向的班級管理,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同時,按照輔導員的興趣和專長對輔導員崗位科學分類,按工作職能分配縱向的專項工作,開展學院的黨務工作、團學建設、就業指導、勤工儉學服務、心理咨詢等專業化工作,這種體制模式在尊重現實需要的同時,也可以促進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3.提升專業價值
在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中,自我實現是金字塔的最高層,而目前大多輔導員輔導員是停留在最底層,即生理需求,只是為了實現人的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存條件而工作,而推進輔導員專業化建設是為輔導員通向金字塔的頂層搭建道路。提升輔導員的專業價值,可以令輔導員在工作中提升幸福感,實現自身的價值,因此,關注輔導員的發展,激發輔導員的職業興趣,是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原動力和思想平臺。建立輔導員走專業化道路的目標,保障激勵的發展機制,是當前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價值實現的迫切需要。
[1]李濤.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01).
[2]陳放.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困境與實現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14(01).
[3]劉子芳.試論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建設[J].知識經濟,2014(01).
[4]陳曉璐.芻議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15(07).
[5]陳金平.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教通訊,2015(11).
[6]全香花.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現狀與思考[J].求知導刊,2015(16).
[7]潘月明.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問題與對策探析[J].科技視界,2015(28).
[8]霍仙麗.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5(36).
[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
[10]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
本文為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2012年度《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與發展研究》(項目批準號:2012CZ008)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