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德峰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 航空儀電工程系,河南 信陽 464000)
STC理念對國防生任職培訓的啟示
鄭德峰
(空軍第一航空學院 航空儀電工程系,河南 信陽464000)
本文從STC的視角,分析我軍國防生任職培訓教育中需要改進的問題,并針對實際提出解決方案,建立一個“國防生第一任職能力培養”的全程、全面、動態的培訓體系和機制。
STC國防生任職培訓
STC理念,即從學校到生涯(school to career)理念,是當前美國職業教育的主流模式。在此之前,上世紀末美國職業教育領域曾一度流行STW,即從學校到工作 (school to work),終因不符合時代主旋律而淡出人們的視野。從STW到STC的轉變,意味著由直接面向工作崗位向關注學生全程、全面、動態的生涯發展轉變,即“假設學生了解他們學術學習的關聯,假設他們的課堂學習與他們未來的目標和職業有關,這些學生可能在學校取得更好的成績并以更佳的知識和技能畢業”。近年來,我軍國防生培養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部隊對國防生干部的認可度也不盡一致。這說明,當前國防生任職培訓還存在需要改進的方面,或需要用系統、“生涯”的理念加以審視。筆者就此談幾點認識。
(一)牢固夯實思想素質基礎。強化理論武裝。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國防生學員的思想理論武裝,結合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融入學員的理論學習中。制訂完備的理論學習計劃,組織理論學習、討論,定期檢查理論學習筆記、組織理論知識測試,進一步強化完善理論學習機制;采用多種多樣的理論學習方式,如開通微博、微信朋友圈、QQ等方式,介紹我黨我軍的先進理論,切實使其深入學員心中,進一步強化責任使命意識,堅定從軍報國理想信念。抓好政治教育,定期開展以“攜筆從戎、獻身國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促使學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邀請先進畢業國防生代表等先進典型作報告、座談交流,強化榜樣作用,使學員對照標準查找自身差距,激發學員的學習動力,逐步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自覺投身到“攜筆從戎”的強軍實踐中。進一步培養學員的使命憂患意識,消除“考上國防生就等于找到好工作”的錯誤思想認識,使學員能夠正確看待自我,明確自身責任,正確處理好“小我”與“大我”之間的關系。
(二)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健全制度規范,在點滴養成中抓落實。和諧管理能不能落地,能不能見效,制度是保障,以條令條例為依據,進一步制定統一、規范的,針對國防生自身特點的一系列制度規定,切實規范學員的日常行為,嚴格規范一日生活制度、請銷假等制度落實,提升正規化管理水平,切實加強紀律作風養成,堅持把作風養成融入學員的日常學習、生活、訓練中,注重點滴養成,塑造良好的軍人形象。進一步建立健全國防生管理模式,在營連制管理基礎上,設立“管理監督員”“校園糾察班”等輔助管理方式,及時發現并制止一些違規違紀行為,完善相應的懲罰措施,真正做到賞罰分明,防止在制度落實上打折扣。
(三)積極探索聯合培養路徑。當前,國防生任職培訓模式主要是院校進行理論和技能培養,畢業回到部隊后,仍需師傅帶教幾個月才能完全勝任工作崗位;而院校在教學條件建設上,缺乏實裝等教學資源,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效果。任職院校應推開院校與部隊聯合培養人才模式,充分利用雙方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節約培養成本和時間。
(四)建立健全末位淘汰機制。美歐等軍事強國在人才培養中的淘汰率為20%~30%,有的甚至更高,而我軍幾乎“撿到籃子里的都當菜”,只要達到基本的軍政素質要求就能到部隊任職,不少人覺得考上國防生等于進了“保險箱”,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建議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對學員的學習成績、體能水平、日常管理及行為表現等進行量化積分,定期淘汰那些量化成績不合格的學員;對有考試作弊、嚴重泄密或違法亂紀等影響極其惡劣、已明顯喪失培養價值的學員,進行定性評價,隨時淘汰。
(一)幫助提高創新發展能力。國防生處在高等教育改革向更深層次發展,教育活動更開放、管理途徑更靈活和強調個性培養、追求個性發展的教學環境中,他們接受新生事物多,頭腦敏捷、思維活躍,不拘一格、敢于質疑。要注重發揮國防生的優勢,因勢利導為他們搭建創新平臺,引導他們參加各類科技競賽、參加科研課題研究,不斷激活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讓他們緊密結合部隊建設實際需要,在裝備器材革新、教育管理創新、技術平臺更新上展現才能。
(二)幫助樹立自主學習意識。強化專業技能,補齊能力短板。優化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扎實的軍事素質對于軍人來講是能打勝仗的基本保證,而這恰恰是國防生學員的一大短板,因此要充分利用在院校學習的機會,著力夯實軍事素質基礎,使國防生畢業以后能夠達到軍官的基本要求顯得尤為重要。應著力選派經驗豐富的優秀軍事教員教授學員,將必備的基礎技能練熟練精,切實打牢軍事理論、技術、戰術基礎,最終達到一名合格戰斗指揮員的基本要求。優化安排基礎軍事訓練。利用每天的早操和晚點名時間進行基礎體能和隊列養成訓練;利用周末半天進行系統化、正規化的訓練考核;每年利用暑假到基層部隊當兵實習鍛煉,在寒假期間深入新兵連,體驗新兵生活,了解官兵所思所想,提高知兵、愛兵、帶兵能力。在實踐中提升自身素質,理清工作思路、提振工作信心,夯實成長發展的基礎。把基本技能和指揮訓練突出出來,把經常性作風養成和技能訓練貫穿始終,以考促訓,進一步提高自身能力。開展爭當先進軍事訓練標兵活動,組織軍事訓練比武競賽,提高國防生干部軍事技能和組織指揮能力。
(三)幫助增強服從執行意識。結合日常教育管理,強化國防生絕對服從的意識,自覺做到一級對一級負責,無條件執行上級的決策指示。改變國防生在校期間只要把學習抓好就可以的片面想法,將執行力培養作為國防生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增強國防生的工作責任心,心里要裝著工作,腦中要琢磨工作,樹立不做則已,做則做好的標準意識。引導國防生做行動派,不做空談家,增強執行的緊迫感、使命感,力求工作高質高效。
(一)堅定從軍報國理想信念。用黨的創新理論引領。通過校園廣播、開設專題網站、網上論壇、討論辨析等形式,引導國防生加深對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時代背景、重大意義、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的理解。用優良傳統感召。針對部分國防生對我黨我軍光輝歷史知道不多、感悟不深的實際,組織到革命老區悟歷史、談人生、話使命,從革命傳統中汲取精神營養、感悟真理價值,打牢聽黨指揮的思想政治基礎。針對國防生思想活躍、行為積極的特點,廣泛開展讀軍旅作品、唱嘹亮軍歌、講戰斗故事、看軍事影片活動,著力激發其軍人意識和事業心責任感。
(二)搭建綜合素質提升平臺。一是建立模擬中隊。以模擬中隊為載體,通過實行“輪流骨干”制度,讓學員在院校提前感受基層單位的行管氛圍,增強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能力。二是組織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在健康文明、積極向上、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群眾性業余文化活動中,使學員不僅能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更能從中學會組織活動的流程,增強其組織協調能力。針對第一任職需要,成立各種學習興趣小組,如新聞寫作、文藝體育、計算機等,并開展互教互幫互學活動,啟發他們揚長補短,提升整體任職水平。三是要凈化學習環境。可在學員宿舍開設自修室等可供集體學習的場所,并通過其內部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設立學員“學業積分”、獎學金制度,在畢業分配與學業積分掛鉤,不斷激發學員的學習動力。評選出學科標兵,分享學習經驗,定期集中輔導,實現共同提高。四是要強化素質教育。新時期新階段,我軍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以便在特殊情況下能夠快速適應各種崗位,因此要多鼓勵、引導學員注重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在將所學專業弄懂吃透的前提下,不斷挖掘自身潛力培養專長,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等提高自身綜合素質的活動,著力打造自己的獨特的優勢條件。五是完善細化學習督促機制。整合學校、選培辦、家庭等力量,著力齊抓共管國防生學員的學習質量,進一步細化完善課堂、寢室、自修室的相關學習秩序及相應的學習質量評價機制。將畢業分配直接與學習成績掛鉤,對于思想不堅定、怕苦怕累、在校期間學習成績差、“掛科”過多的國防生應當及時進行教育,達不到培養計劃的要及時淘汰,實行全程淘汰制度,將學習成績擺在學員綜合素質的首位,切實轉變當前一些“學習無用論”“及格萬歲”等錯誤觀念,逐步形成“你追我趕,齊頭并進”的良好學習氛圍,使國防生學員的學習質量不斷提高,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
(三)規劃個人成長進步藍圖。搞好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將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明確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牢固樹立獻身國防的價值理念,堅定報國從軍的信念意志。根據學員本人的素質水平和性格特點,針對所在部隊實際情況,通過交流談心等方式,幫助學員更理性地認識自身素質和事業目標,為他們設計合理可行的職業發展規劃、短期目標和實現目標的具體措施。邀請部隊專家和優秀國防生干部來院校講學,傳遞正能量,啟發新智慧,及時答疑解惑。
[1]呂云峰.軍校教育現實問題研究教程[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1:426.
[2]王芳.STC理念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指導的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2008,10(23).